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成了一大难题。生活在农村的学生,课外读物很少,知识面很狭窄,所以无法学习别人的作文及有关的资料,作文成了学生负担。为了每次的作文,教师采取各种方法教学,学生也付出很多,但是效果微乎其微。通过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利用不同方式的学习,再加上自己的摸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发挥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优势。
一、教师要合理开发农村资源,整合教材,提供学生喜欢的习作
《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因此,我们必须立足生活,着眼农村,把教材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重新整合、变通。
例如,写《生日》。农村的孩子很少过生日,即使过生日也是卖一套衣服,一碗寿面两个鸡蛋。根本谈不上宴请宾客,派对,蛋糕,许心愿。但农村的婚丧嫁娶大办宴席,场面十分壮观。于是,让学生写写农村的这些习俗。这样,既达到了教材的培养目标,又很好地利用当地资源。
二、教师鼓励学生走进农田,体验劳动的乐趣
生活在农村,由于家长的宠爱,在家从来没劳动过;在学校,违纪了就受罚,学生对劳动可以说是厌恶。为此,农村学校应正视这一现状,利用春夏秋三季农忙时间,把学生从课堂带进农田,体验劳动的乐趣,认识到劳动光荣。
学生学了《锄禾》这首诗后,学生激动不已,说出了粮食来之不易,表达了自己对古代劳动人民辛勤的劳作而同情。然而现实生活中学生浪费粮食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从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情感还只停留在较浅层次。所以说,仅课堂教学还没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针对这种现象,可以做这样的尝试:在春季放星期假时,要求学生和家长一起到农田中去,参加插秧、除草等不同形式的劳动实践,和家长一样劳作,累了再旁边感受父母劳作;夏季或者秋季也以同样的方式锻炼同学们,让同学们亲身体验。劳动学习后写写感受、感想。
这样学生写出了一篇篇内容生动、情感真挚的文章,再也不是套话、空话了。同时,同学们深切地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三、教师应让学生走进山区,感受大自然之美
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学生都有这么一个认为,我再也不返回老家了,那里条件差,生活不方便。农村和农民,乡下和山区成为落后的名词。如果你要以风景作为话题作文,他们立刻说我姑妈那个地方很美丽;电视中的九寨沟;西湖美景等一些风景名胜区很漂亮。如果以“我的理想”作为作文题目,百分之八九十会写:希望能考上重点高中大学,以后再也不回农村;再也不走那陡峭的山路。你再让他们谈谈对父母的认识与感情,他们虽然心疼与体谅父母,但也不乏抱怨与不屑。
农村学生的价值取向已在不自觉中受到了社会的扭曲,带有明显的功利性与趋同性。而当学生抛弃了对他最熟悉的生活的守望时,作文所要求的真情实感关注生活就成了一句空话。针对此种情况,首先要做的是提醒并引导学生去发现乡村生活的独特之处,让学生走进山区,感受大自然之美。这样,才会有话想说,有话可说。那么,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对于山区大自然之美的认识呢?
首先,引导学生还原对我们熟悉的课文中的乡村的认识。那么他们更是会产生一种“这有什么,我也能行”的想法:他会觉得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固然有趣,可没有自己村边那片藏着各种野花、蘑菇、野鸡、草蛇的山林有趣;闰土的父亲教的捕鸟方法虽然也很有效,可现在大可以谈谈用饭粒喂鸟或是在古树上看小鸟;我也能在晚上抓黄鳝;我们的少年还会教给他如何用网下虾、用手摸虾,如何捉泥鳅、摸泥鳅,如何摸鱼、捕鱼,如何认蛇、捕蛇以及被蛇咬后如何清除蛇毒,更不必说教他识蘑菇、捉野兔、爬树、打陀螺等等这些常规游戏了。此时的乡村孩子们,写起他们的生活定会比鲁迅這样一个外来客所能感应的乡村生活要有滋有味得多吧。
其次,引导学生自主认识并观察身边富于乡土特色的资源,能够用一种新的眼光重新打量自己的家园。乡村大人们的农活、生计、家庭劳作同样可以细致入文,也可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还有对于本地本村独有的风俗人情、婚丧礼节、历史遗迹等材料的占有与运用,都是写出一篇独具一格文章的便捷而速效的途径。
四、教师应让学生走进街道社区,认识社会,弥补农村生活的不足
如写以爱家乡为题材的文章,可带领学生走进工厂,参观工厂,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等;写以人间真情为题材的文章,可带领学生走访孤寡老人、烈属军属,开展“我为他人献爱心”活动。
组织角色模拟体验活动——“假如我是军人、民警、法官、记者、清洁工、教师”,要求学生寻找一个岗位,并进行访问了解,然后扮演一个角色,以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同时指导学生把这些岗位的光荣与艰辛,把这些社会角色的意义及职业要求写出来。
总之,农村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作为农村小学的教师,要充分发挥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优势,以独特的视角去发现、去创新,就能使农村的学生在习作这一块独出心裁。既让学生学习了很多劳动知识,农村的风俗习惯,也培养出他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
一、教师要合理开发农村资源,整合教材,提供学生喜欢的习作
《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因此,我们必须立足生活,着眼农村,把教材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重新整合、变通。
例如,写《生日》。农村的孩子很少过生日,即使过生日也是卖一套衣服,一碗寿面两个鸡蛋。根本谈不上宴请宾客,派对,蛋糕,许心愿。但农村的婚丧嫁娶大办宴席,场面十分壮观。于是,让学生写写农村的这些习俗。这样,既达到了教材的培养目标,又很好地利用当地资源。
二、教师鼓励学生走进农田,体验劳动的乐趣
生活在农村,由于家长的宠爱,在家从来没劳动过;在学校,违纪了就受罚,学生对劳动可以说是厌恶。为此,农村学校应正视这一现状,利用春夏秋三季农忙时间,把学生从课堂带进农田,体验劳动的乐趣,认识到劳动光荣。
学生学了《锄禾》这首诗后,学生激动不已,说出了粮食来之不易,表达了自己对古代劳动人民辛勤的劳作而同情。然而现实生活中学生浪费粮食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从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情感还只停留在较浅层次。所以说,仅课堂教学还没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针对这种现象,可以做这样的尝试:在春季放星期假时,要求学生和家长一起到农田中去,参加插秧、除草等不同形式的劳动实践,和家长一样劳作,累了再旁边感受父母劳作;夏季或者秋季也以同样的方式锻炼同学们,让同学们亲身体验。劳动学习后写写感受、感想。
这样学生写出了一篇篇内容生动、情感真挚的文章,再也不是套话、空话了。同时,同学们深切地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三、教师应让学生走进山区,感受大自然之美
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学生都有这么一个认为,我再也不返回老家了,那里条件差,生活不方便。农村和农民,乡下和山区成为落后的名词。如果你要以风景作为话题作文,他们立刻说我姑妈那个地方很美丽;电视中的九寨沟;西湖美景等一些风景名胜区很漂亮。如果以“我的理想”作为作文题目,百分之八九十会写:希望能考上重点高中大学,以后再也不回农村;再也不走那陡峭的山路。你再让他们谈谈对父母的认识与感情,他们虽然心疼与体谅父母,但也不乏抱怨与不屑。
农村学生的价值取向已在不自觉中受到了社会的扭曲,带有明显的功利性与趋同性。而当学生抛弃了对他最熟悉的生活的守望时,作文所要求的真情实感关注生活就成了一句空话。针对此种情况,首先要做的是提醒并引导学生去发现乡村生活的独特之处,让学生走进山区,感受大自然之美。这样,才会有话想说,有话可说。那么,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对于山区大自然之美的认识呢?
首先,引导学生还原对我们熟悉的课文中的乡村的认识。那么他们更是会产生一种“这有什么,我也能行”的想法:他会觉得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固然有趣,可没有自己村边那片藏着各种野花、蘑菇、野鸡、草蛇的山林有趣;闰土的父亲教的捕鸟方法虽然也很有效,可现在大可以谈谈用饭粒喂鸟或是在古树上看小鸟;我也能在晚上抓黄鳝;我们的少年还会教给他如何用网下虾、用手摸虾,如何捉泥鳅、摸泥鳅,如何摸鱼、捕鱼,如何认蛇、捕蛇以及被蛇咬后如何清除蛇毒,更不必说教他识蘑菇、捉野兔、爬树、打陀螺等等这些常规游戏了。此时的乡村孩子们,写起他们的生活定会比鲁迅這样一个外来客所能感应的乡村生活要有滋有味得多吧。
其次,引导学生自主认识并观察身边富于乡土特色的资源,能够用一种新的眼光重新打量自己的家园。乡村大人们的农活、生计、家庭劳作同样可以细致入文,也可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还有对于本地本村独有的风俗人情、婚丧礼节、历史遗迹等材料的占有与运用,都是写出一篇独具一格文章的便捷而速效的途径。
四、教师应让学生走进街道社区,认识社会,弥补农村生活的不足
如写以爱家乡为题材的文章,可带领学生走进工厂,参观工厂,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等;写以人间真情为题材的文章,可带领学生走访孤寡老人、烈属军属,开展“我为他人献爱心”活动。
组织角色模拟体验活动——“假如我是军人、民警、法官、记者、清洁工、教师”,要求学生寻找一个岗位,并进行访问了解,然后扮演一个角色,以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同时指导学生把这些岗位的光荣与艰辛,把这些社会角色的意义及职业要求写出来。
总之,农村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作为农村小学的教师,要充分发挥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优势,以独特的视角去发现、去创新,就能使农村的学生在习作这一块独出心裁。既让学生学习了很多劳动知识,农村的风俗习惯,也培养出他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