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在人类社会中早已存在,至今仍拥有持续的生命力。它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伟大文化形式,也是人类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对空间的划分和占有,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辉煌结晶。本文以城市广场空间营造与民众需求關系为切入点,通过以西安鼓楼广场和威尼斯圣马可广场为例进行分析,深入研究中西方城市广场设计在历史背景、设计理念、服务人群、空间营造等方面的差异,探求城市广场在当今社会的必然发展趋势。
关键词:城市广场;文化形式;中西对比
中图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1-00-02
1 中西方城市广场认知比较
1.1 中西方城市广场之起源
在西方人眼中,城市广场是一个城市的“厅堂”,同时也是西方文化中人文主义的象征,更是西方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1]。自古希腊以来,西方城市广场开始诞生与发展,它作为人们休闲娱乐、交流休憩的重要场所,始终活跃在公众生活的舞台上[2]。
对中国人而言,城市广场其实是一种异国文化,它在我国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原始村落中,有规划的向心性聚落形态中的中央空地,就是现代广场的原始萌芽[3]。中国古代的广场一般是从属性质的,要么是公共建筑的从属,比如宗祠、寺庙、会馆等等;要么是街道汇聚的拓展,呈线性分布[4]。近代中国城市广场的发展仍受到国内政治意识形态的限制,较为形式化[5]。
1.2 中西方城市广场设计理念比较
西方城市广场设计最初追求的是一种雄伟的英雄主义,为宗教和政治活动而服务。但20世纪后期以来,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寻求休闲娱乐成为城市居民和城市设计师的追求方向,休闲时间的多少也随之成为衡量生活质量的标准[6]。
我国的城市广场设计,起步晚而发展迅速,一方面是缺乏系统性的场地规划与组织,建筑空间过于平面化和单一性;另一方面是缺乏人文关怀,与居民区并未形成友好互通的建筑生态体系[7]。
2 中西方城市广场比较研究——以西安钟鼓楼广场和意大利圣马可广场为例
2.1 案例概况
西安钟鼓楼广场和威尼斯圣·马可广场是中西方著名的城市广场,它们都位于城市中心的繁荣地带[8],依托历史文物建筑而成,拥有杰出的建筑形象与优美的公共外部空间,对所在城市的发展具有较为深刻的影响[9]。
2.2 使用人群分析
2.2.1 西安钟鼓楼广场
钟鼓楼周边人群活动多为商业购物及餐饮服务,来附近商场购物消费的人群大量且集中。来此人群的行为可分为以下几大类,休闲、购物、旅游、商贩、路过、驻足观赏。钟鼓楼广场的建成无疑为西安市民提供了一个娱乐交流的场所[10]。
2.2.2 圣马可广场
从中世纪至今日,圣马可广场一直是威尼斯的心脏。如今,圣马可广场不仅是威尼斯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公民集会的活动中心,同时也是欧洲乃至世界上的热门旅游景点[11]。
2.3 空间布局
2.3.1 西安钟鼓楼广场
从平面布局上看,钟鼓楼广场东面以钟楼为起点,西至鼓楼,紧挨西大街坐北而建[12]。其中,绿化广场是广场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广场的主体,面积大概是9425平方米,接近钟楼的地段被设计为下沉式广场[13],面积大概是6274平方米,通过阶梯与钟楼西侧的步行街联通[14]。广场总体东西长度约为300米,南北宽度接近100米,占地约2.5公顷[15]。
1983年,西安开展城市规划,将钟楼和鼓楼这两个原本,独立的向心区域合二为一,成为开放性的平台,保证了钟鼓楼间的通视性[16],还将广场的独特设施与名胜古迹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步行通道[17]。绿化广场以“田”字格分为网状绿地,暗喻了古代中国城市棋盘式街坊的基本格局,恰如其分地展示了关中传统风格[18];塔尖采用不锈钢建成,沿用传统风格,与钟楼的尖顶遥相呼应[19]。
钟楼和鼓楼大约高36米,两座建筑自明代建成以来就成为西安城中的标志性建筑[20]。广场的立面形象特征为两侧高耸,中部地平[21],这样不均匀的分布暗示了西安处于关中盆地的独特地理环境,同时也呼应了古城复建时所沿用的传统规划理念,也抽象地显示出对称、端正、气势恢宏的城市建筑风格[22]。
2.3.2 圣马可广场
圣马可广场的平面布局全部采用不对称布局手法,其主要由两大地块构成[23],分别是位于内部的主广场和面对大运河的小广场,它们共同组合形成英文字母“L”的形状[24]。主广场是一个平面的梯形,小广场面对大运河形成一个狭长的不规则平行四边形[25]。
圣马可广场的空间结构基本上是文艺复兴时期所追求的完美的封闭形态,与此同时又在细节处理上呈现出阳光的开放心态[26]。在广场的整体空间结构中,这样的矛盾时有出现。典型的例子便是位于广场中部的钟楼,高耸顶立的塔尖仿佛要冲破天空[27],体现的是一种冲动和人们渴望追求阳光,冲破束缚的内心愿望;钟塔作为广场的中心焦点,承载了民众内心的愿望[28]。
圣马可广场的立面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构建风格较为一致。广场的主立面从东面望去,由总督府与圣马可大教堂组成,是最为精彩卓越和富于节奏变化的一组立面。次立面是广场的南立面,这组立面冗长、跌宕起伏,同时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29]。
2.4 中西方广场设计特色比较
2.4.1 构成特征
在构成特征上,西安钟鼓楼广场更突出主体建筑,具有鲜明的导向原则[30]。钟鼓楼广场以布置下沉式小广场和商业步行街的方式来突显钟楼和鼓楼的主体地位,力求彰显“晨钟暮鼓”的历史主题,这两者是整个空间设计的主导因素,其余建筑单体都围绕它们展开建设[31]。圣马可广场则具有强烈的协同感,表现出更强的凝聚力和一致性。这些建筑密切合作,在圣马可广场建造了伟大的历史纪念碑[32]。 2.4.2 设计理念
在设计理念上,钟鼓楼广场采用立体化的空间处理手法,它与周边的商业空间进行了很好的融合,妥善地解决了旧城保护与更新的问题。除此之外,广场布局体现了灵活性和人性化思维,广场的运动系统根据人们的行为模式灵活改變[33]。圣马可广场的构成形象具有不对称性,使得这个地区充满多样性,其空间结构进一步丰富,也使区域设计师有了更大的创作自由,提升了整个空间的艺术景观质量[34]。
2.4.3 历史因素
两座广场都具有历史传承性。钟鼓楼广场继承了西安这座古城明显的传统历史文化特色,广场上的主楼尽显明式风格。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威尼斯曾遭遇过拜占庭帝国、诺曼底人、罗马教廷以及阿拉伯人的战袭,因此或多或少带有这些国家的文化色彩。战乱之后,威尼斯人对圣马可广场进行了有序的整改修复。如今,圣马可广场取得的傲人成就体现了威尼斯人民对历史的尊重。
3 结语
受西方城市观念影响的城市广场体现出公共性、开放性、综合性、多样性的特征,贴合民众的日常需求,具有极强的市民社会精神。西方城市广场拥有不可比拟的先天优势,因为它们大多与一个城市的发展相辅相成,因此具有浓厚的本土区域特色。我国城市广场发展历史较短,多照搬西方建设经验和苏联形式,因此我国城市广场大多形式陈旧,缺乏创新性与设计感。目前,我国城市广场的发展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彰显地方特色,充分考虑游人的多样化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要赋予城市广场个性与创造性,力求通过城市广场来表现和强化地域文化特色与城市精神。
参考文献:
[1] 蔡永洁.城市广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0-34.
[2] 欧阳丽萍,谢金之.城市广场设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32.
[3] 张景淼,湛磊.感受单色摄影的无“颜”力量[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40-41.
[4] 文增著.广场设计[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4:9-11.
[5] 吴曼,朱宇婷,曹磊.特色旅游小镇生态景观艺术设计研究[J].艺术百家,2017(04):233-234.
[6] 戴汶欣.中西方城市广场起源与发展辨析[D].大连:大连大学,2020:10-13.
[7] 庄佳.艺术专业双语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大众文艺,2019(14):204-205.
[8] 吴双双,李永昌,孙云鸿.宋代文人画审美与现代平面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20(2):60-61.
[9] 汪静,杨杰.旅游目的地产品包装创新设计的“点”“线”“面”[J].美术教育研究,2019(11):74-76.
[10] 黄滢,陈晨,张青萍.基于CSSCI数据库的中国传统村落研究知识图谱分析[J].包装工程,2019,40(16):281-289,297.
[11] 沈童,孙琦.重塑极简主义——以包装设计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6):55-56.
[12] 吴馨宇,田晓冬,萨兴联.公共景观空间雕塑情感化叙事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6):71-72.
[13] 丁振兴,叶洁楠.绿化技术在生态建筑中的集成应用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0(6):89-90.
[14] 周卫臣,孙献华.浅析西方古典绘画中的美学特征[J].美术教育研究,2020(9):22-23,27.
[15] 李丰旭,祝遵凌.社会学视角下的19世纪法国印象主义绘画[J].美术教育研究,2020(10):22-23.
[16] 吴逸,叶洁楠.传统园林造园手法在当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以常州市人民公园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0):81-82.
[17] 徐文静,张宁.论民俗元素在特色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潍坊风筝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0):88-89.
[18] 盛家琛,张宁.浅析摄影对印象派绘画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20(12):52-53.
[19] 张润楠,汤箬梅. AR/VR数字化技术下对环境空间设计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20(12):69-70.
[20] 陈芊慧,孙云鸿.浅析江南地区传统民居装饰纹样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12):77-78.
[21] 熊瑶,严妍.环境设计专业模型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20(12):178-179.
[22] 高婧.叙事与体验:城市公共空间的沉浸式设计与表达[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92-93.
[23] 庄佳.后现代主义理念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应用初探[J].艺海,2020(11):104-105.
[24] 康露露,孙琦.地铁广告与互动媒体技术[J].艺海,2020(4):88-89.
[25] 李欣,王夕倩,钱丽红.现代化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植物造景美学[J].艺海,2020(5):88-89.
[26] 黄维彦,吴昊. BIM在国内建筑工程内装项目中的应用研究[J].艺海,2020(07):138-139.
[27] 杨杰,刘平.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创新设计思维研究[J].设计,2020(3):74-75.
[28] 张继强,张乘风.建筑与园林中设计形式的美学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20(14):118-119.
[29] 任启力,叶洁楠.整体观视角下新徽派建筑设计方法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20(15):102-103.
[30] 赵坤,李永昌.乡村新民居室内环境体系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06):114-116.
[31] 郭牧云,张亚倩.植物景观在餐饮空间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17):70-71.
[32] 王维依,蒋晖.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历史源流[J].美术教育研究,2020(18):54-55.
[33] 张澳,梁晶.生态视角下的时装展示空间设计[J].艺海,2020(09):127-128.
[34] 余宛琳,徐雷.风格学理论视野下的中国山水画作品研究——以吴冠中画作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6):20-21.
[35] 陈子玥,刘力维.浅析地方文化在民宿设计中的体现[J].艺海,2020(11):156-157.
作者简介:田卓涵(2000—),女,河南南阳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庄佳(1983—),女,江苏常州人,硕士,讲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城市景观设计。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NFUSPITP0468
关键词:城市广场;文化形式;中西对比
中图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1-00-02
1 中西方城市广场认知比较
1.1 中西方城市广场之起源
在西方人眼中,城市广场是一个城市的“厅堂”,同时也是西方文化中人文主义的象征,更是西方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1]。自古希腊以来,西方城市广场开始诞生与发展,它作为人们休闲娱乐、交流休憩的重要场所,始终活跃在公众生活的舞台上[2]。
对中国人而言,城市广场其实是一种异国文化,它在我国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原始村落中,有规划的向心性聚落形态中的中央空地,就是现代广场的原始萌芽[3]。中国古代的广场一般是从属性质的,要么是公共建筑的从属,比如宗祠、寺庙、会馆等等;要么是街道汇聚的拓展,呈线性分布[4]。近代中国城市广场的发展仍受到国内政治意识形态的限制,较为形式化[5]。
1.2 中西方城市广场设计理念比较
西方城市广场设计最初追求的是一种雄伟的英雄主义,为宗教和政治活动而服务。但20世纪后期以来,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寻求休闲娱乐成为城市居民和城市设计师的追求方向,休闲时间的多少也随之成为衡量生活质量的标准[6]。
我国的城市广场设计,起步晚而发展迅速,一方面是缺乏系统性的场地规划与组织,建筑空间过于平面化和单一性;另一方面是缺乏人文关怀,与居民区并未形成友好互通的建筑生态体系[7]。
2 中西方城市广场比较研究——以西安钟鼓楼广场和意大利圣马可广场为例
2.1 案例概况
西安钟鼓楼广场和威尼斯圣·马可广场是中西方著名的城市广场,它们都位于城市中心的繁荣地带[8],依托历史文物建筑而成,拥有杰出的建筑形象与优美的公共外部空间,对所在城市的发展具有较为深刻的影响[9]。
2.2 使用人群分析
2.2.1 西安钟鼓楼广场
钟鼓楼周边人群活动多为商业购物及餐饮服务,来附近商场购物消费的人群大量且集中。来此人群的行为可分为以下几大类,休闲、购物、旅游、商贩、路过、驻足观赏。钟鼓楼广场的建成无疑为西安市民提供了一个娱乐交流的场所[10]。
2.2.2 圣马可广场
从中世纪至今日,圣马可广场一直是威尼斯的心脏。如今,圣马可广场不仅是威尼斯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公民集会的活动中心,同时也是欧洲乃至世界上的热门旅游景点[11]。
2.3 空间布局
2.3.1 西安钟鼓楼广场
从平面布局上看,钟鼓楼广场东面以钟楼为起点,西至鼓楼,紧挨西大街坐北而建[12]。其中,绿化广场是广场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广场的主体,面积大概是9425平方米,接近钟楼的地段被设计为下沉式广场[13],面积大概是6274平方米,通过阶梯与钟楼西侧的步行街联通[14]。广场总体东西长度约为300米,南北宽度接近100米,占地约2.5公顷[15]。
1983年,西安开展城市规划,将钟楼和鼓楼这两个原本,独立的向心区域合二为一,成为开放性的平台,保证了钟鼓楼间的通视性[16],还将广场的独特设施与名胜古迹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步行通道[17]。绿化广场以“田”字格分为网状绿地,暗喻了古代中国城市棋盘式街坊的基本格局,恰如其分地展示了关中传统风格[18];塔尖采用不锈钢建成,沿用传统风格,与钟楼的尖顶遥相呼应[19]。
钟楼和鼓楼大约高36米,两座建筑自明代建成以来就成为西安城中的标志性建筑[20]。广场的立面形象特征为两侧高耸,中部地平[21],这样不均匀的分布暗示了西安处于关中盆地的独特地理环境,同时也呼应了古城复建时所沿用的传统规划理念,也抽象地显示出对称、端正、气势恢宏的城市建筑风格[22]。
2.3.2 圣马可广场
圣马可广场的平面布局全部采用不对称布局手法,其主要由两大地块构成[23],分别是位于内部的主广场和面对大运河的小广场,它们共同组合形成英文字母“L”的形状[24]。主广场是一个平面的梯形,小广场面对大运河形成一个狭长的不规则平行四边形[25]。
圣马可广场的空间结构基本上是文艺复兴时期所追求的完美的封闭形态,与此同时又在细节处理上呈现出阳光的开放心态[26]。在广场的整体空间结构中,这样的矛盾时有出现。典型的例子便是位于广场中部的钟楼,高耸顶立的塔尖仿佛要冲破天空[27],体现的是一种冲动和人们渴望追求阳光,冲破束缚的内心愿望;钟塔作为广场的中心焦点,承载了民众内心的愿望[28]。
圣马可广场的立面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构建风格较为一致。广场的主立面从东面望去,由总督府与圣马可大教堂组成,是最为精彩卓越和富于节奏变化的一组立面。次立面是广场的南立面,这组立面冗长、跌宕起伏,同时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29]。
2.4 中西方广场设计特色比较
2.4.1 构成特征
在构成特征上,西安钟鼓楼广场更突出主体建筑,具有鲜明的导向原则[30]。钟鼓楼广场以布置下沉式小广场和商业步行街的方式来突显钟楼和鼓楼的主体地位,力求彰显“晨钟暮鼓”的历史主题,这两者是整个空间设计的主导因素,其余建筑单体都围绕它们展开建设[31]。圣马可广场则具有强烈的协同感,表现出更强的凝聚力和一致性。这些建筑密切合作,在圣马可广场建造了伟大的历史纪念碑[32]。 2.4.2 设计理念
在设计理念上,钟鼓楼广场采用立体化的空间处理手法,它与周边的商业空间进行了很好的融合,妥善地解决了旧城保护与更新的问题。除此之外,广场布局体现了灵活性和人性化思维,广场的运动系统根据人们的行为模式灵活改變[33]。圣马可广场的构成形象具有不对称性,使得这个地区充满多样性,其空间结构进一步丰富,也使区域设计师有了更大的创作自由,提升了整个空间的艺术景观质量[34]。
2.4.3 历史因素
两座广场都具有历史传承性。钟鼓楼广场继承了西安这座古城明显的传统历史文化特色,广场上的主楼尽显明式风格。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威尼斯曾遭遇过拜占庭帝国、诺曼底人、罗马教廷以及阿拉伯人的战袭,因此或多或少带有这些国家的文化色彩。战乱之后,威尼斯人对圣马可广场进行了有序的整改修复。如今,圣马可广场取得的傲人成就体现了威尼斯人民对历史的尊重。
3 结语
受西方城市观念影响的城市广场体现出公共性、开放性、综合性、多样性的特征,贴合民众的日常需求,具有极强的市民社会精神。西方城市广场拥有不可比拟的先天优势,因为它们大多与一个城市的发展相辅相成,因此具有浓厚的本土区域特色。我国城市广场发展历史较短,多照搬西方建设经验和苏联形式,因此我国城市广场大多形式陈旧,缺乏创新性与设计感。目前,我国城市广场的发展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彰显地方特色,充分考虑游人的多样化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要赋予城市广场个性与创造性,力求通过城市广场来表现和强化地域文化特色与城市精神。
参考文献:
[1] 蔡永洁.城市广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0-34.
[2] 欧阳丽萍,谢金之.城市广场设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32.
[3] 张景淼,湛磊.感受单色摄影的无“颜”力量[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40-41.
[4] 文增著.广场设计[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4:9-11.
[5] 吴曼,朱宇婷,曹磊.特色旅游小镇生态景观艺术设计研究[J].艺术百家,2017(04):233-234.
[6] 戴汶欣.中西方城市广场起源与发展辨析[D].大连:大连大学,2020:10-13.
[7] 庄佳.艺术专业双语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大众文艺,2019(14):204-205.
[8] 吴双双,李永昌,孙云鸿.宋代文人画审美与现代平面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20(2):60-61.
[9] 汪静,杨杰.旅游目的地产品包装创新设计的“点”“线”“面”[J].美术教育研究,2019(11):74-76.
[10] 黄滢,陈晨,张青萍.基于CSSCI数据库的中国传统村落研究知识图谱分析[J].包装工程,2019,40(16):281-289,297.
[11] 沈童,孙琦.重塑极简主义——以包装设计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6):55-56.
[12] 吴馨宇,田晓冬,萨兴联.公共景观空间雕塑情感化叙事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6):71-72.
[13] 丁振兴,叶洁楠.绿化技术在生态建筑中的集成应用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0(6):89-90.
[14] 周卫臣,孙献华.浅析西方古典绘画中的美学特征[J].美术教育研究,2020(9):22-23,27.
[15] 李丰旭,祝遵凌.社会学视角下的19世纪法国印象主义绘画[J].美术教育研究,2020(10):22-23.
[16] 吴逸,叶洁楠.传统园林造园手法在当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以常州市人民公园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0):81-82.
[17] 徐文静,张宁.论民俗元素在特色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潍坊风筝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0):88-89.
[18] 盛家琛,张宁.浅析摄影对印象派绘画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20(12):52-53.
[19] 张润楠,汤箬梅. AR/VR数字化技术下对环境空间设计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20(12):69-70.
[20] 陈芊慧,孙云鸿.浅析江南地区传统民居装饰纹样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12):77-78.
[21] 熊瑶,严妍.环境设计专业模型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20(12):178-179.
[22] 高婧.叙事与体验:城市公共空间的沉浸式设计与表达[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92-93.
[23] 庄佳.后现代主义理念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应用初探[J].艺海,2020(11):104-105.
[24] 康露露,孙琦.地铁广告与互动媒体技术[J].艺海,2020(4):88-89.
[25] 李欣,王夕倩,钱丽红.现代化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植物造景美学[J].艺海,2020(5):88-89.
[26] 黄维彦,吴昊. BIM在国内建筑工程内装项目中的应用研究[J].艺海,2020(07):138-139.
[27] 杨杰,刘平.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创新设计思维研究[J].设计,2020(3):74-75.
[28] 张继强,张乘风.建筑与园林中设计形式的美学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20(14):118-119.
[29] 任启力,叶洁楠.整体观视角下新徽派建筑设计方法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20(15):102-103.
[30] 赵坤,李永昌.乡村新民居室内环境体系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06):114-116.
[31] 郭牧云,张亚倩.植物景观在餐饮空间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17):70-71.
[32] 王维依,蒋晖.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历史源流[J].美术教育研究,2020(18):54-55.
[33] 张澳,梁晶.生态视角下的时装展示空间设计[J].艺海,2020(09):127-128.
[34] 余宛琳,徐雷.风格学理论视野下的中国山水画作品研究——以吴冠中画作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6):20-21.
[35] 陈子玥,刘力维.浅析地方文化在民宿设计中的体现[J].艺海,2020(11):156-157.
作者简介:田卓涵(2000—),女,河南南阳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庄佳(1983—),女,江苏常州人,硕士,讲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城市景观设计。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NFUSPITP0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