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反例教学拓宽学生思维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gh1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我让学生判断: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先固定某些边或者某些角对应相等后再让学生构建反例。
  例如,先固定∠A=∠A’,AC=A’C’,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若BC=B’C’=a,说明BC或B’C’可以通过以下作图方法来画出:以C或者C’为圆心,a为半径画弧,a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所画的弧就可能与AB或者A’B’所在的直线有两个交点,这时再构造出不全等的三角形。
  数学家盖尔鲍姆说:“一个数学问题如果用一个反例予以解决,给人的刺激犹如一出好戏剧,”用命题形式给出一个数学问题,要判断它是错误的,只要列举一个满足命题的条件,但结论不成立的例子,就足以否定这个命题,这样的例子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反例,在教学中,反例的构建是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反例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运用反例可帮助学生理解数掌概念
  
  通过合适的反例教学概念,能从另一个侧面抓住其本质,使学生对所学概念进一步反思,从而达到深刻理解和掌握该概念的目的。
  关于函数的概念,不少学生片面地认为:一个变量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函数关系,为了帮助学生纠正这一错误认识,我向学生提出这样的两个问题:①考试成绩与学习时间成函数关系吗?②若y=tanx·cotx,则y是x的函数吗?
  结果不少学生都认为①中考试成绩与学习时间有关系,因而考试成绩与学习时间构成函数关系,而②中由于y=tanx·cotx=1,因变量y不随x的变化而变化(y=1),故y不是x的函数,我带领学生一起参与讨论,发现问题①里,尽管考试成绩与学习时间有关系,但学习时间并不能确定考试成绩,即当自变量(学习时间)发生变化时,因变量(考试成绩)没有完全确定的值和它对应,因此不符合函数的定义,而在问题②里,对每一个给定的x值(在x的定义域内),y随x总有唯一确定的值(y=1)和它对应,只不过当x变化时,y的值始终不变罢了,由此使学生认识到y是x的函数,并非一定要求y随x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所举两个反例的学习,学生体会到:对变量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变量y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这才是构成函数关系的本质。
  
  二、运用反例可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例如,判断:对于任意的自然数m,m2-m 11一定是质数。
  对于反例的列举,学生最容易想到的办法的就是代人几个特殊的数值进行计算,对于这一题,假如从第一个自然数0开始代入验证,我们发现结论是正确的,以后继续代数,一直到10结论也都是正确的,学生往往还没有代到10就已认为结论是正确的了,因为对于代值验证的问题,我们通常能代人3、5个值验证都已经很不错了,这一题反例的构建需要从式子本身的角度去思考,通过对式子的观察,大部分学生不难得出m=11时,m2-m 11就已经不是质数了。
  在此,常用的构造反例的特殊值法却行不通了,因此,反例构建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一个过程,注重反例教学适当的引入,不但能使学生发现错误和漏洞,而且还可以修补相关知识,学会多角度考虑问题,从而提高思维的全面性。
  
  三、反例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例如,正多边形的所有的边都相等,所有的内角都相等,为了加深对这一性质的理解,教师可以从反面进行巩固,判断:①所有边都相等的多边形一定是正多边形,②所有角都相等的多边形一定是正多边形,①和②都是错误的,例如,菱形和矩形,这两个反例学生都比较容易能想到,但是,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余的反例呢?教师还可以做进一步的提问,显然这时难度就增加了。
  其实,所有边都相等的多边形都是正多边形的反例有无数多个。
  例如,我们可以先做一个正多边形(不是正三角形),利用这些正多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它们的内角在变化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边都保持相等,但是角度却会出现不等的情形,对于所有角都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的反例,其实也是有无数个,对此正五边形下面的一条边进行某种平行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始终可以保持内角都是相等的,然而却会出现不是正多边形的情形。
  反例的功能是很大的,它是理解数学概念的有力工具,也是纠正错误的有效方法,还是强调条件的得力措施,更是否定谬论的锐利武器,充分利用反例教学法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同时,知识重点、难点的突破既需要一些生动出色的正面案例,也需要分析一些存在缺陷的反面材料,从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以及自身素质提升的角度上看,注重反例教学研究有时比正例教学更具有启示性,更易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