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增强中印互信?对中国人来讲,要调整心态,认真学习印度的历史文化;对印度人来讲,要从被过滤的英语信息中解脱出来。
1950年4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的开国者的领导下,两个伟大的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在当时是一件轰动世界的大事。今天我们庆祝中印建交70周年,依然是一件引起广泛关注的国际大事。因为中印两国对于整个世界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而且这种重要性与时俱进,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只要中印同心,世界上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中国、印度是世界上仅有两个人口超十亿的大国,占世界总人口的37%,而且经济蓬勃发展,是世界上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中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印度的经济超越了昔日的宗主国、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直追德国、日本。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最早进入高级国家形态——文明国(文明共同体)的国家。国家形态的优势来自先进的观念文明,这些先进的观念文明主要有:天人合一与梵我一如,仁爱和合与慈爱不害,民惟邦本与长老会制,恕道思想与容忍观念,中庸之道与中观思想。以上从哲学、道德、政治学、社会思想和方法论五个方面,总结了中印两国自古至今存在的先进观念。产生这五大先进观念的思想土壤是中国的“天下大同”和印度的“世界一家”。
2014年9月17日,习近平主席访问莫迪总理的家乡古吉拉特邦,莫迪总理对他说:中印两国是“两个身体,一种精神”。第二天习主席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发表的题为《携手追寻民族复兴之梦》演讲中引述了莫迪总理的话,并指出这些话道出了中印两大文明和平向善的共同本质和心灵相通的内在联系。他说:“中华民族主张的‘天下大同’和印度人民追求的‘世界一家’、中华民族推崇的‘兼爱’和印度人民倡导的‘不害’是相通的,我们都把‘和’视作天下大道,希望万国安宁,和谐共处。”
“天下大同”和“世界一家”以及上述五大先进观念,是建构中印友谊大厦的思想基础。正因为有了这些思想基础,中国和印度学者提出了“龙象共舞”、“中印大同”、CHINDIA等新的畅想。
其中, 最有创意的CHINDIA,是号称“印度智王”的著名经济学家杰伦兰密施创造的词汇,一问世就为世人所接受。著名学者谭中先生认为CHINDIA的最佳汉译就是“中印大同”。我非常赞同谭先生的意见,在为《理解CHINDIA:关于中国与印度的思考》中文版所写的跋《释“豫”(CHINDIA)》中写道:豫(CHINDIA),即是中印大同,就是中国和印度大团结、大合作、大联合、大交流、大互惠、大发展、大相爱、大坦诚、大智慧、大慈悲、大福祉、大光明。龙象者,龙之象也;龙彰象,象显龙;龙象不争,龙象共舞,龙象无敌。龙播甘霖,象洒智睿,龙象福佑天下。“豫”是当今世界的最大吉象,最大福音,最大好事。所以,不光中印两国27亿人民为之高兴,全世界所有的人都应当为之高兴。
作为学习、研究中印文化及关系逾半个世纪的学者,我对中印大同充满憧憬和向往。在跋中进一步写道:“我们的中印大同,是完全从当今中印國际政治的实际出发,超越一切宗教信仰,经过不懈努力,一定可以实现的社会理想。中印大同的基本内容,实现途径及最终结局,就是上述的‘十二大’。中印两国所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人民、知识精英和政治家们的共识,可以推动两国之间的大团结、大联合、大合作。这三者是中印大同的第一境界,由此必然带来大交流、大互惠、大发展的第二境界。然而,若要向更高水平的第三境界发展,需要大相爱、大坦诚、大智慧这三者,既是中印大同的重要内容,又是进入第四境界的推动力。有此推动,必然呈现大慈悲、大福祉、大光明的美好前景。这是中印大同的最高境界,它不仅给中印人民而且给全世界人民带来关怀、幸福、自由与光荣。”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以上文字是2006年写的,中印关系的现实到底如何呢?2017年我在广州大学城举办的“金砖国家智库研讨会”上说:“近年来,中印关系总体上是好的,两国领导人实现成功互访,经贸关系取得新的实质性发展。但是,中印关系的友好程度,离我们的理想和可以达到的程度,离两国人民的期望,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应该千方百计提升中印关系的热度和质量。”
造成这种“较大差距”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西方的冷战思维、地缘政治作祟,像魔王罗波那千方百计破坏罗摩和悉多的婚姻那样,想方设法为中印关系友好发展制造障碍。二是中印之间缺乏必要的互信,出现了“信任赤字”。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西方冷战思维与地缘政治的干扰、破坏只是外因,起主要作用的是内因——缺乏必要的互信。所以,我们要再一次强调增进中印互信的重要性、必要性。互信,是解决中印一切问题的关键。
怎样增强中印互信呢?对中国人来讲,首先要调整心态,认真学习印度的历史文化,重温一下玄奘的取经精神,感念抗战时期泰戈尔、柯棣华为代表的印度人民对苦难中国人民的支持与帮助。对印度人来讲,首先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耳朵,要从被过滤的英语信息中解脱出来。
无论中国人还是印度人,对问题的认识是分群体的。总体而言,随着掌握历史和现代知识的多寡,呈现由高到低的分布态势。中印学者中的印度学家、中国学家互信程度最高:大部分人呈中间状态;去过印度旅游的人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印度的认识大为改观,一种简单认为印度脏乱差,和1980年代西方人看中国差不多。持这种观感的人是大多数,但比例在不断下降。
可以看出,中印互信的程度和年龄、地位关系不大,而和信息掌握多少成正相关。这就有说明“信任赤字来自信息赤字、知识赤字。中印缺乏必要的相互了解”。所以在中国留学、工作的印度年轻人,相信自己看到、听到的真实中国,对中国、中国人充满信任。2019年12月19日,我参加接待了“印度青年领袖团”,10位印度精英通过参观访问,看到、听到了真实的中国,对中国充满惊讶、好感和友好。这和我2018年12月访问印度时见到的情景,是一模一样的。印度人,特别是年轻人,通过各种现代信息渠道,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有了比老一辈更全面、更准确、更深刻的认知,所以对中国和中国文化表现出发自内心的热爱与友好。我相信,中印两国的年轻一代,一定会将中印友谊的大厦建造得更雄伟、更坚固、更壮观,造福中印人民,造福整个世界。
最让人感动的是这次中国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不少印度学生和白领没有回去,留在中国帮助抗疫,发信息、写文章为中国鼓劲。其中有一位叫Garry的医生,以当年柯棣华大夫为榜样,来到了抗疫第一线。
在中印建交70年之际,我更加坚定地相信,有了这种互爱与互信,中印两国人民在“武汉共识”和“金奈愿景”的思想指引下,一定会将中印友谊大厦又快又好地建造起来。
本文作者郁龙余为深圳大学印度研究中心教授,中国印度文学、中印文化关系研究专家,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印度文学研究分会会长。
1950年4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的开国者的领导下,两个伟大的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在当时是一件轰动世界的大事。今天我们庆祝中印建交70周年,依然是一件引起广泛关注的国际大事。因为中印两国对于整个世界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而且这种重要性与时俱进,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只要中印同心,世界上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中国、印度是世界上仅有两个人口超十亿的大国,占世界总人口的37%,而且经济蓬勃发展,是世界上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中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印度的经济超越了昔日的宗主国、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直追德国、日本。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最早进入高级国家形态——文明国(文明共同体)的国家。国家形态的优势来自先进的观念文明,这些先进的观念文明主要有:天人合一与梵我一如,仁爱和合与慈爱不害,民惟邦本与长老会制,恕道思想与容忍观念,中庸之道与中观思想。以上从哲学、道德、政治学、社会思想和方法论五个方面,总结了中印两国自古至今存在的先进观念。产生这五大先进观念的思想土壤是中国的“天下大同”和印度的“世界一家”。
2014年9月17日,习近平主席访问莫迪总理的家乡古吉拉特邦,莫迪总理对他说:中印两国是“两个身体,一种精神”。第二天习主席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发表的题为《携手追寻民族复兴之梦》演讲中引述了莫迪总理的话,并指出这些话道出了中印两大文明和平向善的共同本质和心灵相通的内在联系。他说:“中华民族主张的‘天下大同’和印度人民追求的‘世界一家’、中华民族推崇的‘兼爱’和印度人民倡导的‘不害’是相通的,我们都把‘和’视作天下大道,希望万国安宁,和谐共处。”
“天下大同”和“世界一家”以及上述五大先进观念,是建构中印友谊大厦的思想基础。正因为有了这些思想基础,中国和印度学者提出了“龙象共舞”、“中印大同”、CHINDIA等新的畅想。
其中, 最有创意的CHINDIA,是号称“印度智王”的著名经济学家杰伦兰密施创造的词汇,一问世就为世人所接受。著名学者谭中先生认为CHINDIA的最佳汉译就是“中印大同”。我非常赞同谭先生的意见,在为《理解CHINDIA:关于中国与印度的思考》中文版所写的跋《释“豫”(CHINDIA)》中写道:豫(CHINDIA),即是中印大同,就是中国和印度大团结、大合作、大联合、大交流、大互惠、大发展、大相爱、大坦诚、大智慧、大慈悲、大福祉、大光明。龙象者,龙之象也;龙彰象,象显龙;龙象不争,龙象共舞,龙象无敌。龙播甘霖,象洒智睿,龙象福佑天下。“豫”是当今世界的最大吉象,最大福音,最大好事。所以,不光中印两国27亿人民为之高兴,全世界所有的人都应当为之高兴。
作为学习、研究中印文化及关系逾半个世纪的学者,我对中印大同充满憧憬和向往。在跋中进一步写道:“我们的中印大同,是完全从当今中印國际政治的实际出发,超越一切宗教信仰,经过不懈努力,一定可以实现的社会理想。中印大同的基本内容,实现途径及最终结局,就是上述的‘十二大’。中印两国所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人民、知识精英和政治家们的共识,可以推动两国之间的大团结、大联合、大合作。这三者是中印大同的第一境界,由此必然带来大交流、大互惠、大发展的第二境界。然而,若要向更高水平的第三境界发展,需要大相爱、大坦诚、大智慧这三者,既是中印大同的重要内容,又是进入第四境界的推动力。有此推动,必然呈现大慈悲、大福祉、大光明的美好前景。这是中印大同的最高境界,它不仅给中印人民而且给全世界人民带来关怀、幸福、自由与光荣。”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以上文字是2006年写的,中印关系的现实到底如何呢?2017年我在广州大学城举办的“金砖国家智库研讨会”上说:“近年来,中印关系总体上是好的,两国领导人实现成功互访,经贸关系取得新的实质性发展。但是,中印关系的友好程度,离我们的理想和可以达到的程度,离两国人民的期望,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应该千方百计提升中印关系的热度和质量。”
造成这种“较大差距”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西方的冷战思维、地缘政治作祟,像魔王罗波那千方百计破坏罗摩和悉多的婚姻那样,想方设法为中印关系友好发展制造障碍。二是中印之间缺乏必要的互信,出现了“信任赤字”。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西方冷战思维与地缘政治的干扰、破坏只是外因,起主要作用的是内因——缺乏必要的互信。所以,我们要再一次强调增进中印互信的重要性、必要性。互信,是解决中印一切问题的关键。
怎样增强中印互信呢?对中国人来讲,首先要调整心态,认真学习印度的历史文化,重温一下玄奘的取经精神,感念抗战时期泰戈尔、柯棣华为代表的印度人民对苦难中国人民的支持与帮助。对印度人来讲,首先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耳朵,要从被过滤的英语信息中解脱出来。
无论中国人还是印度人,对问题的认识是分群体的。总体而言,随着掌握历史和现代知识的多寡,呈现由高到低的分布态势。中印学者中的印度学家、中国学家互信程度最高:大部分人呈中间状态;去过印度旅游的人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印度的认识大为改观,一种简单认为印度脏乱差,和1980年代西方人看中国差不多。持这种观感的人是大多数,但比例在不断下降。
可以看出,中印互信的程度和年龄、地位关系不大,而和信息掌握多少成正相关。这就有说明“信任赤字来自信息赤字、知识赤字。中印缺乏必要的相互了解”。所以在中国留学、工作的印度年轻人,相信自己看到、听到的真实中国,对中国、中国人充满信任。2019年12月19日,我参加接待了“印度青年领袖团”,10位印度精英通过参观访问,看到、听到了真实的中国,对中国充满惊讶、好感和友好。这和我2018年12月访问印度时见到的情景,是一模一样的。印度人,特别是年轻人,通过各种现代信息渠道,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有了比老一辈更全面、更准确、更深刻的认知,所以对中国和中国文化表现出发自内心的热爱与友好。我相信,中印两国的年轻一代,一定会将中印友谊的大厦建造得更雄伟、更坚固、更壮观,造福中印人民,造福整个世界。
最让人感动的是这次中国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不少印度学生和白领没有回去,留在中国帮助抗疫,发信息、写文章为中国鼓劲。其中有一位叫Garry的医生,以当年柯棣华大夫为榜样,来到了抗疫第一线。
在中印建交70年之际,我更加坚定地相信,有了这种互爱与互信,中印两国人民在“武汉共识”和“金奈愿景”的思想指引下,一定会将中印友谊大厦又快又好地建造起来。
本文作者郁龙余为深圳大学印度研究中心教授,中国印度文学、中印文化关系研究专家,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印度文学研究分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