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丰田乡中心学校
摘要: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屡屡发生,愈演愈烈。对欺凌者和被欺凌者以及旁观者的心理都产生了严重而持久的身心影响,使学生无法专心投入到学习过程,严重阻碍其成长和发展。针对发生在初中生的校园欺凌事件也是屡见不鲜,会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不仅是学校教育本身应有的价值追求,而且也是对学生应该享有权利的基本尊重。
关键词:校园欺凌;预防规避;身心健康
学校本来应该是一个安静纯洁的教堂,但是近年来, 校园欺凌事件频频发生, 尤其是初中校园, 俨然成了欺凌事件的高发区和重灾区, 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校园欺凌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且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其成因有家庭、学校、社会以及文化等因素。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法制教育,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通过手机和媒体上报道了一些令人触目惊心的欺凌事件。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 生理、心理呈现急剧的变化,身心发展很容易失衡,并产生诸多心理冲突和压力,而且极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暴力成为他们解决内心失衡的重要手段,所以初中校园的欺凌事件最为严重。面对这样复杂的情形,初中教师承担着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对他们进行科学指导和引导的重任, 需要对校园欺凌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来维持班级以及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活动,保护学生身心免受校园欺凌的威胁和侵害势在必行。
一、新时期初中校园校园欺凌的现象
(一)在所有欺凌事件中校外人员的参与之多
超过八成的校园暴力案件是无预谋的55%的校园暴力案件是由琐事所引起,其中涉及到故意杀人罪的案件中,更是近七成因琐事而起。因碰撞、口角、玩笑,甚至眼神、微小日常摩擦事件引起的纠纷占48.6%,经济、感情纠纷占37.5%。学生之间发生琐事是校园中不可避免的。所以校园欺凌具有重复性和多样性以及突发性和隐蔽性的表现形式。
初中校园中出现的欺凌事件不仅仅是校内学生之间的纠纷, 在参与人员中出现了一定比例的校外人员。表现出团伙性、报复性、残忍性的恶劣性质主要表现为一些言语和琐事产生推、打、踢、挤等可致他人疼痛、伤害、损伤的攻击行为和恐吓、威胁、辱骂等。同学之间因日常矛盾摩擦产生暴力行为。一般表现在帮助同学暴力行为、学生因受管教产生不服心理对教师实施暴力行为。
(二)一般女生参与比例比男生升高
在以往的校园欺凌事件中, 参与人员大多都是男生, 但是最近的各类欺凌事件的报道中, 几乎一半以上都是以女生为主的案件。在初中阶段, 女生容易通过自己的外表和获得男孩的好感来寻求自信, 而不是通过学习和能力的提升, 多数和女生相关的校园欺凌事件是与“关系”有关的。所以女生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经常是由于嫉妒或是男女交往问题引起的, 并且欺凌事件常以群体形态出现。欺凌的本质在于学生之间的“不平衡”,不平衡体现在方方面面,例如长相、身体因素、性格、宗教种族和民族关系、性取向、家庭条件、人际关系等等。
上述造成学生之间“不平衡”的因素往往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因而由这些“不平衡”所导致的欺凌也就往往呈现重复性和持续性。而单次暴力事件或矛盾由学生之间偶发矛盾所引起,只要学生之间不存在不平衡因素,偶发的矛盾得以妥善解决,也就难以持续演化成欺凌。
(三) 教师成为欺凌事件中的受害者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 校园欺凌的受害主体一般都是学生。然而, 我们却常常忽视另外一个主体那就是我们教师。近些年来,教师被学生殴打甚至杀害的事件不在少数, 学生向教师施暴的案件逐渐增多,教师早已成为当今校园欺凌事件中的受害群体。例如在2017年11月12日, 湖南沅江第三中学高三重点班47岁的班主任鲍方, 在办公室内被自己16岁的学生罗某猛刺26刀后, 因抢救无效死亡。
(四)“网络欺凌”已经成为新的欺凌形式
所谓“网络欺凌”就是使用互联网、手机等设备来发送或传播使他人身心受到伤害的文字、图像、视频的一种欺凌行为。初中生是互联网和手机使用的普遍人群, 很多初中生在现实的校园生活中和其他同学或者教师发生矛盾或冲突, 经常到网络空间里去发泄。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 他们肆意地去侮辱和诋毁他人。精神已经被暴力视频吞噬。在网上的很多校园欺凌视频, 都是施暴学生拍摄并上传到网络的,这不仅在现实当中对他人造成了伤害,而且通过网络对受害者造成了二次伤害。更可甚者被欺凌者会达到神经错乱和身体伤害的体无完肤。
二、初中阶段校园欺凌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与年龄断的偏执冲动性格有关
暴力的类型与年龄相关,年龄与暴力之间的相关性是永恒的。这种相关性是与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心理特征及其生活经历相联系的。初中阶段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未明确的阶段让贪婪的虚荣心和攀比心态造成了心理变态,为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发生了无可预知的重大结果实在是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缺失。
(二)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个人的性格与行为的养成大多受家庭的影响,一个人的人格能否健康地形成与家庭的教育很有关系。家庭结构缺失、家庭成员关系紧张、家庭教育不科學、家庭氛围不和谐、家长行为不检点和家庭周边环境复杂等。都将会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人格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如父母管教方法过严或过于溺爱或疏于管教,家庭气氛紧张、不和谐,使孩子缺少关爱和安全感等情况,都将会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学校内部环境监管不力因素的影响
初中生随着学习的压力增大课业已成为学生的巨大负担。教师和家长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使学生过早承受过重的学业负担,当紧张和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以校园暴力的形式反映出来。如所谓的”差生”,由于课业上屡遭挫折,丧失学习兴趣.行为愈来愈脱轨。这些学生渐渐不把校规当回事,老是在外游荡,拉帮结派,结交社会不良人员。由此是导致校园欺凌的导火索。 (四)社会错综复杂因素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媒体形式则更为发达,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大增加。但其中不良媒体的影响也日趋泛滥,宣扬凶杀、淫秽等暴力的影视作品和书报期刊层出不穷。而学生多处于青春发育期,对刺激性很强的媒体暴力更为敏感。以至于走入迷途。
(五)网络游戏及视频以及电视剧的暴力欺凌模仿
网络暴力游戏对于性格尚未健全,对网络游戏缺乏理性认知的青少年,其吸引力尤其要大,脆弱者最终由模拟暴力发展而为现实暴力。比如学生逃学、校园暴力、青少年犯罪等。充满血腥的网络暴力游戏已经被人们称为“电子海洛因”,尤其在一些互动游戏中,充满了血淋淋的逼真的暴力画面。 而且网络游戏的“暴力”还能潜在地激发出一种“暴力娱乐”,让青少年在获得心理“快感”的同时,却扭曲了社会暴力的本来面目。大量事实证明,网络暴力游戏是引发社会暴力的潜在因素。
三、学校管理制度如何应对校园欺凌事件的产生
(一)国家加大立法监督,加强监管力度。
国家立法机关,应尽快制订出保障校园安全的法律法规,为打击和遏制校园暴力伤害案件的发生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大中小学校安全事故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完善校园安全的监督管理责任机制,为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保驾护航。
(二)积极改善和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不可能时时刻刻身处班级, 这就需要随时和班干部成员多沟通, 及时了解班级动态, 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 聆听学生的所思所想, 与情绪不稳定的学生进行单独沟通等。同时, 还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长期高强度的工作下, 如果不及时进行心理调节, 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这样不仅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和个人生活, 进而影响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所我们教师要保持自己心态上的稳定健康, 要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学生, 用正能量去感化学生, 用自己的个人魅力去吸引学生, 积极改善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三) 特别关注女生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从欺凌方式来看, 初中女生校园欺凌一般是以团体形式进行的, 平时我们教师要特别关注班级中的女生“小团体”,班级中的这类“小团体”在班级建设和管理中有时候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很多欺凌事件都是由“小团体”引发, 作为班主任, 要在学习生活上对她们多加关心, 积极引导她们。同时要定期对女生进行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引导她们在心理思想等方面朝健康方向发展。初中阶段是女生思想上容易迷惘和困惑的时期, 生理和心理上她们相对男生来说较为早熟敏感。这个时期的女生, 渴望与人交流, 希望被别人理解, 教师要经常深入女生当中,了解她们的学习、生活、交友等详细情况。
(四)重视学生的法制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
目前, 初中生网络道德缺失的情况尤为严重。在网络世界中, 初中生为所欲为, 他们接触暴力色情文化, 散布谣言, 恶语中伤他人。这些网络失德行为都充斥在当今的校园中。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初中生正确使用网络,例如开展相关的主题班会,让他们了解网络的利与弊。组织全班同学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等, 通过这些手段来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
(五)大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向学校上法制教育课的方式加强普法宣传,组织庭审观摩,邀请未成年学生参加旁听,用鲜活的案例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将“庭审”变成引导失足少年改过自新的“课堂”。积极邀请妇联、团委、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家长参与旁听庭审,与法官一起利用庭审的特殊氛围,对未成年被告人进行帮教。
(六)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长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尊重孩子、关爱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生活和成长环境。注重家风建设。注重孩子思想道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从源头上预防学生欺凌行为发生。
1、學生自身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要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要有目的地去预防、躲避存在的危险点,从而保护自己。
2、提升社交能力
要做到接待时的方方面面,注意礼貌要为人诚恳,要大气大度大方。对于性格开朗的人,与人交际的成功率会很高。想要提高交际能力,必须要把自己变得开朗,要外向,与人之间要细心,要善于帮助朋友的忙,对于朋友的错要包容。不要太小气,该大方大方,该节约节约要张弛有度。
总而言之,学校一定严格规章制度,要更好的彻底预防和杜绝校欺凌事件的屡次发生,要加强源头预防、教育改革、家庭教育、思想观念、法制宣传等等。让我们教师和社会各界携手同行、共同努力,一起杜绝校园欺凌问题的发生,维护校园内外环境的和谐稳定,为青少年的健康学习、快乐成长营造更加美好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 姜元平;谈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02期
[2] 陈松林;怎样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年09期
[3] 陈广存;不忘初心 回归本真[J];当代家庭教育;2019年28期
[4] 庞保平;班主任工作之我见[J];甘肃教育;2019年12期
[5] 薛辉;刘玲;如何说服有偏见的家长[J];祖国;2018年09期
[6] 顾兰荣;做一个有“心”的班主任[J];考试与评价;2017年09期
摘要: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屡屡发生,愈演愈烈。对欺凌者和被欺凌者以及旁观者的心理都产生了严重而持久的身心影响,使学生无法专心投入到学习过程,严重阻碍其成长和发展。针对发生在初中生的校园欺凌事件也是屡见不鲜,会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不仅是学校教育本身应有的价值追求,而且也是对学生应该享有权利的基本尊重。
关键词:校园欺凌;预防规避;身心健康
学校本来应该是一个安静纯洁的教堂,但是近年来, 校园欺凌事件频频发生, 尤其是初中校园, 俨然成了欺凌事件的高发区和重灾区, 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校园欺凌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且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其成因有家庭、学校、社会以及文化等因素。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法制教育,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通过手机和媒体上报道了一些令人触目惊心的欺凌事件。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 生理、心理呈现急剧的变化,身心发展很容易失衡,并产生诸多心理冲突和压力,而且极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暴力成为他们解决内心失衡的重要手段,所以初中校园的欺凌事件最为严重。面对这样复杂的情形,初中教师承担着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对他们进行科学指导和引导的重任, 需要对校园欺凌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来维持班级以及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活动,保护学生身心免受校园欺凌的威胁和侵害势在必行。
一、新时期初中校园校园欺凌的现象
(一)在所有欺凌事件中校外人员的参与之多
超过八成的校园暴力案件是无预谋的55%的校园暴力案件是由琐事所引起,其中涉及到故意杀人罪的案件中,更是近七成因琐事而起。因碰撞、口角、玩笑,甚至眼神、微小日常摩擦事件引起的纠纷占48.6%,经济、感情纠纷占37.5%。学生之间发生琐事是校园中不可避免的。所以校园欺凌具有重复性和多样性以及突发性和隐蔽性的表现形式。
初中校园中出现的欺凌事件不仅仅是校内学生之间的纠纷, 在参与人员中出现了一定比例的校外人员。表现出团伙性、报复性、残忍性的恶劣性质主要表现为一些言语和琐事产生推、打、踢、挤等可致他人疼痛、伤害、损伤的攻击行为和恐吓、威胁、辱骂等。同学之间因日常矛盾摩擦产生暴力行为。一般表现在帮助同学暴力行为、学生因受管教产生不服心理对教师实施暴力行为。
(二)一般女生参与比例比男生升高
在以往的校园欺凌事件中, 参与人员大多都是男生, 但是最近的各类欺凌事件的报道中, 几乎一半以上都是以女生为主的案件。在初中阶段, 女生容易通过自己的外表和获得男孩的好感来寻求自信, 而不是通过学习和能力的提升, 多数和女生相关的校园欺凌事件是与“关系”有关的。所以女生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经常是由于嫉妒或是男女交往问题引起的, 并且欺凌事件常以群体形态出现。欺凌的本质在于学生之间的“不平衡”,不平衡体现在方方面面,例如长相、身体因素、性格、宗教种族和民族关系、性取向、家庭条件、人际关系等等。
上述造成学生之间“不平衡”的因素往往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因而由这些“不平衡”所导致的欺凌也就往往呈现重复性和持续性。而单次暴力事件或矛盾由学生之间偶发矛盾所引起,只要学生之间不存在不平衡因素,偶发的矛盾得以妥善解决,也就难以持续演化成欺凌。
(三) 教师成为欺凌事件中的受害者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 校园欺凌的受害主体一般都是学生。然而, 我们却常常忽视另外一个主体那就是我们教师。近些年来,教师被学生殴打甚至杀害的事件不在少数, 学生向教师施暴的案件逐渐增多,教师早已成为当今校园欺凌事件中的受害群体。例如在2017年11月12日, 湖南沅江第三中学高三重点班47岁的班主任鲍方, 在办公室内被自己16岁的学生罗某猛刺26刀后, 因抢救无效死亡。
(四)“网络欺凌”已经成为新的欺凌形式
所谓“网络欺凌”就是使用互联网、手机等设备来发送或传播使他人身心受到伤害的文字、图像、视频的一种欺凌行为。初中生是互联网和手机使用的普遍人群, 很多初中生在现实的校园生活中和其他同学或者教师发生矛盾或冲突, 经常到网络空间里去发泄。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 他们肆意地去侮辱和诋毁他人。精神已经被暴力视频吞噬。在网上的很多校园欺凌视频, 都是施暴学生拍摄并上传到网络的,这不仅在现实当中对他人造成了伤害,而且通过网络对受害者造成了二次伤害。更可甚者被欺凌者会达到神经错乱和身体伤害的体无完肤。
二、初中阶段校园欺凌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与年龄断的偏执冲动性格有关
暴力的类型与年龄相关,年龄与暴力之间的相关性是永恒的。这种相关性是与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心理特征及其生活经历相联系的。初中阶段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未明确的阶段让贪婪的虚荣心和攀比心态造成了心理变态,为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发生了无可预知的重大结果实在是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缺失。
(二)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个人的性格与行为的养成大多受家庭的影响,一个人的人格能否健康地形成与家庭的教育很有关系。家庭结构缺失、家庭成员关系紧张、家庭教育不科學、家庭氛围不和谐、家长行为不检点和家庭周边环境复杂等。都将会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人格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如父母管教方法过严或过于溺爱或疏于管教,家庭气氛紧张、不和谐,使孩子缺少关爱和安全感等情况,都将会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学校内部环境监管不力因素的影响
初中生随着学习的压力增大课业已成为学生的巨大负担。教师和家长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使学生过早承受过重的学业负担,当紧张和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以校园暴力的形式反映出来。如所谓的”差生”,由于课业上屡遭挫折,丧失学习兴趣.行为愈来愈脱轨。这些学生渐渐不把校规当回事,老是在外游荡,拉帮结派,结交社会不良人员。由此是导致校园欺凌的导火索。 (四)社会错综复杂因素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媒体形式则更为发达,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大增加。但其中不良媒体的影响也日趋泛滥,宣扬凶杀、淫秽等暴力的影视作品和书报期刊层出不穷。而学生多处于青春发育期,对刺激性很强的媒体暴力更为敏感。以至于走入迷途。
(五)网络游戏及视频以及电视剧的暴力欺凌模仿
网络暴力游戏对于性格尚未健全,对网络游戏缺乏理性认知的青少年,其吸引力尤其要大,脆弱者最终由模拟暴力发展而为现实暴力。比如学生逃学、校园暴力、青少年犯罪等。充满血腥的网络暴力游戏已经被人们称为“电子海洛因”,尤其在一些互动游戏中,充满了血淋淋的逼真的暴力画面。 而且网络游戏的“暴力”还能潜在地激发出一种“暴力娱乐”,让青少年在获得心理“快感”的同时,却扭曲了社会暴力的本来面目。大量事实证明,网络暴力游戏是引发社会暴力的潜在因素。
三、学校管理制度如何应对校园欺凌事件的产生
(一)国家加大立法监督,加强监管力度。
国家立法机关,应尽快制订出保障校园安全的法律法规,为打击和遏制校园暴力伤害案件的发生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大中小学校安全事故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完善校园安全的监督管理责任机制,为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保驾护航。
(二)积极改善和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不可能时时刻刻身处班级, 这就需要随时和班干部成员多沟通, 及时了解班级动态, 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 聆听学生的所思所想, 与情绪不稳定的学生进行单独沟通等。同时, 还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长期高强度的工作下, 如果不及时进行心理调节, 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这样不仅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和个人生活, 进而影响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所我们教师要保持自己心态上的稳定健康, 要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学生, 用正能量去感化学生, 用自己的个人魅力去吸引学生, 积极改善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三) 特别关注女生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从欺凌方式来看, 初中女生校园欺凌一般是以团体形式进行的, 平时我们教师要特别关注班级中的女生“小团体”,班级中的这类“小团体”在班级建设和管理中有时候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很多欺凌事件都是由“小团体”引发, 作为班主任, 要在学习生活上对她们多加关心, 积极引导她们。同时要定期对女生进行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引导她们在心理思想等方面朝健康方向发展。初中阶段是女生思想上容易迷惘和困惑的时期, 生理和心理上她们相对男生来说较为早熟敏感。这个时期的女生, 渴望与人交流, 希望被别人理解, 教师要经常深入女生当中,了解她们的学习、生活、交友等详细情况。
(四)重视学生的法制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
目前, 初中生网络道德缺失的情况尤为严重。在网络世界中, 初中生为所欲为, 他们接触暴力色情文化, 散布谣言, 恶语中伤他人。这些网络失德行为都充斥在当今的校园中。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初中生正确使用网络,例如开展相关的主题班会,让他们了解网络的利与弊。组织全班同学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等, 通过这些手段来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
(五)大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向学校上法制教育课的方式加强普法宣传,组织庭审观摩,邀请未成年学生参加旁听,用鲜活的案例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将“庭审”变成引导失足少年改过自新的“课堂”。积极邀请妇联、团委、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家长参与旁听庭审,与法官一起利用庭审的特殊氛围,对未成年被告人进行帮教。
(六)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长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尊重孩子、关爱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生活和成长环境。注重家风建设。注重孩子思想道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从源头上预防学生欺凌行为发生。
1、學生自身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要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要有目的地去预防、躲避存在的危险点,从而保护自己。
2、提升社交能力
要做到接待时的方方面面,注意礼貌要为人诚恳,要大气大度大方。对于性格开朗的人,与人交际的成功率会很高。想要提高交际能力,必须要把自己变得开朗,要外向,与人之间要细心,要善于帮助朋友的忙,对于朋友的错要包容。不要太小气,该大方大方,该节约节约要张弛有度。
总而言之,学校一定严格规章制度,要更好的彻底预防和杜绝校欺凌事件的屡次发生,要加强源头预防、教育改革、家庭教育、思想观念、法制宣传等等。让我们教师和社会各界携手同行、共同努力,一起杜绝校园欺凌问题的发生,维护校园内外环境的和谐稳定,为青少年的健康学习、快乐成长营造更加美好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 姜元平;谈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02期
[2] 陈松林;怎样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年09期
[3] 陈广存;不忘初心 回归本真[J];当代家庭教育;2019年28期
[4] 庞保平;班主任工作之我见[J];甘肃教育;2019年12期
[5] 薛辉;刘玲;如何说服有偏见的家长[J];祖国;2018年09期
[6] 顾兰荣;做一个有“心”的班主任[J];考试与评价;2017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