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7~9岁的儿童第一恒磨牙龋损及萌出状况,为龋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样乌鲁木齐市4区21所学校7~9岁1256名儿童进行口腔调查,记录第一恒磨牙患龋率、龋均,龋面均、充填率、未萌出率。分析年龄、性别与患龋率的关系,以及龋病的好发牙位、牙面。结果:1256名儿童恒磨牙总体患龋率18.04%,龋均0.32,龋面均0.52,未萌出率11.23%,充填率8.88%;女生患龋率略高于男生,且患龋率随年龄升高而上升;7岁组患龋率和龋均最低;上颌龋病好发于咬合面、舌腭面,下颌龋病好发于咬合面、颊面。结论:7~9岁儿童的第一恒磨牙龋坏呈上升的趋势,应进一步加强口腔防治的宣教活动,积极开展口腔预防保健工作,早期治疗第一恒磨牙龋病。
关键词龋齿萌出第一恒磨牙调查
第一恒磨牙是口腔中萌出最早的恒磨牙,担负着最主要咀嚼功能,其龋病的防治一直是牙病防治的重点工作。为了解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汉族儿童第一恒磨牙患龋和萌出情况,2010年5月对新疆乌鲁木齐市1256名7~9岁汉族儿童的第一恒磨牙患龋和萌出情况进行调查,为龋病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资料與方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严格按照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要求设计调查表,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新疆乌鲁木齐市各区随机抽取21所学校7~9岁儿童1256名,7岁组254名,8岁组693名,9岁组309名。其中男632名,女624名。
方法:①调查标准: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统一标准培训的一名口腔专业人员在自然光线下用平面口镜、5号探针进行口内视诊和探诊检查,记录每人4颗第一恒磨牙的患龋及萌出情况。萌出情况分为萌出和未萌,而未萌分为未完全萌出和未萌出,未完全萌出即萌出尚未至咬牙合平面的第一恒磨牙。②调查内容包括:患龋率、龋失补牙数、充填率、龋均、未萌出牙、龋面均。按解剖部位调查龋齿的好发牙面:咬合面龋、颊面龋、舌腭面龋、近中邻面龋、远中邻面龋。涉及2个以上牙面的连续性龋损的复合面龋,计算龋面均时将复合面龋拆分成各个龋面计入,因龋坏缺失的龋坏面计5,其中未萌牙不计入。记录治疗需要患龋乳牙数,已治疗乳牙数,因龋缺失乳牙数等乳牙列状况。③质量控制:调查人员5名接受过口腔健康调查培训的口腔医师,在调查之前和调查之中进行标准一致性试验,Kappa值均>0.8。
统计学处理:调查资料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当不满足卡方检验的条件时,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法。
关键词龋齿萌出第一恒磨牙调查
第一恒磨牙是口腔中萌出最早的恒磨牙,担负着最主要咀嚼功能,其龋病的防治一直是牙病防治的重点工作。为了解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汉族儿童第一恒磨牙患龋和萌出情况,2010年5月对新疆乌鲁木齐市1256名7~9岁汉族儿童的第一恒磨牙患龋和萌出情况进行调查,为龋病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资料與方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严格按照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要求设计调查表,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新疆乌鲁木齐市各区随机抽取21所学校7~9岁儿童1256名,7岁组254名,8岁组693名,9岁组309名。其中男632名,女624名。
方法:①调查标准: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统一标准培训的一名口腔专业人员在自然光线下用平面口镜、5号探针进行口内视诊和探诊检查,记录每人4颗第一恒磨牙的患龋及萌出情况。萌出情况分为萌出和未萌,而未萌分为未完全萌出和未萌出,未完全萌出即萌出尚未至咬牙合平面的第一恒磨牙。②调查内容包括:患龋率、龋失补牙数、充填率、龋均、未萌出牙、龋面均。按解剖部位调查龋齿的好发牙面:咬合面龋、颊面龋、舌腭面龋、近中邻面龋、远中邻面龋。涉及2个以上牙面的连续性龋损的复合面龋,计算龋面均时将复合面龋拆分成各个龋面计入,因龋坏缺失的龋坏面计5,其中未萌牙不计入。记录治疗需要患龋乳牙数,已治疗乳牙数,因龋缺失乳牙数等乳牙列状况。③质量控制:调查人员5名接受过口腔健康调查培训的口腔医师,在调查之前和调查之中进行标准一致性试验,Kappa值均>0.8。
统计学处理:调查资料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当不满足卡方检验的条件时,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