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印两国现在应该认真考虑如何客观地看待对方,如何防止或减少因错误判断而造成的干扰,以及如何增进互信和谅解。
任何一个国家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与其他国家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作为两个文明古国,印度和中国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经历两千多年的紧密联系,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在对方国家均早已生根发芽,水乳交融。
1924年,泰戈尔访问中国时,两国间源远流长的文化交往又一次焕发生机。这次历史性的访问不仅为中国人民带去了印度文明的巅峰造诣,更唤醒了壮丽的东方文明。在泰戈尔看来,某种程度上,印中合作不仅关系到两国未来的发展,更关乎亚洲与世界的未来。
泰戈尔致力于通过各种学术研究项目,寻求复兴和加强印中两个文明古国之间的人文交流。因为泰戈尔的远见卓识,1937年印度国际大学(Visva-Bharati University)成立了中国学院(即中国语言文化系),成为当时印度唯一致力于研究中国文化的机构。泰戈尔访华后,两国的文化互动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风雨70载
1950年4月1日,印度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印度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1954年,两国共同提出举世闻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印中关系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同时也将印中友好合作推向第一个高潮。
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双方的文化交流再度繁荣。1955年,时任印度外交部副部长的钱达(A. K.Chanda)首次率领印度文化代表团访问中国。随后,尤其是在拉吉夫·甘地(Rajiv Gandhi)于1988年对中国进行划时代的访问之后,两国之间的文化合作取得了重大进展。1988年5月签署的《文化合作协定》规定了印中文化合作的总体框架。
2003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Vajpayee)访华期间签署了一项文化交流计划(CEP),该计划促进了双方文化团体、艺术展览、文化节以及考古和图书馆领域的交流,加强了印度国家博物馆、国家现代美术馆、国家图书馆、桑杰纳塔克学院与中国文博机构之间的交流。2007年2月,玄奘纪念堂在印度那烂陀寺落成。2008年6月,印中联合发行了两枚邮票,其中一幅描绘了印度菩提迦耶的佛陀伽耶大菩提寺,另一幅描绘了中国洛阳的白马寺。
2010年12月,两国签署了文化交流计划,通过印中表演艺术家、作家、档案学家和考古学家的互访,促成了双方一系列文化交流方面的合作。2012年3月,印中两国领导人决定将2 012年定为“中印友好合作年”,两国决心进一步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
进入21世纪,印中建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之间的高层交往更加频繁,贸易和经济合作以及文化和教育合作迅速发展。两国通过妥善处理分歧和寻求共同发展,加强了友好互动。
2 014年访问印度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发起了“中印文化交流计划”,内容涉及旅游合作、青年交流、博物馆交流、语言教学、经典和当代作品翻译、电影和电视交流等。《中印文化交流百科全书》于2014年6月出版,包括中英文两个版本。该百科全书共有700多个条目,展现了两国在贸易、经济、文学、文化和哲学领域的密切交流史。可以看到,两国民众之间相互交流思想的意愿是强烈而热切的。
两国人民,尤其是年轻一代,对彼此的历史和文化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希望能找到一条更快、更直接的渠道来获取对方的信息。印度的电影、音乐、服装和瑜伽在中国变得很流行,与此同时,印度人对中国功夫、饮食和产品也很着迷。越来越多的印度人和中国人选择到对方国家旅游,希望对彼此的国家有第一手的了解。此外,来自两国的许多学生都选择在对方国家学习或从事研究工作。
2018年,中印领导人在武汉举办了第一次非正式会晤,双方达成建立中印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重要共识。2 019年10月,在印度马哈巴利普拉姆举行第二次非正式峰会期间,双方决定将2020年定为“中印人文交流年”。
文化交流是两国相互信任和长期合作的基础。如果不了解彼此的文化,其他领域的合作就无法充分发展,这突显了两国之间教育交流的重要性。早在2003年,中国和印度就签署了教育交流计划。2006年11月,两国领导人在新德里签署了新的教育交流计划,进一步加强了双边教育交流。双方都清楚教育对人力资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也认识到两国之间进一步的教育交流将是有益的。
近年来,两国的许多大学对相互合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由泰戈尔创立的印度国际大学在这些合作计划中发挥了先锋作用。同样的,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深圳大学和井冈山大学也建立了印度研究中心。此外,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和西藏民族大学开设了印地语课程。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云南民族大学还开设了孟加拉语课程。双方的教育交流将为两国关系注入新的活力。
文化交流的本质
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并增进相互认知,不仅是避免国家之间不必要摩擦的重要手段,还有助于发展自己的文化,并通过接触和吸收其他文化进一步强化其自身文化。近年来,印度和中国在政府和非政府层面上开展了多渠道、多方面、多形式的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的意义并非局限于文化本身。尽管过去几年中印关系在各个方面都迅速发展,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仍然滞后。兩国现在应该认真考虑如何客观地看待对方,如何防止或减少因错误判断而造成的干扰,以及如何增进互信和谅解。我想文化交流在印中双边关系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
本文作者Avijit Banerjee是西孟加拉邦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院长。
任何一个国家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与其他国家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作为两个文明古国,印度和中国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经历两千多年的紧密联系,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在对方国家均早已生根发芽,水乳交融。
1924年,泰戈尔访问中国时,两国间源远流长的文化交往又一次焕发生机。这次历史性的访问不仅为中国人民带去了印度文明的巅峰造诣,更唤醒了壮丽的东方文明。在泰戈尔看来,某种程度上,印中合作不仅关系到两国未来的发展,更关乎亚洲与世界的未来。
泰戈尔致力于通过各种学术研究项目,寻求复兴和加强印中两个文明古国之间的人文交流。因为泰戈尔的远见卓识,1937年印度国际大学(Visva-Bharati University)成立了中国学院(即中国语言文化系),成为当时印度唯一致力于研究中国文化的机构。泰戈尔访华后,两国的文化互动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风雨70载
1950年4月1日,印度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印度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1954年,两国共同提出举世闻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印中关系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同时也将印中友好合作推向第一个高潮。
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双方的文化交流再度繁荣。1955年,时任印度外交部副部长的钱达(A. K.Chanda)首次率领印度文化代表团访问中国。随后,尤其是在拉吉夫·甘地(Rajiv Gandhi)于1988年对中国进行划时代的访问之后,两国之间的文化合作取得了重大进展。1988年5月签署的《文化合作协定》规定了印中文化合作的总体框架。
2003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Vajpayee)访华期间签署了一项文化交流计划(CEP),该计划促进了双方文化团体、艺术展览、文化节以及考古和图书馆领域的交流,加强了印度国家博物馆、国家现代美术馆、国家图书馆、桑杰纳塔克学院与中国文博机构之间的交流。2007年2月,玄奘纪念堂在印度那烂陀寺落成。2008年6月,印中联合发行了两枚邮票,其中一幅描绘了印度菩提迦耶的佛陀伽耶大菩提寺,另一幅描绘了中国洛阳的白马寺。
2010年12月,两国签署了文化交流计划,通过印中表演艺术家、作家、档案学家和考古学家的互访,促成了双方一系列文化交流方面的合作。2012年3月,印中两国领导人决定将2 012年定为“中印友好合作年”,两国决心进一步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
进入21世纪,印中建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之间的高层交往更加频繁,贸易和经济合作以及文化和教育合作迅速发展。两国通过妥善处理分歧和寻求共同发展,加强了友好互动。
2 014年访问印度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发起了“中印文化交流计划”,内容涉及旅游合作、青年交流、博物馆交流、语言教学、经典和当代作品翻译、电影和电视交流等。《中印文化交流百科全书》于2014年6月出版,包括中英文两个版本。该百科全书共有700多个条目,展现了两国在贸易、经济、文学、文化和哲学领域的密切交流史。可以看到,两国民众之间相互交流思想的意愿是强烈而热切的。
两国人民,尤其是年轻一代,对彼此的历史和文化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希望能找到一条更快、更直接的渠道来获取对方的信息。印度的电影、音乐、服装和瑜伽在中国变得很流行,与此同时,印度人对中国功夫、饮食和产品也很着迷。越来越多的印度人和中国人选择到对方国家旅游,希望对彼此的国家有第一手的了解。此外,来自两国的许多学生都选择在对方国家学习或从事研究工作。
2018年,中印领导人在武汉举办了第一次非正式会晤,双方达成建立中印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重要共识。2 019年10月,在印度马哈巴利普拉姆举行第二次非正式峰会期间,双方决定将2020年定为“中印人文交流年”。
文化交流是两国相互信任和长期合作的基础。如果不了解彼此的文化,其他领域的合作就无法充分发展,这突显了两国之间教育交流的重要性。早在2003年,中国和印度就签署了教育交流计划。2006年11月,两国领导人在新德里签署了新的教育交流计划,进一步加强了双边教育交流。双方都清楚教育对人力资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也认识到两国之间进一步的教育交流将是有益的。
近年来,两国的许多大学对相互合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由泰戈尔创立的印度国际大学在这些合作计划中发挥了先锋作用。同样的,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深圳大学和井冈山大学也建立了印度研究中心。此外,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和西藏民族大学开设了印地语课程。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云南民族大学还开设了孟加拉语课程。双方的教育交流将为两国关系注入新的活力。
文化交流的本质
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并增进相互认知,不仅是避免国家之间不必要摩擦的重要手段,还有助于发展自己的文化,并通过接触和吸收其他文化进一步强化其自身文化。近年来,印度和中国在政府和非政府层面上开展了多渠道、多方面、多形式的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的意义并非局限于文化本身。尽管过去几年中印关系在各个方面都迅速发展,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仍然滞后。兩国现在应该认真考虑如何客观地看待对方,如何防止或减少因错误判断而造成的干扰,以及如何增进互信和谅解。我想文化交流在印中双边关系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
本文作者Avijit Banerjee是西孟加拉邦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