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基于新课改需要、传统集体备课的弊端、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学校现状的思考,以集体备课为校本教研的突破口,以行动研究策略和个案研究的方法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新课改 集体备课 管理策略
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一步强化,如何与时俱进地改进备课方式,从扎实有效、讲究实用等教师能接受的方法,解决备课的普遍性问题:如何将基于课题研究的方法用于备课,将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课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解决综合性问题等突显出来。应该说集体备课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较好的载体。
一、集体备课的操作管理
1、准备活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必然要求教师重新建构自己的教学方式。为此,在备课时要求主备教师提前钻研教材,搜集相关信息,设计教案;准备好主讲内容。辅备教师须在活动前熟悉教材,考虑相应的教学设计,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作适当的调整,为组内交流作准备。在教案设计的基本理念上,教师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学生如何学”,明确自己的引导、启发、点拨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教案上加以落实。
2、集中活动。集中活动分统一活动与分组活动。统一活动即分组活动前学校对上一次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以讲座辅导的形式,花半小时给予专业引领指导。分组活动时,主备教师阐述主讲内容;辅备教师针对主备教案、主讲内容,各抒己见,进行讨论交流;组内教师再次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批判地吸纳集体生成的智慧,修正原先的教学思路,设计并撰写自己的教学方案。
3、教研活动。围绕教研主题“关注学生学习活动”到“关注差异、主体参与、发挥潜能”的延续与发展研究,将教研活动分为组内教研与整合评价研究。组内教研即针对主备教师选取一节精备课进入课堂面向组内教师上教研课,这是普遍性的常规课。整合评价研究即有关研究小组根据需要随时进入主备教师的课堂,利用视频进行全程拍摄;教师个人记录课堂实录与反思,听课教师集体会诊,相关研究人员进行评价分析。这是学校为掌握具体研究情况进行点上的研究。
4、教后活动。教后活动主要为教师个体的教后反思的教后再设计。教后反思即教师对自己每一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第三阶段增加了主备教师的单元自我反思),写出教案中可行的地方,课堂教学中成功及失败之处,为下一轮备课活动作必要的准备。教后再设计即教师调整教案中不适合学生实际、学生需求的环节,重新设计可行性教案。
二、集体备课的研究
1、主讲内容研究。主讲内容是主备教师对主备教案的具体说明,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一是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即站在教者、读者、作者或编者的角度作深入的分析。二是对设计意图的说明,即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三是对教学环节设计的分析,即重点放在目标的达成与重难点的突破设计分析上。四是对层次性作业设计的说明,即从设计有梯度的作业并在体现梯度中让学生有所选择的角度作具体说明。
2、主备教案研究。主备教案的质量是集体备课的关键,直接决定辅备教师的教案调整状况。因此,要根据教师的特长分配备课内容,使主备教师的“长处”融合成全组教师的共同“长处”,避免个性“短处”可能给教学工作造成的损失。
3、教案调整研究。相同的教案不一定适合所有的教师,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不适合就要调整。反思调整是促进教师提高的有效途径,只有经常反思,不断反思,不断调整,才能不断提高。备课组每位辅备教师在教学上各有所长,个人研究各有特色。因此,发挥集体的智慧,把全组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调整到最佳程度,形成一个优化群体,以弥补主备教师的不足。基于此,我们尝试了集体备课教案的“四度调整”。
一度调整:即辅备教师在集体备课活动前,抽时间浏览主备教案,结合本班学生实际作一些调整,注上个人见解,对主备教案作教前个人设想调整。
二度调整:即在集体备课集中活动时,在主备人主讲后,辅备教师根据主讲内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谈个人见解,讨论交流,对主备教案进行调整,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博采众长,在空白处做好调整、修改,尽可能形成个性化、特色化的教案。集体讨论交流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个人思维火花的瞬间迸发。
三度调整:就是平时说的教后反思。课后,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以书面形式进行记录。经常反思,可以积累经验、吸取教训,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完善,这对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相当重要的。
四度调整:在下一次集体备课活动的前半小时,针对上两周的教学内容,教师交流各自的教后反思,这是教后反思的展示性汇报,包括教学的重难点、训练题的设计、学生方面等。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师们就会有不同的教后反思,但这其中肯定有对主备教案共同的反思,因为这是把教案运用于课堂教学后所产生的感触,一定会更深刻。交流时选取一些共性的反思,广纳众长,作补充调整。
三、集体备课管理收获
(一)协作交流研究的局面日益形成
集体备课强调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为教师之间的交流协作提供了平台,是教师合作交流的载体。这彻底改变了原本处于孤立封闭状态的教师备课、教学和研究,以崭新的姿态,通过交流、研讨进行探讨;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挖掘备课组教师的智慧,形成教学的合力,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通过研讨,每位教师都将自己的优点展现给别人,又从别人那里吸收更大的优点,形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的“合作链”,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每位教师都能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较快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二)用于教学研究的时间明显增多
学校把备课的改革作为校本培训、校本管理与校本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教师的工作繁琐、辛苦,教学时间极为宝贵。通过这样的集体备课,每位教师只主备一个或两个单元的课时教案,却有全册教材的教案,这样节省了许多撰写教案的时间,可以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教案的调整上,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对主备人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及时记录教学的心得体会,并整理、分析、反思自己(或别人)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监控能力,逐渐生成对教学活动本身的理性认识。这些宝贵经验,对自己、对他人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从抄写教案的大量时间中腾出来,还可以翻阅各种教育教学杂志,学习新的教育动态和前沿的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教学理念。这种集体备课方式,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增强了教师教育研究的能力。
(三)管理与研究的素材积累已基本有序
集体备课同时还围绕另一侧面(从学的角度考虑),即“关注学生学习活动,探究学生学习方式”,结合新课标倡导的新理念,在教案中尽量体现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验,注重情感的激发和熏陶,让学生、师生之间有平等的对话和互动,加强交流。集体备课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学生学习的弱点与知识的缺陷点上下功夫,找出最佳方案,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填平弱点、克服缺点;在课程目标、流程、学生活动上精研推敲,创造出一个个精品教案。教师在参与集体备课活动的研究中,也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性材料。
参考文献
[1]单连芳·新课标下的备课制度改革·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9
[2]王雯,戴荣淑·集体备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教学与管理·2003.3
[3]常生龙·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成长·教育发展研究·2004.4
关键词:新课改 集体备课 管理策略
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一步强化,如何与时俱进地改进备课方式,从扎实有效、讲究实用等教师能接受的方法,解决备课的普遍性问题:如何将基于课题研究的方法用于备课,将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课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解决综合性问题等突显出来。应该说集体备课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较好的载体。
一、集体备课的操作管理
1、准备活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必然要求教师重新建构自己的教学方式。为此,在备课时要求主备教师提前钻研教材,搜集相关信息,设计教案;准备好主讲内容。辅备教师须在活动前熟悉教材,考虑相应的教学设计,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作适当的调整,为组内交流作准备。在教案设计的基本理念上,教师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学生如何学”,明确自己的引导、启发、点拨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教案上加以落实。
2、集中活动。集中活动分统一活动与分组活动。统一活动即分组活动前学校对上一次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以讲座辅导的形式,花半小时给予专业引领指导。分组活动时,主备教师阐述主讲内容;辅备教师针对主备教案、主讲内容,各抒己见,进行讨论交流;组内教师再次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批判地吸纳集体生成的智慧,修正原先的教学思路,设计并撰写自己的教学方案。
3、教研活动。围绕教研主题“关注学生学习活动”到“关注差异、主体参与、发挥潜能”的延续与发展研究,将教研活动分为组内教研与整合评价研究。组内教研即针对主备教师选取一节精备课进入课堂面向组内教师上教研课,这是普遍性的常规课。整合评价研究即有关研究小组根据需要随时进入主备教师的课堂,利用视频进行全程拍摄;教师个人记录课堂实录与反思,听课教师集体会诊,相关研究人员进行评价分析。这是学校为掌握具体研究情况进行点上的研究。
4、教后活动。教后活动主要为教师个体的教后反思的教后再设计。教后反思即教师对自己每一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第三阶段增加了主备教师的单元自我反思),写出教案中可行的地方,课堂教学中成功及失败之处,为下一轮备课活动作必要的准备。教后再设计即教师调整教案中不适合学生实际、学生需求的环节,重新设计可行性教案。
二、集体备课的研究
1、主讲内容研究。主讲内容是主备教师对主备教案的具体说明,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一是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即站在教者、读者、作者或编者的角度作深入的分析。二是对设计意图的说明,即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三是对教学环节设计的分析,即重点放在目标的达成与重难点的突破设计分析上。四是对层次性作业设计的说明,即从设计有梯度的作业并在体现梯度中让学生有所选择的角度作具体说明。
2、主备教案研究。主备教案的质量是集体备课的关键,直接决定辅备教师的教案调整状况。因此,要根据教师的特长分配备课内容,使主备教师的“长处”融合成全组教师的共同“长处”,避免个性“短处”可能给教学工作造成的损失。
3、教案调整研究。相同的教案不一定适合所有的教师,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不适合就要调整。反思调整是促进教师提高的有效途径,只有经常反思,不断反思,不断调整,才能不断提高。备课组每位辅备教师在教学上各有所长,个人研究各有特色。因此,发挥集体的智慧,把全组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调整到最佳程度,形成一个优化群体,以弥补主备教师的不足。基于此,我们尝试了集体备课教案的“四度调整”。
一度调整:即辅备教师在集体备课活动前,抽时间浏览主备教案,结合本班学生实际作一些调整,注上个人见解,对主备教案作教前个人设想调整。
二度调整:即在集体备课集中活动时,在主备人主讲后,辅备教师根据主讲内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谈个人见解,讨论交流,对主备教案进行调整,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博采众长,在空白处做好调整、修改,尽可能形成个性化、特色化的教案。集体讨论交流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个人思维火花的瞬间迸发。
三度调整:就是平时说的教后反思。课后,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以书面形式进行记录。经常反思,可以积累经验、吸取教训,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完善,这对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相当重要的。
四度调整:在下一次集体备课活动的前半小时,针对上两周的教学内容,教师交流各自的教后反思,这是教后反思的展示性汇报,包括教学的重难点、训练题的设计、学生方面等。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师们就会有不同的教后反思,但这其中肯定有对主备教案共同的反思,因为这是把教案运用于课堂教学后所产生的感触,一定会更深刻。交流时选取一些共性的反思,广纳众长,作补充调整。
三、集体备课管理收获
(一)协作交流研究的局面日益形成
集体备课强调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为教师之间的交流协作提供了平台,是教师合作交流的载体。这彻底改变了原本处于孤立封闭状态的教师备课、教学和研究,以崭新的姿态,通过交流、研讨进行探讨;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挖掘备课组教师的智慧,形成教学的合力,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通过研讨,每位教师都将自己的优点展现给别人,又从别人那里吸收更大的优点,形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的“合作链”,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每位教师都能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较快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二)用于教学研究的时间明显增多
学校把备课的改革作为校本培训、校本管理与校本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教师的工作繁琐、辛苦,教学时间极为宝贵。通过这样的集体备课,每位教师只主备一个或两个单元的课时教案,却有全册教材的教案,这样节省了许多撰写教案的时间,可以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教案的调整上,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对主备人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及时记录教学的心得体会,并整理、分析、反思自己(或别人)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监控能力,逐渐生成对教学活动本身的理性认识。这些宝贵经验,对自己、对他人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从抄写教案的大量时间中腾出来,还可以翻阅各种教育教学杂志,学习新的教育动态和前沿的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教学理念。这种集体备课方式,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增强了教师教育研究的能力。
(三)管理与研究的素材积累已基本有序
集体备课同时还围绕另一侧面(从学的角度考虑),即“关注学生学习活动,探究学生学习方式”,结合新课标倡导的新理念,在教案中尽量体现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验,注重情感的激发和熏陶,让学生、师生之间有平等的对话和互动,加强交流。集体备课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学生学习的弱点与知识的缺陷点上下功夫,找出最佳方案,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填平弱点、克服缺点;在课程目标、流程、学生活动上精研推敲,创造出一个个精品教案。教师在参与集体备课活动的研究中,也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性材料。
参考文献
[1]单连芳·新课标下的备课制度改革·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9
[2]王雯,戴荣淑·集体备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教学与管理·2003.3
[3]常生龙·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成长·教育发展研究·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