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出生于一个华裔书香门第之家,从小就跟随父母耳濡目染将中华文化融入血液之中。她的名字和照片经常是印尼雅加达各家媒体争相报道的内容。
如今,她是全球多家企业的董事长,是印尼侨胞全球联合总会的总秘书长,是印尼侨胞中国联合总会的首任总主席。她叫钟家燕,印尼现今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
传播中医药,让她得以机缘进入印尼军警界。命运的轨迹让她凭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在这一方领地里显山露水,编织出一张人脉深厚的关系网,并聚集了自己的活动能量。
再穷你也是中国人
作为第六代华裔的钟家燕出生以前,她的祖先们已在印尼生活了350余年之久。从小,她的母亲就告诉她和兄弟姐妹:“你们有百分之三十的印尼血统,也有百分之三十的荷兰血统,但你们是百分之百的华人。”
14岁钟家燕独自前往香江之畔,如愿进入香港大学修读,并在香港北角开设了——钟燕化妆品店。
整整三个多月,钟燕化妆品店里冷冷清清。濒临倒闭之际,某个午后,钟家燕迎来了第一位客人,开口便向她订购1200支口红。“在我心中,我一直把这第一桶金称为‘幸运的100号’,它滋润柔美的红色可以随着光线角度变换而营造出不同的色彩效果。”当时这款口红已经在香港断货了,但钟家燕不可能放弃这笔能带动资金流转的大订单。
于是,她凭借着良好的沟通素养,从日本供货商手里购买到了断货已久的100号口红。钟燕化妆品店的生意日渐兴旺,钟家燕将化妆品店扩张为美容院,而当时她只有22岁。
也正是那年,她第一次走进中国大陆地区。第一次回到祖籍地广东梅州,“我清晰记得当时杀了十只鸡来招待家乡的亲友,没想到大家连鸡汤都喝光了。”钟家燕在写给母亲的信中,记录了这令她一辈子难忘的画面:“中国太穷了。”母亲回信:“再穷你也是中国人。”
心系中印两国文化传播
“我体会了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富有,什么是资本的力量,什么是缘分的聚散和情感的无奈。”钟家燕在香港后期的日子遭受家庭变故,曾4次割脉,吃安眠药和杀虫毒剂,企图自杀。最终选择回到故乡。
她化整为零,重新泛舟商海。根据印尼天地之利与人文需求结合考虑,创立天然燕窝品牌,打入印尼当地市场,并逐渐推广到海外。又开发印尼岛国温泉旅游度假村,引进科技开发矿产。
“我从未想过逐渐退休的画面,即使我的女儿们已经找到人生方向,而我也回归祖国的怀抱,每天最少八小时的工作状态能让我觉得充满朝气与激情。”如今,钟家燕依然热爱每天工作的时光。
从香港到印尼,再到北京,钟家燕坚定着信念:“我的心在中国,我的根在中国。”从创业初始到现在,她收养的义子义女已经超过两百余人,遍布全球,为了散播慈爱之心,她组织周围的好友共同出资创办了“印尼爱心慈善基金会”和“爱心中医诊疗康复中心”,从中国进口全部中成药,聘请中国医生坐诊,而她也是其中一名中医师。
1997年,一次坐堂问诊,钟家燕被前来求医的印尼国防语言学院中将引荐到印尼国防部语言学校担任华语教授兼教官。此前,印尼女性从未被允许进入重军领地,何况她还是位华裔女子。“我从来没有系统地接受过中文教育,怎么教?教什么?”一开始,钟家燕内心有些忐忑。但她还是顶住外界众多猜忌的目光,每晚整夜自学拼音,第二天授课,硬着头皮坚持下来。
钟家燕觉得自己身上担着两国语言文化沟通与交流的责任。长此以往,她以中文为纽带,和一批又一批各军区派来学习的学员建立了良好关系,与许多国防部的将校级军官成了兄弟家人。“他们在学校时叫我教授,毕业后叫我妈妈。”钟家燕觉得这个称呼不仅是亲切,还有信赖。
“很多人不明白我为什么要在如此繁忙的商业工作之余,仍坚持传道授业。可我心中明白,语言是最好的桥梁,只有让金字塔顶端的人们都爱上中国,才能彻底改变两国关系。”从教育部到文化部,如今的钟家燕多方奔忙,竭力促成各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维持中印两国和平交往的活动。
今年8月12日,在“印尼侨胞报效印尼”为主题的第三届印尼侨胞世界联合总会恳亲座谈会上,钟家燕受邀进行了以“中印尼两国经贸来往和旅居中国印尼侨胞之作用”为主题的演讲。
2015年正值中国、印尼建交65周年,如今仅仅是在北京的印尼侨胞就有三千多人。钟家燕认为旅居中国的印尼侨胞应当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我们应及时纠正对印尼不利的言论;引进好的投资者以便促进两国的经济建设;成为两国文化,贸易交往的桥梁;促进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中印尼两国关系日渐密切,但钟家燕直言:双方法律的不健全,文化习俗的差别以及中国政府行政方面缺乏明确的相关政策,还有宣传不够,不时给两国民众的来往造成不少障碍。
日前,钟家燕率领印尼侨胞中国联合总会正在筹备一次中印尼两国国粹展览。钟家燕希望能把中国的国粹,包括陶瓷、旗袍、书画等,带到印尼去,以供印尼人们参观学习。也希望将印尼的皮影戏等传统文化引进中国,让中国人了解印尼。这次国粹展览已经得到印尼政府的支持,中国方面在由印尼驻中国大使与政府进行交涉。
此外,钟家燕将借助自己掌握的两国教育资源,更深入、细致地促成中印尼两国的文化交流工作的推进。“让更多印尼高层机构和学校设立中文课程,这才是我人生的意义,才是语言和文化的力量。中印尼两国人民的交往将会更加长久、深入。”
如今,她是全球多家企业的董事长,是印尼侨胞全球联合总会的总秘书长,是印尼侨胞中国联合总会的首任总主席。她叫钟家燕,印尼现今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
传播中医药,让她得以机缘进入印尼军警界。命运的轨迹让她凭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在这一方领地里显山露水,编织出一张人脉深厚的关系网,并聚集了自己的活动能量。
再穷你也是中国人
作为第六代华裔的钟家燕出生以前,她的祖先们已在印尼生活了350余年之久。从小,她的母亲就告诉她和兄弟姐妹:“你们有百分之三十的印尼血统,也有百分之三十的荷兰血统,但你们是百分之百的华人。”
14岁钟家燕独自前往香江之畔,如愿进入香港大学修读,并在香港北角开设了——钟燕化妆品店。
整整三个多月,钟燕化妆品店里冷冷清清。濒临倒闭之际,某个午后,钟家燕迎来了第一位客人,开口便向她订购1200支口红。“在我心中,我一直把这第一桶金称为‘幸运的100号’,它滋润柔美的红色可以随着光线角度变换而营造出不同的色彩效果。”当时这款口红已经在香港断货了,但钟家燕不可能放弃这笔能带动资金流转的大订单。
于是,她凭借着良好的沟通素养,从日本供货商手里购买到了断货已久的100号口红。钟燕化妆品店的生意日渐兴旺,钟家燕将化妆品店扩张为美容院,而当时她只有22岁。
也正是那年,她第一次走进中国大陆地区。第一次回到祖籍地广东梅州,“我清晰记得当时杀了十只鸡来招待家乡的亲友,没想到大家连鸡汤都喝光了。”钟家燕在写给母亲的信中,记录了这令她一辈子难忘的画面:“中国太穷了。”母亲回信:“再穷你也是中国人。”
心系中印两国文化传播
“我体会了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富有,什么是资本的力量,什么是缘分的聚散和情感的无奈。”钟家燕在香港后期的日子遭受家庭变故,曾4次割脉,吃安眠药和杀虫毒剂,企图自杀。最终选择回到故乡。
她化整为零,重新泛舟商海。根据印尼天地之利与人文需求结合考虑,创立天然燕窝品牌,打入印尼当地市场,并逐渐推广到海外。又开发印尼岛国温泉旅游度假村,引进科技开发矿产。
“我从未想过逐渐退休的画面,即使我的女儿们已经找到人生方向,而我也回归祖国的怀抱,每天最少八小时的工作状态能让我觉得充满朝气与激情。”如今,钟家燕依然热爱每天工作的时光。
从香港到印尼,再到北京,钟家燕坚定着信念:“我的心在中国,我的根在中国。”从创业初始到现在,她收养的义子义女已经超过两百余人,遍布全球,为了散播慈爱之心,她组织周围的好友共同出资创办了“印尼爱心慈善基金会”和“爱心中医诊疗康复中心”,从中国进口全部中成药,聘请中国医生坐诊,而她也是其中一名中医师。
1997年,一次坐堂问诊,钟家燕被前来求医的印尼国防语言学院中将引荐到印尼国防部语言学校担任华语教授兼教官。此前,印尼女性从未被允许进入重军领地,何况她还是位华裔女子。“我从来没有系统地接受过中文教育,怎么教?教什么?”一开始,钟家燕内心有些忐忑。但她还是顶住外界众多猜忌的目光,每晚整夜自学拼音,第二天授课,硬着头皮坚持下来。
钟家燕觉得自己身上担着两国语言文化沟通与交流的责任。长此以往,她以中文为纽带,和一批又一批各军区派来学习的学员建立了良好关系,与许多国防部的将校级军官成了兄弟家人。“他们在学校时叫我教授,毕业后叫我妈妈。”钟家燕觉得这个称呼不仅是亲切,还有信赖。
“很多人不明白我为什么要在如此繁忙的商业工作之余,仍坚持传道授业。可我心中明白,语言是最好的桥梁,只有让金字塔顶端的人们都爱上中国,才能彻底改变两国关系。”从教育部到文化部,如今的钟家燕多方奔忙,竭力促成各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维持中印两国和平交往的活动。
今年8月12日,在“印尼侨胞报效印尼”为主题的第三届印尼侨胞世界联合总会恳亲座谈会上,钟家燕受邀进行了以“中印尼两国经贸来往和旅居中国印尼侨胞之作用”为主题的演讲。
2015年正值中国、印尼建交65周年,如今仅仅是在北京的印尼侨胞就有三千多人。钟家燕认为旅居中国的印尼侨胞应当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我们应及时纠正对印尼不利的言论;引进好的投资者以便促进两国的经济建设;成为两国文化,贸易交往的桥梁;促进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中印尼两国关系日渐密切,但钟家燕直言:双方法律的不健全,文化习俗的差别以及中国政府行政方面缺乏明确的相关政策,还有宣传不够,不时给两国民众的来往造成不少障碍。
日前,钟家燕率领印尼侨胞中国联合总会正在筹备一次中印尼两国国粹展览。钟家燕希望能把中国的国粹,包括陶瓷、旗袍、书画等,带到印尼去,以供印尼人们参观学习。也希望将印尼的皮影戏等传统文化引进中国,让中国人了解印尼。这次国粹展览已经得到印尼政府的支持,中国方面在由印尼驻中国大使与政府进行交涉。
此外,钟家燕将借助自己掌握的两国教育资源,更深入、细致地促成中印尼两国的文化交流工作的推进。“让更多印尼高层机构和学校设立中文课程,这才是我人生的意义,才是语言和文化的力量。中印尼两国人民的交往将会更加长久、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