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坐标图像题的解题策略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h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图像题是考察学生能力的一个很好的载体,他将数据处理和化学问题融为一体,信息量大,信息加工涉及诸如信息的寻找选择整理重组和应用等几个方面,易于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类比能力和推理能力,因此普遍学生反映困难较大,本文就对此类题的解题技巧进行分析。
  关键词: 坐标图 图像 高考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1-0094-01
  
   解此类题关键在于两点:一是熟练掌握题中所考察的知识点,二是掌握看图的技巧。看图主要分三步:一看面,知道横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含义,并养成良好的分析图像问题的习惯;二看点,起点、拐点、交点和终点,注意量变引起的质变;三看线,即点与点之间的变化趋势,紧密联系化学方程式的特点及题干中给出的条件。其中第二步中特殊点往往代表一个质的变化,是我们解图像题的一个突破口,这一点很容易被广大考生忽略。下面我们逐一分析:
  一 明确坐标图像的横、纵坐标所表示的意义,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分析坐标图像题时常忽略了图像中横纵坐标所表示的意义,导致做错题或思维受阻。
   例: 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下变化规律(图中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
   反应Ⅰ:2A(g)+B(g) 2C(g) 反应Ⅱ:2A(g) C(g)
   反应Ⅲ:3A(g)+B(g) 2C(g) 反应Ⅳ:A(g)+B(g) 2C(g)
   根据以上规律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反应Ⅰ:ΔH>0,P2>P1
   B.反应Ⅱ:ΔH<0,T1>T2
   C.反应Ⅲ:ΔH>0,T2>T1;或ΔH<0,T1>T2
   D.反应Ⅳ:ΔH<0,T2>T1
   解析:在该题中正确的答案应选BC,但有部分学生漏选了C答案。他们认为在反应III的图像中,T2曲线的斜率比T1的大,说明在T2的温度下反应速率比在T1温度下大,所以T2一定大于T1(根据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这些学生犯错误的原因是受了平常一些习题的影响,错误迁移知识,认为斜率就一定代表速率。其实,该图像的横坐标表示加入B的物质的量,纵坐标表示C物质在平衡时的体积分数。这两条曲线上任意一点表示在加入一定量的B时,反应达到平衡的平衡点。图中的曲线表示的是在某一温度下随着B加入的物质的量不同(其他条件不变),反应达到平衡时C在平衡体系中的体积分数的变化情况,其斜率并不代表反应速率的大小。
   答案:BC
   纠错反馈:先明确图像的横、纵坐标所表示的意义,再进一步深入分析,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否则,容易的题目也会变成难题。
  二 抓特殊点( 起点、交点、拐点、终点),注意量变引起的质变
   例:往100mlNaOH溶液中通入CO2充分反应后,在减压和较低温度下,将溶液蒸干,得白色固体。通入CO2的体积V(ml)(标准状况)与所得固体M的质量m(g)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A点 时,固体M的化学式是_______,通入CO2的体积是_______;(2)C点时,固体M的化学式是_________,通入CO2的体积是_______;(3)B点时,固体M的化学式是_________,通入CO2的体积是_______;(4)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解析:这是一个坐标图像信息题,按坐标图像题的解题方法,首先看面,明确横纵坐标的含义:纵坐标是固体的质量,横坐标是通入CO2的体积;其次看图像中的特殊点:起点、 交點、拐点和终点,本图的起点是0点,拐点是A点,终点是C点;最后看点与点间的变化趋势,本图均是逐渐增大。此图中的起点,也就是通入CO2的体积为零的点,就是本题的突破口,当通入的CO2为零时,必然是原本的100mlNaOH溶液,蒸干后固体质量是4g,说明溶质NaOH为4g,所以CNaOH=1mol/L
   根据反应原理:CO2+2NaOH=Na2CO3+H2O
   0.05 0.10.05
   Na2CO3+CO2+H2O=2NaHCO3
   0.05 0.050.1
  和反应中的Na元素守恒知:当NaOH全部转化为Na2CO3时,其物质的量是0.05mol,质量为5.3g,通入的CO2的物质的量是0.05mol,体积为1120ml;当NaOH全部转化为NaHCO3时,其物质的量是0.1mol,质量是8.4g, 通入的CO2的物质的量是0.1mol,体积为2240ml.所以图像中的A点的固体是Na2CO3, 通入的CO2体积为1120ml;C点的固体是NaHCO3, 通入的CO2体积为2240ml,B点介于A、C之间,固体是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计算CO2体积时,设Na2CO3的物质的量为x, NaHCO3的物质的量为y,
   据Na元素守恒有2x+y=0.1,
   据质量关系有106x+84y=7.16, 解方程得x=0.02, y=0.06
   所以nCO2=0.08mol VCO2=0.08×22.4×1000=1792(ml)
   答案:(1)Na2CO3,1120(2)NaHCO3,2240
   (3)Na2CO3和Na2CO3,1792 (4)1mol/L
   纠错反馈:解此题时,由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分析图像问题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忽略了图像中 “4.0”对应的起点,没能深究它所代表的含义,以致无法解题。
  三 看线,即点与点之间的变化趋势,紧密联系化学方程式及题干中给出的条件
   例:已知硝酸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时,还原产物可能是NO2 NO,N2O,N2和NH4+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同学将一定量的Fe3O4和Al粉组成的铝热剂投入一定量的很稀的硝酸中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无气体放出,在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某浓度的NaOH溶液,产生的沉淀的物质的量(mol)与所加NaOH的体积(ml)的关系如上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铝热剂投入硝酸中充分反应后,Fe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
   (2)所加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
   (3)设铝热剂中Fe3O4和A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
   (4)充分反应后,硝酸的还原产物是上述中的_____,其物质的量是_____。
   解析:据题意,反应中无气体放出,所以硝酸的还愿产物是NH4+,且溶液中的离子肯定有Al3+,NH4+NO3-,Fe3+或者还有Fe2+。分析图像:一看面,纵坐标表示沉淀的物质的量,横坐标表示加入NaOH的体积;二看点,起点O,转折点A、B、C、D;三看变化趋势,得知OA段加入NaOH,沉淀的量一直为零,说明这些NaOH用于中和反应,间接说明原溶液中硝酸过量,所以Fe的存在形式一定为Fe3+.AB段沉淀的量逐渐增加,到B点达到最大值,物质的量为0.024mol,说明此时铁和铝恰好全部转化为 Al(OH)3和Fe(OH)3沉淀,BC段加入NaOH沉淀的量不变说明NaOH用于其他离子的反应,此离子肯定是NH4+,CD段沉淀逐渐减少,说明Al(OH)3在溶解,到D点以后不在发生改变,说明Al(OH)3溶解完全,剩余的是Fe(OH)3,物质的量是 0.018mol, nAl(OH)3=0.006mol,由Al(OH)3+OH-=AlO2-+2H2O知,溶解Al(OH)3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0.006mol,体积由图知为2ml,所以CNaOH=3mol/L. nFe(OH)3=0.018mol,由铁元素守恒知nFe3O4=0.006mol,nAl(OH)3=0.006mol,由铝元素守恒知nAl=0.006mol,所以Fe3O4和A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BC段加入NaOH1ml后沉淀的量没变,说明这1ml的NaOH与NH4+反应,由NH4++OH-=NH3.H2O知nNH4+=nOH-=0.003mol
   答案:⑴+3 ⑵3 mol/L ⑶1:1 ⑷NH4+ 0.003mol
   纠错反馈:在分析图像时,要联系化学方程式,联系题设条件。虽然看起来这是一个简单问题,但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不容易。
其他文献
摘 要:探究性教学已逐渐走进课堂,原因在于它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的获取知识向主动探索知识的转化,它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创设实验”作为探究性教学模式的一种,它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正确地学习,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思考与探索,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全面提高学习能力。
摘 要:地理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本着“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原则,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使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面向全体学生基本奠定学生终身受用的较全面的地理观念和智能基础。  关键词:地理品质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1-0087-01     根据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关键词:阅读活动;拓展视野;个性化;质疑反思;张扬个性  中图分类号:G623.23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中学生口语现状及问题,之后文章提出了农村中学生口语发展对策,主要包括:完善课堂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阅读课堂效率,积累足够丰富的语言材料;加强课堂情感投入,发展学生稳定的心理素质; 重视理论联系实践,构建学生口语训练的平台;融入现代教学手段,发展学生口语思维的能力等方面。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口语;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63.3  语文,是一门工
摘 要由单一授课改为小组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创新精神,培养探究精神,打造民主和谐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创新意识 探究学习 民主和谐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1-0093-01     新课程理念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不仅学到知识而且重视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同時培养创新精神能力。我觉得一堂好课必须
摘 要: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利用函数证明不等式是不等式证明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它要求我们根据需证不等式的结构特征,合理地选择一个函数模型,运用函数的性质,挖掘出其中所蕴涵的不等关系,从而实现证明的不等式.  关键词:函数 不等式 证明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1-0096-01    不等式是历年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
摘要:古诗词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点部分也是难点  部分,带着学生走进传统文学的殿堂,是语文教师的职责。  关键词:阅读教学 鉴赏能力 共鸣 抑扬顿挫  中图分类号:G623.23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学习古诗词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对祖国文字充满热爱之情。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得到一些教学心得,有益提高学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