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智力发展,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何在研读学生心理特点和语言接受能力的基础上锤炼教师的语言,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语言习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宽学生的思维,是教师不懈追求的课题。
故事化语言是一门语言艺术,它如轻丝撩动了学生的心弦,如蜜糖粘住了学生的心智,如纽扣扣住了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情境,习得知识。
一、轻丝拨动,创设乐学情境
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当新鲜感一过,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如何帮助他们突破难关,变得乐学、善学?笔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了故事化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乌鸦上当是因为它喜欢听好话的原因,笔者对乌鸦上当的心理做了简单剖析。
笔者说:“听到狐狸对它的歌喉和美貌的称赞时,乌鸦高兴极了。那么,你们能想一想乌鸦听到赞美话时,是怎样表现自己的高兴呢?”
学生1说:“乌鸦扑闪着翅膀,像这样……”学生边说边表演动作。
学生2说:“乌鸦抖动着羽毛,像这样……”学生边说边表演动作。
学生3说:“乌鸦开心地从东飞到西,又从南飞到北,像这样……”学生边说边表演动作。
笔者说:“你们刚才的表演非常棒。接下来,你们再想象一下,如果你考了一百分,听到老师的表扬、家长的夸奖时,你会得意,会高兴吗?你们会做什么呢?是不是只有一个人独享这份快乐呢?”
学生1说:“我会大声唱歌。”
学生2说:“我会向全世界宣告。”
笔者说:“是啊。我们来看看这只得意的乌鸦,它在听到狐狸对它的吹捧后又做了什么呢?”
这样的设计把学生带进了文本,既帮助他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又锻炼了他们的说话能力,融知识性、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
二、蜜糖效应,拉近师生距离
低年级学生的天性就是喜欢听故事,对声音和画面比较感兴趣。教师把故事融入教学语言中,无疑迎合了学生的心理,使教学事半功倍,学生也不再觉得35分钟很漫长。如在教学二年级学生识字时,笔者是这样说的:“今天,我们已经和生字宝宝做了很久的游戏。现在,生字宝宝有些困啦,你们能把它们送回小窝吗?”这样一来,激起了学生的保护欲望,他们纷纷叫嚷着要把生字宝宝送回家。“可是,怎么送呢?它们的小窝非常相似,你能保证不迷路吗?”有些学生开始犹豫了。笔者继续循循善诱:“老师告诉大家,其实在每个生字宝宝的家门口都立着一块牌子。只要你找对了牌子,生字宝宝就能回家了。”学生听到后,立刻争相开始找牌子。
教师采用故事化的教学语言将生字的解析和分辨融入到日常的生活情境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而且充分发挥了故事化语言的“蜜糖”功能,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也拉进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三、纽扣联系,乐享别样课堂
给低年级学生讲课,教师的语言必须直观且有趣,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睹其色。如在教学“碧”字时,笔者编了一个简单的谜语:“王大爷,白大爷,两个老人家坐在石头上聊天。”让学生说一说谜语里藏了哪个生字;又如在教学“解”字时,笔者是这样说的:“一个屠夫花了一角钱买了一把刀,杀了一头牛。”巧妙地借用了字形识字,把故事和构字巧妙地结合起来,使生字深深地印入学生的脑海。
故事化语言的运用是一种语言技巧,也是一种教学方式,它所带来的力量来自于形象的语言表述,来自于情感的真挚表达,更来自于趣味性的故事化语言。故事化的语言既连接了学生的心,又开发了学生的智,使语文课堂充满了智慧,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地感染和熏陶。
由此可见,故事化语言在课堂中的运用,不仅能为学生创设乐学的学习氛围,而且是拉近师生距离的桥梁,更是激发学生热爱语文学习的基本手段。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在故事中自主地学习并快乐着吧!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小学)
故事化语言是一门语言艺术,它如轻丝撩动了学生的心弦,如蜜糖粘住了学生的心智,如纽扣扣住了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情境,习得知识。
一、轻丝拨动,创设乐学情境
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当新鲜感一过,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如何帮助他们突破难关,变得乐学、善学?笔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了故事化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乌鸦上当是因为它喜欢听好话的原因,笔者对乌鸦上当的心理做了简单剖析。
笔者说:“听到狐狸对它的歌喉和美貌的称赞时,乌鸦高兴极了。那么,你们能想一想乌鸦听到赞美话时,是怎样表现自己的高兴呢?”
学生1说:“乌鸦扑闪着翅膀,像这样……”学生边说边表演动作。
学生2说:“乌鸦抖动着羽毛,像这样……”学生边说边表演动作。
学生3说:“乌鸦开心地从东飞到西,又从南飞到北,像这样……”学生边说边表演动作。
笔者说:“你们刚才的表演非常棒。接下来,你们再想象一下,如果你考了一百分,听到老师的表扬、家长的夸奖时,你会得意,会高兴吗?你们会做什么呢?是不是只有一个人独享这份快乐呢?”
学生1说:“我会大声唱歌。”
学生2说:“我会向全世界宣告。”
笔者说:“是啊。我们来看看这只得意的乌鸦,它在听到狐狸对它的吹捧后又做了什么呢?”
这样的设计把学生带进了文本,既帮助他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又锻炼了他们的说话能力,融知识性、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
二、蜜糖效应,拉近师生距离
低年级学生的天性就是喜欢听故事,对声音和画面比较感兴趣。教师把故事融入教学语言中,无疑迎合了学生的心理,使教学事半功倍,学生也不再觉得35分钟很漫长。如在教学二年级学生识字时,笔者是这样说的:“今天,我们已经和生字宝宝做了很久的游戏。现在,生字宝宝有些困啦,你们能把它们送回小窝吗?”这样一来,激起了学生的保护欲望,他们纷纷叫嚷着要把生字宝宝送回家。“可是,怎么送呢?它们的小窝非常相似,你能保证不迷路吗?”有些学生开始犹豫了。笔者继续循循善诱:“老师告诉大家,其实在每个生字宝宝的家门口都立着一块牌子。只要你找对了牌子,生字宝宝就能回家了。”学生听到后,立刻争相开始找牌子。
教师采用故事化的教学语言将生字的解析和分辨融入到日常的生活情境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而且充分发挥了故事化语言的“蜜糖”功能,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也拉进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三、纽扣联系,乐享别样课堂
给低年级学生讲课,教师的语言必须直观且有趣,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睹其色。如在教学“碧”字时,笔者编了一个简单的谜语:“王大爷,白大爷,两个老人家坐在石头上聊天。”让学生说一说谜语里藏了哪个生字;又如在教学“解”字时,笔者是这样说的:“一个屠夫花了一角钱买了一把刀,杀了一头牛。”巧妙地借用了字形识字,把故事和构字巧妙地结合起来,使生字深深地印入学生的脑海。
故事化语言的运用是一种语言技巧,也是一种教学方式,它所带来的力量来自于形象的语言表述,来自于情感的真挚表达,更来自于趣味性的故事化语言。故事化的语言既连接了学生的心,又开发了学生的智,使语文课堂充满了智慧,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地感染和熏陶。
由此可见,故事化语言在课堂中的运用,不仅能为学生创设乐学的学习氛围,而且是拉近师生距离的桥梁,更是激发学生热爱语文学习的基本手段。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在故事中自主地学习并快乐着吧!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