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学科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能够从内因的角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善教与学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而提升学科教学效果。目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依然存在诸多欠缺,而这其中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基于此,本文从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意义出发,结合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表现,探究相应的教学发展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自主学习能力 表现 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0-0057-01
自主学习能力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自主设计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方案,进而使个体在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等方面得到持续变化的一种基本素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成为学科培养的基本要求。语文是初中阶段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主要学科,加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有助于学生转变思想认知,获得更多的自主探究空间,并有利于推动教与学关系的调整与翻转。但是,目前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依然落实在课程改革目标的过程中,是困扰教师的主要问题。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表现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例如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学困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讲解节奏,导致其在课堂上被边缘化,因此,逐渐失去了主动学习的意愿;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初中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初级阶段,对自我认知存在缺陷,尤其是在青春期特殊的情感态度与心理环境下,叛逆倾向比较明显,无法根据课程要求形成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导致其在语文学习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缺乏持久的自我控制能力;缺乏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一些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较为强烈,能够主动完成教师交给的学习任务,但是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却没有科学的方法支持,导致学习过程低效,甚至无效,这不仅影响了课程目标的实现,久而久之还会消磨学生学习的自信,影响其自主发展。针对此,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依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从学生主体出发,探究、设计教学实践策略,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策略
(一)把握预习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在预习阶段,学生需要通过自主性与新知建立联系,因此,其是否具备自主意识,是否掌握了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会直接影响预习的实际效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打破传统预习教学中对生字、生词以及文本阅读提出的机械化要求,从学生思维发展、认知转变的角度出发,设计预习引导策略。例如在学习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预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自主需求设计预习方案;教师将学生自主设计的预习目标、预习内容以及预习方法进行收集、整合,并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加以检验,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预习过程,打破被动安排造成的抵触与敷衍,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二)创新教学方法,构建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参与不仅能够有效推动教与学之间的互动交流,更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传统的灌输讲解对学生自主发展的抑制作用已经饱受诟病。因此,教师应基于课程改革背景,探究、创新课堂构建方法,为学生的自主能力发展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例如在学习杜甫的《望岳》这首古诗的教学设计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并通过任务设计激发各小组成员交换观点,集思广益;在诗词含义解读以及诗词意境构建过程中,教师将课堂呈现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各组学生表达对古诗词的理解与体会。这样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置于课堂教学的中心位置,并通过集体学习促进了学生表达自我观点,主动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三)注重方法指导,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所谓“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渔”,在初中语文教学指导中,要想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科学的方法支持。因此,教师应结合初中生的情感认知发展阶段,针对学生差异化的发展需要引导其探究、掌握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方法指导中,教师应体现自身的主导作用,结合教学经验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更多的选项中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进行反思与归纳,根据实际学习效果以及自身的体验,逐渐形成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并通过实践加以巩固,以循序渐进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促进学生交换学习经验,拓宽自主学习思路,不断改进、完善自主学习方法。
(四)优化教学评价,激励学生的自主实践探究
教学评价是获取教学过程反馈的重要环节。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习惯于利用考试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即过度强调教学评价的检测与筛选功能,忽视了其指导与激励作用,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缺乏自主动力,影响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针对此,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重新定位教学评价的作用,根据学生主体特点构建教学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并融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及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进行分析与指导,同时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引导学生对自主实践探究过程进行逆向思考,以打破传统被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局限,让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五)拓展语文教学,巩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外实践活动不仅是课内学习的必要补充,更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巩固与升华的重要场所。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兼顾课内外教学发展需要,结合课程标准要求,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参加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独立自主的空间内实现对自我发展的要求。例如在学习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后,教师以“走进鲁迅先生”为主题设计了课外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自主选择鲁迅先生作品开展课外阅读,理解鲁迅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开展自主交流活动,探讨鲁迅作品,撰写心得体会,并形成自主学习报告,在独立阅读与互动交流中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自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结合学生主体的客观实际,深入分析其在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中的不足,并结合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掌握自主探究方法,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文梅.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75-76.
[2]杨文娟.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方法[J].学周刊,2019(28):98.
[3]谢春生.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策略[J].甘肃教育,2019(07).
【关键词】初中语文 自主学习能力 表现 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0-0057-01
自主学习能力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自主设计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方案,进而使个体在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等方面得到持续变化的一种基本素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成为学科培养的基本要求。语文是初中阶段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主要学科,加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有助于学生转变思想认知,获得更多的自主探究空间,并有利于推动教与学关系的调整与翻转。但是,目前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依然落实在课程改革目标的过程中,是困扰教师的主要问题。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表现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例如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学困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讲解节奏,导致其在课堂上被边缘化,因此,逐渐失去了主动学习的意愿;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初中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初级阶段,对自我认知存在缺陷,尤其是在青春期特殊的情感态度与心理环境下,叛逆倾向比较明显,无法根据课程要求形成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导致其在语文学习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缺乏持久的自我控制能力;缺乏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一些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较为强烈,能够主动完成教师交给的学习任务,但是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却没有科学的方法支持,导致学习过程低效,甚至无效,这不仅影响了课程目标的实现,久而久之还会消磨学生学习的自信,影响其自主发展。针对此,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依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从学生主体出发,探究、设计教学实践策略,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策略
(一)把握预习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在预习阶段,学生需要通过自主性与新知建立联系,因此,其是否具备自主意识,是否掌握了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会直接影响预习的实际效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打破传统预习教学中对生字、生词以及文本阅读提出的机械化要求,从学生思维发展、认知转变的角度出发,设计预习引导策略。例如在学习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预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自主需求设计预习方案;教师将学生自主设计的预习目标、预习内容以及预习方法进行收集、整合,并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加以检验,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预习过程,打破被动安排造成的抵触与敷衍,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二)创新教学方法,构建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参与不仅能够有效推动教与学之间的互动交流,更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传统的灌输讲解对学生自主发展的抑制作用已经饱受诟病。因此,教师应基于课程改革背景,探究、创新课堂构建方法,为学生的自主能力发展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例如在学习杜甫的《望岳》这首古诗的教学设计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并通过任务设计激发各小组成员交换观点,集思广益;在诗词含义解读以及诗词意境构建过程中,教师将课堂呈现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各组学生表达对古诗词的理解与体会。这样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置于课堂教学的中心位置,并通过集体学习促进了学生表达自我观点,主动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三)注重方法指导,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所谓“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渔”,在初中语文教学指导中,要想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科学的方法支持。因此,教师应结合初中生的情感认知发展阶段,针对学生差异化的发展需要引导其探究、掌握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方法指导中,教师应体现自身的主导作用,结合教学经验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更多的选项中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进行反思与归纳,根据实际学习效果以及自身的体验,逐渐形成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并通过实践加以巩固,以循序渐进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促进学生交换学习经验,拓宽自主学习思路,不断改进、完善自主学习方法。
(四)优化教学评价,激励学生的自主实践探究
教学评价是获取教学过程反馈的重要环节。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习惯于利用考试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即过度强调教学评价的检测与筛选功能,忽视了其指导与激励作用,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缺乏自主动力,影响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针对此,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重新定位教学评价的作用,根据学生主体特点构建教学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并融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及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进行分析与指导,同时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引导学生对自主实践探究过程进行逆向思考,以打破传统被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局限,让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五)拓展语文教学,巩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外实践活动不仅是课内学习的必要补充,更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巩固与升华的重要场所。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兼顾课内外教学发展需要,结合课程标准要求,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参加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独立自主的空间内实现对自我发展的要求。例如在学习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后,教师以“走进鲁迅先生”为主题设计了课外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自主选择鲁迅先生作品开展课外阅读,理解鲁迅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开展自主交流活动,探讨鲁迅作品,撰写心得体会,并形成自主学习报告,在独立阅读与互动交流中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自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结合学生主体的客观实际,深入分析其在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中的不足,并结合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掌握自主探究方法,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文梅.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75-76.
[2]杨文娟.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方法[J].学周刊,2019(28):98.
[3]谢春生.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策略[J].甘肃教育,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