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养殖环境条件对猪疫病防控的影响
养殖环境条件主要是由自然环境的空气、土壤、水源与养殖场地的设施设置和建设构成。空气中的有机物微粒能携带病原菌随风四处流动,土壤和水中能使很多病原菌长期存活,如口蹄疫病毒、猪丹毒杆菌、大肠杆菌、布氏杆菌等,特别是形成芽胞的病原菌可在土壤中存活几年至十几年。此外,空气、土壤和水中都可含有对畜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如空气中的硫、氨、氟,水和土壤中的汞、铅等。养殖场地的自然环境选择不好,畜体就会直接受到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的侵袭;养殖场地的设施设置和建设如果科学,不但可以弥补自然环境的不足,还可以抵挡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侵袭畜体。生产中怎样选择和营造适合猪只生长的养殖环境呢?
1.选择没有被污染的地方作养殖场地 为了从源头上切断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对猪的侵袭,选择的养殖场地环境中要不含有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或含量极少不足以使畜禽发病。为保证养殖场地环境的质量,选择的场地要按国家有关标准对环境进行检测,不符合标准的不能做养殖场地。切不可将废弃的养殖场、化工厂等废弃的厂(场)矿做养殖场地,因这些地方大多被病原菌和有害物质污染过。
2.要远离污染源 把人员、车辆、动物集中活动的地方和工矿企业都可视为污染源,因这些地方极易存留和产生病原菌和有害物质,并随空气流动而四处扩散。如其他养殖场、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化工厂、居民区、交通要道等都属这类地方。为避免受到这些地方的病原菌和有害物质的侵袭,养殖场地一定要远离这些地方。与这些地方保持的距离国家与地方都出台了有关标准,最少应保持2500米以上。
3.设施设置和建设要科学 设施的建筑材料要无毒害;养殖场地四周要设置有效的围墙或防疫沟及绿化带,阻挡病原菌的侵入及人员动物的随意出入;养殖场地的入口处要设置标准的车辆人员进出的消毒设施;按着有利于防疫和管理的要求设置各个区域;圈舍的高矮、宽窄要根据畜种的生物学特点设计,要满足通风、光照、温度的要求,通风设置应设有抵挡病原微生物及有害物质的过滤装置。国外一些畜牧业发达国家的畜禽圈舍,为阻挡病原菌和有害物质的侵入大多采用封闭式,如荷兰的猪舍采用的是无窗封闭式,双层屋顶夹层进风,机械排风。我国由于经济条件和传统的影响,很多采用开放式或半开放式,这就为病原菌和有害物质的侵入留下了机会,应加以改进。
二、饲养管理对猪疫病防控的影响
科学的饲养管理是畜禽防病的第二道屏障,因为通过正确的饲养管理,即使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侵入养殖场地,也没有生存繁殖和扩散的机会,更有利于畜禽的健康,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即使病原体和有害物质侵袭畜体也不发病或发病的几率很低,使猪“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1.提供的饲料要营养平衡 切不可为了片面追求产量而过量提供蛋白质或能量饲料及高铜、高锌等矿物质,不但造成浪费,还会导致机体代谢紊乱,使肝肾及心脏的负担过重和血脂过高,影响猪的健康,降低防御功能。
2.饲料品质要优良 应特别注意饲料原料、半成品及成品饲料的来源与产地。目前我国在防控猪疫病的各个方面都采取了相关措施,唯独对饲料病原菌的检测环节薄弱。病原菌同样可以污染饲料,畜禽食用被污染的饲料发病几率更高,正所谓“病从口入”。因此,使用的饲料及原料应特别注意生产、保存、运输过程中是否被病原菌和有害物质污染过,在食用前应进行检测。此外,我国的玉米遗传基因缺乏抗菌能力,易产生霉菌,而我国能量饲料的来源主要是玉米。因此,在使用玉米做饲料时一定要认真检测,不得发霉变质。
3.饲料中不得乱加添加剂 饲料中不得随意长期添加抗生素类添加剂,特别是不能添加增瘦剂、激素类增长剂。长期添加这些添加剂会破坏和干扰机体的正常免疫系统的生理功能,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有些饲料厂商和养殖户,为提高猪生产能力和防病,喜欢在饲料中添加各类抗生素,其结果在猪食用的初期,在一定程度上是减少了发病几率,生长速度也有所增加。但到生产中后期,不仅发病率增加,再用抗生素类制剂治疗不但无效,反而病情加重,特别是对一些疫病的免疫疫苗也产生了桔抗作用,使得一些传染病虽然做了接种免疫,却时有发生。这其中的原因就是长期大量服用抗生素后,抑制了体内有益菌的存活,使有害菌产生耐药性,造成肝肾实质不可逆转性的积累损伤,降低机体解毒和排毒的先天性防御功能。俗语“是药三分毒”“无病不吃药”,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4.保持养殖场地内消毒设施的有效功效 如养殖场地入口处的车辆人员消毒池、室药液要充足,药液浓度要适宜,紫外线灯功率要足,不然就起不到消毒的作用。
5.保持养殖场地内的卫生 场地内的污物,特别是圈舍内的粪便、残存饲料等要及时清理,否则就会滋生病原菌和蚊蝇,产生有害气体,对畜禽的健康造成损害。
6.圈舍要保持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 圈舍内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并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调整好温湿度,不然就会使有害气体和病原微生物蓄留舍内,侵害畜体。
7.提供福利待遇 要根据猪的生物学特点和习性,尽可能地为其提供福利待遇,因福利待遇不仅能提高猪肉质量,更主要的是能有效地保证猪的健康,增强抗病能力。
8.加强引进猪只的管理 养殖场地内的病原菌,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引进猪只带入的。新引进的猪检疫不严格,特别是不经观察舍进行健康观察就直接进入生产区,使很多病原菌带入场地内。生产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新建的养猪场头三年猪基本不发病,而三年后,各种疫病接踵而来,难以控制,这可能与引进猪只有直接关系。
9.禁止随意出入养殖场地 闲杂人员及车辆禁止随意出入养殖场地。饲养人员不得随意出生产区,非出不可,要更衣、消毒和洗浴,非生产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
养殖环境条件主要是由自然环境的空气、土壤、水源与养殖场地的设施设置和建设构成。空气中的有机物微粒能携带病原菌随风四处流动,土壤和水中能使很多病原菌长期存活,如口蹄疫病毒、猪丹毒杆菌、大肠杆菌、布氏杆菌等,特别是形成芽胞的病原菌可在土壤中存活几年至十几年。此外,空气、土壤和水中都可含有对畜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如空气中的硫、氨、氟,水和土壤中的汞、铅等。养殖场地的自然环境选择不好,畜体就会直接受到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的侵袭;养殖场地的设施设置和建设如果科学,不但可以弥补自然环境的不足,还可以抵挡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侵袭畜体。生产中怎样选择和营造适合猪只生长的养殖环境呢?
1.选择没有被污染的地方作养殖场地 为了从源头上切断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对猪的侵袭,选择的养殖场地环境中要不含有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或含量极少不足以使畜禽发病。为保证养殖场地环境的质量,选择的场地要按国家有关标准对环境进行检测,不符合标准的不能做养殖场地。切不可将废弃的养殖场、化工厂等废弃的厂(场)矿做养殖场地,因这些地方大多被病原菌和有害物质污染过。
2.要远离污染源 把人员、车辆、动物集中活动的地方和工矿企业都可视为污染源,因这些地方极易存留和产生病原菌和有害物质,并随空气流动而四处扩散。如其他养殖场、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化工厂、居民区、交通要道等都属这类地方。为避免受到这些地方的病原菌和有害物质的侵袭,养殖场地一定要远离这些地方。与这些地方保持的距离国家与地方都出台了有关标准,最少应保持2500米以上。
3.设施设置和建设要科学 设施的建筑材料要无毒害;养殖场地四周要设置有效的围墙或防疫沟及绿化带,阻挡病原菌的侵入及人员动物的随意出入;养殖场地的入口处要设置标准的车辆人员进出的消毒设施;按着有利于防疫和管理的要求设置各个区域;圈舍的高矮、宽窄要根据畜种的生物学特点设计,要满足通风、光照、温度的要求,通风设置应设有抵挡病原微生物及有害物质的过滤装置。国外一些畜牧业发达国家的畜禽圈舍,为阻挡病原菌和有害物质的侵入大多采用封闭式,如荷兰的猪舍采用的是无窗封闭式,双层屋顶夹层进风,机械排风。我国由于经济条件和传统的影响,很多采用开放式或半开放式,这就为病原菌和有害物质的侵入留下了机会,应加以改进。
二、饲养管理对猪疫病防控的影响
科学的饲养管理是畜禽防病的第二道屏障,因为通过正确的饲养管理,即使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侵入养殖场地,也没有生存繁殖和扩散的机会,更有利于畜禽的健康,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即使病原体和有害物质侵袭畜体也不发病或发病的几率很低,使猪“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1.提供的饲料要营养平衡 切不可为了片面追求产量而过量提供蛋白质或能量饲料及高铜、高锌等矿物质,不但造成浪费,还会导致机体代谢紊乱,使肝肾及心脏的负担过重和血脂过高,影响猪的健康,降低防御功能。
2.饲料品质要优良 应特别注意饲料原料、半成品及成品饲料的来源与产地。目前我国在防控猪疫病的各个方面都采取了相关措施,唯独对饲料病原菌的检测环节薄弱。病原菌同样可以污染饲料,畜禽食用被污染的饲料发病几率更高,正所谓“病从口入”。因此,使用的饲料及原料应特别注意生产、保存、运输过程中是否被病原菌和有害物质污染过,在食用前应进行检测。此外,我国的玉米遗传基因缺乏抗菌能力,易产生霉菌,而我国能量饲料的来源主要是玉米。因此,在使用玉米做饲料时一定要认真检测,不得发霉变质。
3.饲料中不得乱加添加剂 饲料中不得随意长期添加抗生素类添加剂,特别是不能添加增瘦剂、激素类增长剂。长期添加这些添加剂会破坏和干扰机体的正常免疫系统的生理功能,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有些饲料厂商和养殖户,为提高猪生产能力和防病,喜欢在饲料中添加各类抗生素,其结果在猪食用的初期,在一定程度上是减少了发病几率,生长速度也有所增加。但到生产中后期,不仅发病率增加,再用抗生素类制剂治疗不但无效,反而病情加重,特别是对一些疫病的免疫疫苗也产生了桔抗作用,使得一些传染病虽然做了接种免疫,却时有发生。这其中的原因就是长期大量服用抗生素后,抑制了体内有益菌的存活,使有害菌产生耐药性,造成肝肾实质不可逆转性的积累损伤,降低机体解毒和排毒的先天性防御功能。俗语“是药三分毒”“无病不吃药”,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4.保持养殖场地内消毒设施的有效功效 如养殖场地入口处的车辆人员消毒池、室药液要充足,药液浓度要适宜,紫外线灯功率要足,不然就起不到消毒的作用。
5.保持养殖场地内的卫生 场地内的污物,特别是圈舍内的粪便、残存饲料等要及时清理,否则就会滋生病原菌和蚊蝇,产生有害气体,对畜禽的健康造成损害。
6.圈舍要保持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 圈舍内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并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调整好温湿度,不然就会使有害气体和病原微生物蓄留舍内,侵害畜体。
7.提供福利待遇 要根据猪的生物学特点和习性,尽可能地为其提供福利待遇,因福利待遇不仅能提高猪肉质量,更主要的是能有效地保证猪的健康,增强抗病能力。
8.加强引进猪只的管理 养殖场地内的病原菌,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引进猪只带入的。新引进的猪检疫不严格,特别是不经观察舍进行健康观察就直接进入生产区,使很多病原菌带入场地内。生产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新建的养猪场头三年猪基本不发病,而三年后,各种疫病接踵而来,难以控制,这可能与引进猪只有直接关系。
9.禁止随意出入养殖场地 闲杂人员及车辆禁止随意出入养殖场地。饲养人员不得随意出生产区,非出不可,要更衣、消毒和洗浴,非生产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