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红军余新元讲述往事 白求恩主刀保住了我的腿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uizuiz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求恩决定自己主刀为余新元做手术。由于前线麻醉和消毒药品奇缺,白求恩只好把捣碎的蒜末摊在黄纱布上为余新元的伤口消毒。这招还挺灵,一个月后,肿消了;半年后,伤口基本愈合。随后,余新元回到部队,又投身抗日战场。
  被群众誉为“雷锋知音”的老红军余新元,头上的伤疤是故事,身上的弹痕是故事,残缺的脚掌是故事,但他却只讲雷锋不讲自己。英雄故事,催人奋进。他对雷锋精神的感悟,他学雷锋、讲雷锋的事迹,激励很多人弘扬雷锋精神;他在战争年代英勇作战九死一生的传奇故事,更是让我们深深感动。很多人都知道,老红军余新元送雷锋和郭明义“两代雷锋”参军,矢志不渝宣传雷锋精神;很多人却不知道,他在战争年代就是一位英雄——他7次荣立战功,屡负重伤,九死一生。
  黄土岭战斗中受重伤
  1936年11月,山城堡战役打响。入伍不满3个月、只有13岁的余新元,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战斗。那次,他缴获4枚手榴弹、300多发子弹,但战场上的血腥残酷让他深受震撼。战斗结束后,想到许多熟悉的战友永远离开人世,他忍不住大哭起来。
  “怕死奠来当红军!”指导员和战友们的话,让余新元顿时便止住了哭声。从此,“当兵不能当逃兵,怕死奠来当红军”成为他毕生遵循的信条。此后接连几次战斗中,他2次负伤。一次被弹片击中腰部,一次被击伤左腿。他伤势稍愈便投入到战斗中。
  “赶紧准备给他截肢!”1939年的黄土岭战役中,余新元的左腿从小腿到大腿根多处被敌人机枪击中,他被抬到医院后听到有人这样大喊。恰巧,白求恩经过,心疼地说:“太年轻了,要是少了一条腿,将来可怎么办啊!”
  于是,白求恩决定自己主刀为余新元做手术。由于前线麻醉和消毒药品奇缺,白求恩只好把捣碎的蒜末摊在黄纱布上为余新元的伤口消毒。这招还挺灵,一个月后,肿消了;半年后,伤口基本愈合。随后,余新元回到部队,又投身抗日战场。
  后来,白求恩牺牲的噩耗传来,余新元痛哭一场。此后多年,每每想起白求恩,他总会潸然泪下。
  “我为啥和白求恩感情这么深呢?”余新元对记者说,“有人喊给我截肢时,他一下子把我终身的事都想到了,保住了我的一条腿,你说我对他的感隋能不深吗?他一个外国人,对我这样一个非亲非故的士兵饱含真情大爱,为我治病疗伤,我怎能不感激他一辈子呢?”
  “白求恩不只救了我一人,还救了千千万万的人。”余新元回忆说,白求恩对战场救治很有经验,他叮嘱我军官兵每人带一个纱布包,要求有关部门为每人发3瓣大蒜。这种用纱布包加大蒜防毒的妙招非常管用,救了无数人。为此,官兵们都很感激他。
  “自求恩不仅医术高超,救过我的命,还坚定了我走革命道路的信念。”余新元说,那时他没多少文化,听白求恩作了几场报告,虽然当时有些革命道理没完全听明白,但对他坚定革命理想,起到了积极作用。
  “没有白求恩,就没有我的今天!”余新元说,“做人,永远不要忘了在你最困难、最危险时,伸手救你的人。白求恩是我一辈子忘不了的恩人!”
  反“扫荡”中作战勇敢
  1940年8月,八路军发动著名的百团大战。余新元随部队参加了破坏日占井陉煤矿的战斗。当时,290多名日军利用有利地形负隅顽抗。
  战斗整整持续了3天半,最终凭借顽强的战斗精神,我军取得胜利。这次战斗中,余新元不幸被敌人炮弹炸伤。他负伤不下火线,坚持战斗至最后,被记功一次。
  回忆烽火岁月,余新元说,最难忘的是参加狼牙山反“扫荡”战斗。
  1941年,日军集中5000余兵力,对狼牙山地区进行疯狂“扫荡”。时任副排长的余新元,奉命带领战士阻击敌人,为团主力和一万多群众转移争取时间。战斗打响后,日军在迫击炮和机枪的掩护下疯狂发起进攻。余新元和战友们依托有利地形组织抗击,手榴弹、子弹、“石头炮弹”全面开花,连续打退敌人19次冲击。当敌人第20次向他们发起冲锋时,余新元和仅剩的几名战友已是人人带伤。“豁出去跟他们拼了!”余新元打出最后一发子弹,刚要低头搬石头的一刹那,不幸被敌人打中。子弹从他的左前胸打进,从右后肩穿出。
  在这次战斗中,余新元带领战友打死打伤很多日本鬼子和伪军,成功掩护团主力和群众安全撤离。1942年,他被晋察冀军区授予战斗模范荣誉称号,受到杨成武司令员的奖励。
  如今,那场战斗已经过去了70多年,但每次只要一看到与“狼牙山五壮士”有关的作品,余新元总会想起当年在狼牙山上浴血奋战的战友们。他常说:当年我与“狼牙山五壮士”同在一个团,大家个个都英勇杀敌、宁死不屈,“狼牙山五壮士”是其中的优秀代表,那些牺牲的战友永远值得人们怀念和尊敬。
  感激根据地的王妈妈
  在狼牙山反“扫荡”中负伤后,余新元被抬到了山下台低村王义珍妈妈家里疗伤。当时,余新元处于昏迷状态,伤口四周已开始腐烂,脓包处散发出一种难闻的气味,王妈妈难过得掉下了眼泪……
  看到余新元伤势严重,有人说“肯定救不过来了”,但王妈妈对他不离不弃,像对待亲儿子一样,精心地照料着他。为不让余新元身上长疮,王妈妈一遍遍帮他翻身,经常用温水帮他擦洗身体。家里有一口好吃的,也要留给他。为了给他补充营养,王妈妈把家中值钱的东西都拿出去卖了,换成米,再将熬好的粥一勺勺喂到余新元嘴里……在王妈妈的精心照料下,余新元一天天好了起来。
  “党和人民血肉相连,军民鱼水情深似海,我本身就是个例子。”日本投降后,余新元随部队挺进东北,正好路过王义珍妈妈家。一进家门,王妈妈都认不出余新元来了。“我是你救活的那个人啊!”王妈妈听后老泪纵横地摸着余新元的脸。
  “一不沾亲二不带故,人家凭啥救你?因为我们军队把老百姓当亲人,老百姓也把我们当亲人!”余新元至今还记得王妈妈家种了不少地瓜,那时部队不许拿群众一针一线,王妈妈就把地瓜放到袖口里,不让人看着,悄悄地让他吃,不吃不让他走。
  后来,余新元跟随部队一路向北,再后来又赶到锦州崔家岭,当时陈云等首长跟随他所在团行动。国民党部队发现这个团有共产党的高级干部,猛扑过来。余新元带领战士们打退了敌人数次冲锋,直到首长们安全撤离。
  这一仗,余新元所在连牺牲38人,余新元的左手负伤。战斗中,他看到了许许多多像王义珍一样抢运照料伤员的支前群众,对人民战争的深刻内涵有了更深切的理解。他叮嘱自己,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群众。 邢大军据《解放军报》整理
其他文献
据说,人生有三大悲剧:英雄末路、江郎才尽、美人迟暮。  又说,美人迟暮是这三大悲剧里最惨的,因为末路的仍是英雄、才尽了还叫江郎,唯有迟暮美人,美已不再。  写美人的文字,记忆里最深的是宋玉的名句:“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可谓写到极致了,不过这写的只是美人的一个侧面,只是外表。  冯唐说:女人的美丽武器库有三把婉转温柔的刀:第一把刀是形容,第二把刀是权势,第三把刀
期刊
2016年5月15日,由中国国家画院、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联、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写意中国·2016中国国家画院美术作品展’在同曦艺术馆隆重开幕。此次展览由中国国家画院艺术交流部、江宁区人民政府、同曦集团承办,同曦艺术馆、北京视界聚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也是国家画院继2015年在同曦艺术馆举办“写意中国”展览之后的又一次合作。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中国国家画院副院
期刊
长假刚过。美味绕梁。北京有一道以京剧名家马连良先生的名字命名的“马连良鸭子”。  北宋大文豪苏轼写过这样一首诗,名为《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春江水暖为何鸭能先知呢?据说是因为鸭掌中有一种能感应冷暖的神经,通过这个感应神经,鸭子就能提前感应到水的冷暖了。  鸭肉作为中国人餐桌上的一道传统美食,长期以来为人们所追捧。尤其在北京,烤鸭
期刊
当下,国家正在大力倡导“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所谓“一带一路”,即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该战略的提出,旨在借用“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努力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于是,一些和“一带一路”有关的历史人物,都被翻了出来,今天我来和大家聊聊王昭君的故事。  形容美人
期刊
卡尼尔和弗拉茨是美国一所小学的老师,她们和南非一个贫困小镇上的一所小学建立了友谊帮带关系。  一年暑假,卡尼尔和弗拉茨一起,带着几位美国学生来到了这所南非学校。卡尼尔和弗拉茨决定带南非的孩子们去山上探索自然的奥秘。正当他们来到半山腰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弗拉茨因为想要拉住一位南非黑人少年,结果自己失去了平衡,摔到了一条足有两米深的山沟里,血流不止。  医生发现她失血过多,需要输血,遗憾的是弗拉茨的血
期刊
9月28日,长影集团发文称老艺术家刘世龙于2017年9月27日在长春病逝——“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那位银幕上的英雄儿女,和我们永别了。这距离他获得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仅仅过去11天。病床上刘世龙手捧金鸡奖证书和奖杯的照片,令万千喜爱他的影迷不忍直视。  《英雄儿女》中的王成是刘世龙一生最为成功的代表作。“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这豪迈的声音曾被几代人争相模仿;那个手持爆破筒纵身跃入敌阵
期刊
他用照片科普,拍星空的浩瀚,也拍显微镜下的世界……  张超,1982年出生,北京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天体物理学硕士,现任职于国家天文台《中国国家天文》杂志。作品有《荒野传奇》和《云与大气现象》等。  太阳升起、落下,天空飘着一朵白云,头顶上的一片星空……对有的人来说,这种长久陪伴在身边的东西,只是儿时的趣味,早已消逝在奔忙的生活中,被忽略、被无视、被遗忘;对有的人来说,却是一份触手可及的
期刊
因车祸成植物人被家人抛弃的宋雨薇,每天如婴儿一样在医院女护工项菊香的怀抱里醒来,一点点学会说话、走路,甚至学会了生活自理,这个过程长达12年。  12年,4300多个日日夜夜。因车祸成植物人被家人抛弃的宋雨薇,每天如婴儿一样在医院女护工项菊香的怀抱里醒来,一点点学会说话、走路,甚至学会了生活自理。这一路荆棘密布,可对于这个“天降的女儿”,项菊香始终不抛弃也不放弃——  医院女护工把植物人“女儿”接
期刊
写下了《暴风骤雨》、《山乡巨变》等巨作的著名作家周立波,最初是在上海走上了写作道路。他当年是在《申报》发表了一篇小文,得到了人生中第一笔稿费:四个大洋,从此结缘写作。  写下了《暴风骤雨》、《山乡巨变》等巨作的著名作家周立波,最初是在上海走上了写作道路。近日,周立波的孙女、旅美华人作家周仰之携纪实作品《斯人已远》来到张爱玲故居楼下的“千彩书坊”,带读者重温1930年代至1970年代的国民生活,讲述
期刊
京剧大师梅葆玖为人谦和平易、待人宽厚周到,这是他留给记者最深刻的印象。  作为娱乐记者,近些年曾有幸见过梅葆玖先生几次,最难忘的是多年前的一次短暂的采访。那是一次京剧艺术展演的新闻发布会,活动间隙,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记者在后台休息室见到梅葆玖先生。梅先生很坦诚且健谈,尤其是涉及京剧发展的话题,虽措辞严谨但话语间透着包容。令记者很感意外的是,梅先生涉猎广泛,话题事关京剧,但他又不时提及一些其他艺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