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问题管理,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为线索和切入点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问题管理与科学管理、人本管理、目标管理并称四大管理模式。2009年以来,河北省沧州市工商局在监管实践中全面推行问题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问题管理模式的提出
近年来,各地工商部门陆续推行了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网格化监管、行政指导等一系列监管方式、方法,但市场秩序问题仍然层出不穷,媒体曝光也屡见不鲜,对此,需要我们进行认真反思。
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是信用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作为一种市场监管方法存在重大缺陷:一是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是一种事后监管模式。企业不出问题,不能降级。企业出问题后才能降级,再去监管为时已晚。二是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理念有缺陷。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对A、B、C、D四个等级的企业实行距离监管,即对A类企业实行远距离监管,对B、C类企业实行近距离监管,但A类企业却往往会出大问题。比如,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家免检的A类企业,却出现了震惊国内外的三聚氰胺奶粉大问题。
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网格化监管,随着时间的推移边际效用递减,其缺陷和不足越来越突出。其在制度设计上存在两大漏洞:一是网格化监管是综合性监管,要求监管人员掌握工商行政管理所有法律、法规和政策,且以有限人员解决辖区内所有大问题,这是难以实现的。二是从人性角度考虑,任何人长期从事一项单调的工作,都有一个心理厌倦期,网格化监管也是如此。由以上弊端引发的不巡不查、巡而不查、市场巡查记录弄虚作假等各种不正常现象日渐突出,监管质量大打折扣。监管效能明显降低。
行政指导作为一种柔性监管方式,对于改变过去部分执法人员冷、硬、横现象有着积极的作用,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但是,市场监管仅靠柔性监管是不够的,必须刚柔相济。因为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一些经营者唯利是图,为了一己私利,不惜破坏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不惜损害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这些行为不严厉打击,就是对违法经营者的纵容。也是对守法经营者的伤害,就无法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据此我们认为,必须对现行监管模式进行彻底改革,亟须创造一种全新的监管模式。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在借鉴各种监管模式长处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问题管理模式,基本构想是:把市场秩序问题按性质分类,采取不同的原则进行处理,抓大放小、刚柔并济;采取点式巡查与机动式巡查相结合,通过商品质量监测、投诉举报等多种渠道发现问题;实行项目式监管解决大问题。
问题管理模式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问题管理是刚柔并济的监管方法。对破坏市场秩序、损害经营者与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大问题,坚决抓住,严惩重罚;对无主观故意、社会危害不大的小问题,适当放开,实行行政指导。同时,在解决大问题过程中,全面推行说理式执法文书,提升执法的说服力与公信力。有刚有柔,刚中带柔。刚柔并济。2、问题管理是事先监管的方法。问题管理的重点在于防范,在于消除监管隐患,在于防止问题演化为危机。因此,问题管理十分注重事先发现问题,而不是等危机发生了再去补救问题。3、问题管理是专业化监管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通过成立项目监管组,对发现的大问题实行专项监管,由专门的人员进行专题研究和解决,提升监管效能。4、问题管理是动态监管方法。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还会出现;浅层次问题解决了,深层次问题会不断被发现:过去的问题解决了,在适当的条件下还会反弹。因此,问题管理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动态的良性循环过程。
二、问题管理模式的内涵
经过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问题管理模式主要包括问题分类、问题发现、问题解决、建立考核机制、开展项目式培训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问题的分类
根据监管实践,市局将市场秩序问题按一定特性划分为大小两类。制定了《关于全面推进执法转型工作实施意见》,明确了八类大问题和四类小问题的界限。八类大问题是:1、危害公共安全、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假冒汽车配件、废旧汽车拆解等所谓特色产业问题;2、工艺落后、污染环境、有悖科学发展的小炼油、小造纸、小轧钢、小电镀、小化工等问题;3、有悖国家方针政策,严重扰乱社会经济管理秩序的传销、商业贿赂等问题;4、严重损害农民利益的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等涉农问题;5、严重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6、公用企业限制竞争、傍名牌等社会热点焦点问题;7、无证无照经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重大安全隐患问题;8、危害市场体系建设的“三虚一逃”等问题。四类小问题是:1、无主观故意、社会危害性较小或者尚未产生社会危害后果的问题:2、能够主动改正或者及时终止违法行为且主动消除或者减轻危害后果的问题;3、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问题;4、法律法规没有设定行政处罚而限期改正的问题。随后,又制定了《关于执法转型中对大问题和小问题细化的指导意见》,将八类大问题和四类小问题进一步细化为67种大问题和35种小问题,并提出了对问题进行风险等级划分的指导意见,增强可操作性。
在对问题进行分类后,确定了对大小问题不同的处置原则。具体是:对大问题攻坚克难,严惩重罚。案件处理从严从快,彻底根除;对小问题实行行政指导,不予处罚。
(二)问题的发现
在问题管理模式中,发现问题是前提,只有能够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通过实践,明确了六种发现问题的渠道。
1、结合辖区实际,加强对大问题的分析研究,做到对辖区大问题心中有数。充分借助调查法、观察法、比较法等各种方法,综合分析辖区市场主体的变化情况、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确定发现问题的方向。
2、通过市场巡查发现问题。这种市场巡查与过去的市场巡查有本质的区别,其特征是坚持点式巡查与机动式巡查相结合。所谓点式巡查,即针对辖区内的大问题进行巡查。机动式巡查,即对辖区全面巡查。坚持点式巡查为主,机动式巡查为辅。
3、通过投诉、举报发现问题。主要借助三个渠道:一是通过消费者的投诉、举报发现问题;二是借助内线的举报发现问题;三是通过12315投诉、举报发现问题。
4、通过商品质量监测发现问题。定期开展商品质量监测,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在商品质量抽检过程中,对同一种商品连续发现两个以上批次不合格的进行预警,通过预警发现问题。
5、根据上级文件安排发现问题。过去,基层工商部门由于人员少、任务重,经常报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无所适从。如今,我们变被动为主动,根据上级文件精神锁定问题方向,既有效落实了上级文件,又推进了问题的发现。
6、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发现问题。根据媒体所披露的违法事实、形成原因、行业潜规则等情况,迅速对 本辖区相关行业进行调查,查看是否存在类似问题。
(三)问题的解决
1、对大问题实行项目式监管。所谓项目式监管,即基层分局根据发现的大问题,设置项目监管组,进行专项监管的工作模式。项目式监管的基本内容是:
(1)项目式监管的机构设置及其职能。为适应项目式监管,基层工商分局一般应设立综合管理室和项目监管组。综合管理室主要负责基层工商分局内部管理、信息处理,电子和文书档案的管理,财务、票据等日常事务;按照上级有关规定,负责注册登记、年检、验照贴花等工作;指导和协助各协会日常工作: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项目监管组按照发现的大问题,设置若干个集办案、维权、巡查三权合一的项目监管组。基层工商分局在按大问题设置项目监管组之外,可设机动组,以弥补项目监管之外的空白。基层工商分局在15人以上的,可成立经检中队,办大案件。但项目监管组的职责不变。基层工商分局项目监管组的设置,须报县级局项目监管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项目监管组的设置是动态的,待大问题解决后,项目监管组可撤销,并入或重新设置其他项目监管组。
(2)项目式监管的工作流程。①大问题立项。基层工商分局根据发现的大问题,填写《项目监管立项审批表》,上报县级局法制科(股)。县级局法制科(股)对各分局大问题进行汇总,提交县级局项目监管领导小组审批立项。②设立项目监管组。县级局法制科(股)将审批结果通知各基层分局,基层分局根据立项情况设置项目监管组,确立本单位项目组具体分工。可以1个问题设置一个组,也可以2-3个问题设置一个组。每个组由2名以上执法人员组成。县级局法制科(股)同时负责对项目组人员执法资格的审查与项目监管设置情况的备案。③项目解决。项目监管组依据县级工商局立项,制订项目监管计划书和月进度表,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时限和要达到的效果。④项目终结。项目监管组大问题解决后,将情况上报县级局项目监管领导小组,同时附送《项目监管终结报告》,经县级局项目监管领导小组批准后,项目撤销。⑤项目式监管的协调与督导。县级局项目监管领导小组指定相关业务科室。在业务职责范围内对各基层分局项目监管组进行项目跟踪,加强业务指导与督导检查。⑥建立档案。项目式监管档案主要包括“两档、一书、一账”:“两档”即项目档案和综合文书档案,“一书”即项目巡查文书,“一账”即大问题梳理台账。
2、对小问题实行行政指导。对发现的小问题全部发放行政指导文书,一律不予处罚。对小问题不予处罚,改为行政指导,做到预防在先、教育在先、警示在先。有效拉近了监管双方的关系,有利于创业者增强投资信心,有利于优化发展环境。
(四)建立考核机制
在推行问题管理模式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如有的大问题发现不了,有的发现了不能及时录入软件,有的不能及时解决,还有的把小问题作为大问题处理,也有的把大问题作为小问题处理,甚至有的大问题没有解决却谎称解决等等。对此,市局建立了严格的考核机制,出台了《沧州市工商局执法转型工作考核暂行办法》,市局每半年对各县考核一次,各县局每季度对各分局考核一次,考核结果排名通报。
(五)开展项目式培训
所谓项目式培训,就是以项目监管组为依托,一个项目组一个项目组地培训。项目式培训主要采取三种方法:一是市局成立专家授课团,县局组建百人讲师团,由这些同志到每个项目组去讲课。讲课内容针对项目,增强可操作性;讲课培训以项目组为单元,使培训更加贴近实际。二是在项目组内部,由经验丰富的同志逐项讲解、演练,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聘请省局基层教育中心的老师到项目组讲课,提升一线执法人员的理论水平。
项目式培训建立了三种长效机制:一是建立了培训资料库。市局收集编印了40余万字的培训教材以及相应题库,为培训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为每名工商干部建立培训档案。档案内容包括人员基本信息、日常培训信息、考试信息、考核信息等。三是实行学分制。根据考勤和学习情况记录学分,作为干部选拔、奖优评先和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项目式培训彻底解决了过去上大课、走形式的弊端,针对性强、操作性强,在提升基层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问题管理模式的效用
问题管理模式发端于实践,完善于实践,得到了国家工商总局的肯定。认为这是一种整体工作模式,是理念、模式的革新,是监管方法的创新,是体制、机制的变革,充分体现了监管与发展、服务、执法、维权的统一。推行问题管理模式一年多来,沧州工商系统各项工作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推行问题管理模式有效维护了市场秩序
问题管理模式发现和解决了各种大问题,有效净化了市场秩序,实现了市场监管与发展的统一。同时,这些大问题也是地方政府关心的问题,这就使执法环境与政府发展环境相一致,有效服务了地方发展,得到了政府的认可。
(二)推行问题管理模式防范了监管风险
问题管理模式的精髓在于“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突出特点是防患于未然,防止问题演化为危机。通过持续不断地发现、解决各种问题,将监管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防范监管风险的发生。2010年3月,某烟花爆竹门市部发生爆炸,由于工商部门在事前监管到位,经营者不存在无证无照、店外摆摊等行为,工商部门在事故调查中免责。
(三)推行问题管理模式提升了监管效能
问题管理模式有效克服了过去网格化监管高成本、低效率的弊端,革除了市场巡查流于形式、不巡不查、弄虚作假等积弊,增强了监管的针对性、目的性,实现了专业化监管,而且每个大问题的解决都有明确的时限与责任,监管效能大幅提高,行政成本也大幅下降。据统计,全市工商系统推行项目式监管以来,平均每年节省的燃料费、修车费等行政成本就达100余万元,较以前同期下降约30%。
(四)推行问题管理模式得到了民心,树立了形象
在坚决管住大问题的同时,对无主观故意、社会危害不大的小问题适当放开,不予处罚,改为行政指导,受到了广大经营者的欢迎,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
(五)推行问题管理模式锻炼了队伍,提振了士气
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全体工商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明显增强,勤学好问、钻研业务,攻坚克难、敢打硬仗蔚然成风。
责任编辑:郑葆华
一、问题管理模式的提出
近年来,各地工商部门陆续推行了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网格化监管、行政指导等一系列监管方式、方法,但市场秩序问题仍然层出不穷,媒体曝光也屡见不鲜,对此,需要我们进行认真反思。
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是信用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作为一种市场监管方法存在重大缺陷:一是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是一种事后监管模式。企业不出问题,不能降级。企业出问题后才能降级,再去监管为时已晚。二是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理念有缺陷。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对A、B、C、D四个等级的企业实行距离监管,即对A类企业实行远距离监管,对B、C类企业实行近距离监管,但A类企业却往往会出大问题。比如,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家免检的A类企业,却出现了震惊国内外的三聚氰胺奶粉大问题。
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网格化监管,随着时间的推移边际效用递减,其缺陷和不足越来越突出。其在制度设计上存在两大漏洞:一是网格化监管是综合性监管,要求监管人员掌握工商行政管理所有法律、法规和政策,且以有限人员解决辖区内所有大问题,这是难以实现的。二是从人性角度考虑,任何人长期从事一项单调的工作,都有一个心理厌倦期,网格化监管也是如此。由以上弊端引发的不巡不查、巡而不查、市场巡查记录弄虚作假等各种不正常现象日渐突出,监管质量大打折扣。监管效能明显降低。
行政指导作为一种柔性监管方式,对于改变过去部分执法人员冷、硬、横现象有着积极的作用,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但是,市场监管仅靠柔性监管是不够的,必须刚柔相济。因为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一些经营者唯利是图,为了一己私利,不惜破坏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不惜损害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这些行为不严厉打击,就是对违法经营者的纵容。也是对守法经营者的伤害,就无法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据此我们认为,必须对现行监管模式进行彻底改革,亟须创造一种全新的监管模式。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在借鉴各种监管模式长处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问题管理模式,基本构想是:把市场秩序问题按性质分类,采取不同的原则进行处理,抓大放小、刚柔并济;采取点式巡查与机动式巡查相结合,通过商品质量监测、投诉举报等多种渠道发现问题;实行项目式监管解决大问题。
问题管理模式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问题管理是刚柔并济的监管方法。对破坏市场秩序、损害经营者与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大问题,坚决抓住,严惩重罚;对无主观故意、社会危害不大的小问题,适当放开,实行行政指导。同时,在解决大问题过程中,全面推行说理式执法文书,提升执法的说服力与公信力。有刚有柔,刚中带柔。刚柔并济。2、问题管理是事先监管的方法。问题管理的重点在于防范,在于消除监管隐患,在于防止问题演化为危机。因此,问题管理十分注重事先发现问题,而不是等危机发生了再去补救问题。3、问题管理是专业化监管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通过成立项目监管组,对发现的大问题实行专项监管,由专门的人员进行专题研究和解决,提升监管效能。4、问题管理是动态监管方法。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还会出现;浅层次问题解决了,深层次问题会不断被发现:过去的问题解决了,在适当的条件下还会反弹。因此,问题管理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动态的良性循环过程。
二、问题管理模式的内涵
经过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问题管理模式主要包括问题分类、问题发现、问题解决、建立考核机制、开展项目式培训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问题的分类
根据监管实践,市局将市场秩序问题按一定特性划分为大小两类。制定了《关于全面推进执法转型工作实施意见》,明确了八类大问题和四类小问题的界限。八类大问题是:1、危害公共安全、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假冒汽车配件、废旧汽车拆解等所谓特色产业问题;2、工艺落后、污染环境、有悖科学发展的小炼油、小造纸、小轧钢、小电镀、小化工等问题;3、有悖国家方针政策,严重扰乱社会经济管理秩序的传销、商业贿赂等问题;4、严重损害农民利益的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等涉农问题;5、严重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6、公用企业限制竞争、傍名牌等社会热点焦点问题;7、无证无照经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重大安全隐患问题;8、危害市场体系建设的“三虚一逃”等问题。四类小问题是:1、无主观故意、社会危害性较小或者尚未产生社会危害后果的问题:2、能够主动改正或者及时终止违法行为且主动消除或者减轻危害后果的问题;3、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问题;4、法律法规没有设定行政处罚而限期改正的问题。随后,又制定了《关于执法转型中对大问题和小问题细化的指导意见》,将八类大问题和四类小问题进一步细化为67种大问题和35种小问题,并提出了对问题进行风险等级划分的指导意见,增强可操作性。
在对问题进行分类后,确定了对大小问题不同的处置原则。具体是:对大问题攻坚克难,严惩重罚。案件处理从严从快,彻底根除;对小问题实行行政指导,不予处罚。
(二)问题的发现
在问题管理模式中,发现问题是前提,只有能够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通过实践,明确了六种发现问题的渠道。
1、结合辖区实际,加强对大问题的分析研究,做到对辖区大问题心中有数。充分借助调查法、观察法、比较法等各种方法,综合分析辖区市场主体的变化情况、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确定发现问题的方向。
2、通过市场巡查发现问题。这种市场巡查与过去的市场巡查有本质的区别,其特征是坚持点式巡查与机动式巡查相结合。所谓点式巡查,即针对辖区内的大问题进行巡查。机动式巡查,即对辖区全面巡查。坚持点式巡查为主,机动式巡查为辅。
3、通过投诉、举报发现问题。主要借助三个渠道:一是通过消费者的投诉、举报发现问题;二是借助内线的举报发现问题;三是通过12315投诉、举报发现问题。
4、通过商品质量监测发现问题。定期开展商品质量监测,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在商品质量抽检过程中,对同一种商品连续发现两个以上批次不合格的进行预警,通过预警发现问题。
5、根据上级文件安排发现问题。过去,基层工商部门由于人员少、任务重,经常报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无所适从。如今,我们变被动为主动,根据上级文件精神锁定问题方向,既有效落实了上级文件,又推进了问题的发现。
6、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发现问题。根据媒体所披露的违法事实、形成原因、行业潜规则等情况,迅速对 本辖区相关行业进行调查,查看是否存在类似问题。
(三)问题的解决
1、对大问题实行项目式监管。所谓项目式监管,即基层分局根据发现的大问题,设置项目监管组,进行专项监管的工作模式。项目式监管的基本内容是:
(1)项目式监管的机构设置及其职能。为适应项目式监管,基层工商分局一般应设立综合管理室和项目监管组。综合管理室主要负责基层工商分局内部管理、信息处理,电子和文书档案的管理,财务、票据等日常事务;按照上级有关规定,负责注册登记、年检、验照贴花等工作;指导和协助各协会日常工作: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项目监管组按照发现的大问题,设置若干个集办案、维权、巡查三权合一的项目监管组。基层工商分局在按大问题设置项目监管组之外,可设机动组,以弥补项目监管之外的空白。基层工商分局在15人以上的,可成立经检中队,办大案件。但项目监管组的职责不变。基层工商分局项目监管组的设置,须报县级局项目监管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项目监管组的设置是动态的,待大问题解决后,项目监管组可撤销,并入或重新设置其他项目监管组。
(2)项目式监管的工作流程。①大问题立项。基层工商分局根据发现的大问题,填写《项目监管立项审批表》,上报县级局法制科(股)。县级局法制科(股)对各分局大问题进行汇总,提交县级局项目监管领导小组审批立项。②设立项目监管组。县级局法制科(股)将审批结果通知各基层分局,基层分局根据立项情况设置项目监管组,确立本单位项目组具体分工。可以1个问题设置一个组,也可以2-3个问题设置一个组。每个组由2名以上执法人员组成。县级局法制科(股)同时负责对项目组人员执法资格的审查与项目监管设置情况的备案。③项目解决。项目监管组依据县级工商局立项,制订项目监管计划书和月进度表,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时限和要达到的效果。④项目终结。项目监管组大问题解决后,将情况上报县级局项目监管领导小组,同时附送《项目监管终结报告》,经县级局项目监管领导小组批准后,项目撤销。⑤项目式监管的协调与督导。县级局项目监管领导小组指定相关业务科室。在业务职责范围内对各基层分局项目监管组进行项目跟踪,加强业务指导与督导检查。⑥建立档案。项目式监管档案主要包括“两档、一书、一账”:“两档”即项目档案和综合文书档案,“一书”即项目巡查文书,“一账”即大问题梳理台账。
2、对小问题实行行政指导。对发现的小问题全部发放行政指导文书,一律不予处罚。对小问题不予处罚,改为行政指导,做到预防在先、教育在先、警示在先。有效拉近了监管双方的关系,有利于创业者增强投资信心,有利于优化发展环境。
(四)建立考核机制
在推行问题管理模式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如有的大问题发现不了,有的发现了不能及时录入软件,有的不能及时解决,还有的把小问题作为大问题处理,也有的把大问题作为小问题处理,甚至有的大问题没有解决却谎称解决等等。对此,市局建立了严格的考核机制,出台了《沧州市工商局执法转型工作考核暂行办法》,市局每半年对各县考核一次,各县局每季度对各分局考核一次,考核结果排名通报。
(五)开展项目式培训
所谓项目式培训,就是以项目监管组为依托,一个项目组一个项目组地培训。项目式培训主要采取三种方法:一是市局成立专家授课团,县局组建百人讲师团,由这些同志到每个项目组去讲课。讲课内容针对项目,增强可操作性;讲课培训以项目组为单元,使培训更加贴近实际。二是在项目组内部,由经验丰富的同志逐项讲解、演练,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聘请省局基层教育中心的老师到项目组讲课,提升一线执法人员的理论水平。
项目式培训建立了三种长效机制:一是建立了培训资料库。市局收集编印了40余万字的培训教材以及相应题库,为培训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为每名工商干部建立培训档案。档案内容包括人员基本信息、日常培训信息、考试信息、考核信息等。三是实行学分制。根据考勤和学习情况记录学分,作为干部选拔、奖优评先和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项目式培训彻底解决了过去上大课、走形式的弊端,针对性强、操作性强,在提升基层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问题管理模式的效用
问题管理模式发端于实践,完善于实践,得到了国家工商总局的肯定。认为这是一种整体工作模式,是理念、模式的革新,是监管方法的创新,是体制、机制的变革,充分体现了监管与发展、服务、执法、维权的统一。推行问题管理模式一年多来,沧州工商系统各项工作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推行问题管理模式有效维护了市场秩序
问题管理模式发现和解决了各种大问题,有效净化了市场秩序,实现了市场监管与发展的统一。同时,这些大问题也是地方政府关心的问题,这就使执法环境与政府发展环境相一致,有效服务了地方发展,得到了政府的认可。
(二)推行问题管理模式防范了监管风险
问题管理模式的精髓在于“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突出特点是防患于未然,防止问题演化为危机。通过持续不断地发现、解决各种问题,将监管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防范监管风险的发生。2010年3月,某烟花爆竹门市部发生爆炸,由于工商部门在事前监管到位,经营者不存在无证无照、店外摆摊等行为,工商部门在事故调查中免责。
(三)推行问题管理模式提升了监管效能
问题管理模式有效克服了过去网格化监管高成本、低效率的弊端,革除了市场巡查流于形式、不巡不查、弄虚作假等积弊,增强了监管的针对性、目的性,实现了专业化监管,而且每个大问题的解决都有明确的时限与责任,监管效能大幅提高,行政成本也大幅下降。据统计,全市工商系统推行项目式监管以来,平均每年节省的燃料费、修车费等行政成本就达100余万元,较以前同期下降约30%。
(四)推行问题管理模式得到了民心,树立了形象
在坚决管住大问题的同时,对无主观故意、社会危害不大的小问题适当放开,不予处罚,改为行政指导,受到了广大经营者的欢迎,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
(五)推行问题管理模式锻炼了队伍,提振了士气
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全体工商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明显增强,勤学好问、钻研业务,攻坚克难、敢打硬仗蔚然成风。
责任编辑:郑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