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音体系内的和声基础比较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bianyidianyao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斯波索宾的和声教学中,大小调体系和功能逻辑的连接贯穿始终,对后世和声学的研究无疑有举足轻重的贡献和意义。而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作为他的理论成果被后世称为最重要的现代音乐理论之一,这与他深厚的传统和声底蕴也是密不可分。笔者以斯波索宾的《和声学教程》(以下简称《教程》)和勋伯格的《勛伯格和声学》(以下简称《和声学》)两本书为依据,对斯波索宾的和声思维与勋伯格的和声理念进行比较。力图逐本溯源,剖析斯波索宾与勋伯格在传统和声教学领域上的不同特色与理论结果。
  [关键词]斯波索宾;勋伯格;和声序进;调关系
  [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1)03-0091-04
  斯波索宾是前苏联著名的音乐家、作曲理论家、音乐教育家。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的各个音乐高校先后确立了讲座课的教学模式,作为副教授的斯波索宾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与当时的同事们建立起专业和声教学模式。为了教学工作的发展,斯波索宾编著了大量的教材。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是由斯波索宾担任编写委员会主席并承担大部分编写内容完成的《教程》。这本和声学理论著作不仅在当时被指定为各个音乐院校的教材,在俄罗斯已经再版10余次,两次被译为中文,直至今日,《教程》在我国各音乐院校中都被作为和声课首选教材之一,也是作曲技术理论专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参考书目。
  勋伯格是20世纪奥地利著名音乐家、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他在音乐上比较卓越的贡献是:无调性音乐的开创者之一;表现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新维也纳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十二音作曲体系的创立者。虽然他在20世纪音乐的创作领域独树一帜,但他却是一位“保守”的音乐家,“我的老师主要是巴赫和莫扎特,其次是贝多芬、勃拉姆斯和瓦格纳……我也从舒伯特、马勒、斯特劳斯、雷格尔等那里学到了很多的东西”[1]由此可以看出,勋伯格一直以自己的“传统”为自豪,他主张在继承的前提下去发展,对传统音乐理论的研究颇有建树。在《和声学》这本著作中,包含了他创作理论个性中和声的传统性,且勋伯格一直把和声理解为一种传统的、深奥的理论给予其阐述。勋伯格的《和声学》是一本巨著,在译后记中罗忠镕先生指出:“全译本的篇幅实在太大,要译出来谈何容易”[2]或许,这也是前辈老师们给我们留下的“课后作业”:未来,对勋伯格《和声学》进行更深入地挖掘研究与传播。
  
  一、对自然音体系内三和弦及其转位的论述 
  斯波索宾与勋伯格在对自然音和弦类型的划分方面思路是截然不同的,斯波索宾在划分和弦时用了两种方式,一种是用和弦的根音关系来划分和弦关系,另一种是用和弦的功能属性来划分和弦的关系。其中,大小调的和弦功能关系划分大致相同。
  斯波索宾用和弦根音关系来划分和弦的分类方式可以使和声初学者快速掌握和弦关系的理论,也有助于和声初学者精准选择不同和弦之间最合适的连接方法。而利用了和弦之间的功能关系划分和弦标记可以让学生清楚地掌握调式内各级和弦所属的音级以及它们所在的和声功能组,为后续和声学习中和弦的选择与连接打下功能逻辑的基础。
  由于勋伯格对和弦名称的标记更加强调调式中的各音级名称,分别用罗马文数字“Ⅰ、Ⅱ、Ⅲ、Ⅳ、Ⅴ、Ⅵ、Ⅶ”标记。或许说,勋伯格在和弦关系方面,有意地避免和忽视了和弦的功能意义,而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和弦根音所在的音级本身,强调了调式音级对于该和弦的意义。相比斯波索宾对和弦关系泾渭分明的划分,勋伯格只笼统的概括大调音阶中三和弦按照结构分为三种:大三和弦(Ⅰ、Ⅳ、Ⅴ)、小三和弦(Ⅱ、Ⅲ、Ⅵ)、减三和弦(Ⅶ);小调音阶中三和弦也按照结构分为小三和弦(Ⅰ、Ⅱ、Ⅳ、Ⅴ)、大三和弦(Ⅲ、Ⅳ、Ⅴ、Ⅵ、Ⅶ)、增三和弦(Ⅲ)、减三和弦(Ⅱ、Ⅵ、Ⅶ):由于和声小调与旋律小调中变音的出现,勋伯格对小调除Ⅰ级和弦外的所有和弦赋予两个结构意义。由此可见,勋伯格在和弦材料的选择和划分方面显然更加自由,对于除了Ⅰ级和弦之外的所有和弦,勋伯格认为只要安排好声部进行(包括不协和音程的预备和解决),和弦之间都可以自由地连接与运用。
  对于三和弦的第一转位——六和弦。斯波索宾在《教程》中用三个章节讲解了三和弦与六和弦之间的平稳连接、三和弦与六和弦之间的跳进连接、六和弦与六和弦之间的平稳连接、六和弦与六和弦之间的跳进连接。对于重复音的标准与和弦排列法的安排,斯波索宾也有严格的规定。勋伯格对六和弦的定义为“并无特殊的和声的意义,而是旋律性的。”[3]他认为只要对六和弦突出的低音做好考虑,没有调性的目的时,六和弦的使用就变得自由,且运用六和弦会使旋律变得更加有趣,同时也可以打破低音声部在音域上的限制。勋伯格对和弦重复音的根据是由于泛音列而形成,这个重复音的理论基础,是斯波索宾没有提及的部分。勋伯格在重复音的理论中更加强调音级的地位及音响的效果,也为他未来和声语汇的拓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对于三和弦的第二转位——四六和弦(勋伯格称之为六四和弦,笔者在文中都用四六和弦取代)。斯波索宾只把四六和弦归纳为经过的四六和弦、辅助的四六和弦和终止四六和弦,斯波索宾并不提倡在和声进行中运用独立四六和弦。勋伯格在四六和弦的应用中也提及了关于经过四六和弦和辅助四六和弦在“音阶式三音片段”中的应用以及对终止四六和弦这个“留音”和弦的预备与解决,但与此同时,勋伯格把四六和弦放在了和其他三和弦与六和弦几乎同等的位置,他与斯波索宾同样强调了终止四六和弦的节拍特征以及在终止四六之后Ⅴ级大三和弦出现的必然性。但他也强调,只要考虑好四六和弦根音与五音的预备且不连续使用两个四六和弦,那么,就可以同样在和声进行中选择其他四六和弦予以应用。勋伯格对四六和弦的定义为“更期待解决的、温和的不协和和弦”,对调内的所有四六和弦进行详细地介绍,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独立应用于和声连接中。   例2(a)中C大调属和弦的根音“G”通过升进行到主和弦的五音,“G”的地位被降低;(b)中C大调主和弦的五音“G”通过降进行到属和弦的根音,“G”的地位被提升;(c)中C大调下属和弦通过超强进行,下属和弦中的每个音皆进行至属和弦中的和弦音,我们理解为下属和弦音被解决。勋伯格多次强调,在和声进行中,要避免强进行的多次反复,建议交替使用强进行与降进行,而超强进行应用范围较小,只在特殊情况下使用。
  四、结构的布局、终止的类型与划分 
  斯波索宾认为,在音乐作品这个整体中,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划分称为结构。在乐段这个结构中,次一级单位的乐句之间的划分,依靠不同类型但又相互联系的终止:半终止、阻碍终、终止以及变格补充终止。其中,半终止是指用不稳定的功能和弦做结尾的终止,可以细致分为正格半终止(用属和声结束)与变格半终止(用下属和声结束);阻碍终止是指在D7和弦之后不用T做为结束,而是进行到TSVI和弦,使终止这个进行受到了阻碍,导致和声继续进行,直至出现真正完全的终止(还有另外两个阻碍终止的方法如不完满终止、在K46或D之后用D2和弦至T6等);终止是指在乐句或乐段结尾处的正格终止或完全终止;而变格终止就是我们俗称的“变格补充终止”,它们不作为一种单独的进行,而是在正格终止后结尾处的一种补充。
  斯波索宾事无巨细地在《教程》第八章与第二十章,对上述四类终止做了详细地讲解。这样严谨细致地归纳使学生在初学阶段可以准确快速地对音乐作品进行段落划分,达到在此基础上完成合理的和声布局的目的。斯波索宾对于乐段结构中各类终止的划分做到了详尽地阐述,但我们也可以看出,这样的方式使得音乐学习中对结构的了解太过程式化,太过具象的条条框框可以促使学生在初学阶段掌握对各类终止的划分,但正是这些规则的“束缚”也会过于限定学生在未来的音乐学习中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创作,这也是斯波索宾《教程》中的局限性。
  勋伯格在阐述结束与终止式时提到了调性的概念,他认为调性在和声中是由自然音和弦表现出来,但关系调之间或同名调之间对调性却有着模糊混淆的效果。勋伯格认为,终止式是建立调性以及巩固调性最好的力量,他认为,“Ⅴ-Ⅰ”是最简单的终止式,但已经足以明确调性;“Ⅳ-(Ⅱ)-Ⅴ-Ⅰ”是最强的终止式等。在这些和声进行中,勋伯格又特殊指出,由于导音倾向性解决的缘故,终止的Ⅴ级和弦必须为大三和弦,正是由于这个大三度的存在强调了终止式和调性。勋伯格称Ⅴ-Ⅵ的进行为“伪终止进行”,即增长终止式,在这个进行中,Ⅴ级和弦必须使用原位且大多数以Ⅴ级七和弦为原位的形式,与斯波索宾不同的是,勋伯格在伪终止式中Ⅴ7和弦之后不是只给予“Ⅴ7-Ⅵ”这一种选择,偶尔,也允许“Ⅴ7-Ⅳ”这样的进行。同样,伪终止的和聲进行使音乐作品并未有真正意义上的结束,这种进行造成了真正终于的延迟出现,加剧了伪终止后作品终止时结束的力量。
  勋伯格在《和声学》中对结构及终止的概念并未使用大篇幅叙述,他只强调终止式对于调性的特殊意义。在各类终止的和声进行中对于和弦选择的材料也给予宽泛的选择,没有用僵化的公式及特定的位置给予终止特殊的意义。这样的方式无疑对音乐作品中和声进行的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与发挥空间。
  结 语
  勋伯格在和弦连接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挖掘音乐中的“和弦材料”,使和声连接中的和弦“取之于音乐,用之于音乐”。各级和弦都可以自由地应用于和声之中,利用音级对和弦进行标记,对和弦的独立性加以强化,使和声连接的过程不仅局限于理论的认知,更加丰富了和弦的多元化选择与和声音响更加多彩的可能。勋伯格的和弦连接逻辑摆脱了和弦功能性的束缚,无论是和弦本身的组织方式还是和弦连接的进行模式,都是一种新型的调性状态与表现形式,相对于音乐性而言,勋伯格的和弦连接逻辑无疑是更具魅力的、个性化的产物。
  在斯波索宾的《教程》中,斯波索宾呈现给学生的是严谨细致的和声学理念,对和弦的功能意义及连接逻辑进行循序渐进的讲解,他在《教程》中的章节安排归类合理、编排严密。他所呈现的和弦功能连接逻辑无懈可击,堪称传统古典主义时期和声的经典范式,为学生快速掌握传统古典主义时期的和声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和声学》中,勋伯格以传统的和声理论为基础,用他独特的观点与扎实的理论对传统和声做了更加丰富与细致地陈述,继承了包括巴赫、贝多芬、瓦格纳等作曲家的音乐理论并融合了自己的语言,突出了和声领域中独到的见解与风格。正是由于他深厚的传统和声理论基础,后期他的音乐创作中才会有更加独到的见解,他创作的十二音体系匠心独运,影响了后世的音乐发展。而他本人与他的学生贝尔格和韦伯恩被称为“新维也纳乐派”。可以说,斯波索宾与勋伯格在和声学领域是两颗无可或缺的双子星,对后世的音乐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注释: 
  [1][奥]阿诺德·勋伯格.风格与创意[M].茅于润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172.
  [2][奥]阿诺德·勋伯格.勋伯格和声学[M].罗忠镕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250.
  [3][奥]阿诺德·勋伯格.勋伯格和声学[M].罗忠镕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14.
  [4][奥]阿诺德·勋伯格.勋伯格和声学[M].罗忠镕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1.
  (责任编辑:张洪全)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以陕西省地市作为考察地区,以丝路沿线的墓室壁画作为考察对象,共考察了西安北周安伽墓、绥德东汉画像石墓、渠树壕东汉墓室、陕西省富  平朱家道村唐墓、西安唐休墓、唐昭陵燕妃墓奏乐、陕西定边郝滩东汉墓等七座墓地,通过对上述墓地进行考察研究,观察出西域音乐在汉至唐时期壁画中的特点:两汉时期并无明显西域音乐痕迹,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音乐在中原地区达到了传播高峰,唐朝时期东西音乐交融的局面。  
期刊
[摘要]  “送欢乐下基层”作为中国文联主办的公益性下基层惠民文化活动,数十年来文化足迹已经遍及中国大江南北。此类文艺活动不仅是文化艺术的展示与传播,也极大地提升了百姓的审美素养。作者对中国舞协20多场“送欢乐下基层”活动进行跟踪考察,对文艺活动的社会美育内涵与价值进行调查与梳理,旨在探讨此类活动发挥“大美育”作用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  [关键词]社会美育;基层文化;文艺活动;审美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  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器乐教学,在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师范类专业认证核心理念的行动指引下,针对课程目标、教学理念、授课对象以及教学内容、形式、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这些不断探索的新模式与新举措,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音乐师资队伍质量建设的有力保障,不仅为高校音乐师范生的优质达标和卓越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推
期刊
[摘要]  德彪西作为印象派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用他敏感的听觉和大胆的想法开创了一条新的音乐道路与欣赏方式。上承接了浪漫主义后期所带来的影响,下给现代音乐指出了革命的方向。本文旨在分析其《儿童乐园》中的《雪花飞舞》和《小牧童》的写作手法及风格。  [关键词]德彪西;印象主义;儿童乐园  [中图分类号]J6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3-0088-03  复调音
期刊
[摘要]  声乐是传情达意和体现美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问。从20世纪50年代的“土洋之争”至今,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七十余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关于“腔”和“字”的争论一直存在。笔者认为声乐演唱者在演唱不同题材的声乐作品时,应该从作品本身出发,将其语言、风格和韵味展现出来。本文就以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为例,把以腔行字和依字行腔的矛盾之争作为切入点进行思考,以此来论述运用以腔行字演
期刊
[摘要]  《d小调大提琴和钢琴奏鸣曲》(Op40)是苏联时期著名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创作的唯一的钢琴室内乐作品。作品中运用了传统结构加变化、半音音阶、半音和声、长与短乐句结合的主题旋律表达方式,不仅凸显出现代的和声与多样性的旋律结合的特点,还呈现出传统结构模式基础上的创意、创新特点。作曲家的个人经历与时代内涵,在作品中都被明确地体现出来。  [关键词]钢琴;室内乐;半音和声;线条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  张季让先生在苏州和开封执教期间共移植改编了八首古曲,这些古曲中包括江南丝竹音乐、古琴曲、琵琶曲和古筝曲。本文通过对改编曲的背景介绍、改编曲中二胡演奏技法的创新与运用以及改编曲的价值与意义三个方面的论述,旨在说明张季让先生在二胡创作方面的贡献及造诣。  [关键词]张季让;古曲改编;技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3-0010-
期刊
[摘要]  当下高校中一些学生缺乏以方法为基础的写作训练,致使论文质量与学术规范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傅利民老师的《音乐论文写作基础》一书从方法论的视角切入,针对音乐论文的写作进行了深度的总结与分析,在当下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著作。本文以《音乐论文写作基础》为研究对象,从选题、资料与论点三个维度出发阐述论文写作的方法与规范,同时笔者认为写作方法是基础,学术规范是准则,学理意识是目的,三者的体系建构才
期刊
[摘要]  茂腔是山东省地方传统戏剧,主要流行于山东省胶州市、高密市,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茂腔在胶州人民心中具有很高的位置,胶州人爱看戏爱听戏,男女老少都能哼几句茂腔的经典唱段。随着时代的变迁,茂腔在保留原汁原味音乐的基础上,从旋法特点到板式变化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尝试,大大丰富了茂腔音乐的表现力。另外,在表演方式、音乐元素、舞美形式上都进行着新的开拓。《秧歌乡的故事》这部茂腔现代戏,融入了
期刊
[摘要]  文化传播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便成为促进各个历史时期及各地域文化和谐发展的重要源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经过漫长的发展,钢琴音乐已成为我国文化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我国民众精神生活中及高校钢琴专业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储望华先生创作的钢琴作品为例,剖析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的运用,及演奏技法等在教学中的价值。  [关键词]储望华;传统文化;钢琴演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