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四川仪表工业学校为例,探索社团发展规律,激发社团发展动力,建成特色鲜明、体系完善的学生社团,丰富社团活动的内涵,形成一套学生社团管理机制,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解决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效果不明显、学校社团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和学校缺乏特色活动等问题。
【关键词】 中职学校;社团活动;综合素质;研究与实践
一、中职学生社团活动现状分析
(一)中职学校学生社团活动缺乏统筹管理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职学校在校生人数增多,学生社团也随之快速发展,但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停留在表面,松散化,制约了学生社团的发展。一些学校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缺乏对学生社团的调查研究,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社团的动向;对社团的建设仅仅凭借个人的主观想法,缺乏正确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影响了学生组建社团的积极性,一些学生社团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偏离积极健康的方向,得不到广大学生的支持而名存实亡;针对学生要不要参加社团,为什么参加社团,参加什么样的社团,这方面缺乏研究和指导。
(二)中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效果不明显
中职学生大多数缺乏学习动机,未能认识到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更不清楚如何提高綜合素质。普遍不易接受课堂中的“说教式”教育,对于学校组织的各种第二课堂活动往往也是“被动参与”,未能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中职学生社团自身发展动力不足
中职学校社团基础薄弱,指导教师缺乏专业的培训,资源有限,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社团发展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四)中职学生社团缺乏特色活动引领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活动多,但是不精,未能形成特色,吸引力不足,影响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提升综合素质的积极性。
二、具体做法
(一)挖掘社团功能,顶层设计先行
1. 做好社团发展的顶层设计
2012年开始,学校确定了以社团建设为重要载体,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对学生社团发展进行了系统设计,在建设过程中,围绕“五个一”开展工作,构建和完善社团指导与管理体系,打造“六室一中心”社团活动平台,培养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指导教师队伍,探索将学生社团与学校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融合的科学、系统、有示范效应和推广价值的方法和建立学生社团发展评价体系。
2. 完善社团活动条件及展示平台建设
先后投入400多万元,改造完善了社团“六室一中心”,包括学生社团展示演播中心、形体室、书画室、音乐室、团辅室、录播室、展览室等社团活动场地,总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完善了社团活动条件及展示平台建设。
3. 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制度保障
一是加强管理团队建设,成立由校领导挂帅,学生科、校团委两个部门人员组成的社团管理办公室,推动社团建设发展;二是成立了校内外社团指导教师队伍,一方面挖掘内部资源,另一方面借助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优势,建立了校外社团师资队伍,社团指导教师从21人增加到76人;三是成立社团联合会,培养学生骨干队伍;四是成立专家指导小组,定期邀请专家指导社团工作。
4. 构建了完善的学生社团管理机制
针对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社团会员三个层面完善了相关配套制度,实行教师指导社团活动计算工作量、学生参加社团活动计入学业成绩等激励机制,调动了师生参与的积极性。
5. 建成体系完善、特色鲜明的学生社团40个
建成文艺、公益、体育、科技创新、语言文学等五大类社团40个,居重庆中职学校之首。各个社团均拥有自身特色的标识、章程,并长期坚持开展活动。围绕文艺、创作、运动、公益等四大风尚,打造了“阳光一小时活动”、“追心分享会”等40多个社团精品活动。
(二)发动全员参与,营造良好氛围
1. 发动全员参与社团提升综合素质
学校通过招生前期、新生入学阶段、日常宣传等方面,不断培养学生参加社团提升综合素质的意识。一是学校招生简章把大量社团内容纳入其中,作为了宣传学校的特色之一,提前对学生进行社团意识教育;二是新生进校开展社团专场招聘会,学生从“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参加”;三是学校工会组织了各类教师社团,发挥教师社团对学生社团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积极动员引领,学生参加社团已成为了自觉行动。
2. 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氛围
一是学校通过宣传阵地对学生社团活动进行大力宣传,扩大学生社团的影响力;二是引导学生对QQ、微信等自媒体的正面应用,宣传社团活动,传播社团知识,培养社团意识;三是加强宣传社团的典型案例,宣传社团走出去的精英,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氛围。
(三)提高活动质量,增强社团魅力
1. 提高社团活动质量
一是完善计划方案。指导教师在学期初必须做好学期社团活动计划,每次活动前要做好相应的活动方案,逐步实现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二是活动形式创新。活动质量决定了学生的参与度,因此社团活动创新形式,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分享,在执行过程中注意细节;三是严格监督考核,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活动过程中监督指导,由社团联合会负责检查考核。
2. 增强学生社团魅力
社团魅力来源于社团本身的建设、社团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一是加强社团的文化建设。各社团建立之初,除了完善章程制度外,还必须建立社团的形象标识、“会徽”“会旗”、社团章程等文化内容;二是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提高社团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邀请高校同类社团到校开展活动,
三、特色创新
(一)构建“体验式”活动形式,提高综合素质
社团活动的设计立足于“体验”,变学生“被动参与”为“主动参加”,让学生广泛参与活动的组织策划、外部联络、过程分享等环节。开展“小先生走进仪校大讲堂”、“追心分享会”等活动,建构以“体验式”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着力解决社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同时,树立大格局的社团教育观,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从而促进学生社团的发展。
(二)创建“可视性”展示平台,激发发展动力
通过建立展览室,展示社团的宗旨、理念、社团形象标识、指导教师风采、优秀社团会员、社团荣誉等内容。社团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电视、橱窗等展示社团风采。社团活动遍及校园的每个角落,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可视性”展示平台,从而激发社团发展动力。
(三)打造“品牌化”活动,做靓育人名片
以“一社团一品牌”的战略思维,形成独具我校特色的活动育人名片。践行“走出去、请进来”的社团活动理念,走进社区、特殊学校、敬老院开展社会公益服务活动,让学生从助人的快乐实践中体现自身价值。把职教专家、行业精英、民间能人、优秀团体请进学校,争取社会各方力量推动社团发展。
(四)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彰显助推作用
在社团建设过程中,我们切实抓好“心烛小助手”“班级心理委员”“追心分享员”三支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心阳光一小时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从心爱”爱心公益活动、“追心分享会”和“一点心灵师生论谈”五大品牌活动。在社团建设实践中,创新“社团模式”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教育管理上档升级,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思路,优化德育工作路径,助推德育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陈雅萍. 对中职社团管理的若干思考[J]. 新课程·教师,2014(6).
[2] 张巍巍. 重视学生社团建设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22).
【关键词】 中职学校;社团活动;综合素质;研究与实践
一、中职学生社团活动现状分析
(一)中职学校学生社团活动缺乏统筹管理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职学校在校生人数增多,学生社团也随之快速发展,但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停留在表面,松散化,制约了学生社团的发展。一些学校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缺乏对学生社团的调查研究,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社团的动向;对社团的建设仅仅凭借个人的主观想法,缺乏正确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影响了学生组建社团的积极性,一些学生社团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偏离积极健康的方向,得不到广大学生的支持而名存实亡;针对学生要不要参加社团,为什么参加社团,参加什么样的社团,这方面缺乏研究和指导。
(二)中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效果不明显
中职学生大多数缺乏学习动机,未能认识到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更不清楚如何提高綜合素质。普遍不易接受课堂中的“说教式”教育,对于学校组织的各种第二课堂活动往往也是“被动参与”,未能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中职学生社团自身发展动力不足
中职学校社团基础薄弱,指导教师缺乏专业的培训,资源有限,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社团发展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四)中职学生社团缺乏特色活动引领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活动多,但是不精,未能形成特色,吸引力不足,影响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提升综合素质的积极性。
二、具体做法
(一)挖掘社团功能,顶层设计先行
1. 做好社团发展的顶层设计
2012年开始,学校确定了以社团建设为重要载体,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对学生社团发展进行了系统设计,在建设过程中,围绕“五个一”开展工作,构建和完善社团指导与管理体系,打造“六室一中心”社团活动平台,培养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指导教师队伍,探索将学生社团与学校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融合的科学、系统、有示范效应和推广价值的方法和建立学生社团发展评价体系。
2. 完善社团活动条件及展示平台建设
先后投入400多万元,改造完善了社团“六室一中心”,包括学生社团展示演播中心、形体室、书画室、音乐室、团辅室、录播室、展览室等社团活动场地,总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完善了社团活动条件及展示平台建设。
3. 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制度保障
一是加强管理团队建设,成立由校领导挂帅,学生科、校团委两个部门人员组成的社团管理办公室,推动社团建设发展;二是成立了校内外社团指导教师队伍,一方面挖掘内部资源,另一方面借助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优势,建立了校外社团师资队伍,社团指导教师从21人增加到76人;三是成立社团联合会,培养学生骨干队伍;四是成立专家指导小组,定期邀请专家指导社团工作。
4. 构建了完善的学生社团管理机制
针对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社团会员三个层面完善了相关配套制度,实行教师指导社团活动计算工作量、学生参加社团活动计入学业成绩等激励机制,调动了师生参与的积极性。
5. 建成体系完善、特色鲜明的学生社团40个
建成文艺、公益、体育、科技创新、语言文学等五大类社团40个,居重庆中职学校之首。各个社团均拥有自身特色的标识、章程,并长期坚持开展活动。围绕文艺、创作、运动、公益等四大风尚,打造了“阳光一小时活动”、“追心分享会”等40多个社团精品活动。
(二)发动全员参与,营造良好氛围
1. 发动全员参与社团提升综合素质
学校通过招生前期、新生入学阶段、日常宣传等方面,不断培养学生参加社团提升综合素质的意识。一是学校招生简章把大量社团内容纳入其中,作为了宣传学校的特色之一,提前对学生进行社团意识教育;二是新生进校开展社团专场招聘会,学生从“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参加”;三是学校工会组织了各类教师社团,发挥教师社团对学生社团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积极动员引领,学生参加社团已成为了自觉行动。
2. 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氛围
一是学校通过宣传阵地对学生社团活动进行大力宣传,扩大学生社团的影响力;二是引导学生对QQ、微信等自媒体的正面应用,宣传社团活动,传播社团知识,培养社团意识;三是加强宣传社团的典型案例,宣传社团走出去的精英,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氛围。
(三)提高活动质量,增强社团魅力
1. 提高社团活动质量
一是完善计划方案。指导教师在学期初必须做好学期社团活动计划,每次活动前要做好相应的活动方案,逐步实现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二是活动形式创新。活动质量决定了学生的参与度,因此社团活动创新形式,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分享,在执行过程中注意细节;三是严格监督考核,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活动过程中监督指导,由社团联合会负责检查考核。
2. 增强学生社团魅力
社团魅力来源于社团本身的建设、社团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一是加强社团的文化建设。各社团建立之初,除了完善章程制度外,还必须建立社团的形象标识、“会徽”“会旗”、社团章程等文化内容;二是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提高社团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邀请高校同类社团到校开展活动,
三、特色创新
(一)构建“体验式”活动形式,提高综合素质
社团活动的设计立足于“体验”,变学生“被动参与”为“主动参加”,让学生广泛参与活动的组织策划、外部联络、过程分享等环节。开展“小先生走进仪校大讲堂”、“追心分享会”等活动,建构以“体验式”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着力解决社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同时,树立大格局的社团教育观,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从而促进学生社团的发展。
(二)创建“可视性”展示平台,激发发展动力
通过建立展览室,展示社团的宗旨、理念、社团形象标识、指导教师风采、优秀社团会员、社团荣誉等内容。社团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电视、橱窗等展示社团风采。社团活动遍及校园的每个角落,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可视性”展示平台,从而激发社团发展动力。
(三)打造“品牌化”活动,做靓育人名片
以“一社团一品牌”的战略思维,形成独具我校特色的活动育人名片。践行“走出去、请进来”的社团活动理念,走进社区、特殊学校、敬老院开展社会公益服务活动,让学生从助人的快乐实践中体现自身价值。把职教专家、行业精英、民间能人、优秀团体请进学校,争取社会各方力量推动社团发展。
(四)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彰显助推作用
在社团建设过程中,我们切实抓好“心烛小助手”“班级心理委员”“追心分享员”三支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心阳光一小时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从心爱”爱心公益活动、“追心分享会”和“一点心灵师生论谈”五大品牌活动。在社团建设实践中,创新“社团模式”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教育管理上档升级,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思路,优化德育工作路径,助推德育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陈雅萍. 对中职社团管理的若干思考[J]. 新课程·教师,2014(6).
[2] 张巍巍. 重视学生社团建设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