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生阶段是人生重要的过渡期。针对我国研究生普遍倦怠的现状,本文选取了研究生阶段学习、生活中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分析,包括课程学习、论文撰写、人际交往和日常消费等,阐述了各自的最佳处理方式,探讨了如何才能充实地度过研究生阶段的问题。
【关键词】研究生;学习;论文;生活
一、引言
根据教育部对研究生生活状况的调查研究显示,当代的中国研究生说的最多的词汇不是“劳累”、“忙碌”、“压力大”等,而是“无聊”、“茫然”等,六成的研究生后悔选择了这条道路,令人十分惊讶和不解。这表明,大部分研究生缺乏本应有的学习、研究的激情。很多人在读研过程中,心理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没有把握好这两三年的宝贵时光。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勤奋不息,很好地实现了硕士的培养目标,对家庭和社会都有一个交代。对于一名刚刚考上研究生的新生而言,如何才能充实高效地度过研究生阶段,是一个迫切需要思考的的问题。
笔者认为,出现“无聊”、“茫然”等消极心理,除了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学制拉得过长等因素,根本原因还在于研究生的主观方面。最常见的有缺乏目标,学习态度不端正,做事的效率偏低等等问题。后两个问题需要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逐步解决,短时间内无法根治,只有目标是可以尽早确立的。虽然还没有入学或刚刚进入研一,个人的学习状况还不明朗,但是,每个人经过了十多年的学习,对于自身的特点都应该有较深的了解,可以据此制订一个合乎实际的大致规划。比如,准备以后读博,工作,或者出国等等。可以先有一个或几个方向的打算,后期再适当调整。当然,最重要的不在于设定目标,而在于平时生活中的准备和积累。
一个研究生的生活可以分解为学习、科研、实践活动和体育锻炼等一些方面。科研是核心,学习是科研的基础。实践活动既可以是科研的一部分,也可以是科研活动的扩展。经常参加健康、活泼的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如果一个研究生想要全方位地培养自己,还必须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因为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一般是比较辛苦单调的,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素质作后盾,将会限制学习和研究能力的提高,阻碍学术事业的进步。
具体来说,研究生的生活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内容:课程学习、论文撰写、人际交往、日常消费等等。本文将分别加以分析。
二、课程学习
一般的学校规定,硕士研究生在毕业之前,要修完的学分不低于35个,不多于40个。相对本科阶段,课程不算多。因此,研究生们更应该认真对待,杜绝旷课、迟到、早退等行为。
公共课的学习。主要包括英语与政治。外语是一门工具,如果不经常练习,就会荒废生疏。然而,很多本科生和研究生都把英语作为一种考试科目,考前拼命复习,考试一结束,就把英语教材束之高阁,把英语课抛诸脑后。这种学习当然没有效果。主要原因可能是很多同学没有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现在国际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掌握好英语,对于科研和工作,都有很大帮助。因此,无论英语基础如何,都要抓住课堂的机会,主动提问,充分练习,力争取得一个好成绩。政治课包括《自然辩证法》和马哲经典原著导读等。作为教育体系中层次较高的研究生,我们不应该将政治视为单纯的意识形态灌输。辩证的思维方式对于学术研究,尤其社会科学的研究是相当重要的,不能忽视对辩证法的学习。马克思等人的一些经典著作,则为我们接触经典的本来面目,远离“教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也不可错过。
专业课的学习。张五常说,要“在基础上下功夫”,“在最浅的地方下功夫”。专业课就是这个基础。而一个研究生的研究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她)的专业基础的扎实程度。专业基础课的一些概念、理论和方法,在以后长期的学习和研究中经常会重复出现,如果基础不牢固,学术研究的道路也就走不远。对于跨专业的研究生,打好基础更是重中之重。
研究生的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课程之外,在图书馆看书,向导师请教,跟同学探讨,积极参与课题项目,都是很重要的学习手段。这里不一一赘述。
三、论文撰写
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做研究的学生。研究生的研究水平和成果,主要体现在他所写的论文上。因此很多学校规定,读研期间至少要在核心期刊发表一篇论文。如果想要从事学术工作,论文是回避不了的。不过也有例外,德国哲学家康德成为教授以后,10年没有发表一篇论文,被德国学术界传为笑柄。但是,1781年他发表了《纯粹理性批判》,这本书成为近代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但这毕竟是极端特殊的例子,我们一般的研究生,还是得认认真真地对待论文,为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积极完成撰写论文的任务。
据调查,学生通过代理花钱发表论文是目前的普遍现象。个中原因很复杂,一些研究生要么对自己要求不高,要么觉得自己的研究能力有限,便通过这种方式敷衍了事。很明显,这种途经所发表的文章一般质量不高。而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相信自己能力的研究生,应该主动遵守学术规范和道德,扎扎实实地进行论文写作的训练和实践。
(一)文献资料。
查找文献资料是撰写论文的准备工作。要善于使用图书馆,掌握各种数据库和期刊论文检索工具。论文的选题一旦确定,就开始着手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一般来说,从期刊、论文、专著上所能够获得的各种资料是非常多的。其中有的比较重要,有的则无关宏旨,这就需要进行资料的筛选。将有用的、经典的资料保留下来,把二三手的,质量不高、对研究价值不大的资料淘汰出去。然后,认真研究筛选下来的资料,充分消化吸收,才算是做好了准备工作的第一步。
(二)课题。
课题是论文的另一大来源。很多论文都是对课题研究成果的理论总结。一般来说,研究生参与课题量的多少取决于导师的安排。导师一方面需要帮手,另一方面可以在做课题的过程中,培养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所以,要听从导师的指导,积极完成导师布置的课题任务,认真落实每一个数据,并默默领会和学习课题研究的方法,为自己将来的独立研究打好基础。只有在整个过程中用心投入,对课题了如指掌,才有可能写出反映该课题研究成果的高质量论文来。
(三)撰写。
1.学术规范。正式写论文,首先要注意学术规范。标题、摘要、关键词、注释、英文摘要等内容是任何论文所必须的,不能马虎。参考文献尤为重要,很多学者认为它是衡量一篇论文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我们发表论文,就表示自己在某个研究领域里有了独创性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一成果必须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之上的。牛顿说:“我没有什么发现,而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牛顿尚且如此,何况我们?从这个角度来讲,论文在学术研究中起到了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撰写论文时,要列举出该论题范围内的最重要的文献资料,它们代表作者的创新理论出现之前,学术界在这个领域所达到的水平;研究过程中,作者受到过哪些文献的教益,得到过哪些论文的启发,也要一一列出。
2.学术理论性。一篇优秀的论文包含很多要素,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是“学术理论性”。所谓“学术理论性”,是指一篇论文的理论含量,理论深度等。依照山东大学教授,《山东大学学报》编辑郇庆治老师的概括,学术理论性的判定尺度有三:研究性议题、学术性话语和理论视角(范式)。
研究性议题。指一个来源于社会实践的议题,必须经过理性思维的作用,经过理论化的提炼与抽象概括,方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研究性议题。研究性议题的范围很广,不要拘泥于纯理论、纯实践或价值观念,只要是具有研究应用价值的理论命题,只要是合理的,都可以充当研究性议题。
学术性话语是指某个领域内的专业术语,它是一种学术化的表达方式。每一个学科领域发展到现在,都逐渐形成了一套被公认的范畴、概念、论域以及习惯性用法等等。熟练地运用这些学术性话语是进入论文写作的必要条件,因为只有如此,该领域内学者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对话才成为可能。
理论视角(范式)是指一篇论文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分析议题的理论工具。例如,很多论文都有一个副标题,其作用就是指出本文所使用的理论视角或范式。一篇论文的理论范式不应该太多,最好是采取单一的理论范式,并在全文中将这一范式贯彻到底。
学术理论性作为一种逻辑思维的产物,它的实现手段是概念界定、理性判断和推理过程的综合运用。学术理论性需要建立在一个系统的分析框架之上,而要建立一个分析框架,首先需要对某一些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然后试图设定两个概念相互之间的变量关系,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推理和演绎,最后测量和验证这种假设关系的正确性,更进一步的,还可以扩展到更大的理论背景下对这一话题进行科学解释和说明。如果这些方面在论文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那么它的学术理论性自然就有了保证。
(四)投稿。
一篇论文写完,还不能算是万事大吉,投稿也是论文发表的一个重要的环节。综合一些资深编辑的经验,投稿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一是论文规范。很多期刊都有“来稿须知”或“投稿要求”,作者应该仔细阅读,按要求编排自己论文的格式。这些硬性的规定,需要遵守,不能忽视大意。二是期刊风格。即便是同一个领域,同一个话题的期刊,其办刊的风格和宗旨都有差异。投稿之前,应该了解不同期刊的风格,选择合适的编辑部进行投递。才能提高论文的命中率。三是避免一稿多投。一稿多投违反了相关规定,各期刊对于这样的作者,大多会选择放弃,有的甚至永远放弃,处罚是比较严厉的。按照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人向期刊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收到用稿通知,可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期刊投递。在现实中,等待期限一般要长于三十日,不同的期刊会有不同的约定。四是精修改。稿件投出后,编辑有时会提出修改意见。这时,作者可以与编辑进行交流、讨论,认识论文中的缺陷,反复提炼,精益求精。文不厌改,这也是有益的。
四、人际交往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社会性角色越来越重要。如果说本科生尚可以龟缩在象牙塔中,两耳不闻窗外事地埋头学习,那么研究生就必须主动接触社会,妥善地处理身边的人际关系。不过,研究生的主要任务仍旧是学习和科研,不能花费过多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建立人际关系网这方面。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在于朋友数量的多寡,而在于有限的社交圈子中个人信誉的建立。要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就要改变处事的观念和习惯,把从前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心态逐渐改造成开放式的、交互性的心态。学会做事,多反省自己,少找客观原因,务实,少抱怨,这些是基本的要求,也是研究生应该努力的目标。
研究生面临的人际关系主要有三种:与导师的关系,与同学、朋友的关系以及与情侣的关系。
(一)与导师的关系。古语言:“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导师在研究生的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现实中,许多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却远远没有想象中紧密。一方面,近年来研究生扩招,一个导师要带的研究生数量增加,单个研究生接受辅导的机会相对减少了;另一方面,很多研究生由于害羞、怕麻烦等心理,很少向导师请教问题。以致于三年下来,很多研究生与导师见面的机会都很少,这就背离了研究生培养的初衷。我们应该主动和导师联系,通过打电话、发邮件、上门拜访等方式,就学习上、生活中、情感中的问题与导师沟通,寻求解决的办法。导师分配下来的任务,要一丝不苟地完成。在课题研究中,积极配合导师的工作。但是,不能为了服从导师的意志,而丧失自己独立的思想。一个没有自主思维的研究生,导师大概也不会喜欢的。归根结底,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是一种师生关系,但好的典范可以超越这种限制,达到更加和谐和长久的境地。
(二)与同学、朋友的关系。据调查,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经常与之打交道的朋友的平均数量增多了,而同寝、同窗之间的关系却比较疏远。这表明,研究生的社会性活动增加,而学习生活的比重减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交往圈,有自己的目标和任务,我们不能够强求他们都成为自己的亲密伙伴,但是至少要与人为善,珍重同窗、朋友之间的情谊。
(三)与情侣的关系。研究生处于人生中工作、情感的重要阶段,一些研究生已经建立家庭。对于另一些同学来说,情感的事情重在缘分,不可强求。如果拥有一个异性伴侣,就应该彼此帮助,互相勉励,在学习上共同进步,在生活中共同发展,寻求积极影响,努力向上而不是一起退步。
五、日常消费
调查显示,大部分的研究生还不能做到经济独立,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庭。只有少部分研究生通过勤工俭学、兼职等手段,可以获取一部分收入。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研究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科研,缺少工作机会。在条件具备,时间富余的情况下,研究生可以自己赚取一些收入。虽然做不到完全的经济独立,但应当考虑为家庭减少一些负担。
来自于武汉地区硕士研究生的调查显示,研究生日常消费水平一般在每月1000元之内,主要用于基本生活消费(衣食住行)、人际消费(通讯、社交、恋爱、娱乐)和发展消费(培训、学习、科研)三大块。其中,基本生活消费所占的比重最大,人际消费也相当可观,而用于学习和科研的消费非常少,只占3%左右。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优秀的研究生,应该加大对于学习、科研方面的投入。
研究生阶段应该是独立生活的开始,在消费方面,要抛弃以前大手大脚、漫无计划的做法,加强计划性和自我约束,优化消费结构,把钱多用到与学习、科研有关的事情上,减少浪费。对于将来经济独立后的个人理财,这也是有意义的演练。
以上内容,只是截取了研究生教育的几个片段所进行的分析,不可能面面俱到。本文的宗旨,是通过对研究生学习、生活状况的分析,探讨一种有意义的生活方式。这些还仅仅是纸上谈兵,要想把研究生的规划和目标实现,最重要的还是坚持不懈的躬行实践。
参考文献
[1]邹振环.学术,我们如何开始[J].中国研究生,2009(10).
[2]柯茂林.研究生到底在“研究”什么[J].大学时代,2004(6).
[3]郇庆治.学术论文写作三题[J].中国研究生,2009(4).
[4]周冰.研究生学习的三大任务[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5).
[5]DJ_King.优秀论文的五大要素[J].中国研究生,2007(3).
[6]康静雯,周晶晶,龚伟.论文,你“发”了吗[J].中国研究生,2009(2).
[7]刘新城.投稿八要[J].中国德育,2008(2).
[8]靳桂云.求索——浅谈研究生学习阶段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研究生,2009(8).
[9]徐秀平.当代硕士研究生日常消费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以武汉地区硕士研究生为例[J].中国研究生,2009(11).
[10]彭少波,李小江.研究生学习要克服的几种心理[J].中国研究生,2005(1).
[11]王学典.治学的功力与见识[J].中国研究生,2009(8).
[12]廖学春.自我激励五大法[J].中国研究生,2009(7).
[13]欧阳芬.试论导师与研究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新课程研究,2009(2).
[14]刘庆,冯兰,陈世海.硕士研究生人际交往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研究生,2005(2).
作者简介:沐择凤(1970—),女,云南嵩明人,硕士,1995年至2004年从事教学工作,为本科生讲授《成本会计》,《高级会计》等课程,2004年至今从事研究生管理工作,现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科科长。
【关键词】研究生;学习;论文;生活
一、引言
根据教育部对研究生生活状况的调查研究显示,当代的中国研究生说的最多的词汇不是“劳累”、“忙碌”、“压力大”等,而是“无聊”、“茫然”等,六成的研究生后悔选择了这条道路,令人十分惊讶和不解。这表明,大部分研究生缺乏本应有的学习、研究的激情。很多人在读研过程中,心理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没有把握好这两三年的宝贵时光。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勤奋不息,很好地实现了硕士的培养目标,对家庭和社会都有一个交代。对于一名刚刚考上研究生的新生而言,如何才能充实高效地度过研究生阶段,是一个迫切需要思考的的问题。
笔者认为,出现“无聊”、“茫然”等消极心理,除了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学制拉得过长等因素,根本原因还在于研究生的主观方面。最常见的有缺乏目标,学习态度不端正,做事的效率偏低等等问题。后两个问题需要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逐步解决,短时间内无法根治,只有目标是可以尽早确立的。虽然还没有入学或刚刚进入研一,个人的学习状况还不明朗,但是,每个人经过了十多年的学习,对于自身的特点都应该有较深的了解,可以据此制订一个合乎实际的大致规划。比如,准备以后读博,工作,或者出国等等。可以先有一个或几个方向的打算,后期再适当调整。当然,最重要的不在于设定目标,而在于平时生活中的准备和积累。
一个研究生的生活可以分解为学习、科研、实践活动和体育锻炼等一些方面。科研是核心,学习是科研的基础。实践活动既可以是科研的一部分,也可以是科研活动的扩展。经常参加健康、活泼的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如果一个研究生想要全方位地培养自己,还必须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因为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一般是比较辛苦单调的,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素质作后盾,将会限制学习和研究能力的提高,阻碍学术事业的进步。
具体来说,研究生的生活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内容:课程学习、论文撰写、人际交往、日常消费等等。本文将分别加以分析。
二、课程学习
一般的学校规定,硕士研究生在毕业之前,要修完的学分不低于35个,不多于40个。相对本科阶段,课程不算多。因此,研究生们更应该认真对待,杜绝旷课、迟到、早退等行为。
公共课的学习。主要包括英语与政治。外语是一门工具,如果不经常练习,就会荒废生疏。然而,很多本科生和研究生都把英语作为一种考试科目,考前拼命复习,考试一结束,就把英语教材束之高阁,把英语课抛诸脑后。这种学习当然没有效果。主要原因可能是很多同学没有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现在国际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掌握好英语,对于科研和工作,都有很大帮助。因此,无论英语基础如何,都要抓住课堂的机会,主动提问,充分练习,力争取得一个好成绩。政治课包括《自然辩证法》和马哲经典原著导读等。作为教育体系中层次较高的研究生,我们不应该将政治视为单纯的意识形态灌输。辩证的思维方式对于学术研究,尤其社会科学的研究是相当重要的,不能忽视对辩证法的学习。马克思等人的一些经典著作,则为我们接触经典的本来面目,远离“教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也不可错过。
专业课的学习。张五常说,要“在基础上下功夫”,“在最浅的地方下功夫”。专业课就是这个基础。而一个研究生的研究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她)的专业基础的扎实程度。专业基础课的一些概念、理论和方法,在以后长期的学习和研究中经常会重复出现,如果基础不牢固,学术研究的道路也就走不远。对于跨专业的研究生,打好基础更是重中之重。
研究生的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课程之外,在图书馆看书,向导师请教,跟同学探讨,积极参与课题项目,都是很重要的学习手段。这里不一一赘述。
三、论文撰写
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做研究的学生。研究生的研究水平和成果,主要体现在他所写的论文上。因此很多学校规定,读研期间至少要在核心期刊发表一篇论文。如果想要从事学术工作,论文是回避不了的。不过也有例外,德国哲学家康德成为教授以后,10年没有发表一篇论文,被德国学术界传为笑柄。但是,1781年他发表了《纯粹理性批判》,这本书成为近代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但这毕竟是极端特殊的例子,我们一般的研究生,还是得认认真真地对待论文,为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积极完成撰写论文的任务。
据调查,学生通过代理花钱发表论文是目前的普遍现象。个中原因很复杂,一些研究生要么对自己要求不高,要么觉得自己的研究能力有限,便通过这种方式敷衍了事。很明显,这种途经所发表的文章一般质量不高。而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相信自己能力的研究生,应该主动遵守学术规范和道德,扎扎实实地进行论文写作的训练和实践。
(一)文献资料。
查找文献资料是撰写论文的准备工作。要善于使用图书馆,掌握各种数据库和期刊论文检索工具。论文的选题一旦确定,就开始着手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一般来说,从期刊、论文、专著上所能够获得的各种资料是非常多的。其中有的比较重要,有的则无关宏旨,这就需要进行资料的筛选。将有用的、经典的资料保留下来,把二三手的,质量不高、对研究价值不大的资料淘汰出去。然后,认真研究筛选下来的资料,充分消化吸收,才算是做好了准备工作的第一步。
(二)课题。
课题是论文的另一大来源。很多论文都是对课题研究成果的理论总结。一般来说,研究生参与课题量的多少取决于导师的安排。导师一方面需要帮手,另一方面可以在做课题的过程中,培养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所以,要听从导师的指导,积极完成导师布置的课题任务,认真落实每一个数据,并默默领会和学习课题研究的方法,为自己将来的独立研究打好基础。只有在整个过程中用心投入,对课题了如指掌,才有可能写出反映该课题研究成果的高质量论文来。
(三)撰写。
1.学术规范。正式写论文,首先要注意学术规范。标题、摘要、关键词、注释、英文摘要等内容是任何论文所必须的,不能马虎。参考文献尤为重要,很多学者认为它是衡量一篇论文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我们发表论文,就表示自己在某个研究领域里有了独创性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一成果必须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之上的。牛顿说:“我没有什么发现,而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牛顿尚且如此,何况我们?从这个角度来讲,论文在学术研究中起到了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撰写论文时,要列举出该论题范围内的最重要的文献资料,它们代表作者的创新理论出现之前,学术界在这个领域所达到的水平;研究过程中,作者受到过哪些文献的教益,得到过哪些论文的启发,也要一一列出。
2.学术理论性。一篇优秀的论文包含很多要素,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是“学术理论性”。所谓“学术理论性”,是指一篇论文的理论含量,理论深度等。依照山东大学教授,《山东大学学报》编辑郇庆治老师的概括,学术理论性的判定尺度有三:研究性议题、学术性话语和理论视角(范式)。
研究性议题。指一个来源于社会实践的议题,必须经过理性思维的作用,经过理论化的提炼与抽象概括,方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研究性议题。研究性议题的范围很广,不要拘泥于纯理论、纯实践或价值观念,只要是具有研究应用价值的理论命题,只要是合理的,都可以充当研究性议题。
学术性话语是指某个领域内的专业术语,它是一种学术化的表达方式。每一个学科领域发展到现在,都逐渐形成了一套被公认的范畴、概念、论域以及习惯性用法等等。熟练地运用这些学术性话语是进入论文写作的必要条件,因为只有如此,该领域内学者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对话才成为可能。
理论视角(范式)是指一篇论文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分析议题的理论工具。例如,很多论文都有一个副标题,其作用就是指出本文所使用的理论视角或范式。一篇论文的理论范式不应该太多,最好是采取单一的理论范式,并在全文中将这一范式贯彻到底。
学术理论性作为一种逻辑思维的产物,它的实现手段是概念界定、理性判断和推理过程的综合运用。学术理论性需要建立在一个系统的分析框架之上,而要建立一个分析框架,首先需要对某一些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然后试图设定两个概念相互之间的变量关系,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推理和演绎,最后测量和验证这种假设关系的正确性,更进一步的,还可以扩展到更大的理论背景下对这一话题进行科学解释和说明。如果这些方面在论文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那么它的学术理论性自然就有了保证。
(四)投稿。
一篇论文写完,还不能算是万事大吉,投稿也是论文发表的一个重要的环节。综合一些资深编辑的经验,投稿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一是论文规范。很多期刊都有“来稿须知”或“投稿要求”,作者应该仔细阅读,按要求编排自己论文的格式。这些硬性的规定,需要遵守,不能忽视大意。二是期刊风格。即便是同一个领域,同一个话题的期刊,其办刊的风格和宗旨都有差异。投稿之前,应该了解不同期刊的风格,选择合适的编辑部进行投递。才能提高论文的命中率。三是避免一稿多投。一稿多投违反了相关规定,各期刊对于这样的作者,大多会选择放弃,有的甚至永远放弃,处罚是比较严厉的。按照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人向期刊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收到用稿通知,可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期刊投递。在现实中,等待期限一般要长于三十日,不同的期刊会有不同的约定。四是精修改。稿件投出后,编辑有时会提出修改意见。这时,作者可以与编辑进行交流、讨论,认识论文中的缺陷,反复提炼,精益求精。文不厌改,这也是有益的。
四、人际交往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社会性角色越来越重要。如果说本科生尚可以龟缩在象牙塔中,两耳不闻窗外事地埋头学习,那么研究生就必须主动接触社会,妥善地处理身边的人际关系。不过,研究生的主要任务仍旧是学习和科研,不能花费过多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建立人际关系网这方面。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在于朋友数量的多寡,而在于有限的社交圈子中个人信誉的建立。要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就要改变处事的观念和习惯,把从前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心态逐渐改造成开放式的、交互性的心态。学会做事,多反省自己,少找客观原因,务实,少抱怨,这些是基本的要求,也是研究生应该努力的目标。
研究生面临的人际关系主要有三种:与导师的关系,与同学、朋友的关系以及与情侣的关系。
(一)与导师的关系。古语言:“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导师在研究生的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现实中,许多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却远远没有想象中紧密。一方面,近年来研究生扩招,一个导师要带的研究生数量增加,单个研究生接受辅导的机会相对减少了;另一方面,很多研究生由于害羞、怕麻烦等心理,很少向导师请教问题。以致于三年下来,很多研究生与导师见面的机会都很少,这就背离了研究生培养的初衷。我们应该主动和导师联系,通过打电话、发邮件、上门拜访等方式,就学习上、生活中、情感中的问题与导师沟通,寻求解决的办法。导师分配下来的任务,要一丝不苟地完成。在课题研究中,积极配合导师的工作。但是,不能为了服从导师的意志,而丧失自己独立的思想。一个没有自主思维的研究生,导师大概也不会喜欢的。归根结底,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是一种师生关系,但好的典范可以超越这种限制,达到更加和谐和长久的境地。
(二)与同学、朋友的关系。据调查,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经常与之打交道的朋友的平均数量增多了,而同寝、同窗之间的关系却比较疏远。这表明,研究生的社会性活动增加,而学习生活的比重减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交往圈,有自己的目标和任务,我们不能够强求他们都成为自己的亲密伙伴,但是至少要与人为善,珍重同窗、朋友之间的情谊。
(三)与情侣的关系。研究生处于人生中工作、情感的重要阶段,一些研究生已经建立家庭。对于另一些同学来说,情感的事情重在缘分,不可强求。如果拥有一个异性伴侣,就应该彼此帮助,互相勉励,在学习上共同进步,在生活中共同发展,寻求积极影响,努力向上而不是一起退步。
五、日常消费
调查显示,大部分的研究生还不能做到经济独立,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庭。只有少部分研究生通过勤工俭学、兼职等手段,可以获取一部分收入。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研究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科研,缺少工作机会。在条件具备,时间富余的情况下,研究生可以自己赚取一些收入。虽然做不到完全的经济独立,但应当考虑为家庭减少一些负担。
来自于武汉地区硕士研究生的调查显示,研究生日常消费水平一般在每月1000元之内,主要用于基本生活消费(衣食住行)、人际消费(通讯、社交、恋爱、娱乐)和发展消费(培训、学习、科研)三大块。其中,基本生活消费所占的比重最大,人际消费也相当可观,而用于学习和科研的消费非常少,只占3%左右。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优秀的研究生,应该加大对于学习、科研方面的投入。
研究生阶段应该是独立生活的开始,在消费方面,要抛弃以前大手大脚、漫无计划的做法,加强计划性和自我约束,优化消费结构,把钱多用到与学习、科研有关的事情上,减少浪费。对于将来经济独立后的个人理财,这也是有意义的演练。
以上内容,只是截取了研究生教育的几个片段所进行的分析,不可能面面俱到。本文的宗旨,是通过对研究生学习、生活状况的分析,探讨一种有意义的生活方式。这些还仅仅是纸上谈兵,要想把研究生的规划和目标实现,最重要的还是坚持不懈的躬行实践。
参考文献
[1]邹振环.学术,我们如何开始[J].中国研究生,2009(10).
[2]柯茂林.研究生到底在“研究”什么[J].大学时代,2004(6).
[3]郇庆治.学术论文写作三题[J].中国研究生,2009(4).
[4]周冰.研究生学习的三大任务[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5).
[5]DJ_King.优秀论文的五大要素[J].中国研究生,2007(3).
[6]康静雯,周晶晶,龚伟.论文,你“发”了吗[J].中国研究生,2009(2).
[7]刘新城.投稿八要[J].中国德育,2008(2).
[8]靳桂云.求索——浅谈研究生学习阶段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研究生,2009(8).
[9]徐秀平.当代硕士研究生日常消费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以武汉地区硕士研究生为例[J].中国研究生,2009(11).
[10]彭少波,李小江.研究生学习要克服的几种心理[J].中国研究生,2005(1).
[11]王学典.治学的功力与见识[J].中国研究生,2009(8).
[12]廖学春.自我激励五大法[J].中国研究生,2009(7).
[13]欧阳芬.试论导师与研究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新课程研究,2009(2).
[14]刘庆,冯兰,陈世海.硕士研究生人际交往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研究生,2005(2).
作者简介:沐择凤(1970—),女,云南嵩明人,硕士,1995年至2004年从事教学工作,为本科生讲授《成本会计》,《高级会计》等课程,2004年至今从事研究生管理工作,现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科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