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养蚕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养蚕过程中的技术质量检查方法,促进蚕茧质量,以为蚕茧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蚕茧生产;存在问题;技术检查
中图分类号S8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0-0324-01
家蚕饲养是一项受控因素多、技术要求高、劳动时間相对集中的生产项目[1]。在实际生产中,蚕农因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操作盲目、粗放、简单是造成蚕茧产量低、质量差的主要原因之一。蚕茧生产过程中各项技术处理不当,直接影响原料茧的优质高产。因此,通过养蚕技术质量的检查,纠正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取得蚕茧丰产丰收的重要内容。
1养蚕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1蚕农认知误区
蚕农在消毒防病上存在侥幸心理,错误地认为养蚕消不消毒无所谓,重视小蚕期的消毒和管理,而忽视上期蚕、大蚕期的消毒和管理,且乱用药[2]。养蚕环境中存在许多病原微生物,特别是桑园害虫、蚕沙,养过蚕的蚕具、旧簇、烂茧及病死蚕种病原特别多,如不进行彻底全面的消毒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病原基数,就极易导致蚕儿发病。蚕群体密集,个体小,蚕病大多是传染性的,除蝇蛆病外均无法治疗,蚕发病后唯一的方法就是病蚕淘汰与健蚕隔离。为防止蚕病发生,只有做好消毒防病,防患于未然,才是积极有效的办法。
1.2养蚕环境差,贮桑问题多
目前,在实际生产中人蚕共室、物蚕共室、桑蚕共室的现象较为普遍。人居蚕室、杂物堆放于蚕室,不便于消毒防病,易造成交叉感染使蚕生病,另外也易接触农药、油漆等有害气体使蚕中毒[3]。桑蚕共室除沙过程中,蚕沙落地,灰尘飞扬,易污染桑叶,桑叶储存于蚕室,易失水萎凋,桑叶要降温补湿,造成蚕室温度降低,蚕室蚕座湿度增大,桑叶失鲜,蚕食量减少,抗病力下降且易繁殖病菌,对大小蚕均不利。
桑叶采回后闷在采叶袋中,不及时摊放使桑叶蒸熟,桑叶堆放过多过厚,不能检查翻动保证桑叶新鲜,桑叶储藏时间过长,导致桑叶营养成分缺失,影响食下率,使得蚕儿免疫功能下降;泥、虫粪污染叶过多,不经处理喂蚕,造成交叉感染,导致蚕儿发病。
1.3养蚕细节不到位
补催青温湿度不够,影响孵化率,造成孵化不齐;各龄期环境保护不当,不能适应蚕体正常生长的需要[4]。上蔟不能适熟稀上,不能进行合理有效的温湿度保护,小蚕期桑叶老嫩不一,扩匀座不及时,不到位;不能及时提青分批,青头、眠蚕、起蚕3代同堂;给桑不及时,食桑不匀,不是看蚕给桑,常出现饥一顿、饱一顿现象;给桑不选叶,用虫口叶、污叶喂蚕,造成感染;常用的蚕具如防干纸、蚕网、蚕匾不能勤换、勤洗和消毒;除沙中不用蚕网提蚕,用手抓,既费工,又易抓破蚕体,诱发蚕病。
2养蚕技术质量检查措施
2.1卫生环境状况检查
一看蚕座、蚕室、贮桑室及蚕室周围的清洁卫生状况是否良好,消毒防病要按操作规程进行,蚕儿没有完整的免疫系统,体小,量多,生育期短,发病易传染,大规模暴发,蚕病必须以防为主,要切实做好养蚕各个阶段的消毒防病工作;二看温湿度空气是否符合要求。“小蚕火养,大蚕风养”,适宜的环境条件对蚕儿的生命活动发挥着促进作用,不良环境、有害气体的侵入,使蚕发育不良,有碍健康,甚至死亡。
2.2用桑、给桑质量
一看叶质老嫩和贮桑情况,蚕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从桑叶中摄取,桑叶质量直接影响蚕儿食下量、食下率和蚕体强健度,给桑前检查桑叶是否受污染,是否适熟,老嫩是否一致,贮桑有无蒸热、萎凋现象,有无不良桑,如有以上情况及时选除;二看给桑、给桑回数、分量、匀度、切桑大小、给桑技术。给桑质量关键是小蚕期,1~2龄桑叶切成蚕体长度1.5~2.0倍的正方形,3龄粗切成三角形。小蚕防干育,一般每日给桑3~4次。“看蚕给桑”龄中不同阶段给桑量不同,给桑要检查蚕座稀密、室内温湿度、残桑是否新鲜和量的多少、观察蚕儿活动情况,再决定给桑量。另外,给桑要均匀,厚薄一致。
2.3蚕生长发育检查
一是查蚕头疏密,看蚕座蚕头分布是否适当、均匀。蚕头过密,蚕儿拥挤,易造成食桑不匀、不足,蚕儿发育不齐,蚕体易互相抓破染病,同时增加废桑量,蚕座易蒸热、腐臭。蚕头过稀,蚕座易冷湿,蚕儿易发病,且浪费蚕室蚕具。二是查眠起处理,看有无不妥当的地方。眠起处理的好坏是养蚕技术高低的关键。因为蚕儿眠中的生命活动比食桑时旺盛,营养消耗的多,所以眠起处理特别重要,适时加眠网,眠中合理保护,起蚕处理要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三是查发育状况,看发育、体色、体态、动态、排粪有无异常。健蚕孵化、疏毛、发育整齐;病弱蚕孵化、疏毛、发育不整齐,发育上眠起不一、大小不匀等。健蚕体色通常由锈色至青色到青白,最后成饴糖色就眠;病弱蚕蚕体失去固有色,有的出现性状、(下转第327页)
(上接第324页)
大小各异的病斑。健蚕体态上均匀,手摸较结实;病弱蚕体廋细或肥大,出现环节或节间膜肿胀、膨胸、身体扭曲、吐痰等。健蚕活泼,食桑旺盛,反应灵敏,爬着力强,眠时头胸昂起;病弱蚕反应迟钝,食欲减退,举动反常,眠中头胸平伏,出现半脱或不脱皮蚕。健蚕排粪大小匀称较结实,呈六角柱形,墨绿色;病弱蚕粪软,失去固有形状,大小不一,粪粘蚕尾,肛门有污水溢出等。要做好分批饲养,淘汰病蚕、弱小蚕工作。
3参考文献
[1] 郑业珍.科学养蚕技术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4):359,363.
[2] 吴水明.大蚕舒适化养蚕技术的研究与推广[J].蚕桑通报,2010(1):39-42.
[3] 翟广华.饲养大蚕关键技法[J].蚕桑通报,2010(1):61-62.
[4] 周建阳,谈谈养蚕技术质量的检查[J].北方蚕业,2002(2):38.
关键词蚕茧生产;存在问题;技术检查
中图分类号S8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0-0324-01
家蚕饲养是一项受控因素多、技术要求高、劳动时間相对集中的生产项目[1]。在实际生产中,蚕农因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操作盲目、粗放、简单是造成蚕茧产量低、质量差的主要原因之一。蚕茧生产过程中各项技术处理不当,直接影响原料茧的优质高产。因此,通过养蚕技术质量的检查,纠正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取得蚕茧丰产丰收的重要内容。
1养蚕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1蚕农认知误区
蚕农在消毒防病上存在侥幸心理,错误地认为养蚕消不消毒无所谓,重视小蚕期的消毒和管理,而忽视上期蚕、大蚕期的消毒和管理,且乱用药[2]。养蚕环境中存在许多病原微生物,特别是桑园害虫、蚕沙,养过蚕的蚕具、旧簇、烂茧及病死蚕种病原特别多,如不进行彻底全面的消毒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病原基数,就极易导致蚕儿发病。蚕群体密集,个体小,蚕病大多是传染性的,除蝇蛆病外均无法治疗,蚕发病后唯一的方法就是病蚕淘汰与健蚕隔离。为防止蚕病发生,只有做好消毒防病,防患于未然,才是积极有效的办法。
1.2养蚕环境差,贮桑问题多
目前,在实际生产中人蚕共室、物蚕共室、桑蚕共室的现象较为普遍。人居蚕室、杂物堆放于蚕室,不便于消毒防病,易造成交叉感染使蚕生病,另外也易接触农药、油漆等有害气体使蚕中毒[3]。桑蚕共室除沙过程中,蚕沙落地,灰尘飞扬,易污染桑叶,桑叶储存于蚕室,易失水萎凋,桑叶要降温补湿,造成蚕室温度降低,蚕室蚕座湿度增大,桑叶失鲜,蚕食量减少,抗病力下降且易繁殖病菌,对大小蚕均不利。
桑叶采回后闷在采叶袋中,不及时摊放使桑叶蒸熟,桑叶堆放过多过厚,不能检查翻动保证桑叶新鲜,桑叶储藏时间过长,导致桑叶营养成分缺失,影响食下率,使得蚕儿免疫功能下降;泥、虫粪污染叶过多,不经处理喂蚕,造成交叉感染,导致蚕儿发病。
1.3养蚕细节不到位
补催青温湿度不够,影响孵化率,造成孵化不齐;各龄期环境保护不当,不能适应蚕体正常生长的需要[4]。上蔟不能适熟稀上,不能进行合理有效的温湿度保护,小蚕期桑叶老嫩不一,扩匀座不及时,不到位;不能及时提青分批,青头、眠蚕、起蚕3代同堂;给桑不及时,食桑不匀,不是看蚕给桑,常出现饥一顿、饱一顿现象;给桑不选叶,用虫口叶、污叶喂蚕,造成感染;常用的蚕具如防干纸、蚕网、蚕匾不能勤换、勤洗和消毒;除沙中不用蚕网提蚕,用手抓,既费工,又易抓破蚕体,诱发蚕病。
2养蚕技术质量检查措施
2.1卫生环境状况检查
一看蚕座、蚕室、贮桑室及蚕室周围的清洁卫生状况是否良好,消毒防病要按操作规程进行,蚕儿没有完整的免疫系统,体小,量多,生育期短,发病易传染,大规模暴发,蚕病必须以防为主,要切实做好养蚕各个阶段的消毒防病工作;二看温湿度空气是否符合要求。“小蚕火养,大蚕风养”,适宜的环境条件对蚕儿的生命活动发挥着促进作用,不良环境、有害气体的侵入,使蚕发育不良,有碍健康,甚至死亡。
2.2用桑、给桑质量
一看叶质老嫩和贮桑情况,蚕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从桑叶中摄取,桑叶质量直接影响蚕儿食下量、食下率和蚕体强健度,给桑前检查桑叶是否受污染,是否适熟,老嫩是否一致,贮桑有无蒸热、萎凋现象,有无不良桑,如有以上情况及时选除;二看给桑、给桑回数、分量、匀度、切桑大小、给桑技术。给桑质量关键是小蚕期,1~2龄桑叶切成蚕体长度1.5~2.0倍的正方形,3龄粗切成三角形。小蚕防干育,一般每日给桑3~4次。“看蚕给桑”龄中不同阶段给桑量不同,给桑要检查蚕座稀密、室内温湿度、残桑是否新鲜和量的多少、观察蚕儿活动情况,再决定给桑量。另外,给桑要均匀,厚薄一致。
2.3蚕生长发育检查
一是查蚕头疏密,看蚕座蚕头分布是否适当、均匀。蚕头过密,蚕儿拥挤,易造成食桑不匀、不足,蚕儿发育不齐,蚕体易互相抓破染病,同时增加废桑量,蚕座易蒸热、腐臭。蚕头过稀,蚕座易冷湿,蚕儿易发病,且浪费蚕室蚕具。二是查眠起处理,看有无不妥当的地方。眠起处理的好坏是养蚕技术高低的关键。因为蚕儿眠中的生命活动比食桑时旺盛,营养消耗的多,所以眠起处理特别重要,适时加眠网,眠中合理保护,起蚕处理要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三是查发育状况,看发育、体色、体态、动态、排粪有无异常。健蚕孵化、疏毛、发育整齐;病弱蚕孵化、疏毛、发育不整齐,发育上眠起不一、大小不匀等。健蚕体色通常由锈色至青色到青白,最后成饴糖色就眠;病弱蚕蚕体失去固有色,有的出现性状、(下转第327页)
(上接第324页)
大小各异的病斑。健蚕体态上均匀,手摸较结实;病弱蚕体廋细或肥大,出现环节或节间膜肿胀、膨胸、身体扭曲、吐痰等。健蚕活泼,食桑旺盛,反应灵敏,爬着力强,眠时头胸昂起;病弱蚕反应迟钝,食欲减退,举动反常,眠中头胸平伏,出现半脱或不脱皮蚕。健蚕排粪大小匀称较结实,呈六角柱形,墨绿色;病弱蚕粪软,失去固有形状,大小不一,粪粘蚕尾,肛门有污水溢出等。要做好分批饲养,淘汰病蚕、弱小蚕工作。
3参考文献
[1] 郑业珍.科学养蚕技术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4):359,363.
[2] 吴水明.大蚕舒适化养蚕技术的研究与推广[J].蚕桑通报,2010(1):39-42.
[3] 翟广华.饲养大蚕关键技法[J].蚕桑通报,2010(1):61-62.
[4] 周建阳,谈谈养蚕技术质量的检查[J].北方蚕业,20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