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规范与事实之间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3563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法官作为国家司法权的直接载量体,其职业特点使他们拥有影响社会的强大力量,但只有将这种力量与为民众谋福祉、为社会担道义的职业气质相结合,法官这个职业才可能让大众触摸到可信度,通过法官才能让大众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和神圣。本文在此就法官与法律适用若干问题作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司法权 法律适用 法制宣传
  作者简介:刘婷,新疆农业大学;任洪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西山监狱。
  中图分类号:D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5-121-02
  
  一、法官面临的境遇
  在现在多变的的社会环境中不仅是职业法律人,普通的人们也掌握了一般的法律规定,这个表现是我国法制宣传有效的表现,在此种情形中,民众对于司法审判过程中刑事审判权的法官无疑是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法官的解释无非就是两条:一是只要投入进去法律条文和案件事实这些“材料”就能够自动生成判决的“机器”的说法,即法官比照成文法律规范将某一案件事实套入,开展“套路”审判。二是凭借自身多年的经验和好恶恣意断案,自由裁量权运用过高,成为拥有无限权力的“大老爷”。不论法官是“机器”还是“大老爷”都必须在审判过程中经历三个过程:取得针对个案的法律规范、进一步对法律事实进行法律判断、判决审判结果,即法律适用三步走过程。在此过程中,法官需给提交给自己的诉求一个合适的说法,并根据法律规范对这个诉求作出判决,而且还需做到公平公正。简单一点说,就是法官在司法审判的过程中,既要依照成文法律规定给予判决,还要使这个判决符合公平和正义的标准,既不能过于主观,也不能过于刻板。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法官在法律适用的过程中必须把握一个“度”——主观能动性和法律规范正确使用。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以及法官审判案件正是将欲待解决的案件置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件之下,最终得出判决的逻辑思维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法官如何进行法律适用的过程。由于不同的法律调整对象、适用规则、法律解释等都有所不同,所以法律适用的过程中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二、法官应如何在法律适用中找到“度”
  (一)法官要取得适合的法律规范
  卡尔·拉伦茨说:“每个法律都需要解释,而且不是所有的法条都规定在法律中。”法律解释体现在取得符合摆在法官面前的诉求的法律规范的过程中,作为法官,需要做大量分析与论证工作,在各项法律规范之间进行各种要素的归纳、对比,甚至是反证,针对该诉求特定问题从法律规范中整理并得以获得和陈述,所得出的最后的适合该诉求的法律规范体现出了法官在本案中得到准确法律依据和考虑,即法律规范正确使用。
  (二)法官要进一步认定法律事实
  法官在审判活动中常用一种三段论式推理格式,即法律规范为大前提,法律事实为小前提,最后得出审判结果的模式。法官得到第一步准确的法律依据和考虑,只是完成了解决本案诉求的大前提,对于解决诉求而言,更重要的一步是对法律事实进一步判断,形成逻辑推论的小前提。法律事实与生活事件不同,法律事实是对生活事件经过程序整理后的陈述。
  法律事实的客观本性只有借助法官的主观领会才能认识。时不可逆,当事人无法将发生过的事实原封不动地在法官面前重现,只能通过一定证据向法官提供当时的情形。法官面对事实的片段陈述,需要运用其职业气质来感知和评价,没有任何一种应然的规范和已然的先例可以为法官提供判断公式,这完全取决于法官的职业法律素养和职业法律思维,即主观能动性的正确行使。
  (三)最终判决审判结果
  在案件审理的过程中,对法律事实的追溯和确定是伴随寻找法律规范一起进行的。从一开始面对案件诉求时,就需要从成文法律规范中有针对性地检查和选择有可能适用的法律规范。法官需要不断明确可能适用的法律规范中法律涵义及运用角度。其间,相关的法律规范,甚至法律原则、法律目的,都会成为法官寻找最终正确的法律规范的影响要素。所以说,法官在寻找规范的过程并非抛开法律事实独自开展法律规范地探究,他必须不断地返回事实,用已得到的法律解释与论证事实相互比对,而由此可能引发新的问题,他必须再次回到法律规范,作进一步的具体化,再返回法律事实,如此往返,直到法官能够了解所有得必须解决的法律问题,才能形成终局的司法判决。因此,法官在审判过程中即法律适用的过程中必须把握主观能动性和法律规范正确使用的“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能力,也就是法官拥有的“决定空间”——自由裁量权。“决定空间”过大将成为之前我们所描述的“大老爷”,过小则会丧失法律公平和法律正义成为一尊僵硬的“机器”。
  三、如何在面临如此境遇中把握主观能动性和法律规范正确使用的“度”
  法官在司法审判的过程中,必须真正地依据其职责和权力进行审判,依照成文法律规定给予判决,还要使这个判决符合公平和正义的标准,他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气质——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
  法官应对本专业知识有一个很好的准确把握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对法律规范把握得越是精准就越容易在法律事实中灵活选择,对法律方法掌握得越是深入就越容易在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各色的人物特点面前准确运用。
  良好的知识结构不仅是指法律专业知识,还包括广博的社会知识,法律工作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离开专业知识从根本上就不具备做法官的最起码条件,而社会学家般的深刻的洞察力也是法官处理好案件的基础。世界是由静止与运动、抽象与具体、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组成的,法官只有在深刻洞察社会的能力才能够精确地、迅速地对法律事实的本质有所把握。
  法官作为国家司法权的直接载量体,其职业特点使他们拥有影响社会的强大力量,但只有将这种力量与为民众谋福祉、为社会担道义的职业气质相结合,法官这个职业才可能让大众触摸到可信度,通过法官才能让大众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和神圣。无论“没有办法,法律就是这么规定的”此种机械式的回答还是“我认为应当……”此种绝对的主观性都不是一个合格法官所应表现的职业气质,一个合格的法官应通过法律专业知识对于法律事实中反映出来的本质有准确的认识,应运用深刻的洞察力选择最佳法律方法解决法律诉求,在每个法律案件中展现公平和正义,彰显法律真正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孙宪忠,谢鸿飞,常鹏翱.民法总论.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朱福勇.法官能动性的确立与规制.法学论丛.2007(9).
  [3]于宁,张文显.法律中实践推理的内涵及其运行.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1).
  [4]王瑞君.法官如何发现法律——从一起刑事案件空白罪状的寻找与解读谈起.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7(7).
  [5]王忠诚,马江领.成文法的局限性与法官的司法对策——以民法基本原则司法适用为视角.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6(7).
  [6]彭贵.裁判的依据、手段和裁判者——以大陆法系为中心.法学论坛.2006(4).
  [7]姜福东.法官的任务和法官的智慧.政法论丛.2006.
其他文献
摘要私人自治理念不仅影响着合同法中某些重要规则的设计,更深深的影响着民法之外的商事法律的演进与变革。在展现着公平与效率、体现商法价值诉求的基础上,私人自治理念滋养着商事法律下公司融资路径的不断拓展空间。《合同法》342条极佳的反映了这一点,专利权转让正体现了私人自治下经济个体积年经验的博弈成果,同样,私人自治所孕育着得合同法契约自由精神深深促进着公司融资路径的最新变革。  关键词私人自治 合同法
摘要未取得场地租赁权的委托授权,导致双方签订的涉案合同效力待定。广告公司提供的《业主声明》依法应视为业主对广告场地租赁权的有效授权,并可视为对涉案《广告场地租赁合同》效力的追认以及与某广告公司续订租赁合同的意思表示。  关键词物业服务企业 代行公共部位经营权 合同效力  作者简介:邵怡,上海市卢湾区人民检察院民行检察科副科长、检察员。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摘要 和谐司法理念的提出,回应的正是现实需求与司法发展规律的优先选择,体现了新时期人民司法工作的重要特征。在法院,尤其是基层法院审理的行政诉讼案件中,有相当部分案件当事人提起诉讼的缘由并非单纯对行政行为不服,而是对先前的民事纠纷或者民事诉讼中涉及行政行为确认的事实无法厘清。对于这部分的行政行为,案件当事人只能被迫先放下民事争端,转而启动行政诉讼,向“公家讨个公道”才能继续解决先前的民事纠纷,增加工
摘要正当防卫是由公民的个人行为和国家的特殊授权组成。国家特殊授权是权利救济,是公力救济;公民个人行为是行为救济,是私力救济。因此,正当防卫是公力救济与私力救济相结合的产物。更为特殊的是,正当防卫表现出权利与行为的相对运动,其权利救济是国家刑罚权对公民权利的救济,是公权对私权的自上而下的补充,其权利的运行方向是下行的;而其私力救济是公民防卫行为对国家刑罚的补充,是私力行为对国家行为的自下而上的补充,
摘 要 随着城市化浪潮的推进“城中村”问题凸显,日渐成为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泉州市城区东部的淮村进行调研访谈,分析“城中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淮村为例阐述在加快“城中村”改造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 淮村 城中村 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蔡楚泓,山西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  中图分类号:C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
摘 要 本文结合首届全国公诉人与律师控辩大赛案例,并根据受贿罪的构成要件,分析受贿罪中的利用职务便利、特定关系人、特定关系人“挂名”领取薪酬以及收受贿赂物品未办理权属变更问题,笔者认为案例中张晓林的行为构成受贿罪。  关键词 斡旋受贿 公诉人 特定关系人  作者简介:曾子红,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D9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1)10-069-02
摘要姚建龙博士《超越刑事司法》一书对少年司法的历史和本质进行了详细探究:社会发展延长了人们的少年时期,少年司法得以产生,成人社会控制少年的需要是少年司法起源与变迁的真正动力。同时,该书启迪了现实的少年司法实践,那就是在扬弃中改进少年司法,在设计少年案件与成年人案件分案处理机制、特殊审理机制以及判前判后的帮教等等制度时,需要一种特别的关切。  关键词少年 少年司法 社会控制  作者简介:晏楚兴,湖南
摘要 针对当前我国行政诉讼发展相对缓慢、行政权力与行政相对人权利失衡的状况,有必要强化检察监督权,成为对法院的审判权的有力监督制约力量和补强力量,从而树立司法的权威和公信力,使行政诉讼成为公民、企业等行政相对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解决行政纠纷的重要选择,促进依法行政。建立和完善行政检察监督制度,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可以通过确立行政公诉权、落实行政抗诉权加以完善,通过抗诉监督权来实现检察监督权尤为重要
摘要云南省委党校第二十八期中青班第四调研组一行6人,于2011年4月2日至4月9日对普洱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工作得到普洱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由市政法委牵头召开由政法委、公安局、司法局、法院等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的座谈会,然后调研组分别调查走访了政法委、公安局、司法局、法院、统战部、妇联、计生办、团市委、市委党校多个党政部门,收集了普洱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摘要审查逮捕阶段排除非法证据有利于减少错误逮捕案件,提高逮捕案件质量,实现对侦查机关的侦查活动的有效监督。本文以《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及其指导意见为视角,就审查逮捕阶段排除非法证据的范围、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在审查逮捕阶段排除非法证据的适用能日益完善。  关键词非法证据 非法证据排除 审查逮捕  作者简介:佘景妮,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D925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