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国际旅游岛,这意味着包括全部的政府系统、市场系统,都需要进行一次旅游战略、旅游战术、旅游服务意识的全局性转变。
海南的自然资源在开发过程中由于保护不够已经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要加倍珍惜和保护海南宝贵的自然资源。海南不只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海南与夏威夷至少还有20年的差距,建设国际旅游岛,海南任重道远。
“上半年都忙着庆祝活动,现在是静下来想一想到底该如何落实的时候了。”海南省一位官员对《小康》表示。需要落实的是海南关于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计划。
3月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海南“进一步发挥经济特区优势,在旅游业对外开放和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先行试验”,在此基础上,海南全面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岛”计划。国务院复函还批准海南省在海口、三亚、琼海、万宁4市各开办一家市内免税商店,以方便国际游客旅游购物。
按照海南省政府有关人士的解释,“国际旅游岛”,是指在特定的岛屿区域内,以扩大旅游业开放为重点,对外实行以“免签证、零关税、放航权”为主要特点的旅游开放政策,推进旅游服务的国际化进程,成为具有特色和极具影响的国际旅游度假胜地。
“20年来海南的变化巨大,但是也错失了很多大开放的机遇,错失了再造香港范例的机会。”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对《小康》说,“现在新的机遇来了,就看海南能不能抓住了。”
三亚标本
三亚,这个中国最年轻、最著名的热带国际海滨旅游城市总是散发着火热、闲适的气息。
无论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还是游客的接待量,三亚无疑都是海南旅游的龙头。据三亚市旅游产业发展局局长杜丽银介绍,2007年三亚市星级宾馆(酒店)接待旅游人数538.43万人次,其中,接待境外游客52.2万人次,占海南境外游客的2/3。三亚旅游收入占海南省旅游总收入的一半左右。
然而,《三亚旅游国际化战略启动方案》显示,三亚的旅游国际化还停留在“点式”国际化发展的阶段。这份由浙江大学旅游研究所课题组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于 2005年完成的方案指出,三亚亚龙湾、大东海集聚了中国最好的度假酒店,国际游客在这些国际化的“点”中得到了高水准服务,但大多数国际游客抱怨三亚国际交通不便,即使到了三亚也无法走出酒店,欣赏城市的风光,体验居民的生活,享受购物的乐趣,品尝独特的美食,国际游客在三亚还找不到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亚旅游的国际化目前在很大程度上还受限于城市现代化的水平”。浙江大学旅游学院常务副院长、《三亚旅游国际化战略启动方案》课题组组长周玲强在接受《小康》采访时指出,“国际化并不一定就是豪华,主要是能够按国际惯例,为国际游客提供一个无障碍的旅游环境”,但近两年“三亚的国际化进展比较缓慢”,周玲强分析称,国际化既取决于城市自身的努力,同时也要受一些不可控制因素的影响。
“产业结构对于三亚的持续发展可能也是一个挑战。”周玲强指出,旅游业是三亚的优势,目前三亚也是以旅游业为主导,但旅游业其实非常敏感,“一些风吹草动都可能影响人们的游兴。”
改造自身迫在眉睫
“建设国际旅游岛,海南还没有准备好。”海口市旅游局局长龙卫东对《小康》说,他正准备到深圳华侨城考察,“学习他们的运营方式”。
与他有相同看法还有来自旅游第一线的人士。
“对于国际市场,我们只是在摸索前行,虽然这是一个趋势,但老实说,目前我们对什么是‘国际旅游岛’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也没有成熟的想法。”海口民间旅行社负责人赵对《小康》表示,目前海南的旅游市场,除了俄罗斯、韩国,其它国际市场都不成规模。
一位在海南旅游业发展的张姓人士称,“建设国际旅游岛,关键是能为海南注入什么新的东西”,也即是海南能够向国际提供与夏威夷等国际著名旅游城市接近甚至超过的东西。
而这需要“政府从正面认可旅游在海南的重要地位,真正把旅游作为海南的支柱产业来重视。同时政府要有一个统筹的盘子,真正下功夫研究什么是国际化的标准。如果只是想法+想法,那结果可能是零”,赵说。
一个让诸多旅行社头疼的现实问题是车辆管理问题。据介绍,2005年10月,成立了省旅游汽车统一调度结算中心将旅游汽车统一调度,统一结算。此举本是为了规范旅游车辆,但结果是“黑车”虽然少了,服务却很差,“两天变成三天,中巴车变成大巴车,故意开慢车,不停车让游客小便在车上……这些问题对市场的危害很大!”
“酒店-车辆-景区应该和旅行社拧成一股绳,应该自律。目前仍然存在的酒店涨价无序,车辆管理混乱等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协调解决。”2007年度海口旅行社十强之一的海之缘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安松对《小康》表示。
海南岛的热带资源并不比夏威夷少,也不比巴厘岛差,这已是大家的共识。而差距主要来自于产品、服务及人才等软件。
“当年丽星邮轮就是我们从新加坡引进海南的,当时途经海南的国际邮轮随口都能说上好些个。”作为海南第一代导游,黄堃华说见证了海南旅游的兴起,“但现在国际邮轮在海南的数量反倒不如以前了。”因此,他建议,以前一些好的东西需要继承,过去曾经努力的事情应该接下去完成落实。
“目前海南全岛的旅游产品与设施,基本上按照传统的‘观光’理念进行设计、开发与管理。以低廉收费与糟糕服务的海南‘数日游’,不仅收入甚微,海南的形象也一再承受置疑。不改弦更张,某些游览价值含量不高的二三流景点甚至难以维系。”一位业内人士无不担忧地说。
“目前可惜的是,还没有人深刻检讨负口碑对海南旅游的影响有多大,即使在刚刚拓出的俄罗斯市场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赵说,“海南这么好的旅游资源不能被贱卖了!”
“海南岛东南部旅游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值得人们思量。”让黄堃华痛心的是,海南的自然资源在开发过程中由于保护不够已经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同时重东南部开发,却冷落了中部山区,造成了新的不平衡。“要加倍珍惜和保护海南宝贵的自然资源,要进行合理开发,有偿开发。海南不只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做过旅游业“多面手”的黄堃华现在是海口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副教授,主要致力于教学,他希望通过教育培训来解决海南旅游人才缺乏的问题。
在业内人士看来,建设国际旅游岛,其内涵是由“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的转变。而这意味着一个更大范围意识上的转变,即全体旅游管理官员、全体旅游从业人员,包括全部的政府系统、市场系统,进行一次旅游战略、旅游战术、旅游服务意识的全局性转变。 “改造与更新的难度可想而知,也迫在眉睫。海南与夏威夷至少还有20年的差距,建设国际旅游岛,任重道远。”
“最怕惰性”
“其实,海南对外开放的胆子和步伐还可以再大些。”由此,迟福林在国际旅游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从国际旅游岛走向自由贸易区是海南20年改革大开放的探索与追求。他日前在海南省政府举办的报告会上,作了题为“海南国际旅游岛与国际化的海南岛”的专题演讲。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开放”是迟福林一直强调的。“大开放才能带来大改革,大改革才能带来大发展。”
“最怕惰性,导致我们在判断机遇和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上都存在问题。海南必须打破惰性,创造活力。”“现在建设国际旅游岛获国务院批准,这对海南发展是一个强大的外在推动力,所以必须加快建设步伐”,迟福林表示。
根据海南省制定的《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行动计划》,海南省副省长陈成日前表示,全省的旅游营销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个阶段,短期目标是解决“游客进来”的问题,通过旅游软硬件设施向国际化接轨,吸引国内外游客来海南休闲度假;中期目标是推介“国际旅游岛”的概念,到2013年,建成国际旅游岛的雏形,入境游客占全省旅游接待人数的10%以上,旅游外汇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20%以上;长期目标是塑造海南旅游品牌,通过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海南省计划到2028年,建成世界一流的国际旅游岛。届时入境游客占全省旅游接待人数的30%以上,旅游外汇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40%以上。
迟福林将其概括为“5年见分晓,10年见成效,20年全面建成。”在政策体制上要做安排、突破,“如果5年突破不了,海南要想追求新时期的大发展就更困难了。”这位堪称最了解海南的经济学家语重心长地说。
海南的自然资源在开发过程中由于保护不够已经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要加倍珍惜和保护海南宝贵的自然资源。海南不只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海南与夏威夷至少还有20年的差距,建设国际旅游岛,海南任重道远。
“上半年都忙着庆祝活动,现在是静下来想一想到底该如何落实的时候了。”海南省一位官员对《小康》表示。需要落实的是海南关于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计划。
3月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海南“进一步发挥经济特区优势,在旅游业对外开放和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先行试验”,在此基础上,海南全面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岛”计划。国务院复函还批准海南省在海口、三亚、琼海、万宁4市各开办一家市内免税商店,以方便国际游客旅游购物。
按照海南省政府有关人士的解释,“国际旅游岛”,是指在特定的岛屿区域内,以扩大旅游业开放为重点,对外实行以“免签证、零关税、放航权”为主要特点的旅游开放政策,推进旅游服务的国际化进程,成为具有特色和极具影响的国际旅游度假胜地。
“20年来海南的变化巨大,但是也错失了很多大开放的机遇,错失了再造香港范例的机会。”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对《小康》说,“现在新的机遇来了,就看海南能不能抓住了。”
三亚标本
三亚,这个中国最年轻、最著名的热带国际海滨旅游城市总是散发着火热、闲适的气息。
无论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还是游客的接待量,三亚无疑都是海南旅游的龙头。据三亚市旅游产业发展局局长杜丽银介绍,2007年三亚市星级宾馆(酒店)接待旅游人数538.43万人次,其中,接待境外游客52.2万人次,占海南境外游客的2/3。三亚旅游收入占海南省旅游总收入的一半左右。
然而,《三亚旅游国际化战略启动方案》显示,三亚的旅游国际化还停留在“点式”国际化发展的阶段。这份由浙江大学旅游研究所课题组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于 2005年完成的方案指出,三亚亚龙湾、大东海集聚了中国最好的度假酒店,国际游客在这些国际化的“点”中得到了高水准服务,但大多数国际游客抱怨三亚国际交通不便,即使到了三亚也无法走出酒店,欣赏城市的风光,体验居民的生活,享受购物的乐趣,品尝独特的美食,国际游客在三亚还找不到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亚旅游的国际化目前在很大程度上还受限于城市现代化的水平”。浙江大学旅游学院常务副院长、《三亚旅游国际化战略启动方案》课题组组长周玲强在接受《小康》采访时指出,“国际化并不一定就是豪华,主要是能够按国际惯例,为国际游客提供一个无障碍的旅游环境”,但近两年“三亚的国际化进展比较缓慢”,周玲强分析称,国际化既取决于城市自身的努力,同时也要受一些不可控制因素的影响。
“产业结构对于三亚的持续发展可能也是一个挑战。”周玲强指出,旅游业是三亚的优势,目前三亚也是以旅游业为主导,但旅游业其实非常敏感,“一些风吹草动都可能影响人们的游兴。”
改造自身迫在眉睫
“建设国际旅游岛,海南还没有准备好。”海口市旅游局局长龙卫东对《小康》说,他正准备到深圳华侨城考察,“学习他们的运营方式”。
与他有相同看法还有来自旅游第一线的人士。
“对于国际市场,我们只是在摸索前行,虽然这是一个趋势,但老实说,目前我们对什么是‘国际旅游岛’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也没有成熟的想法。”海口民间旅行社负责人赵对《小康》表示,目前海南的旅游市场,除了俄罗斯、韩国,其它国际市场都不成规模。
一位在海南旅游业发展的张姓人士称,“建设国际旅游岛,关键是能为海南注入什么新的东西”,也即是海南能够向国际提供与夏威夷等国际著名旅游城市接近甚至超过的东西。
而这需要“政府从正面认可旅游在海南的重要地位,真正把旅游作为海南的支柱产业来重视。同时政府要有一个统筹的盘子,真正下功夫研究什么是国际化的标准。如果只是想法+想法,那结果可能是零”,赵说。
一个让诸多旅行社头疼的现实问题是车辆管理问题。据介绍,2005年10月,成立了省旅游汽车统一调度结算中心将旅游汽车统一调度,统一结算。此举本是为了规范旅游车辆,但结果是“黑车”虽然少了,服务却很差,“两天变成三天,中巴车变成大巴车,故意开慢车,不停车让游客小便在车上……这些问题对市场的危害很大!”
“酒店-车辆-景区应该和旅行社拧成一股绳,应该自律。目前仍然存在的酒店涨价无序,车辆管理混乱等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协调解决。”2007年度海口旅行社十强之一的海之缘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安松对《小康》表示。
海南岛的热带资源并不比夏威夷少,也不比巴厘岛差,这已是大家的共识。而差距主要来自于产品、服务及人才等软件。
“当年丽星邮轮就是我们从新加坡引进海南的,当时途经海南的国际邮轮随口都能说上好些个。”作为海南第一代导游,黄堃华说见证了海南旅游的兴起,“但现在国际邮轮在海南的数量反倒不如以前了。”因此,他建议,以前一些好的东西需要继承,过去曾经努力的事情应该接下去完成落实。
“目前海南全岛的旅游产品与设施,基本上按照传统的‘观光’理念进行设计、开发与管理。以低廉收费与糟糕服务的海南‘数日游’,不仅收入甚微,海南的形象也一再承受置疑。不改弦更张,某些游览价值含量不高的二三流景点甚至难以维系。”一位业内人士无不担忧地说。
“目前可惜的是,还没有人深刻检讨负口碑对海南旅游的影响有多大,即使在刚刚拓出的俄罗斯市场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赵说,“海南这么好的旅游资源不能被贱卖了!”
“海南岛东南部旅游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值得人们思量。”让黄堃华痛心的是,海南的自然资源在开发过程中由于保护不够已经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同时重东南部开发,却冷落了中部山区,造成了新的不平衡。“要加倍珍惜和保护海南宝贵的自然资源,要进行合理开发,有偿开发。海南不只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做过旅游业“多面手”的黄堃华现在是海口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副教授,主要致力于教学,他希望通过教育培训来解决海南旅游人才缺乏的问题。
在业内人士看来,建设国际旅游岛,其内涵是由“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的转变。而这意味着一个更大范围意识上的转变,即全体旅游管理官员、全体旅游从业人员,包括全部的政府系统、市场系统,进行一次旅游战略、旅游战术、旅游服务意识的全局性转变。 “改造与更新的难度可想而知,也迫在眉睫。海南与夏威夷至少还有20年的差距,建设国际旅游岛,任重道远。”
“最怕惰性”
“其实,海南对外开放的胆子和步伐还可以再大些。”由此,迟福林在国际旅游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从国际旅游岛走向自由贸易区是海南20年改革大开放的探索与追求。他日前在海南省政府举办的报告会上,作了题为“海南国际旅游岛与国际化的海南岛”的专题演讲。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开放”是迟福林一直强调的。“大开放才能带来大改革,大改革才能带来大发展。”
“最怕惰性,导致我们在判断机遇和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上都存在问题。海南必须打破惰性,创造活力。”“现在建设国际旅游岛获国务院批准,这对海南发展是一个强大的外在推动力,所以必须加快建设步伐”,迟福林表示。
根据海南省制定的《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行动计划》,海南省副省长陈成日前表示,全省的旅游营销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个阶段,短期目标是解决“游客进来”的问题,通过旅游软硬件设施向国际化接轨,吸引国内外游客来海南休闲度假;中期目标是推介“国际旅游岛”的概念,到2013年,建成国际旅游岛的雏形,入境游客占全省旅游接待人数的10%以上,旅游外汇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20%以上;长期目标是塑造海南旅游品牌,通过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海南省计划到2028年,建成世界一流的国际旅游岛。届时入境游客占全省旅游接待人数的30%以上,旅游外汇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40%以上。
迟福林将其概括为“5年见分晓,10年见成效,20年全面建成。”在政策体制上要做安排、突破,“如果5年突破不了,海南要想追求新时期的大发展就更困难了。”这位堪称最了解海南的经济学家语重心长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