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派太极拳名宿——贾朴小传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ngxisi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贾朴先生生于1923年。13岁时,师从郝为真宗师及永年县原国术馆馆长韩文明(字钦贤)老先生修习武派太极拳(当时称“郝架”)。6年后,深得拳技要领,遂得授刀、剑、枪、杆、七节鞭等技艺。为了进一步提高技艺,后来,韩师爷亲领贾朴又登门拜在韩师之师兄张振宇先生门下,继续深造。


  1939年6月,贾老师又得到李亦前辈胞弟李启轩之孙李福荫老师的提携,得授《李式太极拳谱》一部,此谱使贾老师受益匪浅。此后,他又将姚继祖给韩师爷抄的拳谱与《李式太极拳谱》合并一起,工笔抄出,取名《永年李氏家藏太极拳秘谱全集》。当时贾老师年仅16岁。贾老师对这套拳谱视为性命,妥予保存,悉心研究,迄今已60余年。在永年遭受战乱和“文革”的十年浩劫后,太极拳文献史料毁坏殆尽,被贾老师珍藏而得以保全的《永年李氏家藏太极拳秘谱全集》就显得尤为珍贵了。



  1945年,邯郸解放后,老干部程子英同志看到贾老师珍藏的《拳谱》后,非常欣赏和重视,便把贾朴介绍到自己公司工作,想利用闲暇同贾朴研习太极拳。只是由于当时处在解放战争初期,工作繁忙,未能如愿。
  1958年,贾老师到天津工作。工作之余,曾在河西区尖山、红桥区北莱园等地教授武式太极拳。贾老师崇尚武德,严于律己,授徒时要求弟子与人推手不可争强好胜,要宽以待人。贾朴老师除在太极拳法和理论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还精通书法和中医。他认为,书法和中医与太极拳有异曲同工之妙,其理相通。在书法方面,他擅长楷书、篆书,曾在河北省老干部书法展中获奖。贾老师酷爱中医学,多年来,他通过大量的实践与研究编著了《伤寒论发微补新录》、《金匮要略补新录》两书。贾老师拟在拳理、医理、生理方面探讨祛病健身之法。



  贾老师离休后不甘于寂寞,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授徒和对武派太极拳祖师武禹襄的历史研究上,曾撰文多篇发表于武术杂志上。1998年,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授于他“太极大师”称号。
其他文献
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指出:“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武派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1812~1880年)也在《太极拳解》中指出:“精神能提得起,则无双重之虞,粘衣能跟得灵,方见落空之妙。”武禹襄长兄武秋瀛(1800~1884年)在《释原论》中也对“双重”做过较为详细的解释:“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是比活如车轮而言,乃己之谓也。一边沉则转,两边重则滞,不
期刊
陈式太极拳发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一世陈卜,明末定居陈家沟以拳为业。九世陈王廷,继承祖传拳业,博采众家精华,创陈式太极拳。至今,嫡传至十九世陈小旺。  今年54岁的陈小旺,6岁习武,8岁接受父亲陈照旭(十八世陈式太极拳嫡传弟子)正规训练,后又师从伯父陈照丕及叔父陈照奎习练太极拳。  陈小旺在承袭世代家传武技的基础上,发展了太极拳,创编了简化“陈式三十八势太极拳”和“陈式十九势太极拳”。1980年至1
期刊
武派太极拳重在实用,历史上出现过不少技击名家,陈固安先生即荣列其中。  陈固安(1914~1993年),河北省邢台人,回族。自幼酷爱武艺,先从伯父陈发达老先生习回族查拳,十三岁跟表叔李圣端老先生改习武派太极拳。李师是清末太极拳宗师广府郝为真前辈的入室弟子,拳技精湛,卓越超群,在邢台地区颇有名气。陈固安在师门苦学八年,深得真传。后来又得到韩钦贤、郝中天诸师教导,艺精而博,堪为同门之冠。  弱冠后
期刊
一、武派太极散手的用法    所谓散手,就是两人徒手的应变技法。王宗岳《太极拳论》中提到的“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说的就是散手打法。  太极散手接劲方法大体为三种,即侧接法、中接(正接)法、下接法。但不论哪种接劲方法,其诀窍都是不将敌方来劲裹在自己身上。这是太极散手的接劲艺术,也是其用法的特点,更可窥视出用法的科学性。也就是说,当敌方击我时,要把敌方劲力闪于空位,而我方围绕着敌方子午线(
期刊
一般来说,太极拳的特点有三:一是以混元功为基础;二是螺旋运动的走架形势;三是讲究阴阳之道的技击法。这是太极拳的共性,武派太极拳又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本门名宿陈明洁先师生前把武派太极拳归纳了八大特点:  一、结构严谨,缜密入微;  二、化发守中,圆点互跟;  三、强调身法,合乎丹道;  四、形势混元,内含一气;  五、二气交感,行气贴背;  六、步如临渊,劲若抽丝;  七、神聚气敛,
期刊
列车缓缓驶进郑州车站。  一位精壮的中年汉子刚跨出车门,一群手持鲜花的少年一拥而上。在“欢迎高老师胜利归来”的问候声中,站台上的弟子和师友们将他团团围定,拥抱握手,亲切问候,场面十分感人,如久别重逢,英雄归来。这个倍受注目的中年人就是独赴东京,载誉归来的郑州市武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武派太极拳第六代嫡派传人——高连成先生。这已是他第二次应邀赴日本授艺。第一次赴日是1997年6月,高连成先生应全日本太
期刊
武禹襄创编的太极拳别有神韵、自成一家,是最早形成文人化的太极拳。所谓文人化,首先是开创武派太极拳的武禹襄兄弟与李亦兄弟都出身于书香门第,历代传人也以文化人居多,他们对于拳艺纯属兴趣爱好,相似于文人绘画,强调灵性,强调逸兴。由于是在这种超脱心态下,其对太极拳的钻研,是以研究学术为目的,具有精益求精之心,而不为世俗利益和习惯所累,这就淡化了授艺中师徒父子家长式的关系,重心传不重仪式,表现出在儒家经世
期刊
吴文翰先生,当代著名武派太极拳家、理论家。  1928年,吴文翰先生生于河北省邢台地区南和县。邢台地处河北省南部,明清两代属顺德府,是畿南重地,习武之风盛传。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北京政法部门工作。“文革”中,他被下放原籍劳动。粉碎“四人帮”后,他重返政法战线,80年代末离休。  吴文翰自幼在邢台读书生活,拜武派太极名家李圣端为师。当时,他还得到王志延、范述圃、郑月南等名师的指教,继承了武派太极拳
期刊
清末光绪年间,郝为真先生首将武派太极拳推广到邢台地区。  1903年京汉铁路通车后,邢台地区的商业更加兴旺。有商号老板礼聘郝为真先生莅临邢台教拳,邢台地区的太极拳爱好者也有到永年向郝老先生求教学艺的。其传人中著名的有申文魁、申武魁、李圣端、李宝玉(即李香远)、郝中天、王彭年、王其和、刘东汉等,他们在普及和发展武派太极拳方面都做出了一定贡献。  1928年,郝门弟子李圣端、王彭年、郝中天、郑月南、
期刊
技击法受道家四法则制约,因而它的“技击法则”是:  以静制动,后发制人;  以柔克刚,柔化刚发;  圆中求点,曲中求直;  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借力打力,合力(气)共振。  其具体的运用须结合架势中的招法。每招势之中又含有八门劲法。八门劲法即、、挤、按、采、、肘、靠。还有武派太极拳所特有的两个四字诀,即:擎、引、松、放与敷、盖、对、吞以及拧、裹、躜、翻、崩、弹、抖、擞、惊、炸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