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共青团是共产党的后备军,针对目前团员意识普遍薄弱的现象,通过创新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共青团员意识是从源头上切实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增强共青团的吸引力、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的实际行动。本文通过对北京联合大学四个学院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本校广大团员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现状,并对目前团员意识普遍薄弱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索通过创新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团员意识的途径。
[关键词] 创新 实践活动 团员意识
我国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始于上世纪80年代,20多年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各大高校蓬勃开展,使广大团员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锻炼中得到发展,培养了创新精神,提高了实践能力,增强了团员意识。团中央关于社会实践的指导文件中明确要求:进一步加强以教学实践、专业实习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
一、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现状
课外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同时有利于实现团员意识教育的全面推进,在此形势之下,我们对北京联合大学的团员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调查于2010年6、7月分别在联合大学的四个学院进行,共发放问卷170分,回收有效问卷156份。研究对象选取北京联合大学全日制在读学生。针对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与意愿,21%学生表示不愿意参与;对于课外实践活动的参与度,78%被调查对象只是偶尔或是很少参加实践活动,问其原因,55%被调查对象表示没精力参与、没必要,34%的同学认为缺乏教师指导;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被调查对象认为自己没有创新能力,并且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参加课外实践活动的仅占13%。
从调查结果不难看出,大学生对参加课外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以及诸多因素影响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原因包括:课外实践活动形式陈旧老套,内容缺乏创新,局限于演讲比赛、座谈会、红歌赛等形式,内容不过是戒烟、五四青年节、植树节等主题,现参与活动的大学生多为90后,自我意识强烈,个性张扬,想法新颖新奇,老旧的活动形式及内容已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另外,活动者的参与面相对局限,许多学院把主要精力投放在院、系社会实践小组上,导致很多学生都认为课外实践活动跟自己没有关系;调查发现47%同学了解国家大事的途径是通过网络,获取校内外时事不再是通過校园广播和主题活动导致学校组织的课外实践活动被冷落;制度建设不够完善,选拔、监督、管理、考核和激励制度设置不完善造成课外实践在组织过程中无章可循,同时削弱了广大团员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热情。
二、当代青年团员意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政治意识:政治意识是共青团员对党的性质、宗旨、历史使命,以及党的纲领和任务的自觉性认识,是团员政治觉悟的集中体现。部分团员不关心国家大事,对国家的方针政策知之甚少。调查显示我校团员中,真正知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不到4%;组织意识:组织意识是共青团员独特的政治身份和社会作用在观念上的反映,是团的先进性的一种体现。有些团员在履行团的权利和义务方面采取无所谓态度,组织观念和纪律观念不强,不过组织生活,对团组织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模范意识:共青团员是青年中的先进分子,每一名共青团员必须时刻注意用共青团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增强做一名共青团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现在不少团员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团员身份,团歌不会唱、不学团章、不过团日活动和组织生活,在青年中根本体现不出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
当代青年团员意识淡薄有着深厚的社会背景和现实原因: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求利性使人们变得更加现实,物质需求大于精神需求,某些基层团组织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重实惠而轻思想,忽视对团员思想的教育;网络的发展加上支部本身缺乏吸引力,使得一部分团员把注意力转移到网络上,把精神寄托在那些虚无缥缈的网络世界里,团的活动就显得单调而缺乏吸引力;校方在组织构建、经费上不够重视,如团委和学生工作部合并使团干部陷于学生管理的日常事务中,发挥不了团组织的作用,削弱了团的声音。
三、创新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团员意识的方法探索
课外实践活动是学生培养兴趣,发展特长,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团员意识教育的有效载体,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强化大学生社会角色的转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必须充分认识创新课外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时代对开展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特殊要求,开拓思路,创新方法,建立大学生课外实践长效机制。在新的历史时期,把高校课外实践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相结合,与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相结合,与增强团员意识相结合,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深入开展大学生课外实践的前进方向。
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通过创新课外实践活动形式及内容达到增强团员意识的目的无疑是提高团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进而促进优良学风、班风的有效途径,并且势在必行。具体方法与途径本文有以下探索:
1、课外实践活动的多元化开展,也就是参与角色的多样化,包括文化教育,经济,娱乐等领域的角色,能够培养大学生不同方面的兴趣,锻炼不同的能力,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坚持团员能力为本位,以提高团员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丰富多元的活动形式让广大团员在学校中参与社会工作,了解社会动态,紧跟时代脉搏,我党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只有了解社会动态,才能了解广大人民的需求,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不断地增强自身的政治觉悟,向党靠拢,培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课外实践活动对象的普及化发展,课外实践活动作为必需的教学环节,应该是面对全体学生的,作为一项社会性活动,就其主要意义而言,在于其参与的普遍性。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青年团员分享快乐,学会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使得团员们都积极投身到了组织生活中来,在参与集体课外实践活动中体会团组织的魅力,感受团组织的活力,进而增加了组织凝聚力,增强了组织意识。
3、要建立健全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组织、考核、奖励等制度,保证活动规范有序地开展,并研究新形势下课外实践活动的新内容、新载体,保证课外实践活动长盛不衰、推陈出新。将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体现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纳入综合素质考评系统。实践过程中,会有一些工作比较困难,优秀团员会主动承担起来,给其他团员做出表率,继而提高广大团员的模范意识,争当优秀,争当模范,使得广大团员的思想觉悟更加提高,此外,社会实践包含的志愿者活动也增强了团员们的模范意识,提高了团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4、创新课外实践活动的宣传途径,在这样一个网络信息化的时代下,广大青年团员所关注的是网络信息,因此建立一个课外实践活动的相关网站,这样既方便了广大青年团员获取课外实践活动的相关信息,又可以通过网站收集大家的新想法,同时可以带动广大青年团员们参加课外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创新课外实践活动离不开团组织建设,团的组织建设是增强高校团员意识教育的凝聚点,它通过创新课外实践活动去影响教育团员青年,更要通过健全的组织体系去凝聚和团结青年。团组织建设的重要作用就是把个体的政治意识、组织意识和模范意识凝聚为集体的团员意识,团员意识的提高反过来更有助于创新课外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是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新时期推动团的各项工作的必然要求,广大青年团员在课外实践活动中,体现了共青团员的重要角色,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足以让广大共青团员通过创新的课外实践活动提升团员意识。■
参 考 文 献
[1]冯艾,范冰.大学生社会实践导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胡树祥,吴满意.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理论与方法.人民出版社.2010
[关键词] 创新 实践活动 团员意识
我国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始于上世纪80年代,20多年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各大高校蓬勃开展,使广大团员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锻炼中得到发展,培养了创新精神,提高了实践能力,增强了团员意识。团中央关于社会实践的指导文件中明确要求:进一步加强以教学实践、专业实习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
一、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现状
课外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同时有利于实现团员意识教育的全面推进,在此形势之下,我们对北京联合大学的团员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调查于2010年6、7月分别在联合大学的四个学院进行,共发放问卷170分,回收有效问卷156份。研究对象选取北京联合大学全日制在读学生。针对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与意愿,21%学生表示不愿意参与;对于课外实践活动的参与度,78%被调查对象只是偶尔或是很少参加实践活动,问其原因,55%被调查对象表示没精力参与、没必要,34%的同学认为缺乏教师指导;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被调查对象认为自己没有创新能力,并且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参加课外实践活动的仅占13%。
从调查结果不难看出,大学生对参加课外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以及诸多因素影响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原因包括:课外实践活动形式陈旧老套,内容缺乏创新,局限于演讲比赛、座谈会、红歌赛等形式,内容不过是戒烟、五四青年节、植树节等主题,现参与活动的大学生多为90后,自我意识强烈,个性张扬,想法新颖新奇,老旧的活动形式及内容已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另外,活动者的参与面相对局限,许多学院把主要精力投放在院、系社会实践小组上,导致很多学生都认为课外实践活动跟自己没有关系;调查发现47%同学了解国家大事的途径是通过网络,获取校内外时事不再是通過校园广播和主题活动导致学校组织的课外实践活动被冷落;制度建设不够完善,选拔、监督、管理、考核和激励制度设置不完善造成课外实践在组织过程中无章可循,同时削弱了广大团员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热情。
二、当代青年团员意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政治意识:政治意识是共青团员对党的性质、宗旨、历史使命,以及党的纲领和任务的自觉性认识,是团员政治觉悟的集中体现。部分团员不关心国家大事,对国家的方针政策知之甚少。调查显示我校团员中,真正知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不到4%;组织意识:组织意识是共青团员独特的政治身份和社会作用在观念上的反映,是团的先进性的一种体现。有些团员在履行团的权利和义务方面采取无所谓态度,组织观念和纪律观念不强,不过组织生活,对团组织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模范意识:共青团员是青年中的先进分子,每一名共青团员必须时刻注意用共青团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增强做一名共青团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现在不少团员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团员身份,团歌不会唱、不学团章、不过团日活动和组织生活,在青年中根本体现不出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
当代青年团员意识淡薄有着深厚的社会背景和现实原因: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求利性使人们变得更加现实,物质需求大于精神需求,某些基层团组织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重实惠而轻思想,忽视对团员思想的教育;网络的发展加上支部本身缺乏吸引力,使得一部分团员把注意力转移到网络上,把精神寄托在那些虚无缥缈的网络世界里,团的活动就显得单调而缺乏吸引力;校方在组织构建、经费上不够重视,如团委和学生工作部合并使团干部陷于学生管理的日常事务中,发挥不了团组织的作用,削弱了团的声音。
三、创新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团员意识的方法探索
课外实践活动是学生培养兴趣,发展特长,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团员意识教育的有效载体,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强化大学生社会角色的转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必须充分认识创新课外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时代对开展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特殊要求,开拓思路,创新方法,建立大学生课外实践长效机制。在新的历史时期,把高校课外实践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相结合,与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相结合,与增强团员意识相结合,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深入开展大学生课外实践的前进方向。
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通过创新课外实践活动形式及内容达到增强团员意识的目的无疑是提高团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进而促进优良学风、班风的有效途径,并且势在必行。具体方法与途径本文有以下探索:
1、课外实践活动的多元化开展,也就是参与角色的多样化,包括文化教育,经济,娱乐等领域的角色,能够培养大学生不同方面的兴趣,锻炼不同的能力,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坚持团员能力为本位,以提高团员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丰富多元的活动形式让广大团员在学校中参与社会工作,了解社会动态,紧跟时代脉搏,我党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只有了解社会动态,才能了解广大人民的需求,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不断地增强自身的政治觉悟,向党靠拢,培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课外实践活动对象的普及化发展,课外实践活动作为必需的教学环节,应该是面对全体学生的,作为一项社会性活动,就其主要意义而言,在于其参与的普遍性。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青年团员分享快乐,学会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使得团员们都积极投身到了组织生活中来,在参与集体课外实践活动中体会团组织的魅力,感受团组织的活力,进而增加了组织凝聚力,增强了组织意识。
3、要建立健全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组织、考核、奖励等制度,保证活动规范有序地开展,并研究新形势下课外实践活动的新内容、新载体,保证课外实践活动长盛不衰、推陈出新。将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体现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纳入综合素质考评系统。实践过程中,会有一些工作比较困难,优秀团员会主动承担起来,给其他团员做出表率,继而提高广大团员的模范意识,争当优秀,争当模范,使得广大团员的思想觉悟更加提高,此外,社会实践包含的志愿者活动也增强了团员们的模范意识,提高了团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4、创新课外实践活动的宣传途径,在这样一个网络信息化的时代下,广大青年团员所关注的是网络信息,因此建立一个课外实践活动的相关网站,这样既方便了广大青年团员获取课外实践活动的相关信息,又可以通过网站收集大家的新想法,同时可以带动广大青年团员们参加课外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创新课外实践活动离不开团组织建设,团的组织建设是增强高校团员意识教育的凝聚点,它通过创新课外实践活动去影响教育团员青年,更要通过健全的组织体系去凝聚和团结青年。团组织建设的重要作用就是把个体的政治意识、组织意识和模范意识凝聚为集体的团员意识,团员意识的提高反过来更有助于创新课外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是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新时期推动团的各项工作的必然要求,广大青年团员在课外实践活动中,体现了共青团员的重要角色,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足以让广大共青团员通过创新的课外实践活动提升团员意识。■
参 考 文 献
[1]冯艾,范冰.大学生社会实践导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胡树祥,吴满意.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理论与方法.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