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衔接的途径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he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于2015年到2016年在广州市从化区某小学支教了一年,任教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切身体验到农村小学数学等科目教学严重脱节,小学和初中数学学习的有效衔接上存在较大的问题。经过深入分析与教学实践,笔者对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进行了探索。
  一、课程内容的衔接
  课程内容的衔接是指对比小学与初中的知识所进行的知识点衔接。教师要通读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了解课标对各学段的基本要求,也要通读中小学数学教材。如小学阶段是利用天平的平衡来引入方程的,比较形象,相等关系也是通过天平的平衡来理解的,方程变形的依据是“加、减、乘、除”运算之间的关系,再推出解方程的方法。而初中则根据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及分配律,结合实例归纳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5个步骤:去分母(根据等式的性质2)、去括号(乘法分配律)、移项(根据等式性质1)、合并同类项(有理数加法法则)、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根据等式的性质2),让学生明白算理,就能解一元一次方程。对这两种思路、两种算法的解释,有利于中小学数学教学的顺利过渡。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体验公式、定理等的推理过程。如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学生在小学阶段通过量、剪、拼等,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到了初中阶段就要明白:一个三角形,无论形状和大小怎样,它的内角和都是180度。有什么办法能证明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索,体会推理的过程。
  二、教学进度的衔接
  有理数运算的教学进度要放慢。对于有理数加减法中容易错的题,如“-3 1 =-4”“-6-1=-5”,说明学生对有理数加减法则没有理解透彻。因此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理清-3 1表示-3与 1的和,-6-1表示-6与-1的和,放慢速度,让学生理解概念本质,之后再过渡到有理数的减法,学生才能逐渐明白知识要点。
  整式加减的教学进度要放慢。初中数学增加了含有字母的运算,学生容易出错,如“2a-a=2” “-2a 3a=-5a”,这里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系数合并,字母及字母的指数不变。系数合并就是有理数的运算,需要学生反复练习。又如“(3x 2y)-(-3x 2y)=3x 2y-3x-2y”,学生对括号前是负号的运算,去括号时,括号里的每一项要变号,运用起来容易错。
  教学进度放慢,有利于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不等式的掌握。
  三、教学方式的衔接
  移动课堂。如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行程问题”时,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相遇、追及问题,理解同向、相向里面的等量关系,我把学生带到运动场上去,在运动场上进行数学课教学。
  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在小学阶段掌握知识的程度,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学生掌握得比较好,可以按照课标要求直接学习初中知识,并适当进行拓展;第二层次的学生落后一点,可以从小学六年级的知识点开始帮这部分学生衔接,争取在初一第二学期达到第一层次学生的水平;第三层次的学生从四五年级的知识点开始衔接,争取在初二第一学期达到第二层次学生的水平,第二学期达到第一层次学生的水平。对于第二、三层次的学生来说,需要相应地调整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
  笔者通过对初中数学课本与小学数学课本的研究与分析,把初中与小学相关内容的知识进行了梳理与衔接。如:
  ①初中“有理数运算”——小学“四则混合运算”,特别是含有分数的运算。(4課时)
  ②初中“列方程解应用题”——小学“列简易方程”。 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从算术思维逐步转向代数思维,未知数要参与运算。(3课时)
  ③初中“解一元一次方程”——小学“求x值”。从等式的性质归纳出方法:去分母、移项、系数化为“1”。(2课时)
  ④初中“浓度问题”——小学“百分数问题”。理解谁是谁的百分之几。(1课时)
  ⑤初中“合并同类项”——小学“分配律”。(2课时)
  ⑥初中“三角形的内角和是360°”——小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360°”。 小学要求学生通过量、拼来验证,初中要求学生会推理。(1课时)
  ……
  四、数学思想方法的衔接
  化归思想。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的消元思想方法体现了数学中“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方法,让学生初步体会“消元”思想,化 “二元”为“一元”,化“复杂”为“简单”的化归思想方法及整体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思想。如对于“相反数”的教学,可先从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且与原点距离相等出发,阐述这两个数的几何意义,进而给出相反数的定义。这样能使学生易于理解。
  分类思想。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5,0),B(3,0),点C在 y轴上,△ABC的面积为12,求点C的坐标。分析:点C在 y轴上,点C不可能在原点上,所以点C可能在y轴正半轴上,也可能在y轴负半轴上,应分两种情况讨论求解。通过分类讨论,既能使问题得到解决,又能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方程思想。鸡兔同笼问题:已知鸡和兔一共有头6个,有脚20只,问鸡兔各有多少?(小学四年级课本上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小学用的是假设法,学生难以理解与掌握,初中学了方程或方程组后,让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或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行求解,可以迅速解决问题。所以,方程思想可以让复杂的问题变简单,抽象问题变具体,使学生易于理解。
  五、分层教学
  通过多次测试,了解了学生的学习基础,明确了每个学生的学习层次,分成三个层次班,进行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衔接。分层教学安排在每周四下午,这节课不学习新课,可以是复习课、专题课。根据不同的层次,设计不同的内容,注重与小学的衔接。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指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对于第三个层次班,结合小学学习的知识,从小学的知识开始学起,让他们学有收获。对于第一层次班,可以适当进行拓展,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第三个层次的学生,每周增加一节习题课,专门给他们梳理小学相关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课上、课下时间,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测试,保证和第一层次学生同步,如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提前两周给第三层次的学生从小学四五年级的简易方程开始衔接,达到第二层次,再接着从六年级的比例式进行衔接,使他们达到第一层次,这时可正常学习对应的新知识。
  通过对中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衔接途径的研究与尝试,学生的成绩稳步上升,如2016学年和2017学年,我任教的两个班,平均分由初一第一个学期末区统考排C类学校第7,到第二个学期末排第四,初二第一个学期末排第二。采用衔接教学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学生的数学成绩、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探索能力等方面得到明显提高。
  责任编辑 罗 峰
其他文献
“以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及其生命发展的整体关怀,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特别是创新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所以课堂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纵观近年来走在改革前列的学校的课堂模式,无论是永威中学的“先学后教”模式,还是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其核心都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改变传统的“课堂授课”为“合作学习”,让课堂成“知识的
期刊
在19世纪70年代的西方国家,自主性这一概念开始应用于教育领域,但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学习者自主性。随着学生自主理论的发展和教师学生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影响下,越来越多学者意识到教师在提高学习者自主能力的重要性,并展开对教师自主性的研究。在我国,教师自主性相关理论研究在2000年前后才引起教育学者和研究者的关注。在与国外教师自主性研究的对比之下,国内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对匮乏。虽然研究起步较晚,但仍取
期刊
人教版三至六年级语文教科书“目录”最后有两行小字:标﹡的是略读课文,标△的是选读课文。尽管教科书中的“略读课文”比重在逐年加大,但小到校内公开教学展示课,大到各级各类教学比赛观摩课,鲜有教师主动选择略读课文来教学。略读课文教学并没有引起广大教师的足够重视,有些教师甚至对略读课文教学存在认识误区,如认为“略读”就是粗略地读,或对“略读”定位混淆,精略不分,等等。那么,该如何走出误区,提高略读教学实效
期刊
对高功率准连续激光二极管抽运高重复率电光调Q三波长Nd:YAG激光器进行了实验研究.在重复率为100Hz时,得到1064nm单脉冲能量为8.5mJ、脉宽20ns的调Q激光脉冲输出,利用KTP晶体
数学游戏,广义地说是把数学知识以学生喜欢的游戏形式呈现出来,以符合学生心理特征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具有趣味性、竞争性和娱乐性等特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教学目标,结合特定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因素,设计相应数学游戏,制订游戏规则,运用多种游戏方法,组织全体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活动,融游戏于数学教学过程之中。此外,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适应了素质教育和新时代教育
期刊
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对灯抽运Nd:YAG单程行波激光放大器进行了研究,介绍了这种激光放大器的设计方法,并给出了所设计的Nd:YAG激光振荡-放大系统的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