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0年8月16日,四川都江堰,吴谨言降生了。家族里无人从艺,但吴谨言生来娇俏:大眼睛、瓜子脸、皮肤白皙、四肢修长。邻里瞧见了,都夸赞道:好个美人胚子,像电视里的演员呢。
吴谨言从小表现出了极高的舞蹈天分。6岁时,妈妈把她送到芭蕾兴趣班。吴谨言很喜欢,但这个看起来轻盈优雅的舞,真正踮起脚尖进行基本功训练时,让吴谨言第一次体会到了“钻心之痛”。
妈妈捧起吴谨言血肉模糊的脚趾时,心疼地说:“要不咱别跳了?”
“妈妈,我不疼。”吴谨言忍痛安抚妈妈。每每忆起儿时的倔强和忍耐,吴谨言觉得,这是上天赐予她的品格吧。
2000年,10岁的吴谨言被北京舞蹈学院附中选中。家人不忍让女儿一人去北漂。吴谨言却像个小大人,安慰父母道:“相信女儿,我一定会把自己照顾很好的。”
来到北京,吴谨言真正领略了孤独的滋味。寡言少语的她,常常一个人练舞,一个人学习,过着单调的学校生活。
为了排解孤独感,吴谨言只能更加疯狂地练舞。每天晚上,她都是最晚离开排练室的一个。渐渐地,她发现对面一栋教学楼里,总有一盏灯,无论她多晚离开,它都一直亮着。
一天,按捺不住好奇,吴谨言偷偷溜到对面楼里。哇!有个跟她年纪相仿的女孩,正聚精会神地练习着毛笔字,那娟秀有力的字体,让吴谨言看呆了。
“知音,不需多言。”从此,两人成了好姐妹。吴谨言练舞累了,就跑到她那里,陪她一起练书法。久而久之,吴谨言深深爱上了毛笔字,还练得一手好字。
吴谨言有写日记的习惯。恋上毛笔后,无论是对父母的思念,还是练舞心得,吴谨言都藏在了毛笔字里。或直背而坐,或正立在桌前,悬肘书写,一笔一画,一写就能写一两个小时。“写毛笔字,需要耐心,体力还要好,对我的芭蕾舞练习帮助很大。”吴谨言说。
毛笔赐予吴谨言更大的收获是,她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练舞的过程极其枯燥,动作练不好,内心又极其烦躁,而书写毛笔的过程中,必须排除一切杂念,这些坏情绪很快被消化掉了。
7年后,吴谨言进入中央芭蕾舞团。这里顶尖舞者云集,要想出类拔萃,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因用力过猛,吴谨言的大伤小伤不断。2008年冬天,她在澳门表演《罗密欧与朱丽叶》时,脚背直接凹进去。但为了完成演出,吴谨言打上封闭硬扛着上台了。
这一次伤得太重了。吴谨言恢复大半年,也不见好转。她每日以泪洗面,不知未来的出路在哪里?好姐妹劝她:你漂亮又能吃苦,既然不能跳,那可以演啊!
一语点醒梦中人。2009年,在好姐妹的陪伴下,吴谨言来到北京电影学院,加入艺考大军。那天,吴谨言身着一身红色旗袍,跳了一段《大红灯笼高高挂》,征服了现场的考官,被顺利录取。
每一个角色最终为己所用
放弃了奋斗十几年的芭蕾,对吴谨言来说,心灵的伤痛远比身体重多了。“但芭蕾教会了我吃苦、忍耐和不轻言放弃,这些也是演员必备的素质。”吴谨言说。
大二时,吴谨言陆续接到了一些小角色。拍摄第一部古装剧《古今六人行》时,无论导演怎么指导,吴谨言的表演总差了那么点。导演无奈:“算了,靠后期剪辑吧。”
那天,吴谨言回到宿舍,用毛笔写了句座右铭:天才的第一声啼哭,不可能是一首诗。把它贴在自己的床头边,每天提醒自己要加倍努力。
本以为接戏早,毕业不愁没戏拍。但现实真的太过残酷。毕业后的吴谨言,陷入了一段漫长的混沌期,没什么机会接到剧本。
“突然感觉自己的未来一片黑暗。”那段时间,为了排解焦虑,吴谨言扎在书法的世界里,用毛笔摘抄名言警句,在一撇一捺间,让自己的内心慢慢平静下来。
每次从书法中获得满满元气后,吴谨言就重新跑剧组,塞简历……功夫不负有心人,吴谨言终于获得一些露脸的小角色。
“每一个角色,最终都会为己所用,不管大小。”吴谨言写下这句话,贴在床头上。
在这些角色中,吴谨言大多演的是一些反派角色。很多观众把角色与吴谨言画上了等号,跑到她的微博,攻击、辱骂她。
吴谨言不删除这些负面信息,也不关闭评论。她在日记本里写道:一步步往前走,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2014年底,电影《老炮儿》开拍。吴谨言争取到了一个小角色。拍摄结束后,她用毛笔洋洋洒洒写了篇千字感悟文,贴在微博上。“这个角色,让我对演戏突然开窍了很多,很神奇。”
熬了多年龙套,直到2016年5月,吴谨言在上海拍摄《外滩的钟声》时,遇到导演于正。于正正在为自己的古装剧《朝歌》选角。他第一眼见到吴谨言,就被她的独特气质“征服”了。
“吴谨言就是《朝歌》女主角的不二人选。”一向眼光稳准狠的于正立马拍板。
“谢谢导演……”幸福来得太突然,以至于吴谨言大半天没缓过神来。
9月13日,《朝歌》开机。吴谨言一人分饰三角。导演的肯定,给初次承担女主的吴谨言很大压力,越想做好,反而状况越多。
开拍不久,吴谨言突然同时爆发了荨麻疹、风疹和全身性过敏,伴随了大半个拍摄周期。
“這段经历简直抓心挠肝,但只要导演喊一声‘开机’,我就像没病一样,满血复活。”如今回想起来,吴谨言坦言,如果不是真的热爱和感恩,自己很难支撑下来。
一时得意勿自满
得知吴谨言坚持每天用毛笔写日记,导演于正对她更加另眼相看。“难怪在吴谨言身上,有一股独特的清新古典气息,原来是毛笔浸润出来的。”于正决定即将拍摄的《延禧攻略》的女主角,也非吴谨言莫属。
拿到《延禧攻略》剧本时,吴谨言吓了一跳。121天的通告里,她占了120天。整页整页的台词,让她寝食难安,体重掉了10斤。
很多人都为魏璎珞这个角色捏一把汗。乾隆的扮演者聂远说,吴谨言成了,这个戏才能成,吴谨言败了,这个戏就没人看。
“那时候,大概只有导演坚信我可以。因为魏璎珞的角色,真的太重了。”为了让自己走进魏璎珞的内心,吴谨言独自去了故宫。踏着青石板,望着琉璃瓦,摸着红墙,一路走到长春宫、延禧宫,心里默默感受着200多年前,魏璎珞如何在这所深宫里步步惊心……
2017年6月16日,《延禧攻略》开拍。魏璎珞角色重,剧情节奏快,着实考验着吴谨言的身体和精神。
“第一个星期,我不知道自己找导演哭了多少次。”吴谨言尴尬地说。导演于正没有给吴谨言任何压力,宽慰她:“你想怎么演都可以,要懂得去享受角色。”
渐渐地,吴谨言状态越来越好,只是包里装着各种提神醒脑的东西。“因为有太多的台词要背。”作为新人,挑这么重要的大梁,吴谨言的压力可想有多大。
2018年7月,《延禧攻略》首播,总播放量破百亿。与以往的宫斗剧不同,吴谨言饰演的魏璎珞像一股清流,瞬间席卷互联网。吴谨言也情理之中地火了。
11月9日,第24届华鼎奖在香港举行,吴谨言击败了杨幂、杨紫等当红女演员,夺得古装题材电视剧最佳女演员。
蛰伏8年,吴谨言终于把自己推向了舞台最中央。她的床头,重新更换了毛笔书写的座右铭:一时得意勿自满,静心之火可燎原!
吴谨言从小表现出了极高的舞蹈天分。6岁时,妈妈把她送到芭蕾兴趣班。吴谨言很喜欢,但这个看起来轻盈优雅的舞,真正踮起脚尖进行基本功训练时,让吴谨言第一次体会到了“钻心之痛”。
妈妈捧起吴谨言血肉模糊的脚趾时,心疼地说:“要不咱别跳了?”
“妈妈,我不疼。”吴谨言忍痛安抚妈妈。每每忆起儿时的倔强和忍耐,吴谨言觉得,这是上天赐予她的品格吧。
2000年,10岁的吴谨言被北京舞蹈学院附中选中。家人不忍让女儿一人去北漂。吴谨言却像个小大人,安慰父母道:“相信女儿,我一定会把自己照顾很好的。”
来到北京,吴谨言真正领略了孤独的滋味。寡言少语的她,常常一个人练舞,一个人学习,过着单调的学校生活。
为了排解孤独感,吴谨言只能更加疯狂地练舞。每天晚上,她都是最晚离开排练室的一个。渐渐地,她发现对面一栋教学楼里,总有一盏灯,无论她多晚离开,它都一直亮着。
一天,按捺不住好奇,吴谨言偷偷溜到对面楼里。哇!有个跟她年纪相仿的女孩,正聚精会神地练习着毛笔字,那娟秀有力的字体,让吴谨言看呆了。
“知音,不需多言。”从此,两人成了好姐妹。吴谨言练舞累了,就跑到她那里,陪她一起练书法。久而久之,吴谨言深深爱上了毛笔字,还练得一手好字。
吴谨言有写日记的习惯。恋上毛笔后,无论是对父母的思念,还是练舞心得,吴谨言都藏在了毛笔字里。或直背而坐,或正立在桌前,悬肘书写,一笔一画,一写就能写一两个小时。“写毛笔字,需要耐心,体力还要好,对我的芭蕾舞练习帮助很大。”吴谨言说。
毛笔赐予吴谨言更大的收获是,她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练舞的过程极其枯燥,动作练不好,内心又极其烦躁,而书写毛笔的过程中,必须排除一切杂念,这些坏情绪很快被消化掉了。
7年后,吴谨言进入中央芭蕾舞团。这里顶尖舞者云集,要想出类拔萃,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因用力过猛,吴谨言的大伤小伤不断。2008年冬天,她在澳门表演《罗密欧与朱丽叶》时,脚背直接凹进去。但为了完成演出,吴谨言打上封闭硬扛着上台了。
这一次伤得太重了。吴谨言恢复大半年,也不见好转。她每日以泪洗面,不知未来的出路在哪里?好姐妹劝她:你漂亮又能吃苦,既然不能跳,那可以演啊!
一语点醒梦中人。2009年,在好姐妹的陪伴下,吴谨言来到北京电影学院,加入艺考大军。那天,吴谨言身着一身红色旗袍,跳了一段《大红灯笼高高挂》,征服了现场的考官,被顺利录取。
每一个角色最终为己所用
放弃了奋斗十几年的芭蕾,对吴谨言来说,心灵的伤痛远比身体重多了。“但芭蕾教会了我吃苦、忍耐和不轻言放弃,这些也是演员必备的素质。”吴谨言说。
大二时,吴谨言陆续接到了一些小角色。拍摄第一部古装剧《古今六人行》时,无论导演怎么指导,吴谨言的表演总差了那么点。导演无奈:“算了,靠后期剪辑吧。”
那天,吴谨言回到宿舍,用毛笔写了句座右铭:天才的第一声啼哭,不可能是一首诗。把它贴在自己的床头边,每天提醒自己要加倍努力。
本以为接戏早,毕业不愁没戏拍。但现实真的太过残酷。毕业后的吴谨言,陷入了一段漫长的混沌期,没什么机会接到剧本。
“突然感觉自己的未来一片黑暗。”那段时间,为了排解焦虑,吴谨言扎在书法的世界里,用毛笔摘抄名言警句,在一撇一捺间,让自己的内心慢慢平静下来。
每次从书法中获得满满元气后,吴谨言就重新跑剧组,塞简历……功夫不负有心人,吴谨言终于获得一些露脸的小角色。
“每一个角色,最终都会为己所用,不管大小。”吴谨言写下这句话,贴在床头上。
在这些角色中,吴谨言大多演的是一些反派角色。很多观众把角色与吴谨言画上了等号,跑到她的微博,攻击、辱骂她。
吴谨言不删除这些负面信息,也不关闭评论。她在日记本里写道:一步步往前走,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2014年底,电影《老炮儿》开拍。吴谨言争取到了一个小角色。拍摄结束后,她用毛笔洋洋洒洒写了篇千字感悟文,贴在微博上。“这个角色,让我对演戏突然开窍了很多,很神奇。”
熬了多年龙套,直到2016年5月,吴谨言在上海拍摄《外滩的钟声》时,遇到导演于正。于正正在为自己的古装剧《朝歌》选角。他第一眼见到吴谨言,就被她的独特气质“征服”了。
“吴谨言就是《朝歌》女主角的不二人选。”一向眼光稳准狠的于正立马拍板。
“谢谢导演……”幸福来得太突然,以至于吴谨言大半天没缓过神来。
9月13日,《朝歌》开机。吴谨言一人分饰三角。导演的肯定,给初次承担女主的吴谨言很大压力,越想做好,反而状况越多。
开拍不久,吴谨言突然同时爆发了荨麻疹、风疹和全身性过敏,伴随了大半个拍摄周期。
“這段经历简直抓心挠肝,但只要导演喊一声‘开机’,我就像没病一样,满血复活。”如今回想起来,吴谨言坦言,如果不是真的热爱和感恩,自己很难支撑下来。
一时得意勿自满
得知吴谨言坚持每天用毛笔写日记,导演于正对她更加另眼相看。“难怪在吴谨言身上,有一股独特的清新古典气息,原来是毛笔浸润出来的。”于正决定即将拍摄的《延禧攻略》的女主角,也非吴谨言莫属。
拿到《延禧攻略》剧本时,吴谨言吓了一跳。121天的通告里,她占了120天。整页整页的台词,让她寝食难安,体重掉了10斤。
很多人都为魏璎珞这个角色捏一把汗。乾隆的扮演者聂远说,吴谨言成了,这个戏才能成,吴谨言败了,这个戏就没人看。
“那时候,大概只有导演坚信我可以。因为魏璎珞的角色,真的太重了。”为了让自己走进魏璎珞的内心,吴谨言独自去了故宫。踏着青石板,望着琉璃瓦,摸着红墙,一路走到长春宫、延禧宫,心里默默感受着200多年前,魏璎珞如何在这所深宫里步步惊心……
2017年6月16日,《延禧攻略》开拍。魏璎珞角色重,剧情节奏快,着实考验着吴谨言的身体和精神。
“第一个星期,我不知道自己找导演哭了多少次。”吴谨言尴尬地说。导演于正没有给吴谨言任何压力,宽慰她:“你想怎么演都可以,要懂得去享受角色。”
渐渐地,吴谨言状态越来越好,只是包里装着各种提神醒脑的东西。“因为有太多的台词要背。”作为新人,挑这么重要的大梁,吴谨言的压力可想有多大。
2018年7月,《延禧攻略》首播,总播放量破百亿。与以往的宫斗剧不同,吴谨言饰演的魏璎珞像一股清流,瞬间席卷互联网。吴谨言也情理之中地火了。
11月9日,第24届华鼎奖在香港举行,吴谨言击败了杨幂、杨紫等当红女演员,夺得古装题材电视剧最佳女演员。
蛰伏8年,吴谨言终于把自己推向了舞台最中央。她的床头,重新更换了毛笔书写的座右铭:一时得意勿自满,静心之火可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