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须癣毛癣菌为可引起人类癣病的亲动物性皮肤癣菌。其有性期包括3种:本哈节皮菌、万博节皮菌、猴类节皮菌。在日本主要为万博节皮菌,仅有1例从兔身上分离出本哈节皮菌。该文报告不仅从兔而且从人身上分离出本哈节皮菌。1996年10月,1例7岁女孩因发现双前臂、颈部各有一边界清楚的环形鳞屑红斑而就诊。其母30岁,分别于左肩前、右小腿前发现一红斑和斑块。母女俩的皮损处皮屑均查出真菌。该患者家自1996年9月收养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须癣毛癣菌为可引起人类癣病的亲动物性皮肤癣菌。其有性期包括3种:本哈节皮菌、万博节皮菌、猴类节皮菌。在日本主要为万博节皮菌,仅有1例从兔身上分离出本哈节皮菌。该文报告不仅从兔而且从人身上分离出本哈节皮菌。1996年10月,1例7岁女孩因发现双前臂、颈部各有一边界清楚的环形鳞屑红斑而就诊。其母30岁,分别于左肩前、右小腿前发现一红斑和斑块。母女俩的皮损处皮屑均查出真菌。该患者家自1996年9月收养两只兔,其中一只左足脱毛,经隔离后自行好转,其后1个月内,患者家中有4个成员身上先后出现皮损并经外用抗真菌药治愈。
其他文献
沙眼衣原体是性传播疾病的主要病原体,可引起盆腔炎、不孕症等严重并发症,它感染眼部可致盲.人们一直在寻求有效的疫苗来预防沙眼衣原体的感染,对于沙眼衣原体DNA疫苗的研究更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沙眼衣原体表面的主要外膜蛋白是沙眼衣原体感染中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抗原物质,故而编码主要外膜蛋白的基因及该基因的某些片段就成了构成沙眼衣原体DNA疫苗的最佳目的基因.
人们长期以来一直认为皮肤的表面形态学可反映皮肤的病理学。正常皮肤角质层通过结合水给身体提供了一个平滑而柔韧的表达,使身体在运动时不会断裂。在所有年龄中,最常见的皮肤问题是干燥、粗糙和易剥落。该研究中作者首次检测了低环境湿度是否能改变正常皮肤的微起伏,并探索了与皮肤表面形态学相关的因素。
维生素E是一种抗氧化物,在保护皮肤免受外界因素如紫外线、臭氧及化学物质对皮肤表面脂质及蛋白质的氧化中起重要作用.但α-生育酚(维生素E的天然形式)在人类皮肤各层及解剖区的分布、调节及相关性知之甚少.该研究基于这样一个观察结果,即暴露于外部环境的面部皮肤角质层(SC)上部的α-生育酚含量比暴露较少的上肢皮肤SC的含量高出数倍.所以作者假设皮脂腺分泌活动是运送维生素E到皮肤表面脂质和面部SC的主要生理
大量证据表明特异性T细胞的激活是银屑病发病的中心特征,激活的T细胞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及病理信号转导途径引起表皮角蛋白表达的改变。而T细胞的激活必须以朗格汉斯细胞识别并加工特异性抗原,通过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提呈抗原的特异性短肽与T细胞受体结合为前题。这种特异性短肽很可能是角蛋白与链球菌M蛋白的一个6肽左右的氨基酸同源序列,并受其周围某些氨基酸位点的限制。本文从以上几方面对银屑病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
肉瘤相关疱疹病毒,又称人疱疹病毒8型,是近来发现的一种新的肿瘤病毒,它参与了Kaposi肉瘤的发病机制,并与某些血液疾病,如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及多中心Castleman病等有关。此病毒的一系列病毒基因能干扰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但确切的致瘤因素仍在研究中。
成人型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多见的皮肤炎症性疾病,其发病与糠秕马拉色菌有关。该研究验证了1%环吡酮胺(ciclopirox olamine)香波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试验预先设计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对象为15岁以上的轻度到中度头皮脂溢性皮炎,参照临床症状:红斑、脱屑、瘙痒分别和综合评分。
瘙痒为泛发性银屑病患者的常见主诉,而许多资料中却未提及。该研究对其发生情况及其临床特点作了调查。病例和方法:以皮损面积超过体表面积30%的门诊银屑病患者为调查对象,排除引起瘙痒的其它皮肤病和系统性疾病。采用涉及瘙痒临床特征各个方面的结构式问卷表进行调查,以PASI积分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用SPSS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共有101例银屑病患者参加该研究,其中84例(84%)发生瘙痒,瘙痒和非瘙
银屑病是一以角质形成细胞增生,血管生成和炎症细胞浸润为其组织病理特征的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了.作者对17例银屑病患者皮损、非皮损及正常对照皮肤进行了研究.间接免疫荧光法发现: 银屑病皮损和非皮损中均有真皮 表皮交界处基底膜的改变,在皮损区尤为显著.
不少证据提示,一些皮肤病(如:银屑病,特应性皮炎,荨麻疹)与神经源成分有关.近年的研究支持:神经皮肤间相互作用可能是由皮肤感觉神经释放的神经肽(如P物质)通过活化皮肤中多种靶细胞介导的,P物质在免疫系统和炎症中具有一系列的作用.在皮肤中,释放P物质的C-纤维与基底角质形成细胞(KC)密切接触.KC可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后者的炎症特性与曾报道的P物质作用相重合.因此作者探讨了皮肤病炎症和创伤愈合是否与
层粘连蛋白是一类多功能的大分子糖蛋白,广泛存在于基底膜带中.它在基底膜带的构建和稳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直接或间接控制细胞的活动.一些疾病的发生,如交界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银屑病及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等,也与层粘连蛋白缺失及异常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