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广义上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狭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的统一。目前研究多集中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历史阶段划分、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上,未来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的评估研究。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
一、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历史沿革的研究
宇文利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专业的实践史和形成史与现代高校“两课”发展史、建设史是分不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论是把普及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和专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课程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形态课程和理论课程统一起来。思想理论课属于全校公共课,如“马克思主义原理”、“近代史纲要”、“形势政策”课程等,侧重于教育性和应用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范围内学生的专门课程,有“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心理学”课程等,侧重于发展性和研究性。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历史发展时期的划分,学术界观点不一。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八个课程体系,在基本建设上经历了由不成熟、不规范到比较成熟、规范,再到在深化改革中发展又到在创新中发展的演变过程,分为初步发展、曲折发展、恢复与稳定发展、全面发展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评估划分为定性评估时期,定量评估时期,模糊考评与微机技术紧密结合时期。1984年4月13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学科和专业正式进入到我国教育教学学科行列。1988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始招收研究生。1990年后,创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点。
二、关于高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现状与改革研究
我国的课程评价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评价由从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生命线,发展到坚持知识与价值评价、内在与外在评价、现实与潜在评价、个体与社会评价、精确与模糊评价的统一。有学者将效果测评指标体系为情感体验、个性发展、潜能发挥、品德表现、经验获得、良好心理素质、人际协调能力七个方面,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测量分为测量即时效果、阶段效果、延时性效果三个部分。然而,有学者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存在的评价目标缺乏激励性、评价主体缺乏民主性、评价指标缺乏针对性、评价方法缺乏科学性、评价结果缺乏真实性的问题,呼吁制定客观的指标体系和动态的发展性的主观评语。
关于改革与创新的研究,一是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历史的反思,提出必须加强教学与教学法研究;教学过程和基本规律研究;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和艺术研究。二是基于教学主体、客体、内容、过程的研究,提出应深化科学性,加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三是基于法国、俄罗斯、日本、新加坡、韩国等高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设置、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如借鉴价值澄清、认知发展模式和公正团体法,利用案例启发、问题讨论、参与社会活动,多媒体电子教学等优化教学方法。四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等专业课程进行个案分析。还有学者指出人才培养目标应注重基础性、提高综合性、坚持师范性、拓宽应用性、注重时代性;以“结构—功能”的矛盾分析为突破口构建实质性课程,拓宽普通教育课程,整合专业主干课程,融合学科教师教育课程、调整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关系的方法进行课程改革。
三、关于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应改变以“多以政策性文件代替课程理论,导致课程稳定性弱,随机性和权变性过高”的问题;改变“课程科目繁多,设置较随意,内容的针对性和甄别性较弱,问题意识不够鲜明”的问题;改变“评价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课程效果测评的标准和方式、方法相对滞后”的问题。未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应该规范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的评估研究,正确处理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政治性和科学性的关系、理论性和时代性关系、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关系、教材体系相对稳定与教学体系不断更新的关系,制定科学、可信、反映教学质量全貌的动态性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宇文利.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顾海良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骆郁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评价新探[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
一、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历史沿革的研究
宇文利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专业的实践史和形成史与现代高校“两课”发展史、建设史是分不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论是把普及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和专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课程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形态课程和理论课程统一起来。思想理论课属于全校公共课,如“马克思主义原理”、“近代史纲要”、“形势政策”课程等,侧重于教育性和应用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范围内学生的专门课程,有“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心理学”课程等,侧重于发展性和研究性。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历史发展时期的划分,学术界观点不一。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八个课程体系,在基本建设上经历了由不成熟、不规范到比较成熟、规范,再到在深化改革中发展又到在创新中发展的演变过程,分为初步发展、曲折发展、恢复与稳定发展、全面发展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评估划分为定性评估时期,定量评估时期,模糊考评与微机技术紧密结合时期。1984年4月13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学科和专业正式进入到我国教育教学学科行列。1988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始招收研究生。1990年后,创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点。
二、关于高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现状与改革研究
我国的课程评价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评价由从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生命线,发展到坚持知识与价值评价、内在与外在评价、现实与潜在评价、个体与社会评价、精确与模糊评价的统一。有学者将效果测评指标体系为情感体验、个性发展、潜能发挥、品德表现、经验获得、良好心理素质、人际协调能力七个方面,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测量分为测量即时效果、阶段效果、延时性效果三个部分。然而,有学者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存在的评价目标缺乏激励性、评价主体缺乏民主性、评价指标缺乏针对性、评价方法缺乏科学性、评价结果缺乏真实性的问题,呼吁制定客观的指标体系和动态的发展性的主观评语。
关于改革与创新的研究,一是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历史的反思,提出必须加强教学与教学法研究;教学过程和基本规律研究;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和艺术研究。二是基于教学主体、客体、内容、过程的研究,提出应深化科学性,加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三是基于法国、俄罗斯、日本、新加坡、韩国等高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设置、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如借鉴价值澄清、认知发展模式和公正团体法,利用案例启发、问题讨论、参与社会活动,多媒体电子教学等优化教学方法。四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等专业课程进行个案分析。还有学者指出人才培养目标应注重基础性、提高综合性、坚持师范性、拓宽应用性、注重时代性;以“结构—功能”的矛盾分析为突破口构建实质性课程,拓宽普通教育课程,整合专业主干课程,融合学科教师教育课程、调整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关系的方法进行课程改革。
三、关于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应改变以“多以政策性文件代替课程理论,导致课程稳定性弱,随机性和权变性过高”的问题;改变“课程科目繁多,设置较随意,内容的针对性和甄别性较弱,问题意识不够鲜明”的问题;改变“评价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课程效果测评的标准和方式、方法相对滞后”的问题。未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应该规范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的评估研究,正确处理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政治性和科学性的关系、理论性和时代性关系、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关系、教材体系相对稳定与教学体系不断更新的关系,制定科学、可信、反映教学质量全貌的动态性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宇文利.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顾海良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骆郁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评价新探[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