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是很多高等院校已经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高校之间由于生源差异,师资差异等现象,实行分级教学实践的具体细节势必存在差异。本文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为例,探讨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研究。
关键词:分级教学;理论依据;实践研究
一、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
首先,因材施教原则。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具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他们对“因材施教”的运用与理解为现代教育发展指引着方向。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不是凭借想象产生的,早在中国教育家孔子的教育生涯中已经得以展现。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形式虽然不同于孔子时代的游学教育,但其理论依据仍然是孔孟之道中的因材施教原则。其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以人为本”顾名思义,要以人为根本,立足人的发展,立足多数人的发展。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比例也大大提高。从而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的个体差异更加明显。尤其是生源地复杂的高等院校,问题更为严重。因此,为了实现教育目的,教育目标,立足以人为本,实施分级教学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实践及其利弊研究
《大学英语课程要求》(2007年)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各个高校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要求》自行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创新。因为各个高等学校之间本身存在生源素质,师资队伍,教育资源条件不同的限制,采用分级教学的模式存在差异。
本文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为例,对分级教学模式和创新进行研究和探讨。我校属于学生生源比较复杂,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差异较大的学校之一。北京市招生比例在60%左右,其余为外地生源。京外招生类别多数为一本专业,而北京市内生源有一本招生也有二本招生。这就决定了我校新生英语水平个体差异较大,同一年级同一专业的学生英语水平不可能统一,给教学带来巨大难度。
所以我校进行了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尝试经历了两分法—三分法—两分法的过程。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找到一条适合我校自己发展的大学英語分级教学法。
首先,两分法的初试阶段(针对2010级新生)。分级标准:以高考成绩,由教务处进行分班,分为A和B两个级别。
针对2010级新生采用A和B两个级别的分班标准,以高考成绩为参考,按照分数由高到低的顺序,将成绩突出的学生分到A级,其余学生分到B级。学分,学时,学期教材和教学进度相同。A和B级学生不同之处就是师资配备和期末考核上存在差异,A级配备外教,期末考核中加入了外教打分。其它方面A,B两级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区别,期末考试试卷相同,修满两年大学英语学分统一报名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其次,三分法(针对2012级新生)。分级标准:由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组教师根据学生入学时的分级考试成绩进行分班,分为A,B和C三个级别。
A级学生完成两学期的大学英语学习之后,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加权平均,给出大学英语第三第四学期的英语成绩,成绩考核不合者降级重修。B级学生完成三个学期大学英语学习,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加权平均,给出大学英语第四学期的英语成绩,成绩考核不合格者降级重修。C级学生正常完成四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学习。C级学生有两次申请升入B级的机会,不允许跨级升班。根据第一和第二学期成绩考核(90分以上)并通过升级考试后准许升入B级。
此种分级方法的优点在于:(1)充分调动了三个级别的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2)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3)实现集中排课,统一管理。不足之处在于:(1)管理难度大 ;(2)集中排课容易导致一旦教师出现无法正常完成教学工作量时,其他教师由于同一时段也在上课,无法代课;(3)期末考试需要出六份(含补考)考试试卷,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4)部分教师需要同时担任三个A,B和C班的授课任务,教学负担过重。
最后,两分法(针对2014级新生)。分级标准:由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组教师根据学生入学时的分级考试成绩和高考英语成绩,取其平均成绩后按成绩有高到低进行分班,分为A和B两个级别。
A级学生完成两学期的大学英语学习之后,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加权平均,给出大学英语第三第四学期的英语成绩。大学英语修满一年后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学二年级时选修高级英语课程。B级学生正常完成四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学习。B级学生有一次申请升入A级的机会。根据第一学期成绩考核(90分以上)并通过升级考试后准许升入A级。大学英语修满两年后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主要优点:(1)明确教育目标,调动学生积极性。(2)教学要求定位准确。(3)课程设置定位合理。(4)教学评估针对性强。(5)教学管理程序简化。(6)教师工作量减轻。主要缺点:(1)分级制要求大学英语统一排课,同一时间段都是大学英语课。一旦个别教师由于进修,出国或请假无法担任本学期授课工作量时,就会出现“师荒”,容易出现师资短缺现象。(2)A级学生完成一年大学英语基础学习之后,可能会选择不修习英语选修课,因为学生第三至第四学期的大学英语学分通过加权平均已经获得,选修高级英语是自愿行为,可能会出现A级学生懈怠英语学习现象。
总之,我校根据自己的特殊实际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大胆的进行了分级教学尝试,四级一次性过级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10级达到52%,12级学生达到57%,14级对两次分级进行总结更新,调整。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需要不断完善,期待取得更大实效。
结语: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未必适合每一所高校,师资力量差异,学生生源差异,教育资源差异,教育管理差异等现象都决定分级教学的成败。因此,各高等院校只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系统、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指导英语教学,一定可以实现培养具备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因材施教,不断摸索创新,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路。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建构与思考[J]科学文汇,2007(9)
关键词:分级教学;理论依据;实践研究
一、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
首先,因材施教原则。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具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他们对“因材施教”的运用与理解为现代教育发展指引着方向。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不是凭借想象产生的,早在中国教育家孔子的教育生涯中已经得以展现。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形式虽然不同于孔子时代的游学教育,但其理论依据仍然是孔孟之道中的因材施教原则。其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以人为本”顾名思义,要以人为根本,立足人的发展,立足多数人的发展。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比例也大大提高。从而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的个体差异更加明显。尤其是生源地复杂的高等院校,问题更为严重。因此,为了实现教育目的,教育目标,立足以人为本,实施分级教学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实践及其利弊研究
《大学英语课程要求》(2007年)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各个高校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要求》自行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创新。因为各个高等学校之间本身存在生源素质,师资队伍,教育资源条件不同的限制,采用分级教学的模式存在差异。
本文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为例,对分级教学模式和创新进行研究和探讨。我校属于学生生源比较复杂,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差异较大的学校之一。北京市招生比例在60%左右,其余为外地生源。京外招生类别多数为一本专业,而北京市内生源有一本招生也有二本招生。这就决定了我校新生英语水平个体差异较大,同一年级同一专业的学生英语水平不可能统一,给教学带来巨大难度。
所以我校进行了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尝试经历了两分法—三分法—两分法的过程。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找到一条适合我校自己发展的大学英語分级教学法。
首先,两分法的初试阶段(针对2010级新生)。分级标准:以高考成绩,由教务处进行分班,分为A和B两个级别。
针对2010级新生采用A和B两个级别的分班标准,以高考成绩为参考,按照分数由高到低的顺序,将成绩突出的学生分到A级,其余学生分到B级。学分,学时,学期教材和教学进度相同。A和B级学生不同之处就是师资配备和期末考核上存在差异,A级配备外教,期末考核中加入了外教打分。其它方面A,B两级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区别,期末考试试卷相同,修满两年大学英语学分统一报名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其次,三分法(针对2012级新生)。分级标准:由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组教师根据学生入学时的分级考试成绩进行分班,分为A,B和C三个级别。
A级学生完成两学期的大学英语学习之后,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加权平均,给出大学英语第三第四学期的英语成绩,成绩考核不合者降级重修。B级学生完成三个学期大学英语学习,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加权平均,给出大学英语第四学期的英语成绩,成绩考核不合格者降级重修。C级学生正常完成四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学习。C级学生有两次申请升入B级的机会,不允许跨级升班。根据第一和第二学期成绩考核(90分以上)并通过升级考试后准许升入B级。
此种分级方法的优点在于:(1)充分调动了三个级别的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2)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3)实现集中排课,统一管理。不足之处在于:(1)管理难度大 ;(2)集中排课容易导致一旦教师出现无法正常完成教学工作量时,其他教师由于同一时段也在上课,无法代课;(3)期末考试需要出六份(含补考)考试试卷,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4)部分教师需要同时担任三个A,B和C班的授课任务,教学负担过重。
最后,两分法(针对2014级新生)。分级标准:由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组教师根据学生入学时的分级考试成绩和高考英语成绩,取其平均成绩后按成绩有高到低进行分班,分为A和B两个级别。
A级学生完成两学期的大学英语学习之后,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加权平均,给出大学英语第三第四学期的英语成绩。大学英语修满一年后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学二年级时选修高级英语课程。B级学生正常完成四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学习。B级学生有一次申请升入A级的机会。根据第一学期成绩考核(90分以上)并通过升级考试后准许升入A级。大学英语修满两年后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主要优点:(1)明确教育目标,调动学生积极性。(2)教学要求定位准确。(3)课程设置定位合理。(4)教学评估针对性强。(5)教学管理程序简化。(6)教师工作量减轻。主要缺点:(1)分级制要求大学英语统一排课,同一时间段都是大学英语课。一旦个别教师由于进修,出国或请假无法担任本学期授课工作量时,就会出现“师荒”,容易出现师资短缺现象。(2)A级学生完成一年大学英语基础学习之后,可能会选择不修习英语选修课,因为学生第三至第四学期的大学英语学分通过加权平均已经获得,选修高级英语是自愿行为,可能会出现A级学生懈怠英语学习现象。
总之,我校根据自己的特殊实际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大胆的进行了分级教学尝试,四级一次性过级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10级达到52%,12级学生达到57%,14级对两次分级进行总结更新,调整。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需要不断完善,期待取得更大实效。
结语: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未必适合每一所高校,师资力量差异,学生生源差异,教育资源差异,教育管理差异等现象都决定分级教学的成败。因此,各高等院校只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系统、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指导英语教学,一定可以实现培养具备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因材施教,不断摸索创新,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路。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建构与思考[J]科学文汇,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