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a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患者对病痛的解释受工作、家庭、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影响,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受制于患者对病痛的解释。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工作者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护理院校应该相应地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设置、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方面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关键词:高职护理 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
  作者简介:赵浴宇,江苏建康职业学院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9-240-02
  一、《苦痛和疾病的社会根源》的主要发现
  《苦痛和疾病的社会根源》一书作者凯博文,著名医学人类学家。凯博文于1980年从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精神科门诊诊断为神经衰弱的病人中选择了100位,就疾病相关症状、求医过程以及工作家庭社区背景进行开放式访谈,并对病人使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Ⅲ)进行诊断,结果93人符合抑郁症标准,其中87人符合重性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中国临床诊断中的“神经衰弱”就是美国标准里的“抑郁障碍”,相比较“抑郁”,中国患者更愿意接受“神经衰弱”的诊断。
  (一)疾病解释模型
  在对患者进行访谈后,凯博文提出了解释模型(Explanatorymodel)的概念,即患者对病痛的本质、名称、原因等方面的解释,以及对治疗方法等方面的选择和期待。患者在表达病痛时倾向对躯体的关注,而忽视对精神或情感上的关注;对疾病的归因最常见的是工作问题,其次是政治问题、因为工作场所导致的亲人隔离、婚姻家庭问题等,很少归因于情感问题。
  中国患者选择“神经衰弱”诊断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当时的社会背景,二是中国传统文化。1980年代的中国刚从文化大革命的阴影中走出来,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消极的情绪体验很显然与热火朝天的运动格格不入,因此人们表达压力时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神经衰弱”。这一名词带有更多躯体不适的色彩,因而比较安全。从文化角度看,在中国,“情感是通过身体动作、服饰、环境描写以及富有寓意的语言微妙而间接地描绘出来的,而不是通过直接的语言表达出来的,后者被认为是迟钝而粗鄙的豎。”即中国人表达情感的方式比较含蓄,强调喜怒哀乐“不形于色”。中国传统文化中比较重视人际关系,为了人际关系的和谐,可以掩盖自己的消极情绪。例如,古代官员如果对朝廷有不满或希望朝廷接受某种政治见解时,巧妙地做法是“称病不朝”,以引起君王的注意,达到不吵不闹而解决问题的目的。
  (二)疾病和病痛的概念划分
  在研究基础上,凯博文将Illness界定为“病痛”,将Disease界定为“疾病”,这一分类是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模式转变的重要理论基础。在生物医学模式下,人的生理异常现象被孤立地归因于机体的病理改变,所谓“疾病”就是这些异常现象,至于与病症相关的社会、心理等因素则被忽视了。凯博文认为,患者生病时首先体验到的是“病痛”,当患者与家人、朋友交流这些“病痛”时会受到社会情境、文化规范和个体性格等方面的影响,因而是非医学和非理性的。当病人寻求治疗时,医生根据病人阐述的“病痛”,运用专业术语对病人的问题进行解析,从生物医学角度将“病痛”建构为“疾病”。诊断过程结束时,一个医学符号——疾病的名称——代替了活生生的患者以及围绕着患者的心理和社会的问题,“疾病”取代了“病痛”,患者和病痛都被“医学化”了豏。“病痛”和“疾病”的形成是两个非常重要又相互作用的过程,患者如何解释自己的“病痛”影响到医生对“疾病”的鉴定,而医生对“疾病”的结论反过来也会进一步影响病人的“病痛”体验——或减轻或加重。
  二、高职护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在生物—社会—心理现代医学模式下,病人首先是“人”,是具有社会性的人,是生活在一定社会背景、文化背景、有一定生活工作经历的个体,患者的病痛体验不仅是生理器官的不适或损伤,也是一定社会、文化和心理的反映。医护工作者不仅要研究疾病,同时还有发自内心地关心病人,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只有很好地理解病人、理解病痛,才能更有效地解释疾病、治疗疾病。因此,高职护理院校应该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一)人文素质及护理人文素质
  《辞海》中将“人文”一词解释为“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所谓“人文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以及由这些知识内化而成,并通过人的言行举止所表现出来的气质、修养、能力、品质、才干、情感态度、价值观念、思想品貌、道德观念等等豐。
  不同教育阶段、不同职业应该具备的人文素质各有特点。护理职业以人为服务对象,护理人文素质是指从事护理工作应具备的与人有关的知识、能力和精神。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1)丰富的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对于人生问题论述、表达、反思及实践的知识体系,包括哲学、史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美学、公共关系等方面知识。人文知识是人文素养的载体,也是人文精神形成的前提和基础。(2)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专业价值观是指在相关护理人文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护理专业的正确认识,包括一定的敬业精神、责任心、同情心和爱心。(3)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护患沟通在开展护理工作中占很大比重,护理工作者的人文素养主要在护患沟通中表现出来,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肢体等非语言表达技巧,以及和医生、患者及患者家属的交往能力。
  (二)高职护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现状
  近年来,我国各地普遍重视护理工作者的行业准入,即护士职业资格考试,各类护理学校将大量课时放在医学基础课程、护理学基础课程以及护理技能操作训练等方面,比较忽视人文学科的开设。以专业知识传授取代专业素质教育,是长期以来护理教育界普遍存在的问题豑。在已开设的人文学科中,比较强调政治思想理论教育、就业指导等课程,忽略哲学、史学等人文学科。护理学生在实习和工作中,重视对护理技能的掌握,对病人态度冷漠、缺少爱心和同情心,缺乏一定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护患关系紧张,极易产生医患纠纷。
  (三)高职护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实施途径
  人文素质包括多个方面,有认知方面,也有情感、态度等方面,任何单一的教育都不可能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豒。因此,高职护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和多种渠道来完成。
  1.通过课程设置,培养人文知识和人文素养
  高职护理学校必须更新教育理念,通过各门课程有意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首先,在医学、护理学等专业课程中渗透人文素质的教育。比如强调医护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教育,护理工作者的行为规范教育等,在护理技能操作中增加护理礼仪、护理美学的渗透,在日常操作中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其次,适当增加哲学、史学、心理学、美学、语言学、公共关系等人文选修课程的设置,使学生综合摄取丰富的人文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内化为人文气质和修养。
  2.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人文熏陶
  从校容校貌、特色景点、宣传栏等方面入手,打造反映医学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环境育人。建立校史陈列馆、护理名人陈列馆等,运用榜样力量强化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充分利用重要纪念日,如国际护士节等,举办授帽仪式、礼仪表演等活动,强化学生的职业规范养成意识,增强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发挥团委、学生会在人文素质养成中的作用,通过举办人文讲座、演讲、诗歌鉴赏、辩论会、历史知识竞赛等方式,以及礼仪社、话剧社、心理协会等社团的活动,全方位、多角度构建浓厚的人文氛围。
  3.通过实践活动,将内在素质外化为持续行为
  一是日常的护理模拟操作,加大对护理模拟操作的管理,将模拟病房视为医院病房,护生在日常技能训练中的礼仪、行为规范和语言交流应该符合医院病房的要求。二是课程见习和实习,认真对待课程见习和实习,珍惜每次的临床学习机会,在学习医护知识的同时,学习带教老师的敬业精神、表达技巧和行为规范。三是社区、社会服务。通过社团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给学生创造走出校园、服务社会的机会和平台,在活动中进一步锻炼沟通能力和交往能力,实现社会价值。
  注释:
  ①②凯博文著.郭金华译.苦痛和疾病的社会根源.上海:三联书店.2008.
  ③高永平.现代性的另一面:从躯体化到心理化——克雷曼的医学人类学研究.国外社会科学.2005(3).
  ④王金星.素质、素质教育暨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教育谈.天府新论.2006(6).
  ⑤王斌全,李洁.我国高等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展望.护理研究.2008(22).
  ⑥郭永松,吕世亭.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课程的改革研究报告.医学与哲学.2000(5).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结合首届全国公诉人与律师控辩大赛案例,并根据受贿罪的构成要件,分析受贿罪中的利用职务便利、特定关系人、特定关系人“挂名”领取薪酬以及收受贿赂物品未办理权属变更问题,笔者认为案例中张晓林的行为构成受贿罪。  关键词 斡旋受贿 公诉人 特定关系人  作者简介:曾子红,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D9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1)10-069-02
摘要姚建龙博士《超越刑事司法》一书对少年司法的历史和本质进行了详细探究:社会发展延长了人们的少年时期,少年司法得以产生,成人社会控制少年的需要是少年司法起源与变迁的真正动力。同时,该书启迪了现实的少年司法实践,那就是在扬弃中改进少年司法,在设计少年案件与成年人案件分案处理机制、特殊审理机制以及判前判后的帮教等等制度时,需要一种特别的关切。  关键词少年 少年司法 社会控制  作者简介:晏楚兴,湖南
摘要 针对当前我国行政诉讼发展相对缓慢、行政权力与行政相对人权利失衡的状况,有必要强化检察监督权,成为对法院的审判权的有力监督制约力量和补强力量,从而树立司法的权威和公信力,使行政诉讼成为公民、企业等行政相对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解决行政纠纷的重要选择,促进依法行政。建立和完善行政检察监督制度,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可以通过确立行政公诉权、落实行政抗诉权加以完善,通过抗诉监督权来实现检察监督权尤为重要
摘要云南省委党校第二十八期中青班第四调研组一行6人,于2011年4月2日至4月9日对普洱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工作得到普洱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由市政法委牵头召开由政法委、公安局、司法局、法院等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的座谈会,然后调研组分别调查走访了政法委、公安局、司法局、法院、统战部、妇联、计生办、团市委、市委党校多个党政部门,收集了普洱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摘要审查逮捕阶段排除非法证据有利于减少错误逮捕案件,提高逮捕案件质量,实现对侦查机关的侦查活动的有效监督。本文以《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及其指导意见为视角,就审查逮捕阶段排除非法证据的范围、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在审查逮捕阶段排除非法证据的适用能日益完善。  关键词非法证据 非法证据排除 审查逮捕  作者简介:佘景妮,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D925 文
摘要法官作为国家司法权的直接载量体,其职业特点使他们拥有影响社会的强大力量,但只有将这种力量与为民众谋福祉、为社会担道义的职业气质相结合,法官这个职业才可能让大众触摸到可信度,通过法官才能让大众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和神圣。本文在此就法官与法律适用若干问题作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司法权 法律适用 法制宣传  作者简介:刘婷,新疆农业大学;任洪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西山监狱。  中图分类号:D926 文献
摘要 本文研究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实践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三项对策:强化技术侦查手段为前锋,改革讯问学习体系,让讯问规律更有实践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关键词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职务犯罪 挑战  作者简介:张磊,北京市丰台区检察院反贪局办公室副主任;谢巍,北京市丰台区检察院反贪局侦查一处干警。  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实践的影响  (一)辩护人制度的变化  辩护人制度是新刑诉法修
摘要财政转移支付是一个国家为了消除地区间财政不均衡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而实施的一项公共财政资源的分配制度。当前,我国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够完善,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立足于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现状,结合西南民族地区当前出现的严重旱灾等热点问题,以专项转移支付为视角,对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进行了思考,从而为完善民族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民族地
摘要在推进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下,农村土地的集约化发展成为必然要求和条件,农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被提上议事日程,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土地经营的热潮。金山区处于上海的远郊,是典型的农业大区,如何进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和经营,提高农民长期而稳固的收入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对上海金山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践进行调查研究,挖掘其中的疑难困惑,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土地承包 经营权 流转  
摘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与完善,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局,对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本文针对这个现实需要,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和现状入手,对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结构和集体保障功能弱化这两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借鉴国外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历史和制度设计,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路径选择作出一些思考和探索,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