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就像切蛋糕,把这个形象的比喻告诉学生,并乐此不彼的与学生一起“切蛋糕”是我教学的乐趣,是学生学习的兴趣动力,教会学生切蛋糕是我的主要任务,学生能够快乐学习是我最大的心愿。
关键词:MIM--数学思想方法
在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一步一步分开来做,就好比要吃一块生日蛋糕,需要先切块,然后才能一块一块吃掉,在数学教学中,我想“切蛋糕”应该有这样三个步骤:第一教会学生观察蛋糕形状,第二教会学生寻找“切刀”,第三教会学生“切蛋糕”。
一、最简单的“蛋糕”,初一年级学生刚刚进入中学,还不熟悉数学思想方法,所以要慢慢渗透。可以明确的告诉学生这个“切刀”就是最基本的定义、公理、定理、法则等,例如,要计算24÷〔(-2)-(-6)〕,首先观察这块蛋糕是一个有理数混合运算题,然后考虑与之相关的工具: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减法法则,乘除法法则等等,这些当然就是“切刀”了,再根据法则先算(-2)-(-6),再算24÷4。也许又有人会说这么简单的题目,没必要吧。但是,对于学生来讲,没有这样有趣的比喻,学生也许会做出结果,但只是机械运算,有了“切蛋糕”法,学生会饶有兴趣地去完成每一题。我曾经在两个班做过这样的实验,运用“切蛋糕”法教学的那个班,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很浓。
二、学习了一年的中学数学,对数学思想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做题时就没有了初一时的拘谨:如图,△ACB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ECD=90°,D为AB边上一点,求证:(1)△ACE≌△BCD;(2) .
(1)分析:要证△ACE≌△BCD,告诉学生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首先寻找条件:一般需三个条件,其中BC=AC,DC=EC是现成的小“蛋糕”,只需证明∠BCD=∠ACE,而如图所示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证明∠BCD=∠ACE,已是初一就切过的“蛋糕”,很容易就解决了问题。 证明:(1) ∵,∴.
即.∵,∴ △ACE≌△BCD.
(2)分析:第一问就是一块已知的“蛋糕”,从中得出结果AE=DB,求证的结果是 ,结合AE=DB,可考虑证明∠EAD=90°,又由第一问得出结果∠EAC=∠B=45°。证明∠EAD=90°是一块小“蛋糕”,证明AE=DB是另一块小“蛋糕”。两块“蛋糕”都有了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证明∵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ACE≌△BCD, ∴.
∴.∴.
由(1)知AE=DB,∴.
学生经历这样的分析问题的过程,他们的积极性特别高,一点儿也不觉得枯燥乏味,我也会时不时让他们带点蛋糕啊,苹果啊,切一切,让他们把做数学题与甜美的蛋糕联系在一起,那做数学题就是一种享受,而不是受罪了。
三、在初三课程中抛物线以及相关的综合题总是让很多学生很是头疼,不过用了“切蛋糕”法分析解决,就让学生们豁然开朗了。
如图(1),抛物线 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0, ).
(1) ,点A的坐标为,点B的坐标为;
(2)设抛物线 的顶点为M,求四边形ABMC的面积;
(3)在x轴下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D,使四边形ABDC的面积最大?若存在,请求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在抛物线 上求点Q,使△BCQ是以BC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
(1)解: ,A(-1,0),B(3,0).(很简单的一块小“蛋糕”,很容易解决,90%以上的学生都可以做出来。)
(2)分析:四边形ABMC不是规则图形,不宜直接求解,需要转化成易于求解的图形面积之和或差的形式求解。被转化后的△AOC, △MOC,△MOB的面积就是一块块小“蛋糕”,这些小“蛋糕”的面积很易求。
解: 如图14(1),抛物线的顶点为M(1,-4),连结OM.
则 △AOC的面积= ,△MOC的面积= ,△MOB的面积=6,∴ 四边形 ABMC的面积=△AOC的面积+△MOC的面积+△MOB的面积=9.
(3)分析:这一问我们可以把牵扯到的知识点,看作是一块块小“蛋糕”,如:根据前面的解答过程,可知当自变量0<x<3时函数值为负。又如:求四边形 ABDC的面积的最值问题化成二次函数问题也是常见的“蛋糕”,那么这一问又有什么难呢?
解:如图14(2),设D(m, ),连结OD.
则 0<m<3,<0. 且 △AOC的面积= ,△DOC的面积= ,
△DOB的面积=- ( ),
∴ 四边形 ABDC的面积=△AOC的面积+△DOC的面积+△DOB的面积
= = .
∴ 存在点D ,
使四边形ABDC的面积最大为 .
我所独创的“切蛋糕”法解数学题,其实质就是数学思想方法中的重要思想方法“转化”,我会兴致勃勃地教学生“切蛋糕”,也希望用这样一种方式,减轻学生们的心理压力,同时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生活,愉快度过学生时代。
关键词:MIM--数学思想方法
在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一步一步分开来做,就好比要吃一块生日蛋糕,需要先切块,然后才能一块一块吃掉,在数学教学中,我想“切蛋糕”应该有这样三个步骤:第一教会学生观察蛋糕形状,第二教会学生寻找“切刀”,第三教会学生“切蛋糕”。
一、最简单的“蛋糕”,初一年级学生刚刚进入中学,还不熟悉数学思想方法,所以要慢慢渗透。可以明确的告诉学生这个“切刀”就是最基本的定义、公理、定理、法则等,例如,要计算24÷〔(-2)-(-6)〕,首先观察这块蛋糕是一个有理数混合运算题,然后考虑与之相关的工具: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减法法则,乘除法法则等等,这些当然就是“切刀”了,再根据法则先算(-2)-(-6),再算24÷4。也许又有人会说这么简单的题目,没必要吧。但是,对于学生来讲,没有这样有趣的比喻,学生也许会做出结果,但只是机械运算,有了“切蛋糕”法,学生会饶有兴趣地去完成每一题。我曾经在两个班做过这样的实验,运用“切蛋糕”法教学的那个班,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很浓。
二、学习了一年的中学数学,对数学思想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做题时就没有了初一时的拘谨:如图,△ACB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ECD=90°,D为AB边上一点,求证:(1)△ACE≌△BCD;(2) .
(1)分析:要证△ACE≌△BCD,告诉学生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首先寻找条件:一般需三个条件,其中BC=AC,DC=EC是现成的小“蛋糕”,只需证明∠BCD=∠ACE,而如图所示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证明∠BCD=∠ACE,已是初一就切过的“蛋糕”,很容易就解决了问题。 证明:(1) ∵,∴.
即.∵,∴ △ACE≌△BCD.
(2)分析:第一问就是一块已知的“蛋糕”,从中得出结果AE=DB,求证的结果是 ,结合AE=DB,可考虑证明∠EAD=90°,又由第一问得出结果∠EAC=∠B=45°。证明∠EAD=90°是一块小“蛋糕”,证明AE=DB是另一块小“蛋糕”。两块“蛋糕”都有了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证明∵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ACE≌△BCD, ∴.
∴.∴.
由(1)知AE=DB,∴.
学生经历这样的分析问题的过程,他们的积极性特别高,一点儿也不觉得枯燥乏味,我也会时不时让他们带点蛋糕啊,苹果啊,切一切,让他们把做数学题与甜美的蛋糕联系在一起,那做数学题就是一种享受,而不是受罪了。
三、在初三课程中抛物线以及相关的综合题总是让很多学生很是头疼,不过用了“切蛋糕”法分析解决,就让学生们豁然开朗了。
如图(1),抛物线 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0, ).
(1) ,点A的坐标为,点B的坐标为;
(2)设抛物线 的顶点为M,求四边形ABMC的面积;
(3)在x轴下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D,使四边形ABDC的面积最大?若存在,请求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在抛物线 上求点Q,使△BCQ是以BC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
(1)解: ,A(-1,0),B(3,0).(很简单的一块小“蛋糕”,很容易解决,90%以上的学生都可以做出来。)
(2)分析:四边形ABMC不是规则图形,不宜直接求解,需要转化成易于求解的图形面积之和或差的形式求解。被转化后的△AOC, △MOC,△MOB的面积就是一块块小“蛋糕”,这些小“蛋糕”的面积很易求。
解: 如图14(1),抛物线的顶点为M(1,-4),连结OM.
则 △AOC的面积= ,△MOC的面积= ,△MOB的面积=6,∴ 四边形 ABMC的面积=△AOC的面积+△MOC的面积+△MOB的面积=9.
(3)分析:这一问我们可以把牵扯到的知识点,看作是一块块小“蛋糕”,如:根据前面的解答过程,可知当自变量0<x<3时函数值为负。又如:求四边形 ABDC的面积的最值问题化成二次函数问题也是常见的“蛋糕”,那么这一问又有什么难呢?
解:如图14(2),设D(m, ),连结OD.
则 0<m<3,<0. 且 △AOC的面积= ,△DOC的面积= ,
△DOB的面积=- ( ),
∴ 四边形 ABDC的面积=△AOC的面积+△DOC的面积+△DOB的面积
= = .
∴ 存在点D ,
使四边形ABDC的面积最大为 .
我所独创的“切蛋糕”法解数学题,其实质就是数学思想方法中的重要思想方法“转化”,我会兴致勃勃地教学生“切蛋糕”,也希望用这样一种方式,减轻学生们的心理压力,同时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生活,愉快度过学生时代。