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所需,我有所应”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eyun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幸福,年纪大点的朋友或许会想起九年前一档著名的电视调查节目。记者深入基层采访几千名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人,只问一个问题:“你幸福吗?”或者说:“您最想要什么?”
   现在,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会收到怎样的回答?5岁儿童答:“奥特曼!”18岁大学生答:“女朋友。”农民工答:“多赚点。”企业主答:“盼望能有更多时间陪孩子做作业”……
   话说,“幸福”的底色,究竟是什么?古人如此解释:“幸:吉而免凶也。”(东汉许慎《说文》)又说:“非分而得谓之幸。”(《小尔雅》)可今天我们所说的“幸福”,怕已不完全是古人所说的那个“幸福”了。百度百科说,幸福,是一个人自我满足后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来源于目标达成后的喜悦,觉得自己现在的生存发展状态比过去好了;也可以是和别人(或其他领域)对比后产生的满足感。
   所以,事实上,有对比才有幸福。幸福源于现在比从前过得好,源于自己比别人过得好,源于自己现实的处境比心中的期望还要好,即俗话说的“做梦也没想到啊”!做梦也没想到我能穿上没补丁的的确良,做梦也没想到我能住上没裂缝的新瓦房,做梦也没想到我能娶上吴妈般的新妇娘。
   可,如果你剛穿上的确良,隔壁老王已经穿上了柔软舒适的超高支高密纯棉免烫衬衫;你刚吃饱饭,同村阿二已经吃腻了肉……你,还幸福得起来吗?
   是的,幸福是个好东西。可它又是一个摸不着看不见的善变小精灵。不同的人,要求的“幸福阈值”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对幸福的感受也不同。总体而言,是摁下葫芦浮起瓢,一山望着一山高。
   热播奇幻网剧《十二谭》中,有个在夜上海歌舞厅驻唱的歌女小桃,美艳自不必说,歌喉与舞姿更不在话下——那可都是吃饭本领呢!作为头牌歌女,衣食住行鲜花掌声啥都不缺。可她偏偏爱上了一个血蝠化成的小伙子殷清。正是那深夜下班路上的守护,那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深深击中了小桃的软肋,让她置闺蜜的警告于不顾,冒着丧命的危险也要和他在一起。
   瞧,小桃的“人生幸福”这只“木桶”上,“美貌”“金钱”“掌声”“鲜花”“灯红酒绿”之类“木板”显然都已过长。相形之下,“爱与尊重”,“温暖和安全”,这才是最短的那块木板,直接影响着她的幸福感,是治愈她“缺爱综合征”的最好良药。
   而俺村东头马大爷的情况恰恰相反。他老人家儿孙绕膝,还有个几十年相依相守对他言听计从的老伴,于他而言,“人生幸福”这只大木桶上,温暖稳定的家、爱与尊重,这两块“木板”显然已经不短。反倒是人家小桃最不稀罕的“鲜花”“掌声”“灯红酒绿”“美食美衣”之类“木板”,才是马大爷最想要的,随便拎一块填过去,都能让他那“幸福之桶”里的水位上涨好几成。
   所以,你若问咱老百姓眼里幸福生活该是啥样,我只能说,这道题肯定不会有固定的答案。毕竟,“老百姓”这个词汇,包含的,是一个个千差万别形形色色的“人”,他们对生活的期望点和失望点各不相同。
   那么,难道就找不到一块“人人都渴望”的“短板”了吗?或者说,难道就没有一个“最大公约数”?
   当然有。那就是,被尊重、被关爱的感觉。有人真诚看得起你,为你着想,为你谋幸福,即使一时不能给你大富大贵,也倍感温暖幸福和欣慰,是不是?
   唯因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会引来无数人追随;“群众利益无小事”,才会收获无数掌声。
其他文献
在辽宁沈阳,一位有着二十八年教龄的杨老师,要对十五年前一个被他严厉批评的女生致歉。当年在课堂练习时,仅仅因为一道题没答对,杨老师就将她赶出了教室。这个学生家境贫困,读书不太灵光,平常考分很低,经过老师这一次的“严打”,她更加一蹶不振,最终高考名落孙山。后来杨老师看到她在一个烧烤摊为客人端盘子,打心底里非常自责,而且一直持续到现在:“这件事还在折磨着我,我想真诚地对孩子说,对不起!”  十五年后的这
期刊
1936年9月5日,鲁迅写下一篇杂文《死》,一个多月后,他就撒手而去,文中有一句“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可以看作是对儿子的交代。所以,蔡元培送的挽联就说:“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1949年4月14日,《大公报》总经理胡政之在上海病故。病重之际,他与儿子胡济生说了许多话,他儿子认为“等于是遗嘱”,其中交代:“我一生是搞政治的,经营了危险的事
期刊
江西省修水县一婴儿因病在九江市修水县人民医院死亡,家属认为是该医院的医生处置不当,找记者前往采访。  在采访时,一位分管医疗纠纷的副院长对记者说“记者是最坏的,比县里领导还坏,你们录下来,我就这样说”,“如果社会没有记者,社会就不是这个样子,天下就太平多了”。  在医患关系不正常的当下,分管医疗纠纷的副院长本来应该既像谈判专家,对有争议的患者答疑解惑安抚情绪,又像消防员,要经常“扑灭”患者或家属的
期刊
鲁讯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对于不合理、不公正的事,如果大家都去沉默,最后伤害的就是我们自己。有人在办公室吸烟,出于礼貌而无人去管,这屋子里的人就要受到烟雾的侵害;看到有人偷东西,大家都沉默不语,总有一天我们也会遭到这些不法之徒的侵害;有人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而无人举报更无人管理,最终吃苦的是我们自己……最可怕是这种现象一旦变得“合理”,大家都去效仿,那后果就更不堪设想。所以对
期刊
把官员生涯比作“驾车上路”,始觉有点生硬,但仔细看下去,却又觉非常形象贴切。一个个官员,犹如一个个司机。初始,哪一个新司机上路不是小心翼翼的?哪一个不是遵守交通规则的?但日长月久,一些官员在官场历练久了,在社会浸润久了,就如一个新司机混成老司机,什么路没上过?什么江湖没见过?于是,就喜欢搜寻和规避“交通规则”的漏洞,并对这些“交通漏洞”熟稔于心。纵观无数官场折戟的官员,哪一个不是因为违反“交通规则
期刊
人为什么不能弯弯腰呢?卢梭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争做一代画家,不惜委身三次弯腰捡起被别人扔进垃圾桶里的画笔和画纸。他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终成世界著名画家。而我为什么不能学学卢梭呢?弯下腰低下头去找找原因呢?我也深爱文学写作,也想成为作家和诗人,但一遇到退稿和别人的嘲笑,就心灰意冷,颓废妥协,心甘情愿认输,一度二十年不曾动笔。不去辛勤耕耘,那有收获?世有千里马,怎么会没有伯乐呢?  (读2016年4
期刊
举中医旗,用西医药,砸中医锅  招摇撞骗的“仁医堂”们该治理了   作家紫金陈,也就是网络热播剧《隐秘的角落》的作者,因为腰肌劳损去宁波仁医堂中医医院做针灸,没想到,被这个医院的唐医生一通忽悠,紫金陈花了4500元做了一个“小分子祛炎针”治疗,结果腰更疼了。于是,紫金陈愤而在网络上曝光。   人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其实,艺术来源于生活没错,但谁高于谁,还真不好说。紫金陈是推理悬疑作家,职
期刊
DNA决定了我们是什么,但不能决定我们将成为什么。是什么不会变,但能成为什么却一直在变,“事定犹须待阖棺”。   诸如“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说的就是“变”,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则说的是“异”,即变化结果千差万别,迥然而殊。拿这两句名言来相人论事,似可如是吐槽:“戏法人人会变,巧妙各有不同”;“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撇开过
期刊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生活在“学而优则仕”的国度里,一个小娃娃想当“官”再正常不过了。问题是该如何引导孩子的“官念”?如果往“当官就是管人,你不服我,看我怎么收拾你;我说的话错的也正确,如果你指出我的错,让我下不了台,你的‘饭碗’就保不住了;想要我给你们办事吗?拿钱来!”这条“路”上引,孩子的将来无疑是一只张开血盆大口、吞噬民脂民膏的“老虎”;如果往“我的职责就是为您服务,您失业了,我会为您
期刊
到一家时尚快餐店点餐,馋虫搅肚,点了一份肉圆子套餐,吃了就后悔,因为所谓的肉圆子吃起来是一种工业肉圆的味道——就像方便面那种味道,这么说,看官您就清楚了。   这种点了肉圆就后悔的事,基本上几年里要发生一两次。虽然打小就听从大人的劝谕,自觉远离“外面的肉圆”,但在极少数情况下,还是会有“偷食”的欲望。   我有肉圆情结,打小喜欢吃妈妈做的肉圆。时间在改变,肉圆子也在改变。今天的猪肉和往昔的猪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