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管社会怎么变,教育事业都是很有意义的事业,是值得一批人来献身的事业;当老师是很光荣的,我为自己是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行业里的一员而骄傲。”这是有着42年执教生涯的朱流风老师最想说的话,他为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而自豪,为自己将心中的阳光播洒给学生而自豪。
伯乐发现“千里马”
“调皮学生思想很活跃,比较聪明,对待他们不能一味责备、管制,而是要因势利导,让他们发挥长处,体现优势,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说起怎么管理学生,这位已经76岁的老教师津津乐道,他对待调皮学生可有一套办法。
“我在安龙一小当教导主任时,有个学生调皮捣蛋,打架、恶作剧是常事,爱惹老师生气。有一次他把扫帚藏在衣服里,挺着肚子跟在他们怀孕的班主任身后走,把班主任气坏了,其他老师也很生气,主张开除他。我批评他不尊重老师,把他好好教育了一通,但是说到‘开除’,这不是毁人吗?肯定不行!”这位以严格出名的“朱二爷”不愿毁掉这个调皮学生的未来。
后来,在朱老师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的谈话后,在一次次完成朱老师交给的任务后,这个调皮孩子发现自己也能成为好学生。很多年后,当他以某公司运输队长的身份出差在贵阳遇见将他这匹“千里马”从悬崖边上拉回来的恩师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那是一辈子的感激。
“我们一辈子记得你”
学生对朱老师的感激,不仅仅因为朱老师的耐心引导,还因为他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不歧视任何学生。
“上世纪60年代,我在安龙一小二年级任班主任的时候有个女孩子,家庭成分不好,是小地主家庭,受歧视,脾气极坏,还和人家马车夫打架,把马车给弄翻了。马车夫告到学校,要求我们开除她。我当然反对了,小地主家庭的孩子也是人,就是因为我们都不关心她,她才会犯这样的错误,所以我们不但不能开除她,反而要加倍地关心她。
过后我一次次找她谈话,发现她热爱劳动,这是优点啊,我就让她当劳动委员,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发挥积极性,后来她从孩子王变成了好班干。”朱老师很感慨那个特殊年代对人的偏见,要不是他坚持己见,这个在30年后当上了小老板的女孩子就要被“成分论”给一棍子打死了。
2002年,当朱老师和盘县师范的校友为了纪念校庆50周年到安龙故地重游时,这个当年的“女闹事王”组织了二十几个学生来招待老师,发自肺腑地说出了她当年最真实的感受:“以前我们怕你,但你从来没骂过我们,不但一视同仁地对待我们这样的‘问题学生’,还加倍关心我们的生活,我们一辈子记得你,感激你!”
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2002年朱老师等退休教师组成“专家扶贫咨询服务团”远赴独山县做报告,听取当地教师意见。听见很多老师至今没有名分,每月工资只有六七十元。朱老师很痛心,他们以座谈会形式向当地教育局提出“多方筹款改善教学设备及教师待遇”的建议,回省城后又倡议贵阳的学校将旧教学设施捐献给地方学校,以帮助他们改善教育,后来虽经他们积极奔走倡议,但由于涉及面太广,这个愿望最终没有实现,朱老师遗憾至今。
除了为地区教育发挥余热,朱老师的业余生活也过得有声有色。1998年他加入退休教师协会,认识到“民间社团的生命力就在于开展活动。”喜爱书画、诗词和摄影的他组建起书画摄影小组,以定期例会、交流讨论、年终展评的形式开展退休教师的组织生活。“场地、设备的问题最大,没有足够的钱活动开展不起来啊,我们就像‘高级丐帮’,到处拉赞助,教育局、宣传部都跑遍了,凑个几万元,一年可以玩得开开心心。”
这群快乐的老人,从平凡生活中汲取点滴的精华,荟萃成艺术的成就,展现夕阳之美。“年终时候最热闹了,我们办书画摄影作品展览,以投票方式评选奖项,一等奖两条大毛巾,二等奖一大一小两毛巾,三等奖两小毛巾,奖品不多,重在参与,重在心意。”这样的展览已经办了5次,“每次都是我组织的”。朱老师自豪地说。
这就是我们的朱老师,在讲台上奉献青春,一颗红心擂响“成才之鼓”;在讲台下发挥余热,拳拳赤诚点亮教育之火,这位永不退休的老师将阳光播洒给了那些讲台下的莘莘学子,无悔于他的职业。
相关链接:
朱流风,76岁,在校从事了41年中小学教育,所任科目除所学专业历史教育之外,还有语文、政治等学科。1993年从贵阳十三中校长岗位退休后,老有作为,先后在贵阳一中和独山等几个县级中学开展“新课改”调研和推广工作。
伯乐发现“千里马”
“调皮学生思想很活跃,比较聪明,对待他们不能一味责备、管制,而是要因势利导,让他们发挥长处,体现优势,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说起怎么管理学生,这位已经76岁的老教师津津乐道,他对待调皮学生可有一套办法。
“我在安龙一小当教导主任时,有个学生调皮捣蛋,打架、恶作剧是常事,爱惹老师生气。有一次他把扫帚藏在衣服里,挺着肚子跟在他们怀孕的班主任身后走,把班主任气坏了,其他老师也很生气,主张开除他。我批评他不尊重老师,把他好好教育了一通,但是说到‘开除’,这不是毁人吗?肯定不行!”这位以严格出名的“朱二爷”不愿毁掉这个调皮学生的未来。
后来,在朱老师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的谈话后,在一次次完成朱老师交给的任务后,这个调皮孩子发现自己也能成为好学生。很多年后,当他以某公司运输队长的身份出差在贵阳遇见将他这匹“千里马”从悬崖边上拉回来的恩师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那是一辈子的感激。
“我们一辈子记得你”
学生对朱老师的感激,不仅仅因为朱老师的耐心引导,还因为他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不歧视任何学生。
“上世纪60年代,我在安龙一小二年级任班主任的时候有个女孩子,家庭成分不好,是小地主家庭,受歧视,脾气极坏,还和人家马车夫打架,把马车给弄翻了。马车夫告到学校,要求我们开除她。我当然反对了,小地主家庭的孩子也是人,就是因为我们都不关心她,她才会犯这样的错误,所以我们不但不能开除她,反而要加倍地关心她。
过后我一次次找她谈话,发现她热爱劳动,这是优点啊,我就让她当劳动委员,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发挥积极性,后来她从孩子王变成了好班干。”朱老师很感慨那个特殊年代对人的偏见,要不是他坚持己见,这个在30年后当上了小老板的女孩子就要被“成分论”给一棍子打死了。
2002年,当朱老师和盘县师范的校友为了纪念校庆50周年到安龙故地重游时,这个当年的“女闹事王”组织了二十几个学生来招待老师,发自肺腑地说出了她当年最真实的感受:“以前我们怕你,但你从来没骂过我们,不但一视同仁地对待我们这样的‘问题学生’,还加倍关心我们的生活,我们一辈子记得你,感激你!”
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2002年朱老师等退休教师组成“专家扶贫咨询服务团”远赴独山县做报告,听取当地教师意见。听见很多老师至今没有名分,每月工资只有六七十元。朱老师很痛心,他们以座谈会形式向当地教育局提出“多方筹款改善教学设备及教师待遇”的建议,回省城后又倡议贵阳的学校将旧教学设施捐献给地方学校,以帮助他们改善教育,后来虽经他们积极奔走倡议,但由于涉及面太广,这个愿望最终没有实现,朱老师遗憾至今。
除了为地区教育发挥余热,朱老师的业余生活也过得有声有色。1998年他加入退休教师协会,认识到“民间社团的生命力就在于开展活动。”喜爱书画、诗词和摄影的他组建起书画摄影小组,以定期例会、交流讨论、年终展评的形式开展退休教师的组织生活。“场地、设备的问题最大,没有足够的钱活动开展不起来啊,我们就像‘高级丐帮’,到处拉赞助,教育局、宣传部都跑遍了,凑个几万元,一年可以玩得开开心心。”
这群快乐的老人,从平凡生活中汲取点滴的精华,荟萃成艺术的成就,展现夕阳之美。“年终时候最热闹了,我们办书画摄影作品展览,以投票方式评选奖项,一等奖两条大毛巾,二等奖一大一小两毛巾,三等奖两小毛巾,奖品不多,重在参与,重在心意。”这样的展览已经办了5次,“每次都是我组织的”。朱老师自豪地说。
这就是我们的朱老师,在讲台上奉献青春,一颗红心擂响“成才之鼓”;在讲台下发挥余热,拳拳赤诚点亮教育之火,这位永不退休的老师将阳光播洒给了那些讲台下的莘莘学子,无悔于他的职业。
相关链接:
朱流风,76岁,在校从事了41年中小学教育,所任科目除所学专业历史教育之外,还有语文、政治等学科。1993年从贵阳十三中校长岗位退休后,老有作为,先后在贵阳一中和独山等几个县级中学开展“新课改”调研和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