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社会、学校、家长有义务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健康成长的含义不仅意味着身体健康,还意味着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学校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更要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让每个孩子的心里都充满阳光。
一、初中学生心理发展常见问题
初中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心理变化较大。一方面他们渴望长大,渴望被认同;另一方面他们的心智准备还不足。他们的心理与实际行为往往形成一些矛盾冲突,具体表现为。 第一,自我为中心,责任感不强。尤其是现在,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许多父母生怕委屈了自己的孩子,对孩子迁就较多,不加辨别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理由是:就这么一个孩子嘛,殊不知“爱之适以害之”。长期如此,逐渐养成了孩子们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凡事只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只想到“你们”该满足“我”的愿望和要求,很少甚至从来没有想过“我”该为别人做些什么,比较自私,更意识不到自己应该担负什么样的责任。
第二,好表现自己,却又不明是非。初中阶段的孩子,行为上多数人比较好动,喜欢表现自己,这本没有什么不好。他们敢于做,这也没有什么不好。但是,他们缺乏足够的分辨是非的能力,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因而做错事的时候比较多。有时为了出风头,为了面子,为了表现一下自己,而伤害了别人或做下错事,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往往非要等犯下了错误以后才十分后悔的原因。
第三,缺乏理智,任性而为。十几岁的孩子,一方面身体发育很快,另一方面心理发育却跟不上。他们常常是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做,或者根本不想就做了,遇事缺乏理性思考。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有时心里明知这样做不对,可是管不住自己,明知故犯,或同样的错误一犯再犯,遇事不冷静,容易冲动,打架现象比较普遍。
第四,叛逆性较强,不容易接受师长批评意见。很多家长发现,进入了初中,尤其是到了初二,孩子怎么突然间不听话了,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爱和父母顶嘴,你说东他偏要往西,跟你对着干。有些人担心自己的孩子变坏了。其实,这是正常现象。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总想证明自己已经长大,就像渴望飞翔的雏鸟,翅膀还没有长硬,就急着想离开巢穴。他们迫切想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尊重,又还没有学会尊重别人;他们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却又还没有能力全面科学地审视自己意见,更没有学会冷静地倾听别人的看法。一旦他们遇到批评性的意见,首先就容易产生抵触的情绪,不论你的出发点是对他怎么好,他就是听不进去。
二、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采取措施
人的一生,时常生活在情感与理智的冲突之间。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能用理智控制情感。学会用理智控制情感的过程,正是人不断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初中阶段的学生,就处在逐渐摆脱幼稚而学会理智客观地对待人和事的时期,如果能得到师长的有益的帮助和正确的引导,会使他们少走许多弯路,少受许多痛苦。我们初中老师,有义务和责任引导学生沿着健康向上的道路,走过这一段人生旅程。
第一,加强责任感和爱心教育。初中学生虽然是未成年人,但是,他们也有各种责任。对家庭,他们要尽人子女的责任,不仅从父母长辈那里接受爱,还要学会关爱父母亲人。2009年我曾在初一的学生中做过这样的调查:有谁主动对自己的父母说声“谢谢”的,结果是没有。于是我引导学生开展这项活动。事后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和家长都很触动。还可以开展更丰富多彩的类似的活动。
第二,加强人生观、是非观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他们喜欢表现自己,只要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释放过剩的精力,展现自己的才华,锻炼能力。有经验的班主任,经常让那些自觉性比较差的学生管纪律,让好动的学生管劳动,这未尝不是一种因势利导的好方法。
第三,充分理解学生,学会因势利导。孩子们有了自主意识,这并不是坏事。有时候师长们先要学会尊重孩子们,耐心听一听他们的想法,再对他们的想法进行中肯合理地分析,然后提出合理的建议。我想,这样的方式孩子们会接受的。有时候,孩子们的叛逆心理,是大人,尤其是家中逼出来的。孩子不知不觉中已经在长大,而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还是把他们当作小孩子看,遇事喜欢包办,喜欢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孩子的想法,从而引起孩子的反感。我们做大人的千万要记住,孩子们是有生命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鲜活心灵,有独立的个性,也有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看法的权利,我们要学会和孩子们沟通,双方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在理解的基础上达成共识。教育方法得当,你会发现孩子们是如此的通情达理。
成长是一个生命体验的过程,是他人无法代替的。也许我们说的道理都对,可孩子们却情愿按自己错的去做。我们不能也无法要求他们完全按照大人们为他们设计的路去走,那只有引导和帮助,尽量让他们少一些磕碰,少经历一些坎坷。我们没有办法让他们的生命中只有欢乐和喜悦,我们可以教他们在痛苦与忧伤中学会坚强。我们无法遮挡他们人生路上的风雨,但我们可以教会他们在风雨中顽强的站立,再带着希望迎接明天的阳光。
一、初中学生心理发展常见问题
初中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心理变化较大。一方面他们渴望长大,渴望被认同;另一方面他们的心智准备还不足。他们的心理与实际行为往往形成一些矛盾冲突,具体表现为。 第一,自我为中心,责任感不强。尤其是现在,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许多父母生怕委屈了自己的孩子,对孩子迁就较多,不加辨别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理由是:就这么一个孩子嘛,殊不知“爱之适以害之”。长期如此,逐渐养成了孩子们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凡事只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只想到“你们”该满足“我”的愿望和要求,很少甚至从来没有想过“我”该为别人做些什么,比较自私,更意识不到自己应该担负什么样的责任。
第二,好表现自己,却又不明是非。初中阶段的孩子,行为上多数人比较好动,喜欢表现自己,这本没有什么不好。他们敢于做,这也没有什么不好。但是,他们缺乏足够的分辨是非的能力,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因而做错事的时候比较多。有时为了出风头,为了面子,为了表现一下自己,而伤害了别人或做下错事,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往往非要等犯下了错误以后才十分后悔的原因。
第三,缺乏理智,任性而为。十几岁的孩子,一方面身体发育很快,另一方面心理发育却跟不上。他们常常是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做,或者根本不想就做了,遇事缺乏理性思考。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有时心里明知这样做不对,可是管不住自己,明知故犯,或同样的错误一犯再犯,遇事不冷静,容易冲动,打架现象比较普遍。
第四,叛逆性较强,不容易接受师长批评意见。很多家长发现,进入了初中,尤其是到了初二,孩子怎么突然间不听话了,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爱和父母顶嘴,你说东他偏要往西,跟你对着干。有些人担心自己的孩子变坏了。其实,这是正常现象。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总想证明自己已经长大,就像渴望飞翔的雏鸟,翅膀还没有长硬,就急着想离开巢穴。他们迫切想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尊重,又还没有学会尊重别人;他们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却又还没有能力全面科学地审视自己意见,更没有学会冷静地倾听别人的看法。一旦他们遇到批评性的意见,首先就容易产生抵触的情绪,不论你的出发点是对他怎么好,他就是听不进去。
二、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采取措施
人的一生,时常生活在情感与理智的冲突之间。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能用理智控制情感。学会用理智控制情感的过程,正是人不断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初中阶段的学生,就处在逐渐摆脱幼稚而学会理智客观地对待人和事的时期,如果能得到师长的有益的帮助和正确的引导,会使他们少走许多弯路,少受许多痛苦。我们初中老师,有义务和责任引导学生沿着健康向上的道路,走过这一段人生旅程。
第一,加强责任感和爱心教育。初中学生虽然是未成年人,但是,他们也有各种责任。对家庭,他们要尽人子女的责任,不仅从父母长辈那里接受爱,还要学会关爱父母亲人。2009年我曾在初一的学生中做过这样的调查:有谁主动对自己的父母说声“谢谢”的,结果是没有。于是我引导学生开展这项活动。事后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和家长都很触动。还可以开展更丰富多彩的类似的活动。
第二,加强人生观、是非观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他们喜欢表现自己,只要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释放过剩的精力,展现自己的才华,锻炼能力。有经验的班主任,经常让那些自觉性比较差的学生管纪律,让好动的学生管劳动,这未尝不是一种因势利导的好方法。
第三,充分理解学生,学会因势利导。孩子们有了自主意识,这并不是坏事。有时候师长们先要学会尊重孩子们,耐心听一听他们的想法,再对他们的想法进行中肯合理地分析,然后提出合理的建议。我想,这样的方式孩子们会接受的。有时候,孩子们的叛逆心理,是大人,尤其是家中逼出来的。孩子不知不觉中已经在长大,而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还是把他们当作小孩子看,遇事喜欢包办,喜欢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孩子的想法,从而引起孩子的反感。我们做大人的千万要记住,孩子们是有生命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鲜活心灵,有独立的个性,也有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看法的权利,我们要学会和孩子们沟通,双方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在理解的基础上达成共识。教育方法得当,你会发现孩子们是如此的通情达理。
成长是一个生命体验的过程,是他人无法代替的。也许我们说的道理都对,可孩子们却情愿按自己错的去做。我们不能也无法要求他们完全按照大人们为他们设计的路去走,那只有引导和帮助,尽量让他们少一些磕碰,少经历一些坎坷。我们没有办法让他们的生命中只有欢乐和喜悦,我们可以教他们在痛苦与忧伤中学会坚强。我们无法遮挡他们人生路上的风雨,但我们可以教会他们在风雨中顽强的站立,再带着希望迎接明天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