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在本质上是主体的,能动的。儿童是个体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体。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自主合作、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活动。是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定评价指标,是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并产生内在动力的支持,能在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对认知活动过程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调整的学习活动过程。
【关键词】利用;资源;培养;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发展欲望,学生是自我发展成长,自主更新思想,自我教育管理的主体,老师只是对学生起引导、帮助、协调、服务作用的从体,尊重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感知,帮助和引导学生从一次次的挫折、失败和教训中探寻自己成功、正确的道理。关注和尊重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因人施教,个别关照,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个性化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才能实现学生自主发展,自我提高,最终才能更好的促进自主学习。
1、课程标准为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利用图书馆、网络信息渠道尝试探究性阅读”,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步入学校和家庭,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它为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地点和学习方式提供条件,为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提供方便。在网络环境下,教师要创设多种问题情境,优化知识形成的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课内--课外”相结合、“个体--合作”相结合,提高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教师有必要将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到教育中来,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上做到推陈出新,为学生创设更为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角色是研究者,学生的角色是自主学习者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是教学设计的研究者,也是教学资源的研究者,教师不仅要研究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意向、学习风格,然后确定理想的教学内容、认知策略、教学步骤,以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目标;还要对各种来源的信息资源进行反复研究、比较、过滤、精选、整合,然后制作成信息库提供给学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辅导学生如何提取有效的信息资源,指导学生如何掌握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如何区分良莠信息,指导学生看到自主学习的成果,从中获得成功感和幸福感,并坚定今后自主学习的信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合作者,教师是学生可信赖的合作伙伴,教师通过与学生交流、协作、研讨,不断促进学生在合作的环境下学习、发展。
自主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角色是:是自主学习者,不断利用新信息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是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决定自己命运的决定因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水平,自主选择学习起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及学习策略,自主调用各种学习资源、自主协作讨论、自主构建新的知识、自主评价等。是探究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发挥,创意思得到保护,因此自主学习便成为一件充满发现、想象、快乐的事情,所以,学生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探究者。
3、教师的研究、引导,是学生能顺利自主学习的保证,学生的自主探究需要老师的帮助。
创设问题情境,优化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师如果传授给学生的是现成的知识,总是有限的。而如果教会学生的是学习的方法,则让学生终生受用、取之不尽。现代社会强调的是终生教育,要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多角度思维,在集体这个大家庭中,互相吸取他人之长,在比较、选择中,灵活掌握新知,掌握学习方法,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来。
“课内—课外”相结合,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不是把知识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想办法开辟新的学习空间,借助网络技术,将文本资料和电子资料有机结合,将课内、课外知识相互渗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条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品尝成功的乐趣,提高探究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的需要,获取信息的途径为:校内外资料平台和资料库;教师提供的相关网站;教师创设的虚拟的学习环境;学生自主畅游因特网搜集资料。学生搜集资料的地点既可以是课堂,又可以是课外。
课外探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预习课文时,搜集有关资料,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初步印象或提出研究的问题;二是完善课内所学的知识,做好复习和进一步探究工作;三是围绕某一专题,进行拓展性的学习,完成研究任务。课外学习探究的途径更为广泛,它是现代学习手段和传统方法的有机结合,是网上浏览,实地参观,社会实践,与人切磋等多种方式的融合。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采取发帖子或通过讨论区进行研讨或求助;引导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去粗成精,选择重点加以归纳、整理。利用计算机将有关资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也可以以表格、研究报告等形式呈现。课间让学生自主上机操作,浏览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或输入自己的研究资料,供他人阅读,与他人讨论。课外,充分发挥学校、班级主页及因特网的作用,在“聊天室”或通过发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网上交流,并利用计算机进行远程“探讨”等。
随着教师观念的更新和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提高,课堂教学将逐步改变由教师利用计算机传播知识学生旁观的局面,师生将共同发挥电脑的作用,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角,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最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收稿日期:2013-04-16
【关键词】利用;资源;培养;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发展欲望,学生是自我发展成长,自主更新思想,自我教育管理的主体,老师只是对学生起引导、帮助、协调、服务作用的从体,尊重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感知,帮助和引导学生从一次次的挫折、失败和教训中探寻自己成功、正确的道理。关注和尊重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因人施教,个别关照,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个性化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才能实现学生自主发展,自我提高,最终才能更好的促进自主学习。
1、课程标准为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利用图书馆、网络信息渠道尝试探究性阅读”,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步入学校和家庭,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它为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地点和学习方式提供条件,为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提供方便。在网络环境下,教师要创设多种问题情境,优化知识形成的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课内--课外”相结合、“个体--合作”相结合,提高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教师有必要将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到教育中来,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上做到推陈出新,为学生创设更为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角色是研究者,学生的角色是自主学习者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是教学设计的研究者,也是教学资源的研究者,教师不仅要研究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意向、学习风格,然后确定理想的教学内容、认知策略、教学步骤,以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目标;还要对各种来源的信息资源进行反复研究、比较、过滤、精选、整合,然后制作成信息库提供给学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辅导学生如何提取有效的信息资源,指导学生如何掌握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如何区分良莠信息,指导学生看到自主学习的成果,从中获得成功感和幸福感,并坚定今后自主学习的信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合作者,教师是学生可信赖的合作伙伴,教师通过与学生交流、协作、研讨,不断促进学生在合作的环境下学习、发展。
自主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角色是:是自主学习者,不断利用新信息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是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决定自己命运的决定因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水平,自主选择学习起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及学习策略,自主调用各种学习资源、自主协作讨论、自主构建新的知识、自主评价等。是探究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发挥,创意思得到保护,因此自主学习便成为一件充满发现、想象、快乐的事情,所以,学生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探究者。
3、教师的研究、引导,是学生能顺利自主学习的保证,学生的自主探究需要老师的帮助。
创设问题情境,优化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师如果传授给学生的是现成的知识,总是有限的。而如果教会学生的是学习的方法,则让学生终生受用、取之不尽。现代社会强调的是终生教育,要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多角度思维,在集体这个大家庭中,互相吸取他人之长,在比较、选择中,灵活掌握新知,掌握学习方法,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来。
“课内—课外”相结合,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不是把知识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想办法开辟新的学习空间,借助网络技术,将文本资料和电子资料有机结合,将课内、课外知识相互渗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条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品尝成功的乐趣,提高探究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的需要,获取信息的途径为:校内外资料平台和资料库;教师提供的相关网站;教师创设的虚拟的学习环境;学生自主畅游因特网搜集资料。学生搜集资料的地点既可以是课堂,又可以是课外。
课外探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预习课文时,搜集有关资料,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初步印象或提出研究的问题;二是完善课内所学的知识,做好复习和进一步探究工作;三是围绕某一专题,进行拓展性的学习,完成研究任务。课外学习探究的途径更为广泛,它是现代学习手段和传统方法的有机结合,是网上浏览,实地参观,社会实践,与人切磋等多种方式的融合。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采取发帖子或通过讨论区进行研讨或求助;引导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去粗成精,选择重点加以归纳、整理。利用计算机将有关资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也可以以表格、研究报告等形式呈现。课间让学生自主上机操作,浏览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或输入自己的研究资料,供他人阅读,与他人讨论。课外,充分发挥学校、班级主页及因特网的作用,在“聊天室”或通过发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网上交流,并利用计算机进行远程“探讨”等。
随着教师观念的更新和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提高,课堂教学将逐步改变由教师利用计算机传播知识学生旁观的局面,师生将共同发挥电脑的作用,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角,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最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收稿日期:2013-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