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学前教育的钢琴课教学中,许多学生的弹奏往往只注重力度、音色,而忽视了乐曲的旋律、伴奏音量之间的主辅配合关系,失去了对不同声部层次的控制,导致音响、音量失衡,虽然弹奏得比较熟练,但却无法生动、准确地表达和抒发乐曲中的情感、内容,往往左右手力度始终相同,或左手伴奏过重。本文就音量平衡在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的应用作简要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音量平衡 钢琴教学 影响因素 应用
所谓“平衡”,并非是传统意义上在数量、大小等方面的相同、平均,而是一种协调、融洽、均衡的状态,钢琴教学中的音量平衡,主要是指有意识地对乐曲、演奏方法等进行控制、安排,使学生弹奏时所有手指的力度、准确度以及指法,同乐曲各声部之间的音色、旋律、音量相互协调、均衡,维持一种平衡状态。以下,本文就钢琴教学中影响音量平衡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同时提出应用音量平衡的方法和手段。
一、钢琴教学中影响音量平衡的因素分析
(一)左手弹奏力度失控
在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对于主调作品的演奏,学生主要是以右手的弹奏负责旋律声部,而左手则弹奏乐曲的伴奏声部。其中,由左手输出的和声、低音、节奏变化,主要作用于陪衬、烘托乐曲的主旋律,对于乐曲的整体性、韵律有着直接影响。然而,在实际的演奏中,由于左手键以低音部分为主,右手键位中的单音构成较多。倘若学生左手弹奏失控、力度不当,将影响、干扰,甚至覆盖乐曲的主旋律,以至于乐曲的主线失去穿透性、音量平衡遭到破坏。
(二)两手输出音量不平衡
在钢琴教学中,学生的弹奏普遍存在两手输出音量相同的问题,以至于演奏出的乐曲在伴奏、旋律的主次关系上不够明确、清晰,从而难以强调、突出一些主要声部,导致乐曲的伴奏效果过于强烈,掩盖了主旋律,最终影响、破坏到乐曲的音量平衡,大幅削弱了乐曲演奏的整体效果。
(三)对于力度标记缺乏了解与认识
在钢琴教学中,较为常用的教材、乐谱,通常是在两行谱表之间列明力度标记,此种方法虽然有着直观的效果,但其内容过于片面,以至于学生将力度标记作为双手的共用标准。乐曲教材、乐谱中的力度标记,主要是针对乐曲的主旋律加以提示,而伴奏部分的弹奏则需要降低一个力度档次,由此才能保证主旋律与伴奏的协调、平衡,否则不仅会破坏乐曲的音量平衡,同时也将影响乐曲的整体演奏效果。
二、学前教育钢琴教学应用音量平衡的具体方法
(一)正确处理两手间的关系
在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乐曲中的主旋律、伴奏,主要是通过对左右手的分区按键操作来实现,由于绝大多数学生在生活中习惯使用右手,左手缺乏锻炼,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对左手控制力的训练,以保证音量平衡、主次协调。在实际的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向学生强调左手在乐曲弹奏中的伴奏地位,处理好左右手弹奏的配合度、衔接度,确保音量平衡。
(二)左手自身平衡制约
学生在弹奏乐曲的过程中,对于伴奏声部的输入,左手弹奏的力度应低于右手的主旋律,以维持两个声部间的协调、平衡。然而,由于左手弹奏负责的键位区域有着多声部、多层次的特点,以至于在乐曲的音量平衡中,左手输入的力度、准确度将直接影响到整体演奏效果。因此,在实际的学前钢琴教学中,教师应着重锻炼、培养学生左手手指灵敏度、独立性以及应变能力,综合考虑学生的年级、授课内容,有针对性的挑选一些以左手伴奏声部为主的乐曲进行训练,以提高学生左手的控制能力。
(三)加强左右手的基础训练
对于钢琴的弹奏若要做到音量平衡,就必须加强双手的训练。在实际的乐曲弹奏中,学生所有的手指都应具备良好的灵活性与控制能力,做到按键准确、力度适中。然而,大多数学生右手的操控能力远远优于左手,左右两手的拇指虽然有着较强的力度,但相对迟缓,小指、无名指则纤细孱弱。对此,钢琴教学必须做好基础训练,通过专业理论、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向学生强调基本功的重要性与作用,以保证所有手指的弹奏力度、操控能力,能在弹奏乐曲的过程中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以实现主旋律、伴奏之间的协调、平衡。
(四)加深对乐曲的认识与理解
在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不仅需要培养、训练学生的肌体控制能力,同时应加强理论知识、书面内容、思维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学习、锻炼,也就是学生的大脑、神经对于乐曲的印象、理解、认识,以提高学生倾听、欣赏不同音量、音部、音响、音色时的辨识能力。对此,教师在直接教授学生演奏乐曲前,应针对具体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讲述音乐背景,使学生充分了解、掌握乐曲所要表达、抒发的情感、精神、思想等,从而在乐曲演奏中保证意识与操作的统一,维持音量平衡。
综上所述,在钢琴弹奏过程中,要具备控制好音量平衡的能力,必须从钢琴的教育入手,将音量平衡的影响因素渗透到钢琴教育的每一个细节当中。音量平衡的掌控是表现音乐美的重要手段,可以体现弹奏者对钢琴的驾驭能力,也能反映弹奏者的弹奏水平。实现音量平衡在钢琴教育中的良好应用,对于培养优秀的弹奏者有着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关键词:音量平衡 钢琴教学 影响因素 应用
所谓“平衡”,并非是传统意义上在数量、大小等方面的相同、平均,而是一种协调、融洽、均衡的状态,钢琴教学中的音量平衡,主要是指有意识地对乐曲、演奏方法等进行控制、安排,使学生弹奏时所有手指的力度、准确度以及指法,同乐曲各声部之间的音色、旋律、音量相互协调、均衡,维持一种平衡状态。以下,本文就钢琴教学中影响音量平衡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同时提出应用音量平衡的方法和手段。
一、钢琴教学中影响音量平衡的因素分析
(一)左手弹奏力度失控
在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对于主调作品的演奏,学生主要是以右手的弹奏负责旋律声部,而左手则弹奏乐曲的伴奏声部。其中,由左手输出的和声、低音、节奏变化,主要作用于陪衬、烘托乐曲的主旋律,对于乐曲的整体性、韵律有着直接影响。然而,在实际的演奏中,由于左手键以低音部分为主,右手键位中的单音构成较多。倘若学生左手弹奏失控、力度不当,将影响、干扰,甚至覆盖乐曲的主旋律,以至于乐曲的主线失去穿透性、音量平衡遭到破坏。
(二)两手输出音量不平衡
在钢琴教学中,学生的弹奏普遍存在两手输出音量相同的问题,以至于演奏出的乐曲在伴奏、旋律的主次关系上不够明确、清晰,从而难以强调、突出一些主要声部,导致乐曲的伴奏效果过于强烈,掩盖了主旋律,最终影响、破坏到乐曲的音量平衡,大幅削弱了乐曲演奏的整体效果。
(三)对于力度标记缺乏了解与认识
在钢琴教学中,较为常用的教材、乐谱,通常是在两行谱表之间列明力度标记,此种方法虽然有着直观的效果,但其内容过于片面,以至于学生将力度标记作为双手的共用标准。乐曲教材、乐谱中的力度标记,主要是针对乐曲的主旋律加以提示,而伴奏部分的弹奏则需要降低一个力度档次,由此才能保证主旋律与伴奏的协调、平衡,否则不仅会破坏乐曲的音量平衡,同时也将影响乐曲的整体演奏效果。
二、学前教育钢琴教学应用音量平衡的具体方法
(一)正确处理两手间的关系
在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乐曲中的主旋律、伴奏,主要是通过对左右手的分区按键操作来实现,由于绝大多数学生在生活中习惯使用右手,左手缺乏锻炼,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对左手控制力的训练,以保证音量平衡、主次协调。在实际的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向学生强调左手在乐曲弹奏中的伴奏地位,处理好左右手弹奏的配合度、衔接度,确保音量平衡。
(二)左手自身平衡制约
学生在弹奏乐曲的过程中,对于伴奏声部的输入,左手弹奏的力度应低于右手的主旋律,以维持两个声部间的协调、平衡。然而,由于左手弹奏负责的键位区域有着多声部、多层次的特点,以至于在乐曲的音量平衡中,左手输入的力度、准确度将直接影响到整体演奏效果。因此,在实际的学前钢琴教学中,教师应着重锻炼、培养学生左手手指灵敏度、独立性以及应变能力,综合考虑学生的年级、授课内容,有针对性的挑选一些以左手伴奏声部为主的乐曲进行训练,以提高学生左手的控制能力。
(三)加强左右手的基础训练
对于钢琴的弹奏若要做到音量平衡,就必须加强双手的训练。在实际的乐曲弹奏中,学生所有的手指都应具备良好的灵活性与控制能力,做到按键准确、力度适中。然而,大多数学生右手的操控能力远远优于左手,左右两手的拇指虽然有着较强的力度,但相对迟缓,小指、无名指则纤细孱弱。对此,钢琴教学必须做好基础训练,通过专业理论、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向学生强调基本功的重要性与作用,以保证所有手指的弹奏力度、操控能力,能在弹奏乐曲的过程中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以实现主旋律、伴奏之间的协调、平衡。
(四)加深对乐曲的认识与理解
在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不仅需要培养、训练学生的肌体控制能力,同时应加强理论知识、书面内容、思维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学习、锻炼,也就是学生的大脑、神经对于乐曲的印象、理解、认识,以提高学生倾听、欣赏不同音量、音部、音响、音色时的辨识能力。对此,教师在直接教授学生演奏乐曲前,应针对具体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讲述音乐背景,使学生充分了解、掌握乐曲所要表达、抒发的情感、精神、思想等,从而在乐曲演奏中保证意识与操作的统一,维持音量平衡。
综上所述,在钢琴弹奏过程中,要具备控制好音量平衡的能力,必须从钢琴的教育入手,将音量平衡的影响因素渗透到钢琴教育的每一个细节当中。音量平衡的掌控是表现音乐美的重要手段,可以体现弹奏者对钢琴的驾驭能力,也能反映弹奏者的弹奏水平。实现音量平衡在钢琴教育中的良好应用,对于培养优秀的弹奏者有着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