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的出租车构想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ny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伦敦奥运会的闭幕式上,重出江湖的英国辣妹组合站在伦敦出租车顶上放声高歌,再现经典歌曲《想要》和《热辣你的生活》。当年的美少女组合如今已经变成了辣妈组合,只能在经典的旗号下再疯狂一把。这个道理不止适用于迟暮的美人,放在“辣妈”们脚下踩着的出租车上也同样适用。就在奥运会谢幕后两个月,生产伦敦标志性黑色出租车的英国锰铜公司宣告破产。
  借助奥运会这样全球大舞台的宣传,都没能给出租车带来起死回生的效果,可见锰铜公司早就积重难返,但这也给了中国吉利集团(下称“吉利”)董事长李书福一个机会。就在锰铜进入破产保护程序3个多月后,原本就持有锰铜20%股份的吉利,便在2013年2月宣布以1104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081亿)收购英国锰铜全部股权,李书福也成了一家英国老牌出租车制造商的新主人。
  国际化成败
  对于锰铜公司的黑色出租车,李书福并不陌生,“以前来伦敦,每次机场接送都是坐这样的出租车,可以在出租车里面开会”。
  伦敦出租车以内部宽敞闻名,不过虽然能开会,却不足以让乘客睡上一觉。坐在伦敦市中心圣保罗大教堂附近的一家酒店里,24小时闪电访问伦敦的李书福有些疲倦。不过,当谈到新入手的锰铜公司的破产原因时,李书福还是打起精神,滔滔不绝地以接盘侠的口吻陈列了大量事实。
  “锰铜沦落到进入破产保护,主要原因是在公司战略的制定方面缺乏一致性,吉利原来也是其中一个股东,虽然占有的股份比相对较多,但完全没有形成决定权,所以董事会在讨论伦敦出租车公司的发展方向和产品战略时,很难达成一致意见。”
  李书福将锰铜倒下的原因归结为当时吉利话语权不够,而现在通过1104万英镑清除了障碍,吉利可以大展拳脚。“现在吉利具有百分百的话语权,首先要制定新的商业计划和企业战略。”
  其实,将锰铜的破产单单归结于战略滞后有些不公。在规模为王的汽车产业里,小型公司的一个悲哀之处在于认识到问题所在,可能也无力解决它,这在锰铜公司的破产曲线中就能体现出来。其实,早在2006年,锰铜公司就已经意识到面对来自奔驰和日产等来势汹汹的竞争者挑战,该公司不能再固步自封,应该寻找新的伙伴。
  这种危机意识在当时属于盛世危言,因为当时的锰铜仍在赢利。为了应对竞争,2006年锰铜找到了中国合作伙伴吉利,并让出了20%的股份,双方在中国成立了合资工厂。锰铜不但希望能够在中国以低得多的成本生产这种传统的黑色出租车,更希望借此进入巨大的中国市场。
  但是,还没来得及品尝生产外包带来的佳肴,锰铜就先尝到了供应链拉长而导致质量控制放松的恶果。由于转向器里一种在海外生产的部件发生故障,使得锰铜2012年不得不召回了400辆出租车,并且暂停了销售,也将公司逼上破产托管边缘。
  锰铜倒在了全球化的浪潮下,而有趣的是,李书福给出重振这家公司的手段,仍是和国际化紧密相关。“我们将开发全球出租车市场。”李书福说。
  似乎是为了加强说服力,李书福还宣布了两宗新的海外订单。“我们有400辆出租车的新订单,200辆出口到澳大利亚,200辆来自沙特。”
  其实大力开发海外市场的不只是锰铜,也是吉利大力发展的方向。“去年吉利49万辆的产量中出口了10万辆,占到大约20%,今年争取将这一比例提高至25%。”
  比起上万的计数单位来,400辆出租车的订单只能说是吉利入主锰铜的一份小小的见面礼,李书福自己也清楚这远不足以让锰铜摆脱困境,在全球化方面新公司还需要做得更多。“全球销售网络要一步步地推进,不能急于求成,我们需要切实可行的新计划。”
  从生产车到提供方案
  在李书福的新计划中,车辆本身还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因为比起锰铜2012年平均每周生产四辆车的可笑的产能来,全球性的声誉才是伦敦出租车最宝贵的财富,这也是李书福买下这家公司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李书福也打算最大限度地开发伦敦出租车声誉的价值,希望尽快把无形资产转换为有形的收入。
  “吉利会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充分挖掘伦敦出租车的传统经典优势和文化传承这个来之不易的无形资产。”李书福看起来已经胸有成竹。
  他所说的传统经典优势和文化传承确实耗时良多,因为如果将一辆60多年前的老爷车开到街上,在不少地方都会引起众人的围观。可在伦敦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在这个城市里,每天都有上万辆黑色出租车行驶在大街小巷,而这些车从外形上看,和1948年第一辆从生产线上驶下的“前辈”并没有多少不同。
  久而久之,在很多人的眼中,这种类似老牌绅士黑礼帽的车辆,变成了最正宗“英伦风”的代表,而在内行眼里,伦敦出租车背后完善的运营和管理机制更值得称道。
  李书福打上了“出租服务解决方案”的主意,在他看来伦敦出租车“从表面上看是一辆汽车,其实是一整套服务系统”。因此,在吉利重新整合锰铜后,计划销售的不是一辆辆出租车,而是一整套从伦敦借鉴来的出租车运营和服务体系。
  在李书福的计划中,和出租车一道销售的“解决方案”是公司未来所在,因此他也没少在这方面下功夫,在谈起这方面的问题来,也颇有城市规划专家而非汽车制造商的风范。
  “出租车是城市功能的重要组织部分,不能将出租车孤立地剥离出来,而是要和整个城市融为一体看。”李书福说,“好的出租车也是市长管理和城市治理的好帮手。”
  在短暂访问伦敦的过程中,李书福抓紧时间乘坐出租车拜访了一趟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这位以喜欢骑自行车而闻名的市长,也是一位伦敦出租车的忠实拥趸,此前,在吉利宣布买下锰铜时,他曾表示“非常欣慰吉利控股成功地确保了伦敦出租车公司的未来,使这个世界著名的无障碍出租车得以继续生产,伦敦城市和英国文化的标志得以保留。黑色出租车的未来保住了。”
  伦敦市长对出租车炙热的感情,让李书福更加坚信,在每个城市中,出租车都是排得上号的“市长工程”。他评价说,在这项工程中,“伦敦出租车走在世界前列,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供了很大帮助。”   在城市出租车管理运营方面,伦敦的经验有着巨大的价值。“出租车管理方面存在的巨大挑战,让很多城市对此都很头疼。”李书福说,这也正是他看准的商机所在。
  让出租车变“绿”
  李书福对伦敦的出租车解决方案计划看起来很美,但实施起来绝非一蹴而就。在惦记着别国市场前,锰铜黑色出租车面临的最严峻问题是后院起火,在伦敦这个大本营市场上,它们也是节节败退。
  将一成不变包装成经典,让人不得不佩服之前锰铜的概念打造能力。但对车辆最熟悉的出租司机却很难靠概念吃饭。不少伦敦出租车司机对这种售价高达约两万英镑,却在油耗等方面性能不佳的汽车怨声载道。
  对于用户体验不佳的现实,李书福倒是毫不避讳,他甚至将这作为对自己工作的鞭策。“有些出租车司机对车辆现状不满是好的现象,这样才能推动持续的进步和提高出租车的竞争力。”
  从2008年起,锰铜的出租车遭到来自奔驰车的激烈竞争,后者既省油又便宜,因此,只用了4年时间就占据了伦敦市场38%的份额。而在2013年,日产也将把自己的黑色出租车推向伦敦市场,这也给锰铜的产品进一步增加了压力。
  不过,早就在国内市场上与这些国际汽车巨头短兵相接过的李书福,表现得倒是颇为硬气,并不惧在伦敦再打一场遭遇战。“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我们尊重竞争。吉利会通过技术进步、品质提升以及服务的提高来参与竞争。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竞争力的提高。”
  然而,勇气从来都不是决定竞争成败的首要因素,为了达到在伦敦市场上“攘外必先安内”的目标,李书福给出了让黑色出租车“变绿”的具体方法。“我们的中心是在能保持车辆原有功能和文化特征的基础上,降低出租车重量,降低能耗,配合欧洲在排放方面的标准,降低排放。”
  李书福谈到,要通过追加新的技术,来让伦敦出租车变绿,也变得更有竞争力。但这样的成本,要比单用绿漆喷涂高上许多。吉利称,要在未来五年,投入上亿元的资金,来进行低排放环保研发,这笔投入比起购买锰铜本身都要高上许多。
  当然,吉利也有可能将集团的一些技术移植到出租车上,以增强竞争力。李书福特意提到电动汽车和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因为他称,在这些方面,吉利两年前购买的另一家汽车生产商沃尔沃,拥有这方面全球领先的技术。
  “在新能源方面,吉利和沃尔沃有共同的大量投入。”李书福说,就在他到达伦敦前两天,吉利宣布将与沃尔沃在瑞典联合设立一个研发中心,以开发汽车平台及其他重要部件。
  当然,从目前看,将成本昂贵的新能源动力移植到出租车上,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噱头。不过,在从出租车黑色到绿色的转变中,可以肯定的是,吉利在买下锰铜后,正努力开创新时代,将之前的包袱都抛给历史。他们甚至不再使用“锰铜”这个名字,转而使用在全球更具有明确广告效应的“伦敦出租车公司”。
  “我们不会亏损,今年就能让公司变得更好。”李书福对新公司寄予厚望。但是,要将计划变为现实,让一个背负包袱的老公司一夜间焕发生机,无疑要比改个名字难上许多。
其他文献
中国新一届领导班子亮相以来这段时间,“中国梦”成为媒体、坊间讨论的高热度词汇。在民族复兴的宏观愿景之下,“中国梦”有着哪些具象内涵?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研究主任、华裔学者李成认为,中国将在未来15年到20年真正步入中产社会,“中国梦”从内容到外延可以与这一发展趋势相合拍,以期产生最大凝聚力。  “中国梦”的现实基础  “中国梦”并非新词。15年前,西方学者,尤其是华裔学者和第二代移民,曾
期刊
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在十八大报告已经有明确表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  向市场放权  当前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向市场和社会放权,今后还将继续。  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各自边界划分,是思想家长期争论不休的话题。政府管理一切,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权力无处不在,文化、经济、社会生活尽在掌控之中。  须知兴
期刊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6月7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中美元首会晤。两国元首7日晚在安纳伯格庄园举行工作晚宴  (本刊截稿时间为北京时间6月8日15时30分)
期刊
从二十年前阻击英镑赚到18亿美元,国际金融大鳄索罗斯几乎不曾离开公众视野。最近传出他下注日元贬值,几个月赚了10亿美元,看来宝刀未老。  这二十年间,对冲基金领域大浪淘沙,索罗斯屹立不倒,秉承的几项投资原则,还是相当管用。  看来,世界变化多端只是表象,支配市场的游戏规则并没有多大改变。  自2012年9月底以来,日币兑美元贬值了16%、日元兑欧元贬值了19%。这种大幅度的波动,给了索罗斯等搞外汇
期刊
成功访问拉美三国、在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超级”峰会,习近平主席近期的出访,使中国新领导集体的外交开局再次成为2013年世界政治的主要看点。  随着中国坚定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时期,中国外交逐渐展现出新格局,中国对外战略渐入新境界,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也渐呈新态势,一个世界级大国的外交正赫然成型。  开辟外交新格局  两会以来,从习近平首访俄罗斯、走进非洲三国,出席金砖国家峰会和博
期刊
作为新任民政部副部长,戴均良给人以“年轻”的印象。但在学术上,他却以老成著称。在有关城市问题的研究领域,戴是国内较早涉足的人员之一。他虽自谦说“不是专家”,但早在九十年代初期出版的《中国城市发展史》,正是出自这位学者型官员之手。  十八大前后,“城镇化”渐成全民关注的热词。“新型城镇化”的概念表述也开始出现在一系列高层会议中。然而,对于城镇化的具体内涵和定义,社会各界有各自的理解。如何摒弃传统城镇
期刊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今天,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而与此同时,改革进程中受益的部分人群,逐渐形成既得利益群体,不仅掌握了诸多社会资源,并在利益的交换中垄断改革成果,甚至成为中国进一步改革的阻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将改革的前景寄托于顶层设计的作用,希望以此破除地方与部门既得利益格局。  在燕京华侨大学校长、经济学家华生看来,当下对于顶层设计的讨论,众说纷纭,而最需要理清的一个基本问
期刊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新一届国务院使出的改革第一枪,剑指中国最核心又敏感的地方。  2001年,国务院正式启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迄今已12年,经过6轮改革,共取消和调整2497项审批项目,下放、调整率达69.3%。  但这一成果仍不能满足社会各界所需,公众仍普遍反映“政府管得太多”。  “审批制度改革之后,又以登记、备案、年检、认定、监制等形式,变相设置审批事项,国务院法制办曾经清理过,发现有90多
期刊
“这是我们内部业务交流的文件,怎么会流出去让你们看到?” 面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的询问,银联品牌营销部负责公共事务的一位人士显得有些措手不及。  “这份文件”,指银联去年12月19日印发的《关于规范与非金融支付机构银联卡业务合作的函》(银联业管委【2012】17号文件,以下简称17号文)。  过去几个月来,17号文已引发巨大反弹与博弈。  其原因在于,银联在17号文中号召成员银行,对第三方支付企
期刊
2013年8月1日之后,“营改增”将按“1+6”方案框架推向全国并将适时扩大行业覆盖面,必然倒逼整个财税体制的深化改革与央地财税关系重构。  十八大后的整体改革设计工作,有望按惯例于下半年召开的三中全会上形成指导性文件。把财税服务经济发展全局的深化改革任务,需要落实为路线图与时间表,尤其是央地财税关系的中长期优化重构思路,亟需予以廓清。  近年来,“地方隐性负债”、“土地财政”、“基层财政困难”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