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周子牛的书法、篆刻似有比翼双飞、齐头并进之态。在我的印象中,他的篆刻尤显功力:和谐自然,内涵朴质。
初识子牛,是1996年在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欧阳中石先生讲的当代书法篆刻研修班上。我是应邀去讲学,他当时在北京攻读研究生,兼修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法美学教程。客观地说,当时他的作品是比较稚嫩的,但他刻苦学习的精神是执著的。对他,我有了第一印象:成为书家是必然的,要成为名家,将走漫长的道路。
次年,在山东枣庄,中国书协举办首届篆刻培训班,子牛参加,我去授课,朝夕相处近20天。此时我才知晓,子牛是位基层的行政干部,他完全是用业余时间来研习、创作。在他持之以恒、孜孜不倦的努力下,作品渐渐有了自己的风格,近年来,子牛的书法篆刻作品频频在全国重大展览赛事上出现,引起同道们的关注。
2003年8月,在首届中国敦煌国际书法艺术节上,子牛的一副融篆隶及小字行草的大幅作品引起了评委的称道,其鲜明的个性特征、丰富的内涵朴质赢得了赞誉,他也荣获了首届百名杰出书法家的称号。当时,他作为西藏自治区的作者,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能创作出如此精品,我为他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曾隐隐的担忧:但愿此奖别毁了子牛。然而,在之后的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家、篆刻家作品展、全国第五届篆刻艺术展、“羲之杯”全国书圣文化书法大展、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书法大展、首届林散之奖、南京书法传媒三年展等一系列重大展览上,我欣喜地看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刘熙载曾说:“书,如其事、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也。”观子牛的篆刻作品,细珠文源自邓石如、吴让之,印风典雅蕴藉、刚柔并济,既能植根传统、秉承前览,又能锐意出新。白文印宗秦汉,遗貌取神,雄浑古拙,自有风骨。从西泠印社第二届国际篆刻展到第五届篆刻艺术评展,子牛的作品屡次参展并最终获奖,便是最好的例证。其书法作品,隶书、行草运笔稳健,“翰不虚动,下笔有由”。其篆书作品源于邓不如。邓不如篆书“稍参隶意,杀锋以取劲折”,褒贬不一。子牛能出于邓而又不泥于邓,从字外汲取营养,兼习秦篆,吴让之及当代名家墨迹,使其篆刻书作品逐渐厚重、稳健起来,从邓字“野”味中渐渐地走了出来,融干时代激情。尤其在线条、墨迹的处理上摆脱了“俗”的纠缠,雅致而丰润,宽泛而淋漓。其隶书作品从《张迁碑》、《衡为碑》等入手,兼蓄魏碑及汉简,使作品的线条质朴浑厚,结体方正大气。创作的作品融行草、金石笔意,破锋入笔,方圆并用,相济交错,挥洒灵动而又不拘陈规,表现出丰富的篆隶同源、同根,字体共容、共生而又能相得益彰的佳境妙道。当然,子牛作品中也时有稚嫩和微瑕处,期待他久经锤炼,渐成大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从艺术上说,这是灵性的圭臬。周子牛的书法篆刻作品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关注,自有其缘由。他出道于安徽,在徽派文化的底蕴素养中成长,他升华于西藏,在藏汉文明的古朴灵秀中成熟,因此他的艺术之路才越走越宽广。
初识子牛,是1996年在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欧阳中石先生讲的当代书法篆刻研修班上。我是应邀去讲学,他当时在北京攻读研究生,兼修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法美学教程。客观地说,当时他的作品是比较稚嫩的,但他刻苦学习的精神是执著的。对他,我有了第一印象:成为书家是必然的,要成为名家,将走漫长的道路。
次年,在山东枣庄,中国书协举办首届篆刻培训班,子牛参加,我去授课,朝夕相处近20天。此时我才知晓,子牛是位基层的行政干部,他完全是用业余时间来研习、创作。在他持之以恒、孜孜不倦的努力下,作品渐渐有了自己的风格,近年来,子牛的书法篆刻作品频频在全国重大展览赛事上出现,引起同道们的关注。
2003年8月,在首届中国敦煌国际书法艺术节上,子牛的一副融篆隶及小字行草的大幅作品引起了评委的称道,其鲜明的个性特征、丰富的内涵朴质赢得了赞誉,他也荣获了首届百名杰出书法家的称号。当时,他作为西藏自治区的作者,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能创作出如此精品,我为他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曾隐隐的担忧:但愿此奖别毁了子牛。然而,在之后的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家、篆刻家作品展、全国第五届篆刻艺术展、“羲之杯”全国书圣文化书法大展、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书法大展、首届林散之奖、南京书法传媒三年展等一系列重大展览上,我欣喜地看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刘熙载曾说:“书,如其事、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也。”观子牛的篆刻作品,细珠文源自邓石如、吴让之,印风典雅蕴藉、刚柔并济,既能植根传统、秉承前览,又能锐意出新。白文印宗秦汉,遗貌取神,雄浑古拙,自有风骨。从西泠印社第二届国际篆刻展到第五届篆刻艺术评展,子牛的作品屡次参展并最终获奖,便是最好的例证。其书法作品,隶书、行草运笔稳健,“翰不虚动,下笔有由”。其篆书作品源于邓不如。邓不如篆书“稍参隶意,杀锋以取劲折”,褒贬不一。子牛能出于邓而又不泥于邓,从字外汲取营养,兼习秦篆,吴让之及当代名家墨迹,使其篆刻书作品逐渐厚重、稳健起来,从邓字“野”味中渐渐地走了出来,融干时代激情。尤其在线条、墨迹的处理上摆脱了“俗”的纠缠,雅致而丰润,宽泛而淋漓。其隶书作品从《张迁碑》、《衡为碑》等入手,兼蓄魏碑及汉简,使作品的线条质朴浑厚,结体方正大气。创作的作品融行草、金石笔意,破锋入笔,方圆并用,相济交错,挥洒灵动而又不拘陈规,表现出丰富的篆隶同源、同根,字体共容、共生而又能相得益彰的佳境妙道。当然,子牛作品中也时有稚嫩和微瑕处,期待他久经锤炼,渐成大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从艺术上说,这是灵性的圭臬。周子牛的书法篆刻作品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关注,自有其缘由。他出道于安徽,在徽派文化的底蕴素养中成长,他升华于西藏,在藏汉文明的古朴灵秀中成熟,因此他的艺术之路才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