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对话,无意生成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todow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成课堂,强调师生在自然状态中的学力生成,看似闲庭信步,个中却鞭辟入里,充满教学智慧。现以特级教师李仁甫《想北平》实录为例,欣赏生成课堂“有意对话,无意生成”的教学境界。
  一、有意对话,亲抚肌理
  教学的过程是对话的过程,师生在平等的氛围中才可能有自然的生成状态,而生成又是有目的或者说是有目标的,这就是教学目标,语文课堂不能因其人文特性而放弃课堂教学的最为本质的要素,这就是语文教学目标。
  在李老师《想北平》课例中,教师引领学生搭建了基本的对话模块,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编者对话,也可以与老师、与同学对话。而这一堂课,有了“面”的模块还需要课堂上“点”的突破,李老师主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做到了有点有面、点面结合。
  目标教学是生成课堂的纲,有了纲才能做到纲举目张。李老师在明确了“与文本对话”目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地与文本对话,教师引领的过程也是师生对话的过程,这一切均紧扣教学目标。依据李老师“生成课堂”理论,这是教学预备基础上的对话,而这种教学预备,不是为了预设而进行的准备,而是为了学生即时生成的问题而具备的教师的预备,笔者称之为“有意对话”。从李老师的课堂对话来欣赏,这是李老师引导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在亲抚文本肌理的基础上的对话。
  师:你去过北京吗?
  男11:去过。
  师:你去过哪些地方?你关注的是北京的哪些东西?
  男11:一些著名的景点。
  师:是的,我也去过北京,游览过北京的一些名胜古迹,比如长城、天安门、故宫,但老舍有没有写我们看到的这些东西?
  众:没有。
  师:没有,他写的都是他生活在北平时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东西。好,你是和编者对话的,其实编者已经与文本对话着。“日常生活中的画面和事物”,你能不能说说有哪些画面和事物?在文章中,有哪些句子描写了这些?
  这一教学片段,作者不是让学生回忆到北京游览了哪些名胜古迹,而是在与学生谈心式的对话中自然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进入到文本的肌理之中,触及肌肤,与文本的血液交融,这样自然生成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平淡的生活中渗透出作者“想北平”“想念家乡”之情。
  阅读文本最忌浅尝辄止,但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由于过分侧重于人文性,语文课堂变得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而李老师的这堂课,在教师的有意对话中,引领学生亲抚文本肌理,触及文本心灵,具有特别浓醇的语文味道。
  二、无意生成,鞭辟入里
  教师在教学之前的预备,是课堂生成的关键。预备是教师对文本的深度研读和广泛的资料积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虽然有意对话能达成教学目标,但无意生成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在李老师不断地追问中,学生生成对文本的深度阅读体验。同时李老师对背景的淡然闲聊,看似闲庭信步,实则点出作者的民族忧患意识。知人论世的阅读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这样的无意生成,渗入到文本的精髓和作者的心灵,真乃鞭辟入里。
  师:为什么不是写“微笑”而是写“落泪”呢?就像母亲不健康了,他落泪了,那这里谁不健康啦?
  众:北平。
  师:这篇文章的背景没有标明。1936年的北平城,可以说是“黑云压城城欲摧”,日本人的铁骑已经要践踏上去了,所以如果把国家比作母亲,把北平比作母亲,那他现在有没有“微笑”的理由啊?
  众:没有。
  师:“落泪”,包含着民族的忧患意识。这层意思是怎么来的?联系背景,就要与老舍这个作者对话,要“知人论世”。我们再看最后一个句子,除了呼应前文,表达对北平真挚的爱和担忧之外,还可以怎么欣赏?
  女8:这是一个简单的感叹句,却把自己对于故乡的浓浓情意表达了出来了。
  师:这是从内容上来看的,“真想念北平啊!”那从技巧上来看有什么特点呢?
  男15:直接抒情。
  师:对。另外还有个什么作用呢?“真想念北平啊!”还跟什么前面有联系?
  众:题目。
  师:所以说,这里还有一个作用——
  众:点题。
  师:最后一小节有三个鉴赏点,一个是呼应前文“落泪”;二是点题;三是直抒胸臆。这么一句话就有这三个点。我们批注文章就是要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要找到这三个点,体现你的真知灼见,体现你的语文素养,而不是读了什么感觉都没有、走过场。
  李老师紧紧围绕“落泪”追问,在不断地追问中,让学生生成了三个鉴赏点。这不是简单的语文高考考点的演绎,而是在追问中的无意生成,这种无意不是教师的无意,而是学生文学鉴赏学力的无意生成,也是李老师教学智慧的生成。
  三、挥斥方遒,提升学力
  生成课堂理论中特别强调教师的教学准备,看似平平常常的准备,其实需要极高的阅读素养和文学修养。听课老师感觉到李老师课堂的轻松,但在李老师挥斥方遒的轻松中,教学准备则是无限的。这是在有限的45分钟内积攒着老师无限的教学准备才能达到的一种境界。
  李老师的课有着一种纯纯的淡然,但当李老师信步于教学对话中的时候,每一次精妙的对话都极尽苦心地提升着学生的语文学力。充分地让学生来对话,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表达力,更提升了学生阅读力。在教师不断地从教学准备中拓展补充的时候,学生的文化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师:因为巴黎在那个时代是最时尚的、最繁华的,可是在老舍看来,北平比它还好。看的角度不一样,巴黎再好,也只是个旅游胜地,而不是我的家。这是本质区别,标准不一样。家再穷、再落后,内心也是对她很爱。大家深究一下,为什么作者用了那么多的对比?没有对比,北平的特点是无法显示出来的。哪怕水果,以美国用包装纸裹的橘子和带霜儿的玉李对比,用了这样一个词“还不愧杀!”对比更加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态度——我太喜欢北平了。就把北平的那种特色、个性写出来了。他正是抓住个性、特色来写,而没有只关注表象。我们看到的北平的表象他都没有写,而是洗尽铅华,留下的都是普普通通的、寻常的画面。就像刚才一个同学提到的,老舍选取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画面。在这样一个深爱北平的老舍眼中,一枝一叶总关情,一花一草都很亲切。最后有这么一句话,倒数第二节“从它里面说,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实可以‘悠然见南山’了的。像我这样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为什么他不写表象,而写朴实的事物呢?因为老舍本身就是个贫寒的人。老舍的儿子——舒乙,曾用五句话突出老舍的特点:1.他是北平人;2.他是满族人;3.穷人;4.他差不多有10年生活在国外;5.他生于19世纪最后一年,在60年代去世(文革时,在北京太平湖跳湖自尽)。老舍是不是北平人?是不是穷人?他眼中的北平是不是破城墙、蝌蚪、河边、牵牛花?是不是寻常的朴素的画面?每一个景物都打上了作者的烙印。我们写作文,写故乡、校园,要不要抓住故乡、校园的个性来写?要把自己的个性带进去,写出特色。这篇文章学完了,你有没有收获?
  这是李老师用时较长的一段独白,这段独白既是课堂结语,更是老师对课文的独到解读,以师者的身份引领着学生文学鉴赏。课程改革似乎让老师不敢多讲了,但李老师这段独白,不仅是作为课堂教学首席者的智慧的呈现,更是对学生语文学力素养的积极引领。语文学习之道在哪里?正在这样的独白之中。
  一节有意对话的语文课堂,生成出教师的无限智慧,更为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成出无限空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生成课堂的魅力正在这有意对话和无意生成之间。
  [作者通联:江苏如东县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由云南省音乐家协会主办,云南艺术学院承办的首届云南风格器乐作品创作与演奏大赛(决赛)于云南艺术学院呈贡校区进行,来自全省各校的300余名选手同台角逐奖项。比赛项目主要分
<正>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牧区经过大量的工作和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畜牧业生产有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牲畜头数普遍增加。例如内蒙占自治区尽管连续遭受自然灾害,牲畜还是稳定地发展了。截至1981年6月末,牧区社队牲畜总头数达2,038万头(只),比1979年度纯增8.58%,社队集体大牲畜出栏率达13.8%,小牲畜达26.1%,是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年的味道就是文化的味道,是信仰的味道,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和和美美、团团圆的味道、是妈妈的味道、是家的味道。中国人为何这么在乎这个年的味道?身在异乡,不远千里,要经历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实施十九大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的精神思想,进一步加强云南风格创作发展及民族文化自信,云南艺术学院举行了首届云南风格
早已听说:“大理有名三塔寺,剑川有名石宝山;白云深处对歌会,白曲响云天”。也听说“石宝山歌会是白族民歌的海洋。”亲临剑川石宝山歌会现场是多年的愿望,但一直未能成行。2
到目前为止.写作教学还没有完善的知识体系。每一位语文老师似乎都可以重构属于自己的写作知识.但没有一位语文老师能重构属于写作本身的序列知识。正因为存在着这样的困境,
用经典篇章帮助学生把握景物描写技巧是一种非常实用的作文教学方法,实践证明,该方法对于学生作文创作能力的进步,是极具现实意义的。现以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章——《济南的冬天》一文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一、对比下的景物感受  老舍曾经在北平、重庆、伦敦等多个城市生活过,他以自身感受开始说起,先是指出北平冬天的特点,“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说明了北平天寒、风多的特点,在此映衬之下,济南的冬天没有
期刊
2018年6月4-7日,由云南省音乐家协会主办、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承办的"首届云南风格器乐作品大赛"在云南艺术学院呈贡新校区举办,来自全省各地的近300名音乐从业者、爱好者和
地点: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六班一、导入新课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