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智能化迅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财务机器人的出现令会计理论与实务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会计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基础对会计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以应用型本科会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找出了现今财务机器人的功能特性与本科会计专业学生存在的能力差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措施,希望能为高校应用型本科会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适应财务机器人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财务机器人;会计教育;人才培养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12.020
[中图分类号]F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8)12-00-05
1 调研背景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推动了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的进程,财务机器人也应运而生。在财务机器人来临的时代,会计职能由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向分析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参与经济决策、财务预测转变。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会计与管理知识,还要有良好的职业判断、信息分析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
目前,大部分本科高校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围绕教材作为唯一范本,学生被动吸收知识,难以将理论与实务结合起来,大多停留在会计核算层面,导致会计专业学生素质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匹配。因而高校有必要对会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
2 调研内容与目的
目前,财务机器人与会计专业学生的能力差距在哪里;会计专业学生、会计从业人员、会计专业教师对会计职业素养和应用型本科会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认知是否存在差异;应用型本科会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如何适应当今财务机器人的应用,为社会提供综合素质高的会计人才。本文试图探究这些问题,寻求财务机器人背景下我国应用型本科会计教育人才培养与职业人才需求存在的差异,有利于提升会计教育质量,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3 文献综述
3.1 应用型本科会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998年,教育部主持召开第一次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会上发表主文件《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文中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这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其本质是一种教育思想和体现教育思想的教学运行方式,包括教学目标和培养方式,向外可以延伸至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育教学活动的运行机制和非教学培养途径等。刘玲雪认为,纵观国内外的应用型本科会计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发现两者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以及考核方式4个方面存在重大差异。
教学目标方面,国外认为本科会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可以獲得和保持职业会计师资格。而我国本科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长期以来定位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专业人才,使其能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经济管理部门、学校、科研机构从事会计实际工作和本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等。”
课程设置方面,国外高校普遍认为会计学所学课程可以分为三类:一般教育、企业管理教育和会计教育。而我国高校会计课程的设置一般忽视了前两个方面的内容,而着重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
教学方式方面,国外多采用“学生参与为主”的“反转课堂”教学模式,老师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在我国,高校教学多以“满堂灌教学”和“填鸭式教学”为主,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
考核方式方面,国外很少设置闭卷考试,而是采用小组讨论、案例研究、模拟操作和文章研讨等形式,注重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在国内,考核方式以闭卷考试为主,学生在不完全理解专业课程的情况下,通过死记硬背会计分录也可获得较高分数。
钟霞认为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在教学目标上,“应用型”特征不明显,认为学生仅依靠基础会计知识就可以成为“应用型”会计人才,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点内容不明确。在课程设置上表现为教学内容不达标,校外实践和校内教学基本无关联,学生难以做到学以致用。
陈晓静认为在现有的应用型本科会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学质量考核体系无法反映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2 财务机器人的应用情况研究
2016年3月10日,德勤与Kira Systems联手,推出财务机器人H5,正式将人工智能引入会计、税务、审计等工作中。随后,普华、安永、毕马威接连推出财务机器人并投入使用,引来诸多关注。财务机器人横空出世意味着人工智能将对一向稳定的会计行业产生巨大影响。
祁琳认为,财务机器人是指通过利用智能配置与电脑中的硬件及软件进行结合从而获得和分析信息,实现交易处理、数据传输、数据比较等功能,使财务处理速度大大提高,进而大大提升了信息的实时性及准确性。于冉认为,财务机器人的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机器人将代替财务流程中的手工操作;第二,管理和监控自动化财务流程;第三,录入信息、合并数据、汇总统计。陈伟光认为,财务机器人的缺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第一,无法代替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第二,缺乏预测分析能力。
4 问卷调查与分析
4.1 研究设计
为了寻找财务机器人与会计专业学生的能力差距及原因,明确应用型本科会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文献综述,确定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应用型本科会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财务机器人应用的适应性研究,主要涉及3方面的变量。①控制变量:年龄、职业;②自变量:财务机器人应用(应用领域、特点、不足);③因变量:应用型本科会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及方向、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实施与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4.2 调查问卷设计
三份问卷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对财务机器人的了解和被取代的恐惧程度;第二部分为财务机器人与学生相比的能力差距,分别从财务机器人的优势、劣势进行测量;第三部分为对会计职业能力的理解;最后一部分是应用型本科会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研究和期望认知。问卷初步形成后分别请30位高校会计教师和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了试填,以发现问卷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测试回访意见修改调查问卷。
4.3 调查样本描述
问卷收集时间为2017年10月22日至2017年10月31日。问卷调查采用了在线调查和邮寄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调查对象中的会计从业人员主要包括企业财务人员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从業人员;会计教师主要包括广东省各大高校会计专业教师;会计专业学生主要包括广东省各大高校本科会计专业大一到大四学生。
共发放问卷429份,回收问卷429份,回收效率达到100%,其中有效问卷389份,各部分构成见表1。389份有效问卷中会计从业人员共41人,占总样本的10.5%;会计教师共41人,占总样本的10.5%;会计专业学生共307人,占总样本的79%,不同类型样本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这对数据分析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4 问卷的效度与信度检验
问卷效度包括内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和结构效度(Construct Validity)两个方面。
(1)内容效度。本调查问卷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保证问卷内容效度符合要求。第一,搜集相关文献及国家政策文件,并整理出拟调查的主要问题,为设计调查问卷提供基础。第二,问卷设计初步完成后,通过对会计从业人员、高校教师进行访谈,就问卷的内容、结构及问卷的可读性等方面咨询意见,并进行了相关修改。第三,问卷正式发放前,对三大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小范围的预调研及访谈,大约总共测试30份,历经多次修改完善问卷。
(2)结构效度。即指问卷反映概念或理论特质的程度。论文采用因子分析进行结构效度的检验,并进行KMO值计算。一般来说,KMO值大于0.5表明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本文的结构效度检验中,财务机器人特点的KMO值为0.976,培养目标的KMO值为0.684,课程设置的KMO值为0.751,教学方法的KMO值为0.792,考核方式的KMO值为0.788,均超过了最低要求0.5。同时Bartlett的卡方值也均在0.05的水平上显著。因此,问卷的结构效度能够得以保证。
信度分析用来考察调查问卷的可信度。问卷回收后,利用SPSS 17.0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了信度检验,可以认定,Cronbach’s alpha系数大于0.9表明量表的信度较好。本调研的Cronbach’s alpha 系数为0.976(如表2所示),大于0.9,表明本调研数据信度水平极高,调研数据非常可靠。
4.5 问卷内容分析
4.5.1 是否了解财务机器人以及是否会取代会计人员的调查结果
被访学生中超过50%的学生不了解财务机器人,38%的学生听说过财务机器人,只有8%的学生了解或深入了解财务机器人,如图2所示。
调查数据显示,46%学生认为财务机器人取代会计从业人员的可能性非常大,只有1%的学生认为会计从业人员不会被取代,如图3所示。
4.5.2 财务机器人优势的调查结果
与会计专业学生相比,三大利益相关者认为财务机器人的优势在于高效性、出错率低及规范性。其中高效性的比例高达91.26%,如图4所示。
4.5.3 财务机器人劣势的调查结果
与会计专业学生相比,三大利益相关者对财务机器人的劣势看法不一,但“缺乏灵活变通能力”是三者一致高度认同的,其中“缺乏分析预测能力”占比最小,如图5所示。
4.5.4 会计从业人员应具备能力的调查结果
被访者基本认同“职业判断能力”“分析预测能力”的重要性,但对于学生及从业人员,选择“软件使用及维护能力”的比例较少,然而教师群体中该项的得分较靠前,如图6所示。
4.5.5 课程设置选择的调查结果
在讨论到课程类别对学生未来就业的帮助时,三者均认为“学科基础课”及“学科专业课”两种课程对于学生未来就业的能力培养具有较大的作用。在教师群体中,已经开始意识到“信息化课程”对学生在未来适应财务机器人所能发挥的作用,如图7所示。
4.5.6 教学方式偏好方面的调查结果
从教学方式的高效性角度出发,“课堂教学”是教师群体最为支持的一项。学生及从业人员认为从“案例分析”及“校外实践”中,能更加高效获取知识与提高能力,如图8所示。
4.5.7 考核方式偏好方面的调查结果
从三者选择的考核方式偏好来看,教师群体更加重视“作业 考试”的传统考核方式,而学生及从业人员认为“案例分析与展示”更加科学,如图9所示。
4.5.8 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点的调查结果
41.37%的学生赞成教学目标的改革,39.02%教师和36.59%从业人员则更加支持教学方式的改革。而对于考核方式的改革,学生及教师群体的支持率均低于10%,如图10所示。
5 应用型本科会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5.1 教学目标改革
高校本科会计教学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具有专业财会知识、信息化程度高、具有快速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会计人才。空泛笼统的教学目标常常存在定位过高、范围过广的问题,导致本科院校在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式上的不够合理,因此大学本科会计教育应当设置更为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为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指明方向。
5.2 课程设置改革 高校有必要增设会计网络课程,让学生有机会学习其他财经著名院校的会计课程,病合理安排课堂教育和网络教育的比例,使课堂教育更侧重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另外,高校应增设会计信息化及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如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程序设计语言、会计信息系统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等课程,让学生对财务机器人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看到智能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未来就业有更全面的认识和思考;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了解到自己与目前出现的财务机器人存在的能力差距,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查缺补漏,不断提高。
此外,高校应减少课程的独立性,提高不同课程之间的融合,培养学生多角度考虑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将有重叠知识的两门课程(税法和税务会计)设置在同一学期,既方便同学横向对比学习,又可以加深对某知识点的理解。
5.3 教学方式改革
教师应该注重知识的时效性,了解并传授最前沿的行业动态,财务机器人作为影响会计行业的新兴事物,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高校要推广嵌入式教学方式,将会计的实际工作流程嵌入会计知识讲授中。同时,教师要注重案例教学,以当前财经热点为题,让学生在课下利用网络收集与案例有关的信息,在课上教师可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对案例的理解,据此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程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此外,高校要推动教学工具信息化、智能化。
5.4 考核方式改革
会计考试多元化,以主观题形式考核分析类、综合类课程,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预测能力、职业判断能力等非核算能力。对于基础课程的考核,高校可选择网络测试、自我测试等方式,增加在线考评系统和在线操作平台,让学生熟悉网络化、信息化操作,为将来无纸化工作奠定基础。此外,高校应引入校外实践评定,采用多种评价维度对成绩进行评定,如自评、教师评分、企业用人单位评分等,在实践中要严格执行。
主要参考文献
[1]赵清文.大学本科会计专业教学研究[J].纳税,2017(20).
[2]鲁芳.“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会计本科教育改革探索[J].财会月刊,2017(15).
[3]陈琢.我国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探讨[J].时代金融,2016(23).
[4]周姮悦.中外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33).
[5]纪丽芳.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6]余兴无.中外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8(24).
[7]陈晓芳,翟长洪,崔伟.中外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5).
[8]王涵滨.高校会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现状及对策[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
[9]祁琳.财务机器人的出现对于高效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17(8).
[10]于冉.財务机器人时代的到来传统会计何去何从[J].经济研究,2017(6).
[11]付莉.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出现会否替代财务人员在企业的作用[J].财会研究,2016(16).
[12]黄杰.人工智能下会计人员的“危”与“机”[J].经营管理者,2016(14).
[13]陈伟光.关于人工智能治理问题的若干思考[J].学术前沿,2017(4).
[14]陈晓静.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12).
[15]钟霞.对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7(9).
[16]王洪丽.信息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贸实践,2016(13).
[关键词]财务机器人;会计教育;人才培养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12.020
[中图分类号]F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8)12-00-05
1 调研背景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推动了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的进程,财务机器人也应运而生。在财务机器人来临的时代,会计职能由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向分析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参与经济决策、财务预测转变。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会计与管理知识,还要有良好的职业判断、信息分析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
目前,大部分本科高校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围绕教材作为唯一范本,学生被动吸收知识,难以将理论与实务结合起来,大多停留在会计核算层面,导致会计专业学生素质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匹配。因而高校有必要对会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
2 调研内容与目的
目前,财务机器人与会计专业学生的能力差距在哪里;会计专业学生、会计从业人员、会计专业教师对会计职业素养和应用型本科会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认知是否存在差异;应用型本科会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如何适应当今财务机器人的应用,为社会提供综合素质高的会计人才。本文试图探究这些问题,寻求财务机器人背景下我国应用型本科会计教育人才培养与职业人才需求存在的差异,有利于提升会计教育质量,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3 文献综述
3.1 应用型本科会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998年,教育部主持召开第一次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会上发表主文件《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文中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这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其本质是一种教育思想和体现教育思想的教学运行方式,包括教学目标和培养方式,向外可以延伸至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育教学活动的运行机制和非教学培养途径等。刘玲雪认为,纵观国内外的应用型本科会计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发现两者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以及考核方式4个方面存在重大差异。
教学目标方面,国外认为本科会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可以獲得和保持职业会计师资格。而我国本科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长期以来定位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专业人才,使其能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经济管理部门、学校、科研机构从事会计实际工作和本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等。”
课程设置方面,国外高校普遍认为会计学所学课程可以分为三类:一般教育、企业管理教育和会计教育。而我国高校会计课程的设置一般忽视了前两个方面的内容,而着重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
教学方式方面,国外多采用“学生参与为主”的“反转课堂”教学模式,老师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在我国,高校教学多以“满堂灌教学”和“填鸭式教学”为主,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
考核方式方面,国外很少设置闭卷考试,而是采用小组讨论、案例研究、模拟操作和文章研讨等形式,注重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在国内,考核方式以闭卷考试为主,学生在不完全理解专业课程的情况下,通过死记硬背会计分录也可获得较高分数。
钟霞认为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在教学目标上,“应用型”特征不明显,认为学生仅依靠基础会计知识就可以成为“应用型”会计人才,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点内容不明确。在课程设置上表现为教学内容不达标,校外实践和校内教学基本无关联,学生难以做到学以致用。
陈晓静认为在现有的应用型本科会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学质量考核体系无法反映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2 财务机器人的应用情况研究
2016年3月10日,德勤与Kira Systems联手,推出财务机器人H5,正式将人工智能引入会计、税务、审计等工作中。随后,普华、安永、毕马威接连推出财务机器人并投入使用,引来诸多关注。财务机器人横空出世意味着人工智能将对一向稳定的会计行业产生巨大影响。
祁琳认为,财务机器人是指通过利用智能配置与电脑中的硬件及软件进行结合从而获得和分析信息,实现交易处理、数据传输、数据比较等功能,使财务处理速度大大提高,进而大大提升了信息的实时性及准确性。于冉认为,财务机器人的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机器人将代替财务流程中的手工操作;第二,管理和监控自动化财务流程;第三,录入信息、合并数据、汇总统计。陈伟光认为,财务机器人的缺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第一,无法代替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第二,缺乏预测分析能力。
4 问卷调查与分析
4.1 研究设计
为了寻找财务机器人与会计专业学生的能力差距及原因,明确应用型本科会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文献综述,确定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应用型本科会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财务机器人应用的适应性研究,主要涉及3方面的变量。①控制变量:年龄、职业;②自变量:财务机器人应用(应用领域、特点、不足);③因变量:应用型本科会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及方向、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实施与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4.2 调查问卷设计
三份问卷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对财务机器人的了解和被取代的恐惧程度;第二部分为财务机器人与学生相比的能力差距,分别从财务机器人的优势、劣势进行测量;第三部分为对会计职业能力的理解;最后一部分是应用型本科会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研究和期望认知。问卷初步形成后分别请30位高校会计教师和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了试填,以发现问卷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测试回访意见修改调查问卷。
4.3 调查样本描述
问卷收集时间为2017年10月22日至2017年10月31日。问卷调查采用了在线调查和邮寄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调查对象中的会计从业人员主要包括企业财务人员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从業人员;会计教师主要包括广东省各大高校会计专业教师;会计专业学生主要包括广东省各大高校本科会计专业大一到大四学生。
共发放问卷429份,回收问卷429份,回收效率达到100%,其中有效问卷389份,各部分构成见表1。389份有效问卷中会计从业人员共41人,占总样本的10.5%;会计教师共41人,占总样本的10.5%;会计专业学生共307人,占总样本的79%,不同类型样本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这对数据分析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4 问卷的效度与信度检验
问卷效度包括内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和结构效度(Construct Validity)两个方面。
(1)内容效度。本调查问卷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保证问卷内容效度符合要求。第一,搜集相关文献及国家政策文件,并整理出拟调查的主要问题,为设计调查问卷提供基础。第二,问卷设计初步完成后,通过对会计从业人员、高校教师进行访谈,就问卷的内容、结构及问卷的可读性等方面咨询意见,并进行了相关修改。第三,问卷正式发放前,对三大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小范围的预调研及访谈,大约总共测试30份,历经多次修改完善问卷。
(2)结构效度。即指问卷反映概念或理论特质的程度。论文采用因子分析进行结构效度的检验,并进行KMO值计算。一般来说,KMO值大于0.5表明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本文的结构效度检验中,财务机器人特点的KMO值为0.976,培养目标的KMO值为0.684,课程设置的KMO值为0.751,教学方法的KMO值为0.792,考核方式的KMO值为0.788,均超过了最低要求0.5。同时Bartlett的卡方值也均在0.05的水平上显著。因此,问卷的结构效度能够得以保证。
信度分析用来考察调查问卷的可信度。问卷回收后,利用SPSS 17.0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了信度检验,可以认定,Cronbach’s alpha系数大于0.9表明量表的信度较好。本调研的Cronbach’s alpha 系数为0.976(如表2所示),大于0.9,表明本调研数据信度水平极高,调研数据非常可靠。
4.5 问卷内容分析
4.5.1 是否了解财务机器人以及是否会取代会计人员的调查结果
被访学生中超过50%的学生不了解财务机器人,38%的学生听说过财务机器人,只有8%的学生了解或深入了解财务机器人,如图2所示。
调查数据显示,46%学生认为财务机器人取代会计从业人员的可能性非常大,只有1%的学生认为会计从业人员不会被取代,如图3所示。
4.5.2 财务机器人优势的调查结果
与会计专业学生相比,三大利益相关者认为财务机器人的优势在于高效性、出错率低及规范性。其中高效性的比例高达91.26%,如图4所示。
4.5.3 财务机器人劣势的调查结果
与会计专业学生相比,三大利益相关者对财务机器人的劣势看法不一,但“缺乏灵活变通能力”是三者一致高度认同的,其中“缺乏分析预测能力”占比最小,如图5所示。
4.5.4 会计从业人员应具备能力的调查结果
被访者基本认同“职业判断能力”“分析预测能力”的重要性,但对于学生及从业人员,选择“软件使用及维护能力”的比例较少,然而教师群体中该项的得分较靠前,如图6所示。
4.5.5 课程设置选择的调查结果
在讨论到课程类别对学生未来就业的帮助时,三者均认为“学科基础课”及“学科专业课”两种课程对于学生未来就业的能力培养具有较大的作用。在教师群体中,已经开始意识到“信息化课程”对学生在未来适应财务机器人所能发挥的作用,如图7所示。
4.5.6 教学方式偏好方面的调查结果
从教学方式的高效性角度出发,“课堂教学”是教师群体最为支持的一项。学生及从业人员认为从“案例分析”及“校外实践”中,能更加高效获取知识与提高能力,如图8所示。
4.5.7 考核方式偏好方面的调查结果
从三者选择的考核方式偏好来看,教师群体更加重视“作业 考试”的传统考核方式,而学生及从业人员认为“案例分析与展示”更加科学,如图9所示。
4.5.8 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点的调查结果
41.37%的学生赞成教学目标的改革,39.02%教师和36.59%从业人员则更加支持教学方式的改革。而对于考核方式的改革,学生及教师群体的支持率均低于10%,如图10所示。
5 应用型本科会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5.1 教学目标改革
高校本科会计教学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具有专业财会知识、信息化程度高、具有快速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会计人才。空泛笼统的教学目标常常存在定位过高、范围过广的问题,导致本科院校在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式上的不够合理,因此大学本科会计教育应当设置更为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为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指明方向。
5.2 课程设置改革 高校有必要增设会计网络课程,让学生有机会学习其他财经著名院校的会计课程,病合理安排课堂教育和网络教育的比例,使课堂教育更侧重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另外,高校应增设会计信息化及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如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程序设计语言、会计信息系统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等课程,让学生对财务机器人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看到智能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未来就业有更全面的认识和思考;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了解到自己与目前出现的财务机器人存在的能力差距,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查缺补漏,不断提高。
此外,高校应减少课程的独立性,提高不同课程之间的融合,培养学生多角度考虑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将有重叠知识的两门课程(税法和税务会计)设置在同一学期,既方便同学横向对比学习,又可以加深对某知识点的理解。
5.3 教学方式改革
教师应该注重知识的时效性,了解并传授最前沿的行业动态,财务机器人作为影响会计行业的新兴事物,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高校要推广嵌入式教学方式,将会计的实际工作流程嵌入会计知识讲授中。同时,教师要注重案例教学,以当前财经热点为题,让学生在课下利用网络收集与案例有关的信息,在课上教师可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对案例的理解,据此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程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此外,高校要推动教学工具信息化、智能化。
5.4 考核方式改革
会计考试多元化,以主观题形式考核分析类、综合类课程,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预测能力、职业判断能力等非核算能力。对于基础课程的考核,高校可选择网络测试、自我测试等方式,增加在线考评系统和在线操作平台,让学生熟悉网络化、信息化操作,为将来无纸化工作奠定基础。此外,高校应引入校外实践评定,采用多种评价维度对成绩进行评定,如自评、教师评分、企业用人单位评分等,在实践中要严格执行。
主要参考文献
[1]赵清文.大学本科会计专业教学研究[J].纳税,2017(20).
[2]鲁芳.“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会计本科教育改革探索[J].财会月刊,2017(15).
[3]陈琢.我国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探讨[J].时代金融,2016(23).
[4]周姮悦.中外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33).
[5]纪丽芳.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6]余兴无.中外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8(24).
[7]陈晓芳,翟长洪,崔伟.中外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5).
[8]王涵滨.高校会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现状及对策[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
[9]祁琳.财务机器人的出现对于高效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17(8).
[10]于冉.財务机器人时代的到来传统会计何去何从[J].经济研究,2017(6).
[11]付莉.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出现会否替代财务人员在企业的作用[J].财会研究,2016(16).
[12]黄杰.人工智能下会计人员的“危”与“机”[J].经营管理者,2016(14).
[13]陈伟光.关于人工智能治理问题的若干思考[J].学术前沿,2017(4).
[14]陈晓静.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12).
[15]钟霞.对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7(9).
[16]王洪丽.信息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贸实践,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