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介绍了秋木耳的保健作用,以及秋木耳从选种 栽培料的配方 拌料 装袋 灭菌 催芽等一系列管理的注意方法和注意事项,详细介绍了秋木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秋木耳;高产栽培技术;生长发育;温度;湿度
中图分类号:S646.4 文献标识码:A
秋木耳是东北地区特产的木耳品种之一,由于一年只能在初冬前的秋季采摘1次,故称秋木耳。秋木耳肉厚,口感柔嫩等特点优于其它木耳品种。秋木耳含有人体必须的8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含维生素B2是米的10倍,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一定的药用价值,秋木耳中含有丰富的胶质,对人体消化系统有良好的清润作用,具有清毛,洗肠,润肠,减少血液凝块,缓和冠状动脉硬化,减低血栓的作用,木耳中的多糖具有抗肿瘤活性,对肿瘤有一定预防效果。是纺织、矿山、化工等行业不可缺少的理想保健食品。
近几年来,随着秋木耳的价格不断上升,秋木耳的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大,种植秋木耳的技术也不断改进,我们经过长期研究,多年试验,掌握了一套适合东北地区袋栽秋木耳的优质高产技术,并已进行大面积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有关秋木耳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栽培时间
5~6月
2 选择优良品种
选用抗逆性强、产量高的优质单片或半菊花的木耳品种,优良菌种的菌丝洁白、整齐、粗壮有力,生活力旺盛,纯正而无任何杂菌。
3 栽培与管理技术要点
3.1 常用配方
3.1.1 木屑80%,麸皮6%,石膏2.5%,糖1.2%,硫酸镁0.3%。
3.1.2 玉米芯73%,蔗糖1%,麸皮5%,石膏粉1%,棉籽壳20%。
培养料要求:木屑以陈木屑为好,硬杂木屑以柞木、桦木为好,玉米芯要新鲜无霉变,晒干后粉碎成绿豆粒大小,麦麸以大片新鲜的好。
3.2 工艺流程
3.2.1 拌料
将木屑、麦麸、玉米粉、豆粉、石膏按一定比例称好混在一起,混拌均匀,再将石灰放入水中,用石灰水溶液拌料,培养料含水量达60%~62%之间。测定方法是手紧握料,指缝间有水珠但不滴下为宜,用玉米芯和粉碎木屑拌后应闷1h。
3.2.2 装袋
人工装料的时候要一边装料一边用手壓实,并且要求上下松紧度必须一致(菌袋装料时以不变形、袋面无破褶、光滑为标准)。当天装的菌袋(瓶)必须在当天灭菌,不能放置过夜,以免容易产生杂菌,发酵、酸败。如当天不能灭菌,应该放到冷凉通风处过夜。
3.2.3 灭菌
采用常压灭菌方式,提前将灭菌锅锅屉放好,要求锅屉离锅水平口约10cm,上面放麻袋片,17cm×33cm的菌袋灭菌时需装在铁筐中或在蒸锅内搭架子,16cm×52cm的菌袋灭菌时培养袋依长向平放成“#”字重叠排列在锅屉上。行间距3cm,便于内部空气流通。然后用塑料和棉被将锅封严,待菌袋内温度达100℃后再保持12h。灭菌后当菌袋温度降到60℃时趁热出锅,将菌袋送入接种室进行冷却。
3.2.4 接种
要等袋中培养料温度降至30℃以下时,才能进行接种。接种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在无菌条件下操作,每瓶3级菌种可接30袋左右。
3.2.5 发菌管理
菌袋接菌后要放在消毒后的培养架上发菌,培养架的每层之间高度为34cm。培养前期培养室温度低些,保持在20~22℃,使刚接种的菌丝渐渐恢复生长,菌丝粗壮有生命力,能减少杂菌污染。中期,即接种15d后,木耳菌丝生长已占优势,将温度升高至25℃左右,能加快发菌速度。后期,当菌丝即将发满,培养将结束的10d内,再把温度降低到18~22℃,菌丝在较低温度下生长得健壮,营养吸收充分。这样培养出的菌袋出耳较早,分化较快,抗病力也强,产量高。发菌期间菌袋内的温度必须一直控制在32℃以下,温度测量以上数第2层和最下层为准。 培养室的湿度必须保持在55%~65%之间。黑木耳在菌丝培养阶段不需要光线,培养室的窗户要贴上报纸,使得室内光线接近黑暗。培养室每天要通风20~30min。保证有足够的氧气来维持黑木耳菌丝正常的代谢。后期,更要逐渐增加通风时间和次数,保持培养室内空气新鲜。正常的发菌期为45~50d。
3.2.6 场地应选择在近水源、近电源的平地或田间
一般情况下每10000袋需占地330m2,场地选好后,经平整再搭建成距地2m高的90%双层或单层遮阳网,在遮阳网下,再用竹片搭成覆膜(以膜上不易积水为宜),宽度为1m、长度为6m的小拱棚架,棚架间距0.4m,棚架内的耳床上铺上有孔的地膜(孔径间距8 ×8cm,孔径0.6~0.8cm),在摆放菌袋之前,须先在拱棚内的耳床上浇足清水,并用高锰酸钾水进行消毒。
3.2.7 催芽
接种好的培养袋经40~50d培养,菌丝就可长满菌袋。菌丝长满后不要急于催耳,应再继续培养10~15d,使菌丝充分吃料,积聚营养物质,提高抗霉抗病能力。
3.2.8 打孔扎眼
将消毒后的木耳菌袋放入扎眼机内,每个菌袋可扎80~90个眼,扎眼距离为1.8cm,扎眼深度1.5cm。
3.2.9 露天管理
分床前需在地面上铺设一层地膜,菌袋须轻拿轻放,直立摆放(16cm×52cm菌袋要从中间割开),每平方米摆放20袋,袋间隔10cm,以免木耳长大粘连和影响空气的流通。在人行道铺喷水带,水泵用自控开关控制。生产黑木耳浇水是最关键的一环。要采用清澈无污染的河水或井水。在整个管理时期,应掌握“前干后湿”,形成耳芽后保持“干干湿湿,干湿交替”的管理方法。
4 采摘
当耳片背后出现白色的孢子,达到八成熟时要及时采收。若待耳片伸长或向上卷时再采摘就会影响质量和产量。采收时用刀片在耳基处割下,不要带锯沫,保持耳片的清洁。不可用手握住耳片帖根处拧下。或者在地上放一个容器,然后在容器上手握住菌袋轻轻晃动耳片即可落下,并将耳片摊放在竹帘上晒干。采收后的菌袋,停止直接喷水四五天,让菌丝积累营养,经过10d左右;第2茬耳芽形成,重复上述管理,还可采收两茬。
作者简介:周立霞(1970~),女,任职于吉林省抚松县泉阳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和作物栽培学。
关键词:秋木耳;高产栽培技术;生长发育;温度;湿度
中图分类号:S646.4 文献标识码:A
秋木耳是东北地区特产的木耳品种之一,由于一年只能在初冬前的秋季采摘1次,故称秋木耳。秋木耳肉厚,口感柔嫩等特点优于其它木耳品种。秋木耳含有人体必须的8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含维生素B2是米的10倍,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一定的药用价值,秋木耳中含有丰富的胶质,对人体消化系统有良好的清润作用,具有清毛,洗肠,润肠,减少血液凝块,缓和冠状动脉硬化,减低血栓的作用,木耳中的多糖具有抗肿瘤活性,对肿瘤有一定预防效果。是纺织、矿山、化工等行业不可缺少的理想保健食品。
近几年来,随着秋木耳的价格不断上升,秋木耳的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大,种植秋木耳的技术也不断改进,我们经过长期研究,多年试验,掌握了一套适合东北地区袋栽秋木耳的优质高产技术,并已进行大面积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有关秋木耳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栽培时间
5~6月
2 选择优良品种
选用抗逆性强、产量高的优质单片或半菊花的木耳品种,优良菌种的菌丝洁白、整齐、粗壮有力,生活力旺盛,纯正而无任何杂菌。
3 栽培与管理技术要点
3.1 常用配方
3.1.1 木屑80%,麸皮6%,石膏2.5%,糖1.2%,硫酸镁0.3%。
3.1.2 玉米芯73%,蔗糖1%,麸皮5%,石膏粉1%,棉籽壳20%。
培养料要求:木屑以陈木屑为好,硬杂木屑以柞木、桦木为好,玉米芯要新鲜无霉变,晒干后粉碎成绿豆粒大小,麦麸以大片新鲜的好。
3.2 工艺流程
3.2.1 拌料
将木屑、麦麸、玉米粉、豆粉、石膏按一定比例称好混在一起,混拌均匀,再将石灰放入水中,用石灰水溶液拌料,培养料含水量达60%~62%之间。测定方法是手紧握料,指缝间有水珠但不滴下为宜,用玉米芯和粉碎木屑拌后应闷1h。
3.2.2 装袋
人工装料的时候要一边装料一边用手壓实,并且要求上下松紧度必须一致(菌袋装料时以不变形、袋面无破褶、光滑为标准)。当天装的菌袋(瓶)必须在当天灭菌,不能放置过夜,以免容易产生杂菌,发酵、酸败。如当天不能灭菌,应该放到冷凉通风处过夜。
3.2.3 灭菌
采用常压灭菌方式,提前将灭菌锅锅屉放好,要求锅屉离锅水平口约10cm,上面放麻袋片,17cm×33cm的菌袋灭菌时需装在铁筐中或在蒸锅内搭架子,16cm×52cm的菌袋灭菌时培养袋依长向平放成“#”字重叠排列在锅屉上。行间距3cm,便于内部空气流通。然后用塑料和棉被将锅封严,待菌袋内温度达100℃后再保持12h。灭菌后当菌袋温度降到60℃时趁热出锅,将菌袋送入接种室进行冷却。
3.2.4 接种
要等袋中培养料温度降至30℃以下时,才能进行接种。接种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在无菌条件下操作,每瓶3级菌种可接30袋左右。
3.2.5 发菌管理
菌袋接菌后要放在消毒后的培养架上发菌,培养架的每层之间高度为34cm。培养前期培养室温度低些,保持在20~22℃,使刚接种的菌丝渐渐恢复生长,菌丝粗壮有生命力,能减少杂菌污染。中期,即接种15d后,木耳菌丝生长已占优势,将温度升高至25℃左右,能加快发菌速度。后期,当菌丝即将发满,培养将结束的10d内,再把温度降低到18~22℃,菌丝在较低温度下生长得健壮,营养吸收充分。这样培养出的菌袋出耳较早,分化较快,抗病力也强,产量高。发菌期间菌袋内的温度必须一直控制在32℃以下,温度测量以上数第2层和最下层为准。 培养室的湿度必须保持在55%~65%之间。黑木耳在菌丝培养阶段不需要光线,培养室的窗户要贴上报纸,使得室内光线接近黑暗。培养室每天要通风20~30min。保证有足够的氧气来维持黑木耳菌丝正常的代谢。后期,更要逐渐增加通风时间和次数,保持培养室内空气新鲜。正常的发菌期为45~50d。
3.2.6 场地应选择在近水源、近电源的平地或田间
一般情况下每10000袋需占地330m2,场地选好后,经平整再搭建成距地2m高的90%双层或单层遮阳网,在遮阳网下,再用竹片搭成覆膜(以膜上不易积水为宜),宽度为1m、长度为6m的小拱棚架,棚架间距0.4m,棚架内的耳床上铺上有孔的地膜(孔径间距8 ×8cm,孔径0.6~0.8cm),在摆放菌袋之前,须先在拱棚内的耳床上浇足清水,并用高锰酸钾水进行消毒。
3.2.7 催芽
接种好的培养袋经40~50d培养,菌丝就可长满菌袋。菌丝长满后不要急于催耳,应再继续培养10~15d,使菌丝充分吃料,积聚营养物质,提高抗霉抗病能力。
3.2.8 打孔扎眼
将消毒后的木耳菌袋放入扎眼机内,每个菌袋可扎80~90个眼,扎眼距离为1.8cm,扎眼深度1.5cm。
3.2.9 露天管理
分床前需在地面上铺设一层地膜,菌袋须轻拿轻放,直立摆放(16cm×52cm菌袋要从中间割开),每平方米摆放20袋,袋间隔10cm,以免木耳长大粘连和影响空气的流通。在人行道铺喷水带,水泵用自控开关控制。生产黑木耳浇水是最关键的一环。要采用清澈无污染的河水或井水。在整个管理时期,应掌握“前干后湿”,形成耳芽后保持“干干湿湿,干湿交替”的管理方法。
4 采摘
当耳片背后出现白色的孢子,达到八成熟时要及时采收。若待耳片伸长或向上卷时再采摘就会影响质量和产量。采收时用刀片在耳基处割下,不要带锯沫,保持耳片的清洁。不可用手握住耳片帖根处拧下。或者在地上放一个容器,然后在容器上手握住菌袋轻轻晃动耳片即可落下,并将耳片摊放在竹帘上晒干。采收后的菌袋,停止直接喷水四五天,让菌丝积累营养,经过10d左右;第2茬耳芽形成,重复上述管理,还可采收两茬。
作者简介:周立霞(1970~),女,任职于吉林省抚松县泉阳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和作物栽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