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塘沟 最后一座陆路孤岛上的夏尔巴人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c198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塘沟位于西藏日喀则定结县西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坡。站在高处俯瞰陈塘沟,可发现其整体呈“丁”字形,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朋曲下游河谷,另一部分是从日屋镇绵延至陈塘镇的拿当河谷。陈塘沟的核心地带是朋曲及其下游支流嘎玛藏布的交汇处,有人曾形象地将这一带的风景,比作陈塘版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但跟气势磅礴的雅鲁藏布江相比,这里少了一些雄壮,多了几分宁静。
  在喜马拉雅五条沟中,陈塘沟是最幽闭、最复杂、最神秘的一条,由于公路尚未彻底修通,目前这里还很少受到现代文明的侵扰和冲击,因此保留着纯粹、完整的生态系统,并成为古老的高山族群 —— 夏尔巴人在中国的主要聚居区。

界线鲜明的“两重天”纯粹且完整的生态系统


  曲秀塘卡位于陈塘沟东口、拿当曲中游,夹在日屋镇和孔定玛村之间,从地形角度来看,它是一个扇形“喇叭口”:拿当曲自东向西奔涌至此后,其流经的谷地逐渐被两侧峻峰夹成窄条状,而岸边的沙石土路则紧贴着河床而修,每当人们行走其上,都会被湍急的拿当曲水濺湿衣裤。从气候角度来看,曲秀塘卡又是一处诡异神秘的“咽喉要塞”:沟谷两侧的群山就像一双即将合拢的巨手,它们扼住了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的通道。因此,在曲秀塘卡行走,常常可以在同一时刻看到界线鲜明的“两重天”,即沟内气流翻滚、乌云密布之时,沟外却是另一番晴天丽日、寒冷干燥的景象。事实上,如此鲜明的气候分界点,在喜马拉雅五条沟中并不多见,加上此处约4400余米的海拔,在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地区并不算高,让人不禁心生疑惑:它怎么就能挡住南来的暖湿气流?有时候当人们置身谷底,抬头仰望,甚至可以看到空中的气流打着旋儿、翻着身儿,试图冲破无形的阻隔,但不管它如何上下翻滚,最终都无法越“雷池”半步。直到今日,这种诡秘的气候现象仍是一个难以破解的谜团。
  换个角度来看这股南来的暖湿气流,它自打进入陈塘沟后,便停下了脚步,并于无形间滋润着这片谷地,造就了陈塘沟四季如春的气候,孕育出纯粹且完整的生态系统。
  以垂直视角来分析陈塘沟的生态系统,谷地周围散布着众多海拔五六千米以上的雪山冰川,山顶处多为终年堆满积雪的高山寒带,雪线附近的寒温带则略呈绿意,生长有高山苔原和草丛。接着,将目光下移到海拔3900多米的地带,能寻到很多高不没腰、盘结纠缠的高山爬地松,还有已发育成参天大树的高山杜鹃。陈塘沟杜鹃的花期不算太长,且会随着海拔高度的起伏而有所变化,通常从初春一直开到初夏,色彩上大致能分为红、白、黄、粉、紫5种,品种上则包括了大叶杜鹃、小叶杜鹃、长叶杜鹃、圆叶杜鹃等18种。继续将视线降低,直到海拔约为3200米时,会发现原本狭窄的沟谷变得豁然开朗,开阔的翠色草甸和瑰丽的高山花园映入眼帘,尤其是每年4月到11月,这一带的花草就会不停地生长、开放,一直从谷底伸展上来,连成一幅铺天盖地的斑斓长卷。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显示,以山顶雪线以下的林线处为起点,一直延伸至谷底,陈塘沟覆盖着约20万亩原始森林,涵盖了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其间生长着约300余个树种,亦不乏珍稀树种十余个,以及喜马拉雅雪莲花、虫草、藏茵陈、掌参、天麻、贝母等30多种名贵中草药。同时,陈塘沟的密林丛中和高山之巅,还栖息活跃着雪豹、喜马拉雅长尾叶猴、岩羊、棕熊等珍稀动物。

“中国最后一座陆路孤岛”出沟之路危险重重

  事实上,在人类活动激烈频繁、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今天,陈塘沟之所以能保留如此纯净的生态环境,与其极难穿越的出沟之路不无关系。甚至可以说,在林芝墨脱县正式季节性通车以后,喜马拉雅地区乃至整个中国,就只有陈塘沟可以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最后一座陆路孤岛”。
  此处的出沟之路不长,满打满算约有150公里,具体指的是连接定结县、日屋镇、陈塘镇三地的山路。过去由于不通公路,这段山高林密、断崖纵横的山路,走起来十分辛苦、漫长,当地人穿过陈塘沟单程要走上三四天,如今公路已经修通一段,但走一趟仍需要两天左右。其实,近年来从日屋镇通往陈塘沟的公路一直在修建,但进展十分缓慢,主要是因为地质灾害频发。比如,其中有一条碎石便道,每当泥石流来袭、山体垮塌的时候,都难以通行,若是发生雪崩则更是无法通过。
  对于今天的外来者来说,进入陈塘沟必须雇当地的背夫,带上往返所需要的给养,途中得手脚并用,有时在原始森林中穿行,有时在山间溪水中跳跃,有时又要傍着崖壁摸爬……不仅如此,还要面对滑坡、落石、坠崖、雪崩、蚂蟥等无时不在的危险。在当地人的记忆中,仅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这条路上坠河、坠崖死亡的人就有十几个,至于受伤者、死里逃生者,就更多了。
  横跨朋曲的铁索吊桥,是陈塘沟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其具体位置在陈塘沟新月形山和藏嘎拉山之间。我们无法想象,古代生活在陈塘沟一带的山民是如何解决交通问题的——朋曲一年四季都奔腾着、咆哮着,流经之处无不水流湍急、涛声如雷,使得人们根本无法涉足过河。不知是古人的智慧,还是上天的安排,整段朋曲河谷的最窄处立有3块天然巨石,它们连成一线,恰好落在了河岸两侧及河道中间的滔滔流水中。于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里就有了一座供人行走的吊桥。听当地人介绍,早年间,这座吊桥是用藤条修建而成的,很难想象行走其上,面对着脚下的汹涌河水,会是怎样一番毛骨悚然之感。现在的铁索吊桥则是由几条飞跨朋曲东、西两岸的钢丝拉着,钢丝约有胳膊粗细,上面铺着数块长方形木板,构成了吊桥的桥面;桥体两侧设有数道垂直于桥面的铁丝,算是保障过往行人安全的栏杆。

“世界上最能吃苦的背夫”夏尔巴人的原始档案


  据藏文史料记载,夏尔巴人是历史上曾建立过西夏政权的党项羌人后裔。13世纪,西夏被蒙古灭国,生活在黄河中游地区(今宁夏、甘肃一带)的西夏人被迫四下流亡,其中一部分人为躲避战争,经横断山区西迁到日喀则和尼泊尔,后与当地的绒巴族通婚、繁衍后代,并逐渐形成部落——“夏尔巴人”正是日喀则原住民对这支部落的称呼,意思是“东方来的人”。
  如今,陈塘沟是中国夏尔巴人的主要聚居区,其人口数量虽占陈塘沟一带人口的八成以上,但人数并不算多,只有2200余人。按常理来说,数量这么少的人群生活在封闭的山沟里,很难避免近亲结婚,可陈塘沟的夏尔巴男子大都长得英俊,女孩大都生得靓丽。这或许与他们的婚姻制度有关,陈塘沟夏尔巴人可细分为加边嘎玛、多吉玉提、珠巴、玛泥普巴、提嘎5个族类,他们实行跨族类通婚,而同一族类内部通婚则是被坚决禁止的。另外,陈塘沟夏尔巴人极少与其他民族通婚,因此他们完整地保留了自己的古老风俗,直到现在,其婚俗仍带有浓厚的原始性,订婚方式主要有三种:指腹为亲、订娃娃亲、抢婚。

  不过,近年来,外界之所以了解夏尔巴人,大多是因为珠峰地区最好的高山向导和登山协作人员,几乎均为夏尔巴背夫,有人还把他们称为“世界上最能吃苦的背夫”。事实上,由于陈塘沟一带山势陡峭,夏尔巴小孩从离开襁褓和大人的脊背开始,就要学着独立行走,练就脚力,一天走个十几公里乃至几十公里,都是家常便饭。我曾在孔定玛村遇见一支五六人的少女背夫队,她们中年龄最小的14岁,最大的也刚刚16岁。每到学校放假的时候,她们就会做背夫赚点小钱,用来交学费或补贴家用。通常来说,完成一次商品交易,女孩们每人能赚到四五十元钱。那天,她们背的是听装饮料,其中负重最少的女孩背着4件,最多的背着6件,再加上一些杂物,她们各自背负物品的重量和自身体重相当,有的甚至已经大大超出自身体重。从孔定玛村到陈塘镇城区的路程,长达30公里,中途还要上下翻越一些陡峭的山,她们一路上至少要走9个小时,中间只吃一次桶装方便面补充体力。
  说到日常生活,陈塘沟夏尔巴人大都有自己的夏营地和冬居地:春天来临时,他们向高山上的夏营地迁移,在珍贵的耕地上种植庄稼、蔬菜,以储备一年的口粮;到了冬天,他们则从高山上下来,到海拔较低、阳光温暖的地方去过冬。
  值得一提的是,夏尔巴人在陈塘沟种植的农作物,在藏区甚至整个中国都是独一无二的。除了爬满房前屋后的豆角秧、名叫“乌鸦嘴”的秧蔓菜,以及形似小煤气罐、被当地人称为“固体矿泉水”的大黄瓜,最特别的是一种因形似鸡爪而得名的谷物——“鸡爪谷”。這种作物于每年5月育苗,6月插秧,9月收获,谷粒成熟后为赭红色。鸡爪谷可做主食亦可酿酒:将其磨成面,可做成“忙加杜瓦”,形态和朝鲜族的打糕差不多;将鸡爪谷淘净、煮熟、发酵后得到的液汁,叫“鸡爪谷酒”,其制作工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鸡爪谷酒是夏尔巴男人的最爱,也是他们招待远方来客的佳酿,这种酒以特制的竹桶、木桶盛之,辅之包银的竹吸管,可以连续加3次水进行品饮。
其他文献
日干乔沼泽,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跨瓦切、麦洼、色地三个乡镇,现存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是红军长征途中最大的沼泽,“红军过草地纪念碑”现立于瓦切镇的沼泽入口处。  我初步考察了沼泽情况后,就开始了耗时三天的徒步穿越。虽装备相较红军长征时期先进不少,但由于自然因素,我依然遭遇了难以想象的危难…… 1边缘草地-湿地沼泽-凶兽丘陵-牛棚营地 初入日干乔沼泽,我与向导索夺就遭遇了狼。而后的狂
骑田岭,位于湖南省东南部的宜章县、郴州市之间。在古代,骑田岭的名字很多,包括了阳山、腊岭、桂阳岭、客岭山、折岭等。根据《史记》记载,早在公元前214年,就已经有犯人通过骑田岭古道被发配到越地(即岭南)。  南方五岭中,在唐代大庾岭古道开凿之前,骑田岭古道一直是最为重要的古道,一方面商旅如云,另一方面古代将军要想稳坐岭南,就必须守住骑田岭阳山关这道天险……  阳山关  见证骑田岭的战争往事  从古代
這件蛋壳黑陶高柄杯为新石器时代陶器,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高22.6厘米,口径9厘米。造型奇异,工艺复杂,以薄如蛋壳的杯壁闻名于世,为史前陶器文化高超技艺的典型代表。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它标志着人类按照自己的意志,第一次利用天然物创造出了崭新的物品。陶器文明中,蛋壳黑陶杯以薄如蛋壳的杯壁和极为精致的工艺脱颖而出,被世界考古界称为“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蛋壳黑陶杯的器型多种多样
东西纵横的嘎玛沟,地处喜马拉雅东坡,因发源于珠穆朗玛峰东坡的雪山河流——嘎玛藏布流经、侵蚀而形成,其西段属定日县曲当乡,东段属定结县陈塘镇。作为英国探险家霍华·巴瑞口中“世界上最美丽的山谷”,嘎玛沟森林密布、花草缤纷,是一块未被外界侵扰的净土和秘境;作为没有人口聚居,仅有几处夏季放牧点和护林员露营地的“无人区”,嘎玛沟无疑是一条颇具挑战性的史诗级徒步线路。  我曾两度与嘎玛沟结缘:第一次,我与同伴
立陶宛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历史和文化底蕴极为深厚,同时,立陶宛人又坚定地信仰着天主教。左页大图为著名的十字架山,是立陶宛人反抗侵略、争取民族和国家独立的精神象征;右页一图为立陶宛国家戏剧院缪斯女神盛宴雕像;右页右二图分别为立陶宛大公国、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国徽。  在波罗的海三国中,立陶宛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国家认同感和民族信念也最为强大。  历史上,立陶宛国力十分强盛,曾一度称霸欧洲大
古时,交通以水运为主,一座城池的兴衰多与水有关,扬州如此,与之隔江相望的镇江也是如此。金山寺布局依山就势,使山与寺融为一体,寺内主要建筑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藏经楼、方丈室等。金山寺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是中国佛教禅宗四大名寺之一。  镇江历史长达3000多年,曾称“丹徒”“京口”“润州”等,但唯有“镇江”最能体现它水运咽喉的独特地标功能。早在六朝时期,镇江的渡江航线就已形成,到了隋唐,
自古以来,新安江两岸自然风景优美,人文风情浓郁,游人络绎不绝。4月初,作者一行7人踏上了探访新安江山水画廊的旅程,从徽州古城出发,历时4天,途经“江南都江堰”渔梁古坝、琳村的贞节牌坊、樟潭村中的千年古樟树,体验了坑口村的淳朴民风、徽州美食毛豆腐、金黄的油菜花田,最后在深渡码头乘上客轮,一路奔向宽阔的千岛湖……  新安江,发源于安徽徽州,经浙江淳安县流至建德市;江水再往东流,经桐庐流入富阳市境内,形
探险是人类的天性。人类的发展史,可以算得上是一部探险的叠加史。到了现代,如果说有什么地方是人类容易去往探险但却又心怀胆怯的,那么玻璃栈道可能就是首选。  中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无数奇峰险壁。在这些悬崖峭壁上,横生出一条条玻璃栈道,它們如一条条驾于天空的路,抬头不见山顶,低头不见渊底,而身体凌于半空之上,坠落的失重感瞬让人胆颤心惊……高山之巅挑战“天空之路”的恐惧  提起中国的玻璃栈道,大多人第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片仔癀”,这句在海外广为流传的话语,充分体现了片仔癀在华侨心里的地位。片仔癀既是治疗病痛的灵丹妙药,也是家乡的缩影。  都说福建有三宝:片仔癀、乌龙茶和寿山石。其中,后两者早已全国闻名,而相对来说,片仔癀就显得有些神秘了。“片仔癀”这个带着闽南风情的名字,确实是从当地方言而来:“片仔”的意思是一小片,“癀”则是各类炎症的统称。顾名思义,片仔癀就是一种治疗各类炎症的中国传统药物。
奧尔维耶托是意大利中部的一座古城。图为站在奥尔维耶托高处的观景台俯瞰,在这座古城的四周是优美的田园风光。  咖啡具备神奇的包容气质,它发源于非洲,再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然后迅速风靡全世界。经过人们不断创新和发展,世界各地都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咖啡文化,而咖啡的口味,也随之有所改良。在世界各地旅行的同时,品尝一杯当地的咖啡,既是一种口味上的享受,也是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体验。1意大利 爱上旅途中的意式浓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