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严把关口,守土有责,出版单位和出版工作者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质量优先”的意识,严把内容、编校、设计、印制质量关,加强审读,始终不渝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牢牢把握正确的出版导向,切实做好编印发各个出版环节的工作.确保图书质量。
关键词:出版工作;图书质量;管理;关口
图书出版工作是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工作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多出好书,多出精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多出好书,多出精品,就要坚持图书质量第一,在出版工作的全过程、在出版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保证质量合格。而要确保图书质量合格,并不断提高质量,争取达到优秀水平,出版单位就必须在图书出版的过程中,把好以下几个关口。
一、严把选题关
选题是图书编辑出版工作的基础。选题管理要坚持正确出版导向,严格落实选题规划和选题论证等规章制度,着力抓好年度选题和日常选题的策划论证工作,以多出精品力作、鼓励优秀原创出版为指导,压缩质量不高的选题,减少重复出版的选题,确保选题质量。
1.加强选题策划工作
图书质量的提高,首先取决于选题的优化,优化的第一步要搞好选题的策划工作。选题策划要严格遵守党和国家关于出版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和纪律要求,牢牢把握正确的出版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选题策划要落实专业化要求,原则上围绕各出版单位的职责定位和优势出版范围进行策划。对专业不对口的选题策划,要进行严格控制,或转交专业对口的部门处理。
2.坚持选题论证制度
选题论证是确定选题计划的决定性环节。选题不仅要在设计过程中经过设计者个人的论证,还要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集体论证。图书选题的集体论证实行分级论证制度。分级论证是先由编辑部门组织论证会,进行初步筛选,形成部门意见,再提交全社论证会讨论。编辑部门的选题论证会,由编辑室主任主持,全体编辑人员参加。全社论证会由社长或总编辑主持,分管领导、编辑室主任、编辑及其他相关人员参加,对论证项目进行评估。最终使选题论证结果符合质量第一的原则,符合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進效益的总体要求。
二、严把编校关
编校工作是出版社工作的中心环节。出版单位应围绕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相关机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将管控延伸到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中,延伸到管理工作的每个细节上,强化各环节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规范编辑和校对工作的业务要求和工作流程,提升图书的整体质量。
1.严格执行三审制度
审稿是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稿件交来后,要切实做好初审、复审和终审工作,三个环节缺一不可。三审环节中,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工作不能同时由一人担任。在三审过程中,始终要注意政治性和政策性问题,同时切实检查稿件的科学性、艺术性和知识性问题。初审,应由具有编辑职称或具备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人员担任(一般为责任编辑),在审读全部稿件的基础上,主要负责从专业的角度对稿件的社会价值和文化学术价值进行审查,把好政治关、知识关、文字关。初审人员审稿后要写出初审报告,并对稿件提出取含意见和修改建议。复审,应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编辑室主任一级的人员担任。复审应审读全部稿件,对稿件质量及初审报告提出复审意见,做出总的评价,并解决初审中提出的问题。终审,应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社长、总编辑(副社长、副总编辑)或由社长、总编辑指定的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人员担任(非社长、总编辑终审的书稿意见,要经过社长、总编辑审核),根据初、复审意见,主要负责对稿件的内容,包括思想政治倾向、学术质量、社会效果、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规定等做出评价。如果选题涉及国家安全、社会安定等方面内容,属于应当由主管部门转报国务院出版行政部门备案的重大选题或初审和复审意见不一致的,终审应通读稿件,在此基础上,对稿件能否采用做出决定。
2.严格执行责任校对制度和“三校一读”制度
专业校对是出版流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是编辑工作的延续,是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直接影响图书的质量。出版单位应配备足够的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专职校对人员,负责专业校对工作。出版单位每出一种书,都要指定一名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专职校对人员担任责任校对,负责校样的文字技术整理工作,监督检查各校次的质量,并负责付印稿的通读工作。一般图书要经过专业校对“三校一读”四个校次,重点图书、工具书等,应相应增加校次,以确保图书质量。
三、严把设计关
图书的整体设计是图书外部装帧设计和内文版式的全面设计,包括封面、附件、正文和辅文,以及开本、装订形式、使用材料等设计,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设计质量是图书整体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1.坚持责任设计编辑制度和设计方案三级审核制度
图书出版单位每出版一本图书,都要指定一名具有相应专业职称的编辑为责任设计编辑。责任设计编辑要有正确的图书整体设计观,除要掌握美学、设计等专业知识,不断丰富所需技艺外,还要不断提高对文字的把握能力和文化思想素养。责任设计编辑主要负责提出图书的整体设计方案、具体设计或对委托他人设计的方案和设计的成品质量进行把关。图书的整体设计也要严格执行责任设计编辑、编辑室主任、社长或总编辑(副社长或副总编辑)三级审核制度。
2.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出版管理规定
图书的整体设计和封面(包括封一、封二、封三、封底、勒口、护封、书脊)、扉页、插图等设计均要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出版管理规定。以上设计中有一项不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的,其设计质量属不合格。出版单位对设计质量的把控,重点是以国家有关设计的技术标准和规定为准绳,严把设计关。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事项:封面设计和护封设计要与图书的内容相符合,适应图书装订的工艺要求,对于封面设计使用图片的选择要符合图书内容的表达,图片不能含有血腥、暴力、黄色等不雅内容,封面用字要规范。图书的书名页记载的书名信息要完整,符合《图书书名页》(GB/T12450-2001)要求。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的选取及编排格式执行GB/T12451的有关规定。 四、严把印制关
图书印制质量也是评价图书质量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为确保图书质量,印制图书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技术监督部门和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图书印刷标准和图书印刷产品质量监督管理规定执行。保证和提高图书的印制质量,不仅是印刷企业的职责,出版单位作为图书产品的生产者和监管者,应负有更大的责任。
1.审慎选择印刷企业
承印印刷企业的选择是图书印制质量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图书出版单位在委托印刷图书时,必须审核拟委托其承印图书的企业是否属于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审定许可的图书印刷企业。出版单位不得委托非图书印刷企业承印图书。出版单位在委托印刷企业承印图书前,要根据图书印刷的技术要求、质量要求、出书周期要求等,对拟选择的承印单位的技术与设备条件、实际生产能力、质量保障措施、印刷管理水平等,做必要的了解和审核,以便对完成某一图书印刷任务的可行性做出周密的、实事求是的评估和决定。
2.严格执行印制质量管理和监督制度
出版单位应严格按照图书印制质量管理和监督制度,对委印图书进行实地跟踪和检查。出版单位质检人员要经常深入印刷企业车间,对印刷的本单位图书进行检查。这样既可以了解委印图书的印刷进度,又可以及时发现质量问题,以便尽快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和补救。坚持图书成批装订前的样书检查制度。《图书质量保障体系》明确规定:“印刷厂在每种书封面和内文印刷完毕、未成批装订前,必须先装订10本样书,送出版社查验。”出版单位质检人员应从总体上对装订样书的质量进行查验,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糾正。承印图书的印刷企业完成印制后,出版单位质检人员要按照规定的标准对图书产品进行质量抽检。因为由印刷单位送检的样书一般都是经过挑选的,如果出版单位只检查样书,而对大批量的图书不进行抽检,就很有可能让不合格图书入库。
五、严把审读关
图书的审读工作在出版管理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审读工作,是出版单位促进和保障图书整体质量提高的需要。图书审读分“出版前审读”和“出版后审读”。后者是审读工作的重点,就是在书稿印就成书以后,根据国家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及出版单位制定的相应审读制度,对已出版的图书进行审查,以确保图书质量。
1。建立规范的审读队伍和工作流程
建立科学的审读制度与审读程序并严格履行,是开展审读工作的基础。出版单位应建立规范的审读队伍,审读人员要由具有中级及以上出版专业职称的资深编辑人员和专家组成。审读工作采取定期审读和专项审读相结合的方式,对审读图书进行随机抽样和重点抽查。审读人员对图书进行审读后,应提交审读报告。审读报告的撰写是审读工作的主要环节,是出版单位认定审读图书的内容优劣和质量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其对内容的判断标准主要以《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条为尺度,判断所审读读书或书稿是否违反有关规定。对图书质量的检查,主要依据《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判断所审读图书质量是否合格。凡经审读后被认定为不合格的图书或发现有严重质量问题的,须报主管领导,并通知责任编辑、责任部门。对特别严重的质量问题,尤其要及时上报并通知相关人员、相关部门以采取紧急应对措施,组织全体编校人员学习讨论,汲取教训,引以为戒。
2.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
根据审读认定的结果,对质量优秀图书的编辑人员和编辑部门进行奖励,对质量不合格图书的责任人除给予相应经济处罚外,不得年终考核评选先进和当年评定专业技术职务。一年内造成三种以上图书质量不合格或者连续两年造成图书质量不合格的直接责任者,由省级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注销其出版资格,三年之内不得从事编辑出版工作。通过对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并予以处罚,起到强烈的警示作用,使编辑人员、编辑部门更加关注、重视质量问题,形成认真对待图书质量的氛围,增强其责任意识、质量意识、规范意识、专业意识与学习意识,不断提高图书质量。
严把关口,守土有责,出版单位和出版工作者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质量优先”的意识,严把内容、编校、设计、印制质量关,加强审读,始终不渝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牢牢把握正确的出版导向,敢于文化担当,不辱出版使命,切实做好编印发各个环节的工作,确保图书质量。只有这样,图书出版单位才能编辑出版更多好书、更多精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出版工作;图书质量;管理;关口
图书出版工作是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工作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多出好书,多出精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多出好书,多出精品,就要坚持图书质量第一,在出版工作的全过程、在出版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保证质量合格。而要确保图书质量合格,并不断提高质量,争取达到优秀水平,出版单位就必须在图书出版的过程中,把好以下几个关口。
一、严把选题关
选题是图书编辑出版工作的基础。选题管理要坚持正确出版导向,严格落实选题规划和选题论证等规章制度,着力抓好年度选题和日常选题的策划论证工作,以多出精品力作、鼓励优秀原创出版为指导,压缩质量不高的选题,减少重复出版的选题,确保选题质量。
1.加强选题策划工作
图书质量的提高,首先取决于选题的优化,优化的第一步要搞好选题的策划工作。选题策划要严格遵守党和国家关于出版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和纪律要求,牢牢把握正确的出版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选题策划要落实专业化要求,原则上围绕各出版单位的职责定位和优势出版范围进行策划。对专业不对口的选题策划,要进行严格控制,或转交专业对口的部门处理。
2.坚持选题论证制度
选题论证是确定选题计划的决定性环节。选题不仅要在设计过程中经过设计者个人的论证,还要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集体论证。图书选题的集体论证实行分级论证制度。分级论证是先由编辑部门组织论证会,进行初步筛选,形成部门意见,再提交全社论证会讨论。编辑部门的选题论证会,由编辑室主任主持,全体编辑人员参加。全社论证会由社长或总编辑主持,分管领导、编辑室主任、编辑及其他相关人员参加,对论证项目进行评估。最终使选题论证结果符合质量第一的原则,符合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進效益的总体要求。
二、严把编校关
编校工作是出版社工作的中心环节。出版单位应围绕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相关机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将管控延伸到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中,延伸到管理工作的每个细节上,强化各环节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规范编辑和校对工作的业务要求和工作流程,提升图书的整体质量。
1.严格执行三审制度
审稿是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稿件交来后,要切实做好初审、复审和终审工作,三个环节缺一不可。三审环节中,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工作不能同时由一人担任。在三审过程中,始终要注意政治性和政策性问题,同时切实检查稿件的科学性、艺术性和知识性问题。初审,应由具有编辑职称或具备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人员担任(一般为责任编辑),在审读全部稿件的基础上,主要负责从专业的角度对稿件的社会价值和文化学术价值进行审查,把好政治关、知识关、文字关。初审人员审稿后要写出初审报告,并对稿件提出取含意见和修改建议。复审,应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编辑室主任一级的人员担任。复审应审读全部稿件,对稿件质量及初审报告提出复审意见,做出总的评价,并解决初审中提出的问题。终审,应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社长、总编辑(副社长、副总编辑)或由社长、总编辑指定的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人员担任(非社长、总编辑终审的书稿意见,要经过社长、总编辑审核),根据初、复审意见,主要负责对稿件的内容,包括思想政治倾向、学术质量、社会效果、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规定等做出评价。如果选题涉及国家安全、社会安定等方面内容,属于应当由主管部门转报国务院出版行政部门备案的重大选题或初审和复审意见不一致的,终审应通读稿件,在此基础上,对稿件能否采用做出决定。
2.严格执行责任校对制度和“三校一读”制度
专业校对是出版流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是编辑工作的延续,是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直接影响图书的质量。出版单位应配备足够的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专职校对人员,负责专业校对工作。出版单位每出一种书,都要指定一名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专职校对人员担任责任校对,负责校样的文字技术整理工作,监督检查各校次的质量,并负责付印稿的通读工作。一般图书要经过专业校对“三校一读”四个校次,重点图书、工具书等,应相应增加校次,以确保图书质量。
三、严把设计关
图书的整体设计是图书外部装帧设计和内文版式的全面设计,包括封面、附件、正文和辅文,以及开本、装订形式、使用材料等设计,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设计质量是图书整体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1.坚持责任设计编辑制度和设计方案三级审核制度
图书出版单位每出版一本图书,都要指定一名具有相应专业职称的编辑为责任设计编辑。责任设计编辑要有正确的图书整体设计观,除要掌握美学、设计等专业知识,不断丰富所需技艺外,还要不断提高对文字的把握能力和文化思想素养。责任设计编辑主要负责提出图书的整体设计方案、具体设计或对委托他人设计的方案和设计的成品质量进行把关。图书的整体设计也要严格执行责任设计编辑、编辑室主任、社长或总编辑(副社长或副总编辑)三级审核制度。
2.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出版管理规定
图书的整体设计和封面(包括封一、封二、封三、封底、勒口、护封、书脊)、扉页、插图等设计均要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出版管理规定。以上设计中有一项不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的,其设计质量属不合格。出版单位对设计质量的把控,重点是以国家有关设计的技术标准和规定为准绳,严把设计关。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事项:封面设计和护封设计要与图书的内容相符合,适应图书装订的工艺要求,对于封面设计使用图片的选择要符合图书内容的表达,图片不能含有血腥、暴力、黄色等不雅内容,封面用字要规范。图书的书名页记载的书名信息要完整,符合《图书书名页》(GB/T12450-2001)要求。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的选取及编排格式执行GB/T12451的有关规定。 四、严把印制关
图书印制质量也是评价图书质量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为确保图书质量,印制图书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技术监督部门和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图书印刷标准和图书印刷产品质量监督管理规定执行。保证和提高图书的印制质量,不仅是印刷企业的职责,出版单位作为图书产品的生产者和监管者,应负有更大的责任。
1.审慎选择印刷企业
承印印刷企业的选择是图书印制质量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图书出版单位在委托印刷图书时,必须审核拟委托其承印图书的企业是否属于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审定许可的图书印刷企业。出版单位不得委托非图书印刷企业承印图书。出版单位在委托印刷企业承印图书前,要根据图书印刷的技术要求、质量要求、出书周期要求等,对拟选择的承印单位的技术与设备条件、实际生产能力、质量保障措施、印刷管理水平等,做必要的了解和审核,以便对完成某一图书印刷任务的可行性做出周密的、实事求是的评估和决定。
2.严格执行印制质量管理和监督制度
出版单位应严格按照图书印制质量管理和监督制度,对委印图书进行实地跟踪和检查。出版单位质检人员要经常深入印刷企业车间,对印刷的本单位图书进行检查。这样既可以了解委印图书的印刷进度,又可以及时发现质量问题,以便尽快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和补救。坚持图书成批装订前的样书检查制度。《图书质量保障体系》明确规定:“印刷厂在每种书封面和内文印刷完毕、未成批装订前,必须先装订10本样书,送出版社查验。”出版单位质检人员应从总体上对装订样书的质量进行查验,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糾正。承印图书的印刷企业完成印制后,出版单位质检人员要按照规定的标准对图书产品进行质量抽检。因为由印刷单位送检的样书一般都是经过挑选的,如果出版单位只检查样书,而对大批量的图书不进行抽检,就很有可能让不合格图书入库。
五、严把审读关
图书的审读工作在出版管理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审读工作,是出版单位促进和保障图书整体质量提高的需要。图书审读分“出版前审读”和“出版后审读”。后者是审读工作的重点,就是在书稿印就成书以后,根据国家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及出版单位制定的相应审读制度,对已出版的图书进行审查,以确保图书质量。
1。建立规范的审读队伍和工作流程
建立科学的审读制度与审读程序并严格履行,是开展审读工作的基础。出版单位应建立规范的审读队伍,审读人员要由具有中级及以上出版专业职称的资深编辑人员和专家组成。审读工作采取定期审读和专项审读相结合的方式,对审读图书进行随机抽样和重点抽查。审读人员对图书进行审读后,应提交审读报告。审读报告的撰写是审读工作的主要环节,是出版单位认定审读图书的内容优劣和质量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其对内容的判断标准主要以《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条为尺度,判断所审读读书或书稿是否违反有关规定。对图书质量的检查,主要依据《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判断所审读图书质量是否合格。凡经审读后被认定为不合格的图书或发现有严重质量问题的,须报主管领导,并通知责任编辑、责任部门。对特别严重的质量问题,尤其要及时上报并通知相关人员、相关部门以采取紧急应对措施,组织全体编校人员学习讨论,汲取教训,引以为戒。
2.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
根据审读认定的结果,对质量优秀图书的编辑人员和编辑部门进行奖励,对质量不合格图书的责任人除给予相应经济处罚外,不得年终考核评选先进和当年评定专业技术职务。一年内造成三种以上图书质量不合格或者连续两年造成图书质量不合格的直接责任者,由省级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注销其出版资格,三年之内不得从事编辑出版工作。通过对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并予以处罚,起到强烈的警示作用,使编辑人员、编辑部门更加关注、重视质量问题,形成认真对待图书质量的氛围,增强其责任意识、质量意识、规范意识、专业意识与学习意识,不断提高图书质量。
严把关口,守土有责,出版单位和出版工作者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质量优先”的意识,严把内容、编校、设计、印制质量关,加强审读,始终不渝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牢牢把握正确的出版导向,敢于文化担当,不辱出版使命,切实做好编印发各个环节的工作,确保图书质量。只有这样,图书出版单位才能编辑出版更多好书、更多精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