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汉语式思维,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gus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列举了学生英语作文中常出现的典型错误,分析了由于汉语干扰因素的影响而使学生不能正确表达词义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错误,提出避免错误的对策,以便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强化写作教学效果。
  关键词: 英语写作 汉语思维 解决策略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掌握听、说、读、写四种基本技能。在这四种技能中,“写”这一技能是一种较高的综合语言能力的训练,是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英语写作能力的强弱能体现出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高低,然而,它却是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由于中英文化背景差异所造成的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写作角度、方法、用词等的不同,中国学生在写英语作文时出现许多错误。
  实践证明,学生英语学习的言语错误与汉语干扰有关,即负迁移,也就是汉语与英语之间的差异对外语学习造成的干扰,以及与所学外语的某些特点、某些规则造成的干扰有关。例如,汉语表达“一阵大雨”,英语写成“a heavy rain”,不能写成“a big rain”。汉语说“我不知道这是对还是错”。如果写成“I don’t know it’s true or not.”则是错句。因为在英语中,如果“know”之后跟疑问句,则用“whether”或“if”引导从句。汉语干扰还表现在学生对所学语言规则的错误类推、过分概括上。例如,由“yesterday morning” 推理出“yesterday night”,则是一个错误,“昨天晚上”英语只能说“last night“,而“昨天上午/下午”则用“yesterday morning/afternoon”。由于汉语干扰,学生照汉语思维直译,导致表达错误和不地道、不准确的英语表达。比如,学生把“你的来信收到了。”写成“Your letter has received.”,这是从汉语直译出来的,因为英语中物作主语时,应该用被动语态,应写成“Your letter has been received.”。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汉语干扰乃是导致表达错误的一个主要原因。汉语干扰致错原因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因认识角度和使用形象不同造成错误
  在学习英语写作过程中,学生由于对汉英语言、文化间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所产生的不同思维方式不甚了解,经常用汉语思维,导致用词错误。例如,“红茶”被写成“red tea”,英语应为“black tea”。“黑眼珠”被写成“black eye”,应为“dark brown eye”,英语中“black eye”意为“被打得发青的眼圈”。在用英语写作的过程中,不少学生由于英语语言功底较差,还不能用英语思考,经常先在脑海里用汉语构思,然后将构思好的汉语腹稿译成英语。这种机械的对应思考方法,往往造成严重的用词错误。例如,在“Excessive smoking will injure your body.”中,“body”在英语中作“躯体”讲,而汉语“身体”有两重意思,一是指“躯体”,二是指“身体健康状况”。该句表达的意思显然是指“身体状况”,由于受汉语影响,而误用“body”,应将“body”改为“health”。
  另外,由于英汉语言使用的形象不同,两个民族的思维习惯不同也造成了许多语言错误。例如,“熟睡”被写成“sleep like a dead pig/dog”,英语为“sleep like a top/log”。“大海捞针”被写为“look for a needle in the sea”,而英语为“look for a needle in a haycock”。
  二、因表达方式不同造成的错误
  英、汉两个民族有时对某些事物和现象的认识角度、思路都是相同的,但是由于表达方式不同也造成一些错误。
  1.词形错误
  汉语的名词词形一般不分单、复数,也无可数、不可数之别,因此英语写作中出现主谓不一致、遗漏第三人称单数的错误。汉语中,主谓间不存在数的关系,谓语没有第三人称单数问题。因此,谓语部分不需要因为主语而做数的调整。由于汉语习惯的影响,学生会写出这样的句子:(1)The streets are full of garbages.(2)He speak fast.
  在例句(1)中,garbage被当做可数名词,其实它是不可数名词。在例句(2)中,speak应为第三人称单数speaks。
  另外,汉语动词无时态之分,只是采用一些副词或助词表示时态,而英语的时态却相对复杂得多,因此出现时态使用混乱现象。有的学生在该用过去时态动词时,却用现在时态,特别是在复合句中。例如:If he works hard,he could pass the exam.(could改为can)。
  2.词性错误
  有时学生只注意所选词的词义,而忽视了该词的词性,常造成句子不合乎语法规范的用词错误。例如(1)My father adviced me not to go out alone at night.(2)My roommate doesn’t afraid of dogs.
  例句(1)把名词误用为动词,例句(2)把形容词误用为动词。这是由于有些学生基础不牢,对某些常用词不认真考证,随手写来,又检查不出错误,导致误用词性却浑然不觉。
  3.虚词错误
  英语虚词包括冠词、介词和连词。由于受汉语的影响,学生在使用虚词时常用错。例如:(1)Although I like my college,but I miss my home. (2) He arrived Tokyo yesterday. (3) I bought the dictionary in 1980s.
  在例句(1)中,由于受汉语“虽然……但是”结构影响而出错。英语中although...but只能用一个。例句(2)中arrive是不及物动词,其后一定要用前置词in或at,所以在arrive后加in。例句(3)的错误是,英语中“……年代”前应用定冠词,所以原句应改为“in the 1980s”。   4.误解词义导致错误
  英语写作要求作者有较深的语言功底,即词汇基础和语法基础等。选用自己没有完全掌握词义或用法的单词组词造句,是造成用词错误的原因之一。另外,英、汉两种语言中,均有一词多义和一义多词的现象。对同义词、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分辨不清是导致这类错误发生的原因。例如:(1)The young man always puts on a white jacket.(2)Both salt and sugar are easy to melt in hot water.
  在例句(1)中,put on虽有“穿”的意思,但该动词词组仅表示穿的动作,不表示穿的状态,该句子表达的意思是“穿着”,而不是“穿上”,应改为wears a white jacket。在例(2)中,melt常指物体经过加热后熔化或者指易溶物质受热溶化,不指溶质在溶剂中溶解,melt应改为dissolve。
  5.不注意语境导致的错误
  语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用词。语境不同,用词也不同,因此写作时要选用适合上下文的词语来遣词造句。如不注意语境对选词的影响,就可能因用词不当而写出前后矛盾、不合逻辑的句子。选词与语言环境不适宜,就会用词不当。例如:
  (1)The ice cream melted away in the plate. 例句中,melt away的含义是“融化并消失”,而盘中的冰淇淋只是融化了,并没有消失,应把melt away改为melt。
  (2)Would you mind opening the gate The air in the room is too close.例句中,gate指“院落的大门”,一般不用于指房门。从上下文看,说话者指的是房门,所以应改为door。
  6.指代不明
  英文写作中代词同它所指代的先行词之间关系要明确无误,否则句子的连贯性就会受到破坏,句子的含义就会模糊不清,甚至引起误解。在“He told my brother,he was wrong.”句中,第二个he可以指主语,也可以指my brother,指代不明确。可改为:“I am wrong,”he said to my brother ./“You are wrong,”he said to my brother.
  三、解决策略
  以上列举了学生常出现的错误,英语基础不扎实是写作出错的关键,所以提高写作水平必须从基础抓起,必须加强基础语法与句型的训练,使学生打好坚实的语言基础。加强词汇教学,注意英语词每个意义的使用条件与用法、搭配关系、名词单复数、同义词与近义词的区别等。充分利用好字典。教师要及时讲评作文,准确预见学生易犯的错误,通过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把母语和目的语进行比较,找出两种语言的差异。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归类、分析、解释,反复练习,提高学生英语表达的准确性。长期坚持以上做法,学生的错误就会逐渐减少,就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强化写作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应用新颖的教学手法,微课就是在其中涌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教学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具有很大的价值,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其用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微课 教学应用  微课是一种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的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过程。由于其短小精悍且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因此其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极大的应用
摘 要: 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表明,元认知策略能够让英语学习事半功倍。本文对元认知策略相关理论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并结合听说读写四大英语学习技能,分别从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评价策略三个方面探讨了英语学习中的元认知策略实施。  关键词: 元认知策略 英语学习 学习技能  1.引言  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越来越方便。对知识和信息的获取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意味着人类进入自主
1.在引入处“激问”。在课堂教学中,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构建是一种最常见、有效的方式。教师或顺着学生的话点拨,或顺着学生的思维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用激励性提问,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间的类比、转化和迁移,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例如,教学“梯形的面积”时,因为学生学过的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对本节课的学习有很好的借鉴和启示作用,所以引
摘 要: 英语翻译的功能作用在于转换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实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表达内容的交流与沟通。翻译教学的目的旨在培养出合格的翻译人才,在多元文化空间中,翻译教学转换专业学生思维,实现翻译文本形式的切换,完成对社会交流的需求。翻译的发展因为关注焦点的误区及培养方案的缺失,导致翻译教学专业化跟进落后,翻译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不上,给翻译教育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  关键词: 大学英语 翻译
摘 要: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发现学生存在由文化背景知识缺失产生的理解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对词、句、段、篇的理解,也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孤立地看待语言的各环节而无法在语境中学习语言。本文总结了大学英语课堂中存在的跨文话障碍,并针对这些障碍提出了可行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文化 文化障碍 语境  大学英语学习相比其他阶段的英语学习存在许多不同之处。就其学习障碍而言,相当一部分
摘 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英语语音层面各种导致歧义的因素及歧义消解方法,认为同音异形异义词和不同的音渡划分是语音层面导致歧义的主要因素,同时对重音、语调、停顿等过去常常被认为是导致歧义的语音手段做了重新分析,指出了它们被严重误解,它们不是导致歧义的原因,相反,它们是语音层面歧义消解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关键词: 英语语音 歧义 消歧方法  语言被认为是人类所独有的天赋,其复杂的运作机制,即使在科技已
摘 要: 实践性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显得愈发重要。英语精读作为一门必修基础课,在锻炼学生实践输出方面做得还不够。文章探讨和分析实践性的教学方法,依托多年的英语精读课堂教学实践,挖掘该方法的优势,并总结和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希望对英语教育工作者起到一定的借鉴和交流作用。  关键词: 独立学院 英语精读 实践性教学  一、英语精读教学的现状  英语精读是英语专业学生在基础阶段的必修课,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摘 要: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能够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复合型日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传统模式下的日语教育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本文旨在阐明日本企业对日语人才的实践性要求,继而提出日语教育今后的课题。  关键词: 全球化 商务日语 复合型 异文化 实践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日益加深,特别是在亚洲地区,由于劳动成本的上升、少子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不足等问题,日本企业持续扩大对外投资,且企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