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族舞蹈是舞蹈艺术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推动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本文从中专民族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阐述了促进中专院校民族舞蹈教学发展的策略。
关键字:中专;民族舞蹈教学;问题;策略;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2-00-01
引言
中专院校开设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的一种有效方式,对于加强中专院校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都有促进作用。所谓的民族舞蹈是一种传统形式的舞蹈对于各民族不同的风土人情以及表演方式有所体现和融入,民族舞能够通过教学和肢体的表现展现出不同民族和地区的特点,还能够体现出地理特点、服装特点以及生活文化等,在舞蹈教学中教师通过对舞蹈动作的讲解和指导带领学生们在特定的音乐和环境中了解学习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从而在舞蹈中融入了对文化的传承,促进了学生对爱国情怀的理解,并且实现了舞蹈的更强的表现力。
一、中专院校民族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舞蹈教学内容单一。教师对于民族舞蹈的特征以及文化的融入不够重视,学生的舞蹈基础参差不齐,对民族舞蹈的认识较为表面,这就造成了民族舞蹈教学的困難:学生只学到了肢体的特定动作,而对于舞蹈中所融入的内涵不能深刻了解和认识,对于民族特色以及风土人情等更是没有认识,这就需要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科学地引导学生的进步,在民族舞蹈的教学中设立特定的文化背景通过民族的特点和风俗信仰等,让学生能够理解舞蹈动作中蕴含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更能够开放思维强化记忆,在舞蹈动作中抒发感情。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将舞蹈动作和舞蹈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在肢体动作的表现上更为深入地体现民族文化。从而在演绎中将民族文化和优美的动作同时展示出来。
(二) 只注重舞蹈技巧训练,忽视了情感培养。舞蹈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主要是通过肢体的变化来传达人的主观情感,因此舞蹈是肢体动作和主观情感的完美结合。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过程中表达情感的产物,体现着不同民族的性格特点和民俗风情,如果没有对舞蹈表演注入特定的情感,人们看到的只是机械的肢体动作,无法体会到其中的情感,更无法感受到舞蹈的魅力。因此,表演不同的民族舞蹈,必须要注入情感,如藏族舞蹈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体现对自然、生命的敬畏等,所以表演时表情要严肃、动作要规范,要给人一种庄严肃穆、崇敬神秘之感。但是,在实际民族舞蹈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对学生基本功、技能技巧的训练,如动作是否到位、是否规范、是否标准,而很少注意对学生眼神、表情的运用和训练,更顾不上舞蹈意境的体现,教师的不重视造成了学生在平时的训练和表演中只侧重舞蹈技巧,而忽视了了解舞蹈作品的思想情感,他们的表情和眼神也没有得到训练。因此,不少学生在表现舞蹈作品时表情僵硬、眼睛无神,与肢体动作不匹配,自然无法达到传情达意的表演要求。
(三)学生缺少实践的机会。民族舞蹈作为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学生仅仅依靠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和练习舞蹈技巧是远远达不到舞台表演要求的,他们需要多在实践中磨练,需要多积累舞台经验,多接受观众的检验,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舞台表现力。但在实际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教师很少为学生创造舞台表演的机会,更多的时间是让学生训练,或者课后排练节目,参与学校活动和舞蹈比赛的机会有限,更不用说参加社会活动了。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实践机会,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力,提高他们综合素养,为以后的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二、促进中专院校民族舞蹈教学发展的策略
(一)丰富课堂内容。中专院校民族舞蹈课程的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要循序渐进,因为中专院校学生的舞蹈基础有限,因此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民族的舞蹈风格,制定由易到难的教学计划和内容,让学生有效地掌握不同民族风格的舞蹈特色和技术技巧,从而有效地开展民间舞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针对中专院校学生的特点开设民族舞蹈的教学课程,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根本所在。
(二)发挥舞蹈艺术“以情感人”的魅力。中专院校开展民族舞蹈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舞蹈人才,促进民族舞蹈的传承和发展。在民族舞蹈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具备舞蹈基本功,还要具备高超的舞蹈技能,还要能够理解舞蹈艺术的独特价值,领悟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因此,在民族舞蹈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舞蹈艺术“以情感人”的特点,让学生能够体悟到舞蹈的艺术魅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把握民族舞蹈这一根本性特点,在传授给学生舞蹈知识的同时,将包含其中的舞蹈艺术风格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展现给学生。在学生学习不同的舞蹈时,给他们营造一个不同的文化意境,通过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舞蹈的内涵和舞蹈动作,并在学生的内心产生一个情感的依托,使他们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舞蹈之中,将舞蹈动作与情绪相连接,进而使学生在情感的体会下爆发出巨大的想象力,以及对舞蹈的激情,这样他们的舞姿会更加优美,动作会更加灵动,能更明确地向观众传达舞蹈的主题和思想。
(三)利用社区文化活动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社区音乐舞蹈文化架起了社区和中专院校合作的桥梁。近两年,中专院校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舞台表演机会,能使学生到基层进行锻炼,帮助学生积累了舞台经验,提升了表演水平,同时为学生创作贴近人民群众的民族舞蹈作品提供了帮助。另外,社区舞蹈文化活动创新和发展需要更多的高素质的舞蹈人才的参与,因此,社区与中专民族舞蹈教学加强合作和交流,既符合中专舞蹈实践教学的要求,是学生积累舞台表演经验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社区文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三、小结
综上所述,民族舞蹈是我国舞蹈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文化上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到民族舞蹈教学的重要性,丰富课堂内容,发挥舞蹈艺术“以情感人”的魅力,利用社区文化活动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在舞蹈教学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使民族舞蹈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敏. 民族舞蹈教学策略分析[J]. 大众文艺,2011,03:265.
[2]吴迪. 民族舞蹈教学策略分析[J]. 黑龙江科学,2014,12:91+95.
关键字:中专;民族舞蹈教学;问题;策略;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2-00-01
引言
中专院校开设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的一种有效方式,对于加强中专院校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都有促进作用。所谓的民族舞蹈是一种传统形式的舞蹈对于各民族不同的风土人情以及表演方式有所体现和融入,民族舞能够通过教学和肢体的表现展现出不同民族和地区的特点,还能够体现出地理特点、服装特点以及生活文化等,在舞蹈教学中教师通过对舞蹈动作的讲解和指导带领学生们在特定的音乐和环境中了解学习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从而在舞蹈中融入了对文化的传承,促进了学生对爱国情怀的理解,并且实现了舞蹈的更强的表现力。
一、中专院校民族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舞蹈教学内容单一。教师对于民族舞蹈的特征以及文化的融入不够重视,学生的舞蹈基础参差不齐,对民族舞蹈的认识较为表面,这就造成了民族舞蹈教学的困難:学生只学到了肢体的特定动作,而对于舞蹈中所融入的内涵不能深刻了解和认识,对于民族特色以及风土人情等更是没有认识,这就需要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科学地引导学生的进步,在民族舞蹈的教学中设立特定的文化背景通过民族的特点和风俗信仰等,让学生能够理解舞蹈动作中蕴含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更能够开放思维强化记忆,在舞蹈动作中抒发感情。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将舞蹈动作和舞蹈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在肢体动作的表现上更为深入地体现民族文化。从而在演绎中将民族文化和优美的动作同时展示出来。
(二) 只注重舞蹈技巧训练,忽视了情感培养。舞蹈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主要是通过肢体的变化来传达人的主观情感,因此舞蹈是肢体动作和主观情感的完美结合。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过程中表达情感的产物,体现着不同民族的性格特点和民俗风情,如果没有对舞蹈表演注入特定的情感,人们看到的只是机械的肢体动作,无法体会到其中的情感,更无法感受到舞蹈的魅力。因此,表演不同的民族舞蹈,必须要注入情感,如藏族舞蹈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体现对自然、生命的敬畏等,所以表演时表情要严肃、动作要规范,要给人一种庄严肃穆、崇敬神秘之感。但是,在实际民族舞蹈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对学生基本功、技能技巧的训练,如动作是否到位、是否规范、是否标准,而很少注意对学生眼神、表情的运用和训练,更顾不上舞蹈意境的体现,教师的不重视造成了学生在平时的训练和表演中只侧重舞蹈技巧,而忽视了了解舞蹈作品的思想情感,他们的表情和眼神也没有得到训练。因此,不少学生在表现舞蹈作品时表情僵硬、眼睛无神,与肢体动作不匹配,自然无法达到传情达意的表演要求。
(三)学生缺少实践的机会。民族舞蹈作为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学生仅仅依靠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和练习舞蹈技巧是远远达不到舞台表演要求的,他们需要多在实践中磨练,需要多积累舞台经验,多接受观众的检验,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舞台表现力。但在实际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教师很少为学生创造舞台表演的机会,更多的时间是让学生训练,或者课后排练节目,参与学校活动和舞蹈比赛的机会有限,更不用说参加社会活动了。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实践机会,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力,提高他们综合素养,为以后的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二、促进中专院校民族舞蹈教学发展的策略
(一)丰富课堂内容。中专院校民族舞蹈课程的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要循序渐进,因为中专院校学生的舞蹈基础有限,因此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民族的舞蹈风格,制定由易到难的教学计划和内容,让学生有效地掌握不同民族风格的舞蹈特色和技术技巧,从而有效地开展民间舞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针对中专院校学生的特点开设民族舞蹈的教学课程,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根本所在。
(二)发挥舞蹈艺术“以情感人”的魅力。中专院校开展民族舞蹈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舞蹈人才,促进民族舞蹈的传承和发展。在民族舞蹈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具备舞蹈基本功,还要具备高超的舞蹈技能,还要能够理解舞蹈艺术的独特价值,领悟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因此,在民族舞蹈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舞蹈艺术“以情感人”的特点,让学生能够体悟到舞蹈的艺术魅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把握民族舞蹈这一根本性特点,在传授给学生舞蹈知识的同时,将包含其中的舞蹈艺术风格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展现给学生。在学生学习不同的舞蹈时,给他们营造一个不同的文化意境,通过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舞蹈的内涵和舞蹈动作,并在学生的内心产生一个情感的依托,使他们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舞蹈之中,将舞蹈动作与情绪相连接,进而使学生在情感的体会下爆发出巨大的想象力,以及对舞蹈的激情,这样他们的舞姿会更加优美,动作会更加灵动,能更明确地向观众传达舞蹈的主题和思想。
(三)利用社区文化活动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社区音乐舞蹈文化架起了社区和中专院校合作的桥梁。近两年,中专院校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舞台表演机会,能使学生到基层进行锻炼,帮助学生积累了舞台经验,提升了表演水平,同时为学生创作贴近人民群众的民族舞蹈作品提供了帮助。另外,社区舞蹈文化活动创新和发展需要更多的高素质的舞蹈人才的参与,因此,社区与中专民族舞蹈教学加强合作和交流,既符合中专舞蹈实践教学的要求,是学生积累舞台表演经验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社区文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三、小结
综上所述,民族舞蹈是我国舞蹈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文化上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到民族舞蹈教学的重要性,丰富课堂内容,发挥舞蹈艺术“以情感人”的魅力,利用社区文化活动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在舞蹈教学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使民族舞蹈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敏. 民族舞蹈教学策略分析[J]. 大众文艺,2011,03:265.
[2]吴迪. 民族舞蹈教学策略分析[J]. 黑龙江科学,2014,12: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