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所必须的,这是由语文课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也是鼓励引导学生完成教学大纲阅读量要求必须要做的。
课外阅读由于摆脱了“课堂约束”,具有自主性和灵活性,也就更具了有不确定性。而初中生正处于成长期,即不成熟期,自制力差,大部分学生尚不能形成自觉的阅读习惯。同时对“读什么”、“怎么读”这两个主要问题把握不够准确,这就迫切需要教师的帮助与指导。
另外,农村学生,相对城市学生,除上述特点外,更是受到了来自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课外阅读的机会少得多。
首先是家庭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家长观念落后,片面强调“课本知识”,不能正确理解“课外阅读”,认为课外书是闲书,看与不看意义不大。另外“经济”则是更大的“颈瓶”。相当一部分家庭经济条件差,每学期支付学杂费、生活费已力不从心,也就更无“闲钱”购买课外书。
其次是社会环境的影响。生活在“文明贫乏”的农村,无法耳濡目染父辈们的“儒雅”,很难接触到较多的、有益的文化生活和文学作品。
再次是农村学校的条件限制。众所周知,农村的办学条件普遍比较落后,学校的教学设施不够完善,有的学校连图书室都没有,课外阅读的资源匮乏。
这些条件限制的直接结果就是:农村学生知识溃乏,即理解的“源知识(用于理解新知识的老知识)”贫乏,严重影响了学生理解能力的发挥。及文章词句的“老化”无生命力。当这些问题暴露在面前时,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不得不得出这个无奈的结论:农村学生从一开始就不能与城市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要想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村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课外阅读的指导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长久的工作。
多年来一直从事于农村初中语文的教学,以下结合自己实践感悟谈一些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指导的体会。
一、强化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学生受到了太多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并未对课外阅读引起重视。所以一开始就要让学生感到“源知识”方面的缺陷的严重性,告诉他们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因为“源知识”的贫乏,而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扩展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首先,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利用各种集体活动、竞赛,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着比较持久的兴趣。
其次,立足课本,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但一斑并不等于全豹,可借机,乘热打铁,向学生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或相关作家的作品,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阅读。如学了朱自清的《背影》,可向学生介绍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绿》等,把陶醉于朱自清感人的父子之情中的学生引到优美的自然景色之中,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覺中轻轻松松地接触到了不少名家名作,完成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阅读,且觉得兴趣盎然。
三、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资源 ,多渠道多角度为学生创设阅读环境和条件。阅读资源的匮乏是阻碍农村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首要问题,就要求教师能够因地制宜,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
1、争取家长支持。大部分农村家长把课外书看作“闲书”,对看课外书的子女横加指责、劝阻,更不用说会花钱给子女买课外书了。学生得不到家长的支持,课外阅读在家中就无 从开展。可利用家长会、家访的机会反复向家长说明当今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要求,让他们明白课外书的阅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一项重要途径,使家长在行动上对子女阅读课外书给予支持和肯定,并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子女购买、订阅一些书报。
2、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及学生自身的资源开展阅读。学校图书室有一定数量的藏书,教师可经常到里面翻阅,了解书目,以便有针对性地推荐给学生。另外,对于一些条件较好的学生,还可充分利用有限的网络资源,把一些好的文章篇目或好的网站介绍给学生,自行上网阅读。
3、建立班级图书角。班级是学生每天活动的主阵地,可以让学生这个主要场所接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建立班级图书角是一个极好的形式。图书角的书由学生从家中带来,没有的也可以买新的,只要每人至少一本,多多益善。由班委造册登记后派专人管理,每天课外活动时间为借书还书时间。这样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在班上就可读到至少几十本书,然后这些书每学期更换一次。教师也可把自己藏书中适合学生阅读的书拿到班级图书角来填充,还可到市区的夜市旧书摊上购买一些旧书籍拿到班上给学生看,这些书既便宜又有用,很受学生欢迎。
4、充分利用农村的乡土资源开展课外阅读。农村虽然相对城市落后,但同样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只要能充分利用,对课外阅读会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如很多民间谚语、歇后语、成语等都出自劳动人民之间,可引导学生注意收集。
四、指导学生以读带说促写,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语文教学强调的是听说读写结合,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博览群书,博闻强记,开阔了视野,增加了积累。但这还远远不够,阅读积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综合运用,要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使阅读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结合课外阅读,可对学生进行一些语文能力的指导训练。
如,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口 语交际与阅读、写作等方面内容一样,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农村的学生往往诎于言辞,常有“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的困窘。因此除了语文课堂教学外,课外阅读同样应该把口语交际能力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还有写作能力训练,学生阅读后,自己有了意思、情感,便能动手写出来,这是学习上必要的习惯。多读的同时多写才能使我们的写作能力越来越强。作文训练也可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颇具危险性的通病是缺乏读书气氛,没有读书的需求,整个教育制度就会垮掉。我们学校需要一个“书香门弟”。
课外阅读由于摆脱了“课堂约束”,具有自主性和灵活性,也就更具了有不确定性。而初中生正处于成长期,即不成熟期,自制力差,大部分学生尚不能形成自觉的阅读习惯。同时对“读什么”、“怎么读”这两个主要问题把握不够准确,这就迫切需要教师的帮助与指导。
另外,农村学生,相对城市学生,除上述特点外,更是受到了来自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课外阅读的机会少得多。
首先是家庭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家长观念落后,片面强调“课本知识”,不能正确理解“课外阅读”,认为课外书是闲书,看与不看意义不大。另外“经济”则是更大的“颈瓶”。相当一部分家庭经济条件差,每学期支付学杂费、生活费已力不从心,也就更无“闲钱”购买课外书。
其次是社会环境的影响。生活在“文明贫乏”的农村,无法耳濡目染父辈们的“儒雅”,很难接触到较多的、有益的文化生活和文学作品。
再次是农村学校的条件限制。众所周知,农村的办学条件普遍比较落后,学校的教学设施不够完善,有的学校连图书室都没有,课外阅读的资源匮乏。
这些条件限制的直接结果就是:农村学生知识溃乏,即理解的“源知识(用于理解新知识的老知识)”贫乏,严重影响了学生理解能力的发挥。及文章词句的“老化”无生命力。当这些问题暴露在面前时,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不得不得出这个无奈的结论:农村学生从一开始就不能与城市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要想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村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课外阅读的指导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长久的工作。
多年来一直从事于农村初中语文的教学,以下结合自己实践感悟谈一些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指导的体会。
一、强化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学生受到了太多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并未对课外阅读引起重视。所以一开始就要让学生感到“源知识”方面的缺陷的严重性,告诉他们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因为“源知识”的贫乏,而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扩展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首先,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利用各种集体活动、竞赛,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着比较持久的兴趣。
其次,立足课本,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但一斑并不等于全豹,可借机,乘热打铁,向学生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或相关作家的作品,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阅读。如学了朱自清的《背影》,可向学生介绍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绿》等,把陶醉于朱自清感人的父子之情中的学生引到优美的自然景色之中,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覺中轻轻松松地接触到了不少名家名作,完成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阅读,且觉得兴趣盎然。
三、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资源 ,多渠道多角度为学生创设阅读环境和条件。阅读资源的匮乏是阻碍农村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首要问题,就要求教师能够因地制宜,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
1、争取家长支持。大部分农村家长把课外书看作“闲书”,对看课外书的子女横加指责、劝阻,更不用说会花钱给子女买课外书了。学生得不到家长的支持,课外阅读在家中就无 从开展。可利用家长会、家访的机会反复向家长说明当今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要求,让他们明白课外书的阅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一项重要途径,使家长在行动上对子女阅读课外书给予支持和肯定,并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子女购买、订阅一些书报。
2、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及学生自身的资源开展阅读。学校图书室有一定数量的藏书,教师可经常到里面翻阅,了解书目,以便有针对性地推荐给学生。另外,对于一些条件较好的学生,还可充分利用有限的网络资源,把一些好的文章篇目或好的网站介绍给学生,自行上网阅读。
3、建立班级图书角。班级是学生每天活动的主阵地,可以让学生这个主要场所接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建立班级图书角是一个极好的形式。图书角的书由学生从家中带来,没有的也可以买新的,只要每人至少一本,多多益善。由班委造册登记后派专人管理,每天课外活动时间为借书还书时间。这样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在班上就可读到至少几十本书,然后这些书每学期更换一次。教师也可把自己藏书中适合学生阅读的书拿到班级图书角来填充,还可到市区的夜市旧书摊上购买一些旧书籍拿到班上给学生看,这些书既便宜又有用,很受学生欢迎。
4、充分利用农村的乡土资源开展课外阅读。农村虽然相对城市落后,但同样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只要能充分利用,对课外阅读会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如很多民间谚语、歇后语、成语等都出自劳动人民之间,可引导学生注意收集。
四、指导学生以读带说促写,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语文教学强调的是听说读写结合,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博览群书,博闻强记,开阔了视野,增加了积累。但这还远远不够,阅读积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综合运用,要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使阅读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结合课外阅读,可对学生进行一些语文能力的指导训练。
如,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口 语交际与阅读、写作等方面内容一样,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农村的学生往往诎于言辞,常有“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的困窘。因此除了语文课堂教学外,课外阅读同样应该把口语交际能力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还有写作能力训练,学生阅读后,自己有了意思、情感,便能动手写出来,这是学习上必要的习惯。多读的同时多写才能使我们的写作能力越来越强。作文训练也可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颇具危险性的通病是缺乏读书气氛,没有读书的需求,整个教育制度就会垮掉。我们学校需要一个“书香门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