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治疗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cai95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绘画治疗基于心理投射和大脑偏侧化理论,在心理咨询中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应用绘画治疗的相关理论进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教学设计,并指出绘画治疗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启示。
  关键词: 绘画治疗 心理健康教育 应用启示
  一、绘画治疗相关理论
  (一)绘画治疗的定义
  绘画治疗是艺术治疗的一种治疗模式,对其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四十年代。Naumburg认为,绘画是无意识的窗口,治疗师通过观察绘画者的画,让其解释含义,并分析画的象征意义对来访者进行心理分析。起初绘画治疗仅限于儿童和精神病患者,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出绘画投射测验,致力于研究人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特征。至今,绘画治疗的形式越来越丰富,包括:自由画、画人测验、家庭动态图,等等。
  (二)绘画治疗的理论
  1.心理投射理论。投射是将自身想法或行为转移给他人的过程,它有助于患者在无意识中释放压抑的情绪,缓解内心的困惑和焦虑。绘画治疗基于心理投射理论,使来访者通过创作作品将自身的情感和想法转移到他人身上,达到缓解自身压力的目的。
  2.大脑偏侧化理论。人的左脑和右脑掌握着不同的功能区。左脑主要负责抽象逻辑理解、语言、分析、五感等;右脑主要负责美术、音乐节奏、空间形象记忆、身体协调等。研究表明,人的创伤记忆存储在大脑的右半球,因此很难用言语描述创伤记忆。研究表明,人类的许多行为活动都需要大脑各个系统的共同作用即使是简单的绘画创作。
  (三)绘画治疗的机制
  绘画心理治疗师Robin分析绘画治疗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绘画治疗采用绘画的方式了解创作者的内心世界,来访者通过创作作品表达宣泄内心情绪并与咨询师交流,绘画是其向他人展示内心世界的渠道。
  2.在语言之前我们的大部分情绪活动就已经出现,创伤在被用语言描述之前就已经被储存在大脑中。创伤记忆也是前语言的,语言很难准确表达,言辞面谈交流难以治疗。
  3.绘画本身是中立性的,来访者可以处于一种安全轻松的环境中运用这一工具,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想法,不受道德伦理标准的约束。那些不被接受的思想和感受通过绘画创作表达出来,如果能够被咨询师及时发现并加以转化,那么这些破坏性的力量可以转换为建设性力量。
  4.绘画治疗包括两个相互独立的过程:心理治疗和创作治疗。心理治疗在给来访者提供帮助的同时,创造过程也为来访者提供一个探究自我内心世界的视角。
  二、当前大学生心理
  近年来,因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案件时有发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大学生的人数正在急速增长,到2014年毕业人数达到700多万,就业难的现状使得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变得更加焦躁和恐惧;再加上这个阶段的大学生容易被社会风气和外界因素影响,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因此,高校必须大力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心理素质,而绘画治疗可以起到一定作用。
  三、绘画治疗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学生运用绘画这种非语言工具,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在释放自己的情绪和压力的同时给咨询师创造了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的机会。在心理健康课程中运用绘画分析技术,能够发现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探究自我,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绘画治疗可以运用于心理健康课程中的任一课题,如在学习自我意识是画自画像,在学习情绪管理中自由作画等。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四个环节实现绘画治疗:作画—交流—分析—总结。作画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置绘画主题,学生根据给出的主题自由发挥。交流是在完成绘画后,小组内部相互交流讨论,解释自己所画作品的涵义。分析是老师结合相关理论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总结是老师对学生所画的作品进行点评,并回答学生自我分析过程中的问题。绘画治疗不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的绘画技巧,学生只需要根据自己心中所想,在作品中宣泄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感受即可。此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必须有一定的伦理和规范,使学生处在一个安全可靠的环境中,才更有利于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四、绘画治疗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的应用启示
  绘画治疗以绘画为纽带,一方面降低了来访者的防御心理,另一面不受语言的限制,是一种适用性很强的心理疗法。此外,治疗师通过来访者创作的作品能够更好地分析其想法和感受。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应用绘画治疗,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绘画治疗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方面,绘画本身能使课堂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给学生提供指导,引导学生探究和了解自我内心世界,帮助学生分析解决心理问题,在掌握学习内容的同时增进与老师的沟通交流。此外,在绘画治疗中,师生之间共同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更能发挥教育的感染力。例如在学习情绪管理一节时,采用绘画治疗,让学生自由作画,从而更好地探究自我的内心世界,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Malchiodi CA.李晓庆,译.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解读儿童画[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14.
  [2]Naumburg M.Dynamically Oriented Art Therapy:It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New York:Grune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对高职院校护生护理专业认同的相关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主要介绍专业认同的概念,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的必要性,以及影响专业认同的因素等几个方面,以达到提升护生专业认同感,稳定护理工作队伍的目的。  关键词: 护生 专业认同 高等职业院校  近年来,教育领域出现了大量关于专业认同的研究成果。但护理专业作为一个相对特殊的、职业流失率逐渐升高的专业,无论是临床护士的职业认同还是在校护生的
◆摘 要:高中语文学习不仅是了解文本内容和作者的内心的情感活动,而且还要使学生的自我阅读能力不断提高,文本细读教学恰巧适合。通过深入文本关键的一字一句,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深刻了解和体会作者的心理活动,使学生在文学素养有所提高。文章分析了高中语文文本教学的现状,文本细读的概念和意义,最后就如何实施文本细读教学提出几点措施。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生学习;文本细读  文本细读的根本是立足于文本,
摘 要: 孔的基本偏差需要根据一套换算原则确定,所涉及的概念较多,学生容易混淆。本文通过对换算思想的分析,引出不同规则细节的适用范围,有效清晰地梳理了这一教学难点。  关键词: 同名配合 配合性质 孔的基本偏差  一、引言  公差和偏差是描述零件加工尺寸范围的两个基本要素,前者确定的是相对范围,后者则给出此相对范围与零线(即基本尺寸)之间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公差与偏差的标准化即形成所谓的标准公差
摘 要: 基于中职学生高中入学时“以个人为中心,自我控制力差;学习成绩不佳,自我认同感低和填报志愿盲目,职业意识淡薄”的现状,提出“文化导向法,愿景引领法,榜样示范法,奖赏激励法,换位思考法和家校共育法”等,帮助他们及时适应在中职的学习和生活,规范在中职的行为,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加速前进步伐,取得显著成效。  关键词: 中职学生 入学适应 对策  纵观世界各国历史,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
◆摘 要:大学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大学班主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大学班主任应“快乐地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与“做学生快乐成长的引路人”。  ◆关键词:快乐;引路人;教师  习总书记在给“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大贵州研修班全体参训教师回信中提出殷切希望:希望参训的全体教师能够牢记使命、不忘初衷,扎根西部、服务学生,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农村小学生源日益弱化,为了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农村小学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成绩,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从创设自主学习空间、激发自主学习兴趣、立足自主学习起点、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养成自主学习精神等方面着手培养。  关键词: 自主学习能力 农村小学 学业弱势  近年来,社会地位、知识层次或活动能力较强的村民都陆续在城里买房,把子女转学到城里上学。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