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风险已然成为当今社会不可避免的新境遇。当代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面对风险社会新境遇时常表现出不容乐观的行为,如风险意识的薄弱,经不起困难的考验和失败的打击等。本文以风险社会为视角,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新问题,试图通过合理利用网络,加强应急教育,强化危情管理,培育风险意识四方面不断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风险社会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b)-0156-01
1 风险社会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美国社会学家贝克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风险社会”这一概念后,学术界围绕“风险社会”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所谓风险社会,是指由于某些局部或突发事件可能导致或引发的社会灾难,如英国的疯牛病、美国的911恐怖事件,席卷全球的SARS等。随着社会的发展,“风险”已经无处不在。尽管高校一直被视为象牙塔,但各种各样的“风险”已经在高校蔓延,马加爵事件的出现、SARS时期的慌乱、自杀与犯罪数量的增加都潜在于许多高校之中。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更是推动社会进步、加快经济发展、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因此,基于风险社会视角下的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1]。
2 风险社会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问题
2.1 网络信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现代社会已成为网络社会,人们可通过网络媒介更快速实现对信息的选取和传播。在网络涵载了大量信息的同时,网络社会也存在着诸多风险,如虚假信息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错误指向、负面信息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隐性信息对人们的伤害等。目前,我国高校校园网络普遍建设完善,网络时代已经进入大学校园,网络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便捷与新的模式,同时,网络信息存在的风险也以更广泛、更快速、更多样的形式笼罩着这一群体。很多学生在网络社会中因负面信息影响丧失了应该具有的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因此,在风险社会视角下应重视网络信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2.2 突发事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一直被认为是社会中兼有知识和能力的一个群体,本应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较强的理性思考能力,但在很多突发事件中,有一部分高校学生缺乏可贵的知识和能力。如在非典期间,很多高校学生缺少理性判断,表现的慌乱、敏感、胆小。据说,从4月25日公布疫情到29日教育部要求学生不得随意返乡,短短四、五天时间,北京有的高校居然有近1/3的学生离校[2]。从此事件可以看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处理突发事件的作用和影响亟待提高,应该重视培养高校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培养学生在各种复杂和多变的突发事件中快速搜集信息、准确分析判断情势和自我保护的应变能力并提高风险意识。
2.3 违法犯罪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目前,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事件数量越发增多。部分大学生由于受社会、家庭、学校等不良因素的影响,进入高校后,消极懒散,无心学业,有些学校在管理上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不仅使学生的错误得以纵容且没有及时纠正,促使大学生素质降低甚至犯罪,有些甚至演变成影响社会局部稳定的群体性事件,成为高校发展中的一大风险问题。在这样的风险视角下,应着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有效性,降低高校学生违法犯罪这一风险。
3 风险社会视角下的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3.1 合理利用网络
现阶段我国学校德育模式主要是课堂讲授的形式,通过德育课向学生进行道德价值观的传授和灌输。但网络负面信息所呈现的消极表象又与学校德育所要引导的高尚道德观形成了尖锐的对立[3]。因此,在“网络德育”呼之欲出的同时,如何通过合理利用网络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一个重要话题。在学校内部,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网络授课、网络育人,开辟精神文化基地、心理辅导花园等特色网络专题,积极探索学校网络信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在学校外部,既要认识网络德育的特点和规律,又要正视网络德育所具有的负面效应,从而引导高校学生分辨网络信息的真伪,有选择性地运用网络。
3.2 加强应急教育
大多数高校都有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和措施,但是在日常的教学中,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教育却并不完善。许多高校学生在面对紧急情况的时候,缺少应对危机的经验,缺乏对突发事件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导致一些学生在突发事件面前无法做出理性的思考,因此,高校应积极开展应急教育,提高学生对应急教育应变能力。
3.3 强化危情管理
对有危险感情倾向及行为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帮助和教育,称为“危情管理”。危情产生的常见原因主要有:因与异性交往而产生的情感挫折;遭到家长、教师的严厉批评;家庭矛盾的产生和变故;受到同学或校外不良分子威胁恐吓;优秀学生考试失利、成绩突降等。产生危情的学生会出现各种表现,如长期自闭,有反常情绪行为和语言,不爱与同学和老师交往,情绪抑郁,言语中表露有自杀、出走意向或留有遗书,有攻击他人倾向等。因此要及时、有效地强化对有危险感情倾向学生的管理,及时消除、化解有危险感情倾向学生的异常情绪,防止自杀、出走、打架等危险事态发生。
3.4 培育风险意识
传统教育不太注重挫折教育和风险教育,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一遇到困难就找家长、老师,往往束手无策;一犯错误就自暴自弃或怨天尤人;一遇到挫折、失败就垂头丧气或悲观绝望,难以接受出错或失败的结局,这是缺乏风险意识和挫折意识的表现。针对这样的现象,高校应当开设专门的风险意识教育课程或相应的预防活动,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风险意识培育。进而使学生在行为选择前和行为时有预测风险、判断风险、降低风险、规避风险、面对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2]石挺.走出困扰—— “非典”引发的人文思考[M].武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53-161.
关键词:风险社会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b)-0156-01
1 风险社会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美国社会学家贝克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风险社会”这一概念后,学术界围绕“风险社会”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所谓风险社会,是指由于某些局部或突发事件可能导致或引发的社会灾难,如英国的疯牛病、美国的911恐怖事件,席卷全球的SARS等。随着社会的发展,“风险”已经无处不在。尽管高校一直被视为象牙塔,但各种各样的“风险”已经在高校蔓延,马加爵事件的出现、SARS时期的慌乱、自杀与犯罪数量的增加都潜在于许多高校之中。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更是推动社会进步、加快经济发展、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因此,基于风险社会视角下的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1]。
2 风险社会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问题
2.1 网络信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现代社会已成为网络社会,人们可通过网络媒介更快速实现对信息的选取和传播。在网络涵载了大量信息的同时,网络社会也存在着诸多风险,如虚假信息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错误指向、负面信息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隐性信息对人们的伤害等。目前,我国高校校园网络普遍建设完善,网络时代已经进入大学校园,网络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便捷与新的模式,同时,网络信息存在的风险也以更广泛、更快速、更多样的形式笼罩着这一群体。很多学生在网络社会中因负面信息影响丧失了应该具有的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因此,在风险社会视角下应重视网络信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2.2 突发事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一直被认为是社会中兼有知识和能力的一个群体,本应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较强的理性思考能力,但在很多突发事件中,有一部分高校学生缺乏可贵的知识和能力。如在非典期间,很多高校学生缺少理性判断,表现的慌乱、敏感、胆小。据说,从4月25日公布疫情到29日教育部要求学生不得随意返乡,短短四、五天时间,北京有的高校居然有近1/3的学生离校[2]。从此事件可以看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处理突发事件的作用和影响亟待提高,应该重视培养高校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培养学生在各种复杂和多变的突发事件中快速搜集信息、准确分析判断情势和自我保护的应变能力并提高风险意识。
2.3 违法犯罪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目前,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事件数量越发增多。部分大学生由于受社会、家庭、学校等不良因素的影响,进入高校后,消极懒散,无心学业,有些学校在管理上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不仅使学生的错误得以纵容且没有及时纠正,促使大学生素质降低甚至犯罪,有些甚至演变成影响社会局部稳定的群体性事件,成为高校发展中的一大风险问题。在这样的风险视角下,应着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有效性,降低高校学生违法犯罪这一风险。
3 风险社会视角下的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3.1 合理利用网络
现阶段我国学校德育模式主要是课堂讲授的形式,通过德育课向学生进行道德价值观的传授和灌输。但网络负面信息所呈现的消极表象又与学校德育所要引导的高尚道德观形成了尖锐的对立[3]。因此,在“网络德育”呼之欲出的同时,如何通过合理利用网络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一个重要话题。在学校内部,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网络授课、网络育人,开辟精神文化基地、心理辅导花园等特色网络专题,积极探索学校网络信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在学校外部,既要认识网络德育的特点和规律,又要正视网络德育所具有的负面效应,从而引导高校学生分辨网络信息的真伪,有选择性地运用网络。
3.2 加强应急教育
大多数高校都有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和措施,但是在日常的教学中,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教育却并不完善。许多高校学生在面对紧急情况的时候,缺少应对危机的经验,缺乏对突发事件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导致一些学生在突发事件面前无法做出理性的思考,因此,高校应积极开展应急教育,提高学生对应急教育应变能力。
3.3 强化危情管理
对有危险感情倾向及行为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帮助和教育,称为“危情管理”。危情产生的常见原因主要有:因与异性交往而产生的情感挫折;遭到家长、教师的严厉批评;家庭矛盾的产生和变故;受到同学或校外不良分子威胁恐吓;优秀学生考试失利、成绩突降等。产生危情的学生会出现各种表现,如长期自闭,有反常情绪行为和语言,不爱与同学和老师交往,情绪抑郁,言语中表露有自杀、出走意向或留有遗书,有攻击他人倾向等。因此要及时、有效地强化对有危险感情倾向学生的管理,及时消除、化解有危险感情倾向学生的异常情绪,防止自杀、出走、打架等危险事态发生。
3.4 培育风险意识
传统教育不太注重挫折教育和风险教育,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一遇到困难就找家长、老师,往往束手无策;一犯错误就自暴自弃或怨天尤人;一遇到挫折、失败就垂头丧气或悲观绝望,难以接受出错或失败的结局,这是缺乏风险意识和挫折意识的表现。针对这样的现象,高校应当开设专门的风险意识教育课程或相应的预防活动,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风险意识培育。进而使学生在行为选择前和行为时有预测风险、判断风险、降低风险、规避风险、面对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2]石挺.走出困扰—— “非典”引发的人文思考[M].武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53-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