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枫之零落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ze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卢尚书房为明朝刑部尚书卢勋府第,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于壶镇的白竹旸村。从2012年至今,我先后去这里不下十次。在其破败将倾、摇摇欲坠时,我曾发表散文《悠悠白竹寻古风》帮助挖掘和宣传的工作,还曾作为丽水电视台“绿谷采风”栏目的《旸村尚书房》片景解说人,对着镜头叙述了如烟往事,并呼吁政府和村民妥加保护。后来又将其写进长篇章回小说《括苍英豪》,在此安排了动人的情节。我所做的这一切,就是希望不断扩大尚书房的影响,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其历史,珍视其文物、人文和旅游价值。
  在尚书房未修缮前,一走进卢府大院,“残败”一词瞬即涌上脑海:门前牌坊残留半边,石楣所雕麒麟被人凿去部分嘴脸;院门无踪,门旁堆满柴爿枯枝;石阶斑驳,门槛留凹;瓦落墙倾,椽梁裸露;隔板斜依,雕石坠地。正厅墙上端挂卢时勉及儿子卢勋夫妻画像,像前供有香案,鼎中香灰冰凉,谅是清明节后人祭拜所留。顶梁正中斜挂“天恩存问”大匾,相传乃皇上所赐,可见卢勋退隐时仍沐嘉靖余泽,较之与其过从甚密的首辅严嵩结局,大相径庭!据说卢府刚建成时,占地十亩,牌坊林立,气势恢宏,大凡文武官员过此,必落轿下马而行。
  卢勋系明时缙云白竹旸村人,生于弘治六年(1493)四月二十三日,字希周,又字汝立,号后屏。四十岁考中进士,于次年即列朝官,躬身明朝为官三十载,任职无数,功勋屡建,在任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时,于反盗窃和食盐走私尤为政绩突出,令国帑进而民得安,最后于嘉靖四十年(1561)七月任南京刑部尚书,位及一品。嘉靖帝赞其“学蕴深纯,器怀端亮。有通达之才,而守之以正;有精敏之识,而用之以宽。”史称其后期与严嵩过从甚密,因嘉靖四十一年(1562)严嵩失势,而于次年遭弹劾,于是归隐返乡,淡出仕林,时年七十。
  既然卢尚书之退隐与严嵩有关,那不得不提下严嵩这一祸端。史称严嵩为明朝第一大奸臣,史官言非,一非而百非!其实,人之趋坏,必有发展过程,若非有昏君宠信包庇,何来擅权误国?严嵩(1480-1567)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汉族,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其为明朝重臣,擅专国政二十年,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少师、太师,华盖殿大学士,为中国史上著名权臣之一。严嵩能中进士,谅必文采飞扬,功底深厚,时人李梦阳曾说:“如今词章之学,翰林诸公,严惟中为最。”何良俊称:“严介老之诗,秀丽清警,近代名家,鲜有能出其右者。”严嵩尚有一手好字,传说北京老字号酱菜店“六必居”三个字属其墨宝。其早期为官谨慎有加,勤政讨欢,然而宦海沉浮日久,大臣间相互竞争,左右搏杀,其善于总结,博君青睐而青云直上,以致为官专擅媚上,窃权罔利,力排异已,私吞军饷,废弛边防,仗权纳贿,導致社会矛盾激化,那是变坏后的私欲、权欲在膨胀。及至其晚年被徐阶参奏而败北,因明世宗疏远而抄家去职,独子严世藩因罪遭戮,自身亦两年后苍凉而殁,那是多行不义而自毙!
  卢勋与严嵩同朝为官,严嵩权倾朝野,卢勋高居一品大员,相交必然,但相近却原因颇多,并不一定代表他完全赞同严嵩的贪婪倾轧所为。自宋至明几百年间,卢氏家族中功名卓著者近三十人,其中名列朝班者十八人,未进仕者,蒙朝廷恩授“义民”、“乡贤”称号者众,一族赐建有九处牌坊,族中传续“处野勤耕好学,居官冰雪其清”之祖训,明朝万历三十六年(1608),县衙撰集卢氏家法十二条传世,诸如“扶持正真”、“惩治盗贼”、“敦崇孝悌”、“完纳官粮”、“周济老孤”、“节制奢华”之类,以飨同里。然而权力斗争必然以线划分,寻瑕疵而咎之,易如反掌,卢勋受累而归亦属必然。好在皇上尚是非分明,厘清界线,念在旧功,仍以顾问(天恩存问)恩准其辞职还乡。在卢勋八十岁生日时,朝廷还曾遣官员前往旸村恭贺。
  至于传说卢尚书回乡后,因建造书房与尚书坊耗资巨大,家底亏空,上奏朝廷后,皇帝恩准卢家在苍岭古道上以三厘收取盐税,弥补空缺一事,不能视为严嵩徒子徒孙之劣行。原因有二:一者,一品大员卢勋退隐还乡,朝廷赐准建坊彰功,按规定建制造府安家,所需饷银本应由国库划拨,可能因划拨不到位,工程难竣工,且其平素积蓄不多,所以奏请朝廷以地方盐道税利中的三厘作为贴补,并得恩准。可见是从本由朝廷收取的十厘盐税中分收三厘,并非搜刮民脂民膏,后人多有误解,由此更可证实卢勋并非遭贬而归,而是引咎请辞还乡,全身而退;二者,既云“上奏皇帝恩准”,此乃朝廷行为,而非卢勋胆大妄为,引咎辞归者岂敢越雷池半步?所以,在开发尚书房古迹遗址旅游时,大可不必以其与大奸臣严嵩有染而三缄其口,应还历史原貌。正因有此缘由,可能会更加吸引游者。 若开发壶镇苍岭古道旅游项目,对此景点适加修复,必将成为一璀璨明珠!
  这次我又因参加县作协组织的采风活动而到此,卢尚书房显然已经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通过卢氏族人的努力修缮后,门厅、院落和房屋都得到了加固修复,观之整洁,处之安然,确是可喜可贺!
  据说卢尚书房即当年卢尚书归隐后之府第,原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解放后犹存门厅、中厅二进,金漆大柱直径70厘米,梁枋雕有麒麟、鲤鱼等。门前有一座雕刻得极为精细的白石牌坊,有“浙南第一坊”美誉。二者均毁于“文革”时的“破四旧”之举,如今只剩二柱一间一楼。我和文友合抱了一下厅上的大木柱,刚好能合围,再仔细观看柱脚之基石,虽历经四百余年仍坚固如初。我忙用手机拍下这硕大的基石,这是维持巨柱不斜、大厦不倾的核心所在!然后跨出曾被先人们踏凹的过膝门槛,来到庭前,仰望着残留的石梁和石坊,其镂空精雕有麒麟腾祥云及鲤鱼跳龙门图案,美轮美奂,呼之欲出。尽管牌坊只是残存半截,但能历经风雨而留存的,必定是具有浓厚文化历史沉淀的精髓!
  《红楼梦》中《好了歌解》有云:“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卢勋因病卒于明万历元年(1573),主坟在白竹村附近,巨石雕花,规模宏大,置有石人、石马、石龟、石羊等,建有白石牌坊,均已毁于“文革”初期,如今满目荒凉。至于传说之十八圹疑冢,当是猜疑而已,现难详查,仅留今人几多遐想。
  沧海横流,逝者如斯;白驹过隙,人生几何?昔日卢尚书赖以栖身之地域已然在建潜明水库,不久将碧波万顷,游人如织;他赖以纳赋之苍岭古道,如今已伴有康庄公路,美丽乡村层出不穷。
  采风结束,我驾车而归,沿途但见翠竹林立,红枫层叠。我赞美竹笋之破土,亦讴歌红枫之零落!如果只有升华,没有沉淀,那岂不成凅河之舟,无果之木?来则来矣,去则去矣,人生吟罢冬诗放春歌,但愿阅尽人间无数!
其他文献
第一次看见太阳  让我心潮澎湃  那灼灼的火红  让我面红耳赤  有时候  明明烈火焚烧  明明粉身碎骨  却偏要大义凛然  偏要临危不惧  太阳在东方升起  东方,啊,东方  那是你不朽的传奇  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  奠定了日出的辉煌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悠悠华夏,万古流芳  東方红了  红透了半边天  水天相接的地方  是酣畅淋漓、人潮汹涌的地方  东方红了  红透了半边天  浸透着一望无
期刊
七律·神韵  巍峨长白山,天赐大自然。几多胜览,何曾记得?春天看油绿,夏日赏奇葩,金秋观枫叶,冬来看雪花。天池神奥,瀑布飞流,地河汩汩,峡谷幽幽,林海茫茫,美不胜收。余故以诗颂之。  天飞碧玉彩云间,  峻岭奇峰夏日寒。  林海茫茫闻虎啸,  野花片片引蜂喧。  剑劈峡谷千年壑,  空落洪流百丈川。  足踏三江游五岳,  九州大美长白山。  七绝·大漠胡杨  丙申仲秋,有幸应邀到牛连和艺术馆鉴赏。
期刊
一  你自始至终都清楚的一点是——你和他永远不可能成为一路人。  浓烈辛辣的酒气弥漫在空气里,以最为原始、粗鲁的方法发酵而得的高粱酒理解不了何为温柔。你日后会明白的,它们烫喉刺胃,那是一种自虐式的畅快。白毛月亮替一切蒙上若有若无的光,你抬起头,发现他眼中的光芒竟远亮过天上水渍似的那一点。  山中日月长,层峦叠嶂阻隔着你的眼睛与一切人间烟火。倘若你——隐迹于老林的妖蛇,终于踏出这山门,便会发现林海外
期刊
不知不觉,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快要过去了,90后最早的一批很多已经娶妻生子,最晚的一批也都已经上了大学。很多长辈都说我们90后是“垮掉的一代”,给我们身上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娇贵、懒惰、经不起风吹雨打、缺乏责任感……似乎我们身上没有任何优点。  其实,每一代都有那么一群人用自我、狭隘的视角来看前前后后的几代人,觉得只有自己身处的时代才是最好的。他们会认为,比他们早出生十年以上的人都是僵化呆板的老
期刊
那一年的仲夏,我读完初中最后一个学期。当我跨出中学校门时,头顶上暴晒的阳光,照射到整个身上,火烧般的热度与心里的焦灼交织在一起,心情郁闷到极点。残酷的现实明明白白地告诉我,将要面临生活的考验。人与命运的抗争,必定经过艰辛的历程,最终认识世界走向成熟,这就是青春岁月。对现实无奈的生活还不是完全了解,用什么去创造辉煌的人生,去追求美好的梦想?拿什么来回报父母心中的期望?  踏上社会后,必定先学会如何磨
期刊
那天  在不经意中  你用目光  划亮了一根火柴  点燃了我心中  那份伤感  不知那些飘扬  在四月的柳絮  是你的微笑  还是我的眼泪  或许想哭的日子  也是一种醉  一群纯白的鸽子  扑面而来  从你手掌中腾飞  那种纯净  美妙成一缕悠然  更接近一份绚烂  树梢上的黄昏  这个黄昏就如  一位喝醉了的  娇羞娘  她昂首挺胸  跳跃在  那春天的树梢上  她美艳顽皮  又东张西望  那
期刊
我们呱呱坠地,您视如己出。  我们衣食无忧,您吃糠咽菜。  我们牙牙學语,您一字一句。  我们年少无知,您鬓发斑白。  我们青春傲骨,您驼背拄拐。  我们嬉戏传声,您笑而不语。  我们倾吐世艰,您语重长谈。  我们背井离乡,您翘首以盼。  我们迟迟不归,您时时等候。  我们匆匆返程,您再等不来。  我们泪涕交加,您安详平静。  我们有愧悔恨,您再唤不归。  我们送行履难,您与世长辞。  我们伤心欲
期刊
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何谓生?从小处说就是利益,从大处说就是生死攸关的大事。何谓义?可谓仁义、道义、礼义者也。二者孰轻孰重,或许这位两千多年前的亚圣已经明确地告诉我们答案:守义重于执利。  巧合的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也给出过类似的答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两位伟大的思想家似乎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义比利重要。可是大家不要忽视一个前提
期刊
儿时的味道是一个人最熟悉的乡愁。一个人长大后,总有些滋味只能停留在回忆里。无论去过多少地方,吃过多少珍馐佳肴,我最怀念的,还是母亲做的大豆酱。因为,时光将味道烙在了我们的味蕾上——母亲的味道,永不磨灭。  从我记事起,家里的场院里或屋檐下总是有一个春夏秋蒙着白色网布,冬天蒙着塑料布的大酱缸。大酱曾是农村人不可或缺的美食,承载了一代人成长的记忆,细细品味,满满的都是童年的味道。乡下人有句俗语“大葱蘸
期刊
古人说:“常念为经,常数为典。”也就是说,如果一部艺术作品经过长期的岁月历练之后,仍然能够被广泛提及和频繁点评,那么就算是经典之作了。作为一名高中生,我的人生阅历和艺术阅历有限,但是在我心中,也有一些经典之作,每每想起,总会不禁肃然起敬,而撰写本文的目的,就是为了向我心中的经典致敬。  致敬经典动画片——《大闹天宫》  第一次看《大闹天宫》的时候,我只有五岁,是一个幼儿园大班的“小豆包”。当第一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