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片儿川”,不少外地朋友第一次听到这个名称时,多是一脸的迷惑:那是何物?其实说穿了,就是再普通不过的用雪菜、笋片和肉片作浇头的汤面。因制作时,需将三种配料切片,入沸水中汆烫,而“汆”与“川”在杭州话中语音相近,所以,时间一长,“片儿汆”也就变成了“片儿川”,一个富有杭州韵味的称呼。
作为当地一款家喻户晓的面食,几乎在杭城的每家面馆挂着的牌子上都能找到这“片儿川”,仿佛店家不会烹制一份鲜香的片儿川,就难对得起“面馆”这个头衔。虽然家家在做,但由于在选料、制作上的差异,最终造就了滋味上的万千缤纷。
许多年前,笔者曾在“楼外楼”菜馆吃过很地道的片儿川。那碗面,雪菜是翠绿的,笋片是鲜嫩的,肉片泛着乳白色的光泽,汤浓味鲜,当时吃得面光汤干,尽兴而归。去年故地重游,在杭州友人的推荐下,又重温了一回片儿川之味。
那家面馆的门面虽不大,但店堂内实木的大方桌、老式的吊扇以及墙上的诗词歌赋,无不透出十足的杭味。因去时饭点已过,用餐的客人并不多,坐下不久,心念久矣的片儿川便端上桌来。肉红、笋白、菜绿,色泽分明,流香四溢,单从卖相上,已被它吊足胃口。
照例先品一口汤,那汤在挤入了多种食材后,依旧不油不腻,清亮不烈,咸鲜味慢慢润开了。再吃上一口面条,脆劲爽朗,韧性有余,沾着汤汁直在牙尖打转。片儿川,汤为魂,面为骨,菜肉为肤。那深绿的雪菜丁在裹了层油脂后,嚼起来有种“梗梗”的齿感;酱色的肉片不柴不散,嫩滑弹牙;脆生生的笋片,纤维感十足,笋的清甜里又吸聚了肉的醇香、雪菜的咸鲜,味道棒极了!
“我是本地人,自己喜欢吃面,所以开了这个店。”正值陶醉间,老板过来打招呼了,在与他的闲聊中笔者得知,片儿川的制作,实是在平淡之中见真功。
说起来,片儿川的浇头极简单,只是雪菜、竹笋与腿肉片的组合,却于简单中透着心思。这三种食材,不仅口感上有软硬之分,甚至色泽上也有深浅之分,但最终合力呈现出温和细密的味道,这大概就是杭州人崇尚食物精致的一个绝好例子。
古人说:“入沸水为汆”。“汆”不是煮,也不是炖,一汆就起,讲究的是食物的鲜嫩。所以,在片儿川的浇头中,肉片、笋片追求的都是一个“嫩”字。就连雪菜,用的也是刚腌了三五天的新鲜雪里蕻。
只是,片儿川在原料供应上有一个缺陷,笋的供应有其季节性。所以时下许多面馆为了节约成本,都用茭白来代替笋。然茭白与笋虽口味近似,亦属清鲜之物,但在鲜味上终是大打了折扣,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片儿川还非常讲究面条的筋道。为了使面条更有韧性,与传统潮面(湿面)先下水烫熟再加料的做法不同,近年来,不少杭州面馆采用了一种改良的烧面方法:生面落锅。制作时,师傅左边一只锅子里,先将肉片、笋片和雪菜汆熟,用麻油爆炒后,再将滚烫的高汤加进去;右边的另一只锅子里,把生面飞快地下锅汆一下,即刻与左边烧浇头的汤混合,沸后捞出。这般煮出来的面条,更富嚼劲,成品的汤也更鲜美。
片儿川,代表了杭州最市井的生活和味道,也是杭州人恒久的情怀。在有些“老杭州”的眼里,一碗原汁原味,有着老底子味道的片儿川,足抵得上西湖十景的天堂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