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下盛行的人人网这一网络平台,通过对人人优势分析,当代大学生网络心理趋向等方面的分析,提出对大学生网络心理价值构建的建议
【关键词】网络心理;人人网;构建
网络,已然成为新型生产力,对于被视为潜在人力资本生产要素之一的大学生而言,接触网络不仅是生产力间的碰撞,更是双向影响互动的过程。很多大学生中甚至出现了“被人人”的网络心理趋向。借助于人人网这一平台,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的网络价值观与其重新构建,大学生与网络之间保持良性互动,进而取得双向进步等,都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由于笔者的学术范围有限,文中主要的数据来源于网络专业慈兆泓等学长的调查。
1.人人网的优势所在
在开始研究此项目之前,人人网并未上市,因此由其上市产生的影响将暂时忽略不计。
根据讯实网络icafeScanTM 的最新监测数据, 2010年3月SNS网站市场份额最大的是人人网, 约占41.4%,市场集中度居高不下。成立于2005年12月的人人网, 是中国最早的校园SNS社区。经过五年的发展, 人人网目前拥有注册用户1.2亿、活跃用户3000万, 已是中国注册用户最多、认知度最高的SNS网站之一①。要知道,用户覆盖范围和用户粘性对于任何一个社区网站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而人人网不但用户粘性强,而且覆盖范围是最广的,不仅其影响力之大、覆盖面之广、代表性和典型性之强,没有哪家校园SNS网站比得上人人网,此外,人人网除了具备国内校园SNS所共有的功能、特点以外,还有很多独特之处值得研究。
人人网是基于实名制注册的社会性交往网络,虽然不是每个用户都会用实名注册,但是这是一个基于真实人际关系的交往过程,即使注册时不用真名,人际关系却是相对真实的。更重要的是,个人真实信息的表露程度关系到人际传播中的信任机制能否顺利建立。使得网络人际传播中信任感的建立,“非确定性降低”。②校园网不同于一般性质的传统社区,它是建立在熟人网络基础上的,而且主要用户群体是在校大学生。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会出于某些目的来到人人网(如“为了寻找故友”、“回复好友留言”、“更新自己的空间”等等),而大多数好友又都是老朋友,所以,人人网中的用户都会把这个社交网站看成是维系朋友间友谊的一座桥梁,而不是肆意发表意见、胡乱灌水的传统社区。人人网这种社交型网络的出现和流行使得大学生在“重新部落化”的进程中,又重新找回了久违的那种亲近感,并且正逐步接近那种个人与个人之间真实的、真诚的交往状态,其不仅极大的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距离,更是极大的促进了真实的人际互动和人际交流,从而有效的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慈兆泓认为,人人网符合部落化时代的特征。人人网里,虽然人际传播也同样脱离不了超时空的特性,但是由于社会性网络中用户群体的指向性和类别化特征明显,进行人际交往的个体之间大都是由于具有某些联系或某些共同特点才会走到一起来的,如:年龄、职业、兴趣、团体等。所以,在这样一些群体中,人们的交流不是随意的和漫无目的的,而是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和指向性的。即使是最最普通的闲话聊天,个体之间谈论的内容也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而倾诉的对象自然也是个体认为比较值得信赖的朋友。这样一来,虽然这些个体可能在物理距离上相距很远,但是他们的心理距离却很短。这就明显的不同于跟一个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在网上聊天了。显然,前者更符合部落化时代邻里间的交往特征。
笔者认为,另一优势是其信息量的巨大和可供选择性。 人人网实现与56网、土豆网、互动百科、大众点评网等网站的数据互通, 用户可以方便地使用自己的人人网账号登录其他站点, 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与资讯;大多数高校辅导员,党团支部将与学生生活学习等重要通知挂于人人主页,便于学生阅读了解,是现代大学生网络学习的重要途径。
2.现代网络对大学生网络心理价值观的影响
对于多数大学生而言,由于其个体心智与年龄的正相关增长,其已形成成熟的网络心理使得本身对网络存在明确的度的衡量标准,但是,也不排除当中的“准网络心理”现象的存在。③极有可能引发网络自我异化,即指自我醉心于网络空间的信息收集,专注或痴迷于通过网络电子化本身拥有的虚拟生活,但结果并未使自我获得稳定的满足感,甚至还加剧了焦虑,导致了自我控制能力的丧失。讯息密集社会使得网络空间的信息呈现爆炸式,学生在增加选择信息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强烈的恐惧,这成为“数码焦虑”的实质。
以人人网为代表的现代社交网络,使活动范围局限于有限的信息空间,在对杂乱信息进行“和谐”的同时,有利于大学生对信息的有效准确把握,提高其对需求信息的利用率,降低对网络的焦虑感;在对其所特有的休闲类游戏控制上,人人网系统制动设置了游戏时间提醒等人性化功能,增强玩家的时间观念,有效避免网络的迷恋。
当现代大学生面对色彩斑斓的网络界面,看到层出不穷的各种网络书籍、电脑软件,瞧着周围的同学熟练地使用电脑,开心地玩着、聊着时,一部分学生感到害怕和迷忙;另外,一些学生在出现心理郁闷时,常借助于网络的陌生人进行倾诉,以达到心理平衡,但是却只是表面的平衡,由于交流双方的不同背景,不同教育水平等陌生未知因素的影响,不可能从根本上排解其心理障碍。
“人人网”以方便操作著称,只需要简单的鼠标点击便可以进入主界面进行浏览,基本上不需要技术支持;“人人网”的出现加速了青年交流方式的改变进程。实名制使得交流双方基本上建立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知根知底,更合理有效的进行沟通,并且,伴随着手机上网技术的逐渐成熟,“人人网”实现了用户之间的时时信息交互,并借此形成了一种不间断的网络联系,这种网络联系被社会学家称作“环境知觉”。很多“人人网”用户会通过频繁地更改自己的状态来表达即时心情,这样贴近生活的表达方式与内容载体,往往使交流更具有时效性,更能够促进情感交流与互动。
3.由人人网的流行得到的启示及大学生网络心理价值构建的建议
对于人人网的流行已是不争的事实,对于大学教育工作者而言,如何开展正确的大学生网络心理价值引导工作,树立正确的网络心理价值取向,客观有效的利用人人网这一平台,便成为了重要的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努力:
3.1强化“引导”意识,有效利用网络平台的信息交互功能
对于踌躇满志的大学生而言,很容易在现实与理想的对照中迷失自己,以至无法自控,缺失对网络的把握力,所以,加强引导成为提高大学生对网络认识的重要外在力量。
路鹏认为,一方面,要加强正面引导,利用“人人网”形成社会学意义上的“社区”,通过“社区”之中同龄人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减少青年对固有的刻板、僵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抵触情绪。另一方面,可以积极探索利用班级、校友会、说吧等应用程序,了解青年思想动态、回应青年现实需求。同时,积极拓展网络阵地与宣传平台,以更加新颖、活泼,更加易于青年接受的方式,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共青团的声音传递给广大青年。④
3.2加强“教育”意识,有效利用网络平台的教育知识作用
对于大学生网络的教育这一区块,在大学教育中始终没有达到体系化的构建。要进一步加强探索、勇于开拓,搭建更加规范、更加有效的网络交流与交友平台,努力帮助青年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异性交往能力,引导青年开展健康、积极的网络人际交往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自主信息选择能力,使得其面对纷繁的信息源有较强的甄别能力,加强思想教育,使得和谐校园的核心理念能够深入学生的思想,并以思想指导行动,自动屏蔽不健康的信息,将注意力集中在优良的内容;在人人网的团党支部要主动与在线好友交流,充分了解该生的心理状况,切实解决问题,办实事。通过各种形式的网络道德教育,使大学生增强网络道德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
3.3落实“创新”意识,有效利用网络的思想引领与成才服务
李长春同志指出,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宣传工作,充分发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优势。网络是青年学生群体易于聚集、乐于聚集的平台,高校要主动贴近青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就要进一步更新观念、创新思维,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积极开展思想引领和成才服务工作。有学者指出,一方面,可以尝试利用校园网络现有构架,充分吸收、借鉴SNS 技术,增强校园网络的趣味性、服务性,吸引青年利用校内网络平台实现信息传达和思想交流。另一方面,要鼓励广大在职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青年工作者掌握网络技能,运用网络平台更好地引导青年学生文明生活、健康成才。■
【参考文献】
[1]慈兆泓.从人人网看校园SNS中人际传播的特征.
[2]路鹏.管窥青年流行亚文化之网络交友平台.理论经纬.2010.09.
[3]茅丽娜.从传统人际传播角度观瞻CMC人际传播[J].国际新闻界,2000(3):68.
【关键词】网络心理;人人网;构建
网络,已然成为新型生产力,对于被视为潜在人力资本生产要素之一的大学生而言,接触网络不仅是生产力间的碰撞,更是双向影响互动的过程。很多大学生中甚至出现了“被人人”的网络心理趋向。借助于人人网这一平台,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的网络价值观与其重新构建,大学生与网络之间保持良性互动,进而取得双向进步等,都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由于笔者的学术范围有限,文中主要的数据来源于网络专业慈兆泓等学长的调查。
1.人人网的优势所在
在开始研究此项目之前,人人网并未上市,因此由其上市产生的影响将暂时忽略不计。
根据讯实网络icafeScanTM 的最新监测数据, 2010年3月SNS网站市场份额最大的是人人网, 约占41.4%,市场集中度居高不下。成立于2005年12月的人人网, 是中国最早的校园SNS社区。经过五年的发展, 人人网目前拥有注册用户1.2亿、活跃用户3000万, 已是中国注册用户最多、认知度最高的SNS网站之一①。要知道,用户覆盖范围和用户粘性对于任何一个社区网站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而人人网不但用户粘性强,而且覆盖范围是最广的,不仅其影响力之大、覆盖面之广、代表性和典型性之强,没有哪家校园SNS网站比得上人人网,此外,人人网除了具备国内校园SNS所共有的功能、特点以外,还有很多独特之处值得研究。
人人网是基于实名制注册的社会性交往网络,虽然不是每个用户都会用实名注册,但是这是一个基于真实人际关系的交往过程,即使注册时不用真名,人际关系却是相对真实的。更重要的是,个人真实信息的表露程度关系到人际传播中的信任机制能否顺利建立。使得网络人际传播中信任感的建立,“非确定性降低”。②校园网不同于一般性质的传统社区,它是建立在熟人网络基础上的,而且主要用户群体是在校大学生。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会出于某些目的来到人人网(如“为了寻找故友”、“回复好友留言”、“更新自己的空间”等等),而大多数好友又都是老朋友,所以,人人网中的用户都会把这个社交网站看成是维系朋友间友谊的一座桥梁,而不是肆意发表意见、胡乱灌水的传统社区。人人网这种社交型网络的出现和流行使得大学生在“重新部落化”的进程中,又重新找回了久违的那种亲近感,并且正逐步接近那种个人与个人之间真实的、真诚的交往状态,其不仅极大的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距离,更是极大的促进了真实的人际互动和人际交流,从而有效的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慈兆泓认为,人人网符合部落化时代的特征。人人网里,虽然人际传播也同样脱离不了超时空的特性,但是由于社会性网络中用户群体的指向性和类别化特征明显,进行人际交往的个体之间大都是由于具有某些联系或某些共同特点才会走到一起来的,如:年龄、职业、兴趣、团体等。所以,在这样一些群体中,人们的交流不是随意的和漫无目的的,而是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和指向性的。即使是最最普通的闲话聊天,个体之间谈论的内容也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而倾诉的对象自然也是个体认为比较值得信赖的朋友。这样一来,虽然这些个体可能在物理距离上相距很远,但是他们的心理距离却很短。这就明显的不同于跟一个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在网上聊天了。显然,前者更符合部落化时代邻里间的交往特征。
笔者认为,另一优势是其信息量的巨大和可供选择性。 人人网实现与56网、土豆网、互动百科、大众点评网等网站的数据互通, 用户可以方便地使用自己的人人网账号登录其他站点, 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与资讯;大多数高校辅导员,党团支部将与学生生活学习等重要通知挂于人人主页,便于学生阅读了解,是现代大学生网络学习的重要途径。
2.现代网络对大学生网络心理价值观的影响
对于多数大学生而言,由于其个体心智与年龄的正相关增长,其已形成成熟的网络心理使得本身对网络存在明确的度的衡量标准,但是,也不排除当中的“准网络心理”现象的存在。③极有可能引发网络自我异化,即指自我醉心于网络空间的信息收集,专注或痴迷于通过网络电子化本身拥有的虚拟生活,但结果并未使自我获得稳定的满足感,甚至还加剧了焦虑,导致了自我控制能力的丧失。讯息密集社会使得网络空间的信息呈现爆炸式,学生在增加选择信息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强烈的恐惧,这成为“数码焦虑”的实质。
以人人网为代表的现代社交网络,使活动范围局限于有限的信息空间,在对杂乱信息进行“和谐”的同时,有利于大学生对信息的有效准确把握,提高其对需求信息的利用率,降低对网络的焦虑感;在对其所特有的休闲类游戏控制上,人人网系统制动设置了游戏时间提醒等人性化功能,增强玩家的时间观念,有效避免网络的迷恋。
当现代大学生面对色彩斑斓的网络界面,看到层出不穷的各种网络书籍、电脑软件,瞧着周围的同学熟练地使用电脑,开心地玩着、聊着时,一部分学生感到害怕和迷忙;另外,一些学生在出现心理郁闷时,常借助于网络的陌生人进行倾诉,以达到心理平衡,但是却只是表面的平衡,由于交流双方的不同背景,不同教育水平等陌生未知因素的影响,不可能从根本上排解其心理障碍。
“人人网”以方便操作著称,只需要简单的鼠标点击便可以进入主界面进行浏览,基本上不需要技术支持;“人人网”的出现加速了青年交流方式的改变进程。实名制使得交流双方基本上建立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知根知底,更合理有效的进行沟通,并且,伴随着手机上网技术的逐渐成熟,“人人网”实现了用户之间的时时信息交互,并借此形成了一种不间断的网络联系,这种网络联系被社会学家称作“环境知觉”。很多“人人网”用户会通过频繁地更改自己的状态来表达即时心情,这样贴近生活的表达方式与内容载体,往往使交流更具有时效性,更能够促进情感交流与互动。
3.由人人网的流行得到的启示及大学生网络心理价值构建的建议
对于人人网的流行已是不争的事实,对于大学教育工作者而言,如何开展正确的大学生网络心理价值引导工作,树立正确的网络心理价值取向,客观有效的利用人人网这一平台,便成为了重要的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努力:
3.1强化“引导”意识,有效利用网络平台的信息交互功能
对于踌躇满志的大学生而言,很容易在现实与理想的对照中迷失自己,以至无法自控,缺失对网络的把握力,所以,加强引导成为提高大学生对网络认识的重要外在力量。
路鹏认为,一方面,要加强正面引导,利用“人人网”形成社会学意义上的“社区”,通过“社区”之中同龄人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减少青年对固有的刻板、僵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抵触情绪。另一方面,可以积极探索利用班级、校友会、说吧等应用程序,了解青年思想动态、回应青年现实需求。同时,积极拓展网络阵地与宣传平台,以更加新颖、活泼,更加易于青年接受的方式,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共青团的声音传递给广大青年。④
3.2加强“教育”意识,有效利用网络平台的教育知识作用
对于大学生网络的教育这一区块,在大学教育中始终没有达到体系化的构建。要进一步加强探索、勇于开拓,搭建更加规范、更加有效的网络交流与交友平台,努力帮助青年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异性交往能力,引导青年开展健康、积极的网络人际交往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自主信息选择能力,使得其面对纷繁的信息源有较强的甄别能力,加强思想教育,使得和谐校园的核心理念能够深入学生的思想,并以思想指导行动,自动屏蔽不健康的信息,将注意力集中在优良的内容;在人人网的团党支部要主动与在线好友交流,充分了解该生的心理状况,切实解决问题,办实事。通过各种形式的网络道德教育,使大学生增强网络道德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
3.3落实“创新”意识,有效利用网络的思想引领与成才服务
李长春同志指出,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宣传工作,充分发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优势。网络是青年学生群体易于聚集、乐于聚集的平台,高校要主动贴近青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就要进一步更新观念、创新思维,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积极开展思想引领和成才服务工作。有学者指出,一方面,可以尝试利用校园网络现有构架,充分吸收、借鉴SNS 技术,增强校园网络的趣味性、服务性,吸引青年利用校内网络平台实现信息传达和思想交流。另一方面,要鼓励广大在职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青年工作者掌握网络技能,运用网络平台更好地引导青年学生文明生活、健康成才。■
【参考文献】
[1]慈兆泓.从人人网看校园SNS中人际传播的特征.
[2]路鹏.管窥青年流行亚文化之网络交友平台.理论经纬.2010.09.
[3]茅丽娜.从传统人际传播角度观瞻CMC人际传播[J].国际新闻界,2000(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